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0  15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为pfnaii、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髓内钉内固定支撑起股骨的主要结构,对于股骨小粗隆本身并无支撑固定作用。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被临床广泛接受且疗效确切,但特别是evansⅱ、ⅲ型合并小粗隆骨折患者,导致内侧支撑结构的缺失。股骨髓内固定后仍会存在髋关节内翻倾向,外侧应力集中导致术后断钉、内侧壁骨缺损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出现,目前认为与小粗隆骨折片移位导致局部缺损有关。而且小粗隆为髂腰肌、腰大肌的附着处,不固定小粗隆近期将影响屈髋功能,远期将导致髋内翻畸形,复位小粗隆、重建股骨距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能够避免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小粗隆移位、术中能够复位小粗隆,起到支撑股骨近端内侧壁的复位固定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技术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通过钻套可以选定合适孔位固定,无需调整固定器的位置,方便快捷,穿入钻头后形成联通股骨大粗隆及小粗隆的骨隧道;其抓力杆、活动推件通过定位铆钉和活动螺母滑动连接,能够使复位固定器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股骨小粗隆复位调整,通过牵开片可以反向牵引出导丝,可以加快手术时间。
    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开片、抓力杆、活动推件、定位铆钉、活动螺母和中空结构的钻套,所述抓力杆包括固定连接的杆部和头部,头部为弧形结构,牵开片贴合安装在头部的外壁上;
    7.所述抓力杆的杆部在连接头部的一端设有定位铆钉,杆部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活动螺母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可移动地安装在杆部上;
    8.所述活动推件包括垂直连接的套筒件和钻套定位板,套筒件套接在位于头部和活动螺母之间的杆部上,钻套定位板的自由端设有1个以上的供钻套穿过的定位孔;套筒件向头部一侧移动的极限位置由定位铆钉限制。
    9.作为优选,所述头部设有卡槽和向外开口的开口槽,牵开片设有扣在卡槽上的卡勾,开口槽位于头部的中心线上、用于在复位固定器使用时将导丝经开口槽穿出到达牵开片。
    10.作为优选,所述套筒件到达由定位铆钉限制的极限位置时,旋合在活动推件上的各定位孔处的钻套的中心线汇聚到同一点。
    11.作为优选,所述复位固定器还包括连接杆和手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抓力杆的杆部和手柄。
    12.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与杆部的连接处设有连接的滑动套和锁套,锁套的内部设有安装在连接杆外壁的弹簧,滑动套的内部设有安装在连接杆外壁上的若干个钢球。
    1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无须广泛地剥离软组织以获得复位,避免了对血运的破坏,而且导入袢钢板固定,弹性固定有一定生物学张力,固定可靠,不会阻碍骨痂的生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手柄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抓力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中图3的俯视图;
    19.图5为图1中活动推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5的俯视图;
    21.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固定器复位小粗隆、固定袢钢板后的患者局部ct图;
    22.其中,1-牵开片,2-抓力杆,3-活动推件,4-定位铆钉,5-活动螺母,6-钻套;7-活动套,8-钢球,9-弹簧,10-锁套,11-连接杆,12-铆钉,13-内芯,14-手柄;
    23.21-杆部,22-头部,23-卡槽,24-开口槽;31-套筒件;32-钻套定位板、33-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25.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包括牵开片1、抓力杆2、活动推件3、活动螺母5、中空结构的钻套6、连接杆11和手柄 14,抓力杆2包括固定连接的杆部21和头部22,头部22为弧形结构,牵开片1贴合安装在头部22的弧形结构外壁上,牵开片1设有扣在卡槽23上的卡勾,头部22的中间设有与卡勾配合固定牵开片1的卡槽23和向外开口的开口槽24,复位固定器使用时,导丝从开口槽24穿出到达牵开片1。
    26.如图1、图3、图4所示,抓力杆2的杆部21在连接头部22的一端设有定位铆钉4,杆部21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活动螺母5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可移动地安装在杆部21上,活动推件3包括垂直连接的套筒件31和钻套定位板32,套筒件31套接在位于头部22 和活动螺母5之间的杆部21上,套筒件31向头部22一侧移动的极限位置由定位铆钉4 限制,钻套定位板32的自由端设有1个以上的供钻套6穿过的定位孔33。
    27.如图1、图5、图6所示,套筒件31到达由定位铆钉4限制的极限位置时,旋合在活动推件3上的各定位孔33处的钻套6的中心线汇聚到同一点,使用时,活动推杆根据患者不同直径的股骨把持到合适位置即可,无需每次到达极限位置。
