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5-08  12


    usb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于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2.usb,即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个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的外部总线标准,其广泛应用在pc领域。
    3.现在电子设备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为了满足电子设备的插接要求,电子设备上通常需要多个usb连接器,多个usb连接器通常是焊接在pcb板上以实现电连接,但多个usb连接器焊接后所占用pcb板的面积较大,并且常规的usb连接器不仅受到外力后容易出现变形,而且其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弱,导致usb连接器容易出现故障而影响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usb连接器,其占用面积小,结构较为稳定,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
    5.根据本技术的usb连接器,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有壳体、端子组件和端子胶芯,所述端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端子胶芯内,所述壳体包覆所述端子胶芯;单元胶芯,所述单元胶芯包括有胶芯主体和胶芯后盖,所述胶芯主体设置有容纳腔、开口和插口,所述开口和所述插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插口设置有多个且沿高度方向分布;所述连接单元沿高度方向分布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单元的插接端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插口处;所述胶芯后盖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胶芯主体配合连接,且与每一所述连接单元抵接,以固定所述连接单元的位置;外壳,所述外壳套接于所述单元胶芯。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usb连接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端子组件设置于端子胶芯内,端子胶芯用于限定端子组件的位置,壳体包覆端子胶芯,以保护端子胶芯和端子组件;单元胶芯的插口沿高度方向分布,而相对地,多个连接单元沿高度方向分布设置于容纳腔内,连接单元的插接端一一对应设置于插口处,使得单元胶芯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减小usb连接器所占用的空间;而对插设备能够从开口处插入单元胶芯内,并与单元胶芯内的端子组件接触,以实现usb连接器电连接;多个连接单元均设置于单元胶芯的容纳腔内,并且与胶芯后盖抵接,胶芯后盖与单元胶芯能够固定连接单元的位置,使得usb连接器结构较为稳定;多个连接单元的端子组件与pcb板焊接,使得usb连接器与pcb板连接较为稳定;由于多个连接单元均设置于单元胶芯的容纳腔内,使得套接于单元胶芯的外壳较大,从而使usb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较高强;因此,该usb连接器占用面积小,结构较为稳定,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单元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所述胶芯后盖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抵接部、连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
    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之间,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能够分隔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usb母座,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micro usb母座。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胶芯主体设置有分隔块,所述分隔块与所述第二抵接部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体积;所述usb母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micro usb母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子组件包括有多个引脚,所述引脚包括有连接段和与所述连接段连接的焊接段,所述连接段延伸设置至所述插口处,所述焊接段部分伸出所述外壳外。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一所述焊接段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连接脚,所述连接脚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焊接段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在所述插口设置有抵接结构,所述抵接结构能够与所述胶芯主体抵接;所述外壳在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封闭盖,所述封闭盖与所述胶芯后盖抵接。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封闭盖上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口,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卡口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对应设置。
    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技术的上述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usb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usb连接器的剖视图;
    19.图3为图2的usb连接器的外壳、单元胶芯和胶芯后盖的剖视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usb连接器的micro usb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usb连接器的usb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usb连接器的外壳、单元胶芯和胶芯后盖的爆炸图。
    23.附图标号:
