一种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4-18  10



    1.本技术涉及高炉炉顶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高炉是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故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3.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有的高炉也喷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辅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铁矿石中未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渣口排出。产生的煤气从炉顶排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高炉冶炼的主要产品是生铁,还有副产高炉渣和高炉煤气。
    4.现有炼铁作业中,高炉采用双料罐并联的安装形式,高炉装料过程为,当主皮带机放料时,高炉炉料(矿石,焦炭等)经过机头料库,顺着落料轨迹落料点,直接落到翻板阀箱内部的换向溜槽上,落差约7米左右,尤其是炉料中的矿石对换向溜槽上的合金衬板冲击力较大,缩短了换向溜槽合金衬板的使用寿命,进而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炉料对衬板冲击力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包括:
    8.底板,所述底板用于装设在机头料库下。
    9.侧板,所述侧板设有两个,并设于所述底板顶面上,所述侧板的长度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置炉料的第一空间。
    10.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有两个,并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中间板的长度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11.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多个,且沿所述中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两个所述中间板之间。
    12.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中间板和靠近该中间板的所述侧板之间,所述连接板设有多个,且沿所述中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设有磨料,和/或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设有磨料。
    1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侧板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磨料,和/或所述底板顶面上设有磨料。
    15.进一步地,所述磨料为合金磨料。
    1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侧板之间设有拉筋。
    1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侧板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侧板底部之间的距离。
    18.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60
    °

    19.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
    20.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板的长度与所述底板的长度相同,和/或所述侧板的长度与所述底板的长度相同。
    2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底部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间隙为0,所述连接板底部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间隙为0。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3.该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装设在机头料库的下端的中间部位,高炉炉料放料时,高炉炉料(矿石,焦炭等)经过机头料库,炉料先落到缓冲和分料装置上,炉料(矿石,焦炭等)在下落过程中撞击到中间板、支撑板和连接板后被分散,并形成下落过程的缓冲,减小炉料下落时的冲击力,再落到被分成多个单独的空间内,多个连接板和支撑板分隔炉料的同时,还对中间板进行加强,提高稳定性,避免中间板变形需要更换。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剖视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中间板;2、侧板;21、拉筋;3、底板;4、支撑板;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如图1-4所示,一种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包括底板3、侧板2、中间板1,以及支撑板4和连接板5;
    32.所述底板3用于装设在机头料库下,所述底板3用于装设在机头料库下,高炉装料过程中时,当主皮带机放料时,高炉炉料(矿石,焦炭等)经过机头料库,顺着落料轨迹落料点,直接落到翻板阀箱内部的所述底板3上。
    33.所述侧板2设有两个,并设于所述底板3顶面上,所述侧板2的长度沿所述底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侧板2之间具有用于容置炉料的第一空间,当高炉装料过程中时,当主皮带机放料时,高炉炉料(矿石,焦炭等)经过机头料库,顺着落料轨迹落料点,直接落
    到所述第一空间内,两个所述侧板2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两侧,在炉料下落的过程中,防止炉料飞溅或者滑落到第一空间外部,以使炉料可以集中落到底板3上。
    34.所述中间板1设有两个,并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中间板1的长度沿所述底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中间板1将所述第一空间分割成为不同的空间,且在所述中间板1的作用下,炉料在下落过程中,进入到不同的中间板1的两侧,完成分料。
    35.所述支撑板4设有多个,且沿所述中间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两个所述中间板1之间,多个所述支撑板4均匀的设在两个所述中间板1之间,且,每个所述支撑板4对两个所述中间板1之间的区域进行分隔,使得两个中间板1之间的空间形成多个小格,对炉料进行分隔。
    36.多个支撑板4设于两个所述中间板1之间,当高炉装料过程中时,当主皮带机放料时,高炉炉料(矿石,焦炭等)经过机头料库,顺着落料轨迹落料点,直接落到所述第一空间内,在炉料下落的过程中会撞击所述中间板1和支撑板4,对炉料形成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由于落料点和底板3之间的距离较大,使炉料在下落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冲击力,此时,两个中间板1之间的支撑板4设置,使得所述中间板1强度增加,避免所述中间板1在受到炉料下落冲击力之后出现结构崩溃。
    37.所述连接板5设于所述中间板1和靠近该中间板1的所述侧板2之间,所述连接板5设有多个,且沿所述中间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连接板5一端与所述中间板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板2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板1与靠近该中间板1的所述侧板2之间形成的分料空间被所述连接板5分割。
    38.当高炉装料过程中时,当主皮带机放料时,高炉炉料(矿石,焦炭等)经过机头料库,顺着落料轨迹落料点,直接落到所述第一空间内,在炉料下落的过程中会撞击所述中间板1和连接板5,对炉料形成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由于落料点和底板3之间的距离较大,使炉料在下落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冲击力,此时,两个中间板1两个外侧的支撑板4设置,使得所述中间板1强度增加,避免所述中间板1在受到炉料下落冲击力之后出现结构崩溃。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每个中间板1的两侧固定设有的支撑板4和连接板5,使得所述中间板1可以稳定的对下落的炉料进行分割,结构强度增加,且,在炉料的下落冲击下,依然保持稳定,该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装设在机头料库的下端的中间部位,高炉炉料放料时,高炉炉料(矿石,焦炭等)经过机头料库,炉料先落到缓冲和分料装置上,炉料(矿石,焦炭等)在下落过程中撞击到中间板1、支撑板4和连接板5后被分散,并形成下落过程的缓冲,减小炉料下落时的冲击力,再落到被分成多个单独的空间内,多个连接板5和支撑板4分隔炉料的同时,还对中间板1进行加强,提高稳定性,避免中间板1变形需要更换。