    28.如图1所示,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连接抓力杆2的杆部21和手柄14,连接杆11 与杆部21的连接处设有连接的滑动套7和锁套10,锁套10的内部设有安装在连接杆 11外壁的弹
    簧9,滑动套7的内部设有安装在连接杆11外壁上的若干个钢球8,锁套 10往手柄14方向移动时,杆部21由连接杆11的一端穿入,锁套10松开时弹簧9复位,锁套10和滑动套7锁紧抓力杆2。
    29.本实用新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用于复位小粗隆、牵引导丝穿出并快速固定袢钢板,使用方法主要如下:
    30.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麻醉后置于骨科牵引床上,予以手法牵引复位,c臂机下透视,经由专业组至少两名医师确认复位良好后,常规消毒铺巾;
    31.股骨近端开口约4-5cm,将本实用新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通过股骨粗隆螺旋铰刀位置伸入股骨骨折移位部位,通过旋转活动螺母5加压抓力杆2定位铆钉4固定股骨大粗隆及小粗隆;
    32.股骨定点常规开孔完成pfnaii或intertan置钉步骤;钻套6可以选定合适孔位固定,钻套6内直径2.5或3.0钻头钻入形成联通股骨大粗隆及小粗隆的骨隧道;
    33.将穿入钢缆导丝用牵开片1牵引出钢缆导丝尾部,将袢钢板固定于钢缆导丝尾部反向抽出,牵开片可通过血管钳取出,将穿过其中的导丝快速拨出,通过加压固定袢钢板即可达到动态固定股骨大粗隆及小粗隆的作用;
    34.逐渐松开小粗隆复位固定器,观察小粗隆是否移位,位置良好后予以固定袢钢板,并完成手术收尾工作。如图7所示,两个箭头所指之处为袢钢板的内外侧袢,中间为不可吸收肌腱免打结线,放射线不显影。
    3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小粗隆复位固定器,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涉及的小粗隆复位,通过复位器复位后结合袢钢板穿过固定器固定小粗隆的方法,在股骨近端形成力学上类似桁架结构,以粗隆为主的股骨上端后内侧骨皮质的骨小梁向上支撑着股骨距。股骨距与股骨上段和三束骨小梁构成了一个合理的负重系统。生物力学上,该处是抗屈曲、抗内翻应力的最主要部位。如果小粗隆缺损使股骨上端的生物力学性能显著下降,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股骨小粗隆缺损和广泛缺损会导致股骨上段明显的应力集中、股骨头的载荷-应变、载荷-位移增大,股骨刚度下降,抗扭强度和刚度明显减弱,使股骨抵御外载荷及抗扭力学性能显著下降,严重的扭转不稳定和抗变形能力的衰竭则出现髋关节不稳现象。股骨小粗隆缺损和广泛缺损会导致股骨应力集中,强度分别增加31%和37%;股骨刚度分别下降29%和51%;股骨抗扭强度分别下降33%和54%。小粗隆固定后则应力集中下降25%和28%,刚度提高20%和31%,抗扭强度增加23%和29%,力学性能明显恢复。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开片(1)、抓力杆(2)、活动推件(3)、定位铆钉(4)、活动螺母(5)和中空结构的钻套(6),所述抓力杆(2)包括固定连接的杆部(21)和头部(22),头部(22)为弧形结构,牵开片(1)贴合安装在头部(22)的外壁上;所述抓力杆(2)的杆部(21)在连接头部(22)的一端设有定位铆钉(4),杆部(21)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活动螺母(5)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可移动地安装在杆部(21)上;所述活动推件(3)包括垂直连接的套筒件(31)和钻套定位板(32),套筒件(31)套接在位于头部(22)和活动螺母(5)之间的杆部(21)上,钻套定位板(32)的自由端设有1个以上的供钻套(6)穿过的定位孔(33);套筒件(31)向头部(22)一侧移动的极限位置由定位铆钉(4)限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22)设有卡槽(23)和向外开口的开口槽(24),牵开片(1)设有扣在卡槽(23)上的卡勾,开口槽(24)位于头部(22)的中心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件(31)到达由定位铆钉(4)限制的极限位置时,旋合在活动推件(3)上的各定位孔(33)处的钻套(6)的中心线汇聚到同一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固定器还包括连接杆(11)和手柄(14),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连接抓力杆(2)的杆部(21)和手柄(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1)与杆部(21)的连接处设有连接的滑动套(7)和锁套(10),锁套(10)的内部设有安装在连接杆(11)外壁的弹簧(9),滑动套(7)的内部设有安装在连接杆(11)外壁上的若干个钢球(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复位固定器,包括牵开片、抓力杆、活动推件、活动螺母和中空结构的钻套,所述通过钻套可以选定合适孔位固定,无需调整固定器的位置,方便快捷;牵开片贴合安装在抓力杆的头部外壁上,通过牵开片反向牵引出导丝,能够加快手术时间;抓力杆、活动推件通过定位铆钉和活动螺母滑动连接,能够使复位固定器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股骨小粗隆复位调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小粗隆复位固定器,无须广泛地剥离软组织以获得复位,避免了对血运的破坏,方便导入袢钢板固定,固定可靠,不会阻碍骨痂的生长。不会阻碍骨痂的生长。不会阻碍骨痂的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惠耀敏 刘沛宜 曾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同仁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0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