    24.第一连接单元100;第一壳体110;第一引脚120;第一连接段121;第一焊接段122;第一端子胶芯130;第一后盖140;第一定位孔141;第二连接单元200;第二壳体210;第二引脚220;第二连接段221;第二焊接段222;第二端子胶芯230;第二后盖240;第二定位孔241;单元胶芯300;胶芯主体310;分隔块311;容纳腔312;第一容纳空间3121;第二容纳空间3122;插口313;开口314;胶芯后盖320;第一抵接部321;第二抵接部322;连接部323;开孔324外壳400;第一凸块401;抵接结构402;连接脚410;封闭盖420;侧板43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下面参考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usb连接器。
    3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usb连接器,usb连接器包括有连接单元、单元胶芯300和外壳400;连接单元设置有多个;连接单元包括有壳体、端子组件和端子胶芯,端子组件设置于端子胶芯内,壳体包覆端子胶芯;单元胶芯300包括有胶芯主体310和胶芯后盖320,胶芯主体310设置有容纳腔312、开口314和插口313,开口314和插口313均与容纳腔312连通,插口313设置有多个且沿高度方向分布;连接单元沿高度方向分布设置于容纳腔312内,连接单元的插接端一一对应设置于插口313处;胶芯后盖320设置于开口314处,并与胶芯主体310配合连接,且与每一连接单元抵接,以固定连接单元的位置;外壳400套接于单元胶芯300。
    31.端子组件设置于端子胶芯内,端子胶芯用于限定端子组件的位置,壳体包覆端子胶芯,以保护端子胶芯和端子组件;单元胶芯300的插口313沿高度方向分布,而相对地,多个连接单元沿高度方向分布设置于容纳腔312内,连接单元的插接端一一对应设置于插口313处,使得单元胶芯300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减小usb连接器所占用的空间;而对插设备能够从开口314处插入单元胶芯300内,并与单元胶芯300内的端子组件接触,以实现usb连接器电连接;多个连接单元均设置于单元胶芯300的容纳腔312内,并且与胶芯后盖320抵接,胶芯后盖320与单元胶芯300能够固定连接单元的位置,使得usb连接器结构较为稳定;多个连接单元的端子组件与pcb板焊接,使得usb连接器与pcb板连接较为稳定;由于多个连接单元均设置于单元胶芯300的容纳腔312内,使得套接于单元胶芯300的外壳400较大,从而使usb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较高强;因此,该usb连接器占用面积小,结构较为稳定,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
    32.参照图1至图3,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单元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单元200;胶芯后盖320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抵接部321、连接部323和第二抵接部322;第一抵接部321设置于开口314处并与第一连接单元100抵接,第二抵接部322设置于第一连接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单元200之间,并与第二连接单元200抵接,第二抵接部322能够分隔第一连接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单元200。
    33.第一抵接部321设置于开口314处并与第一连接单元100抵接,第一抵接部321用于
    限定第一连接单元100的位置,并且能够避免外部物质从开口314处进入容纳腔312内;具体地,胶芯后盖320设置在容纳腔312内;第二抵接部322与第二连接单元200抵接,第二抵接部322用于限定第二连接单元200的位置;胶芯主体310在容纳腔312内还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单元200抵接的分隔块311,分隔块311设置在第一连接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单元200之间,分隔块311与第二抵接部322将第一连接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单元200分隔开来,避免第一连接单元100与第二连接单元200相互接触,从而避免第一连接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单元200之间发生相互碰撞,并且能够避免第一连接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单元200相互接触而电连接。
    34.参照图2至图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单元100为usb母座,第二连接单元200为micro usb母座。
    35.具体地,usb母座包括有第一壳体110、第一端子组件、第一端子胶芯130和第一后盖140,第一端子组件包括有若干个第一引脚120,第一端子胶芯130包覆第一引脚120,第一壳体110包覆第一端子胶芯130;第一后盖140上排列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引脚120匹配的第一定位孔141,而在连接部323上对应设置有若干开孔324,开孔与第一定位孔141对应设置,第一引脚120依次穿设第一定位孔141和开孔324,并伸出容纳腔312,第一定位孔141和开孔324用于限定第一引脚120伸出的方向,并且能够减少第一引脚120因外力而弯折的程度;其中,usb母座的型号可以为usb 2.0,也可以为usb 3.0。
    36.micro usb母座包括有第二壳体210、第二端子组件、第二端子胶芯230和第二后盖240,第二端子组件包括有若干个第二引脚220,第二端子胶芯230包覆第二引脚220,第二壳体210包覆第二端子胶芯230;第二后盖240上排列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二引脚220匹配的第二定位孔241,第二引脚220穿设于第二定位孔241并伸出容纳腔312,第二定位孔241用于限定第二引脚220伸出的方向,并且能够减少第二引脚220因外力而弯折的程度;第二抵接部322和胶芯主体310将第二后盖240夹在其中,以固定第二后盖240的位置。
    37.参照图2至图5,可以理解的是,胶芯主体310设置有分隔块311,分隔块311与第二抵接部322将容纳腔312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3121和第二容纳空间3122,第一容纳空间3121的体积大于第二容纳空间3122的体积;usb母座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3121内,micro usb母座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3122内。
    38.具体地,胶芯主体310上设置有两个插口313,两个插口313沿高度方向上下分布设置;胶芯主体310上的分隔块311与第二抵接部322将容纳腔312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3121和第二容纳空间3122,其中,第一容纳空间3121的体积大于第二容纳空间3122的体积,位于另一插口313上方的插口313与第一容纳空间3121连通,位于另一插口313下方的插口313与第二容纳空间3122连通。