    40.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板4的侧壁上设有磨料,和/或所述连接板5的侧壁上设有磨料,所述支撑板4或者所述连接板5的侧壁上设置磨料,增加耐磨性,还可选择性的将所述支撑板4和所述连接板5的侧壁上均设置磨料,且所述磨料通过焊接固定。
    41.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两个所述侧板2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磨料,和/或所述底板3顶面上设有磨料,所述侧板2内侧壁或者所述底板3顶面上设有磨料,还可选择性的将所述侧板2内侧壁或者所述底板3顶面上均设有磨料。
    42.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磨料为合金磨料,磨料是锐利、坚硬的材
    料,用以磨削较软的材料表面。磨料有天然磨料和人造磨料两大类。按硬度分类有超硬磨料和普通磨料两大类。
    43.进一步地,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两个所述侧板2之间设有拉筋21,所述拉筋21两端分别于两个侧板2固定连接,且,所述拉筋21至少设有两个,两个侧板2与所述底板3固定连接之后,通过所述拉筋21的牵扯固定,保持所述侧板2与所述底板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提高所述侧板2的稳定性,也避免所述侧板2在所述炉料的影响下出现弯折等损坏。
    44.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拉筋21的数量与所述支撑板4的数量相同时,所述支撑板4侧壁与所述拉筋2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筋21也提高了所述支撑板4的稳定性,所述拉筋21数量与所述连接板5的数量相同时,所述连接板5的侧壁与所述拉筋2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筋21提高所述连接板5的稳定性。
    45.进一步地,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两个所述侧板2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侧板2底部之间的距离,即为所述侧板2倾斜设在所述底板3上,且,两个所述侧板2层远离所述底板3的一端呈开口状,以使所述炉料下落下过程中,都可以更完全地落到所述底板3上,此时所述侧板2还起到炉料的下落引导作用,且对炉料形成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且呈开口状的侧板2顶部可以覆盖炉料下落过程中更大范围。
    46.可选择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侧板2与所述底板3之间的夹角为60
    °
    ,即为两个侧板2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20
    °
    ,提高炉料的承接范围以及增加炉料滑至所述底板3上的顺畅性。
    47.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中间板1与所述底板3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空间被所述中间板1分隔为不同的区域,中间板1与底板3相垂直,使得炉料在下落到所述中间板1两侧的区域时,所述中间板1两侧的区域不存在被中间板1遮挡的区域,提高分料效果。
    48.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板1的长度与所述底板3的长度相同,和/或所述侧板2的长度与所述底板3的长度相同。
    4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4底部与所述底板3之间的间隙为0,所述连接板5底部与所述底板3之间的间隙为0,也就是所述支撑板4两侧的区域相对独立,即两个相邻的支撑板4之间、两个中间板1之间以及底板3形成一个顶部设有开口的空腔,所述连接板5两侧的区域也相对独立,即两个相邻的连接板5之间、两个中间板1之间以及底板3形成一个顶部开口的空腔,提高分料效果。
    50.所述中间板1与底板3之间,所述中间板1与支撑板4之间,所述中间板1与连接板5之间,所述侧板2与连接板5之间,所述侧板2与拉筋21之间,所述侧板2与底板3之间均可以通过焊接完成固定连接,连接稳定。
    51.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52.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
    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53.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5.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56.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用于装设在机头料库下;侧板(2),所述侧板(2)设有两个,并设于所述底板(3)顶面上,所述侧板(2)的长度沿所述底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侧板(2)之间具有用于容置炉料的第一空间;中间板(1),所述中间板(1)设有两个,并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中间板(1)的长度沿所述底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设有多个,且沿所述中间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两个所述中间板(1)之间;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设于所述中间板(1)和靠近该中间板(1)的所述侧板(2)之间,所述连接板(5)设有多个,且沿所述中间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侧壁上设有磨料,和/或所述连接板(5)的侧壁上设有磨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2)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磨料,和/或所述底板(3)顶面上设有磨料。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为合金磨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2)之间设有拉筋(2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2)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侧板(2)底部之间的距离。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与所述底板(3)之间的夹角为60
    °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1)与所述底板(3)相互垂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1)的长度与所述底板(3)的长度相同,和/或所述侧板(2)的长度与所述底板(3)的长度相同。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底部与所述底板(3)之间的间隙为0,所述连接板(5)底部与所述底板(3)之间的间隙为0。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炉炉料缓冲和分料装置,其包括底板、侧板、中间板、支撑板和连接板,侧板设于所述底板顶面上,侧板的长度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置炉料的第一空间,中间板设于底板上,所述支撑板设有多个,且布置在两个所述中间板之间,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中间板和靠近该中间板的所述侧板之间;本实用新型装设在机头料库的下端的中间部位,炉料先落到缓冲和分料装置上,炉料在下落过程中撞击到中间板、支撑板和连接板后被分散,并形成下落过程的缓冲,减小炉料下落时的冲击力,再落到被分成多个单独的空间内,多个连接板和支撑板分隔炉料的同时,还对中间板进行加强,提高稳定性。提高稳定性。提高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润平 李艳丰 王仲民 宋洋 邵建艇 陆晔 刘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0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