    39.而由于micro usb是usb 2.0标准的一个便携版本,比部分手机使用的常规的usb接口更小,micro usb母座的体积通常小于usb母座,因此,usb母座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3121内,micro usb母座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3122内,这使得usb连接器的结构更为紧凑;具体地,由于micro usb母座设置在分隔块311的下方,使得usb连接器所占用的面积由usb母座决定,micro usb母座并不影响usb母座所占用的面积,这可以进一步减少usb母座焊接在pcb板上所需要的面积。
    40.参照图2、图4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端子组件包括有多个引脚,引脚包括有连接段
    和与连接段连接的焊接段,连接段延伸设置至插口313处,焊接段部分伸出外壳400外。
    41.连接段延伸至容纳腔312的插口313处,使得从插口313插入的对插设备能够与连接段,以与连接单元电连接;焊接段部分伸出外壳400外,以方便焊接段与pcb板焊接。
    42.参照图4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每一焊接段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
    43.具体地,连接单元可以设置有两个,分别为为usb母座和micro usb母座,为usb母座的第一引脚120包括有第一连接段121和与第一连接段121连接的第一焊接段122,micro usb母座的第二引脚220包括有第二连接段221和与第二连接段221连接的第二焊接段222,第一焊接段122与第二焊接段222的延伸方向同向设置,以方便不同连接单元通过端子组件与pcb板焊接。
    44.参照图3至图6,可以理解的是,外壳400上还设置有连接脚410,连接脚410的延伸方向与焊接段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以使得外壳400通过连接脚410与pcb板固定连接,提高usb连接器与pcb板连接的稳定性,减少因外力推动使得usb连接器相对于pcb板发生移动,从而避免焊接段与pcb板发生脱焊。
    45.参照图1至图3,可以理解的是,外壳400在插口313设置有抵接结构402,抵接结构402能够与胶芯主体310抵接;外壳400在开口314处设置有封闭盖420,封闭盖420与胶芯后盖320抵接。
    46.胶芯主体310从容纳腔312的开口314放入容纳腔312内,胶芯主体310的一端与设置在容纳腔312的插口313处的抵接结构402抵接,通过转动设置在开口314处的封闭盖420,使得胶芯主体310的另一端能够与胶芯后盖320抵接,从而固定胶芯主体310的位置。
    47.参照图6,可以理解的是,封闭盖420上设置有侧板430;侧板430上设置有第一卡口,外壳400上设置有第一凸块401,第一卡口与第一凸块401相对应设置。
    48.在转动封闭盖420,直至封闭盖420与胶芯后盖320抵接时,外壳400上的第一凸块401卡入侧板430的第一卡口内,以使得侧板430与外壳400通过第一凸块401和第一卡口卡接,以固定侧板430相对于外壳400的位置,从而固定封闭盖420的位置。
    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有壳体、端子组件和端子胶芯,所述端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端子胶芯内,所述壳体包覆所述端子胶芯;单元胶芯,所述单元胶芯包括有胶芯主体和胶芯后盖,所述胶芯主体设置有容纳腔、开口和插口,所述开口和所述插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插口设置有多个且沿高度方向分布;所述连接单元沿高度方向分布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单元的插接端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插口处;所述胶芯后盖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胶芯主体配合连接,且与每一所述连接单元抵接,以固定所述连接单元的位置;外壳,所述外壳套接于所述单元胶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所述胶芯后盖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抵接部、连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之间,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能够分隔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usb母座,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micro usb母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主体设置有分隔块,所述分隔块与所述第二抵接部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体积;所述usb母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micro usb母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包括有多个引脚,所述引脚包括有连接段和与所述连接段连接的焊接段,所述连接段延伸设置至所述插口处,所述焊接段部分伸出所述外壳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焊接段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连接脚,所述连接脚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焊接段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所述插口设置有抵接结构,所述抵接结构能够与所述胶芯主体抵接;所述外壳在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封闭盖,所述封闭盖与所述胶芯后盖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盖上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口,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卡口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对应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USB连接器,涉及于连接器技术领域。USB连接器包括有连接单元、单元胶芯和外壳;连接单元设置有多个;连接单元包括有壳体、端子组件和端子胶芯,端子组件设置于端子胶芯内,壳体包覆端子胶芯;单元胶芯包括有胶芯主体和胶芯后盖,胶芯主体设置有容纳腔、开口和插口,开口和插口均与容纳腔连通,插口设置有多个且沿高度方向分布;连接单元沿高度方向分布设置于容纳腔内,连接单元的插接端一一对应设置于插口处;胶芯后盖设置于开口处,并与胶芯主体配合连接,且与每一连接单元抵接,以固定连接单元的位置;外壳套接于单元胶芯。该USB连接器占用面积小,结构较为稳定,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 文斌 温小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显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1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