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2.电机(electric machinery,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然而现如今的电机散热系统都是使用单独的液体循环泵和风机进行冷却液的循环和散热,不仅需要单独的控制电机、循环泵和风机同时操作,而且没有合理的利用电机旋转时额外的旋转力,资源利用不够合理,操作还麻烦。
4.为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提出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当伺服电机主体发生转动时,进而使得主动齿轮会带动传动部件转动,进而使得传动部件带动内部驱动部件转动,使得内部驱动部件的下端带动液体循环管内部的液体进行流动,电机启动液体进行流动散热,电机关闭液体流动停止,而且内部驱动部件的上端驱动向外吹风,且传动部件会同时带动进风防尘部件往复开合,使得外界空气进入,再被内部驱动部件的上端驱动从出风防尘部件流出,完成辅助散热,整个过程全部利用电机额外的驱动力,合理的利用电力资源,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单元以及通过螺钉安装在伺服电机单元上端的散热单元,散热单元固定设置在电机传动单元的上端,电机传动单元的驱动端外套在伺服电机单元驱动端的外侧,伺服电机单元包括伺服电机主体以及固定外套在伺服电机主体驱动端的主动齿轮;电机传动单元包括延伸防护壳以及活动设置在延伸防护壳上端的传动部件;散热单元包括降温部件以及设置在降温部件下端的液体循环管,液体循环管的上端位于降温部件的内侧,且液体循环管内注入的是冷却液,降温部件的内侧中部活动设置有内部驱动部件,降温部件的两侧活动设置有进风防尘部件,降温部件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出风防尘部件;伺服电机主体的外壳内开设有循环管安装孔。
7.进一步的,传动部件包括第一传动轮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轮一侧的从动齿轮,第一传动轮远离从动齿轮的一侧与延伸防护壳活动连接,从动齿轮远离第一传动轮的一侧与延伸防护壳活动连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一传动轮的外侧套接有传动皮带,传动皮带的上端外套在第二传动轮的外侧,第二传动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贯穿延伸防护壳的上端,导向杆远离第二传动轮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锥齿轮。
8.进一步的,降温部件包括封闭壳以及固定设置在封闭壳下端的微型冷却器,位于封闭壳内侧的液体循环管的中部设置有衔接套。
9.进一步的,内部驱动部件包括第一从动锥齿轮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从动锥齿轮下端的下传动杆,下传动杆的下端外侧固定设置有推动叶片,下传动杆贯穿衔接套,推动叶片位于液体循环管内侧。
10.进一步的,进风防尘部件包括第一往复封闭组件以及通过第一复位弹簧连接的第二往复封闭组件,第一往复封闭组件与第二往复封闭组件结构组成相同,方向相对。
11.进一步的,第一往复封闭组件包括弧形板以及固定设置在弧形板一侧中部的牵引杆,牵引杆远离弧形板的一端与封闭板活动连接,封闭板的上端与封闭壳活动连接,导向杆的中部设置有椭圆板,椭圆板与相对的弧形板相匹配;第二传动轮远离导向杆的一侧设置有手旋头。
12.进一步的,第一从动锥齿轮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从动锥齿轮,第二从动锥齿轮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延伸柱,延伸柱的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风扇叶,第二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
13.进一步的,出风防尘部件包括支撑环以及固定设置在支撑环上端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遮挡罩,遮挡罩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封闭球,且封闭球的重力等于第二复位弹簧的最大复位牵引力,用于抵消封闭球的自重,且此时封闭球可将支撑环的出口封闭,风扇叶位于支撑环的内侧。
14.进一步的,封闭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防尘网,封闭壳位于进风口上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第三复位弹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动板,滑动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反向刮取件,反向刮取件呈弧形状,且上端尖端部面向外侧。
15.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伺服电机主体发生转动,主动齿轮转动会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同时带动传动皮带和第二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导向杆转动,导向杆带动主动锥齿轮发生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进而使得推动叶片在液体循环管内部驱动冷却液流动,冷却液随着液体循环管循环流动,进而将伺服电机主体散发的热量吸收;s2:导向杆转动时会带动椭圆板转动,进而使得椭圆板往复推动弧形板移动,进而通过牵引杆推动封闭板打开和关闭,主动锥齿轮转动时会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风扇叶转动,产生向上的风力,使得空气在封闭板打开时进入,并从支撑环的开口输出,此时冷空气从液体循环管的上端流过,起到辅助散热的效果;s3:伺服电机主体暂停,过手动旋转手旋头使得封闭板关闭,此时进风口封闭,且封闭球在自身重力下将支撑环的开口封闭,此时出风口封闭。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提出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当伺服电机主体发生转动时,进而使得主动齿轮会带动传动部件转动,进而使得传动部件带动内部驱动部件转动,使得内部驱动部件的下端带动液体循环管内部的液体进行流动,电机启动液体进行流动散热,电机关闭液体流动停止,而且内部驱动部件的上端驱动向外吹风,且传动部件会同时带动进风防尘部件往复开合,使得外界空气进入,再被内部驱动部件的上端驱动从出风防尘部件流出,完成
辅助散热,整个过程全部利用电机额外的驱动力,合理的利用电力资源,而且无须人工或编程操作便可以使得电机、冷却液循环和空气流动散热同时操作,提高整体使用的灵活性。
17.2.本发明提出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主动齿轮转动会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同时带动传动皮带和第二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导向杆转动,导向杆带动主动锥齿轮发生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进而使得推动叶片在液体循环管内部驱动冷却液流动,冷却液随着液体循环管循环流动,进而将伺服电机主体散发的热量吸收,在流到微型冷却器上端时进行冷却降温,与此往返,进而完成电机的自动循环散热。
18.3.本发明提出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导向杆转动时会带动椭圆板转动,进而使得椭圆板往复推动弧形板移动,进而通过牵引杆推动封闭板打开和关闭,进而便于空气进入,且电机停止状态下,可使得封闭板几乎封闭,避免灰尘进入,主动锥齿轮转动时会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风扇叶转动,产生向上的风力,使得空气在封闭板打开时进入,并从支撑环的开口输出,此时冷空气从液体循环管的上端流过,起到辅助散热的效果,而且风力驱动还是合理利用电机的额外驱动力,进一步节约资源。
19.4.本发明提出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当封闭板被带动打开时,防尘网同时被带动打开,可有效的避免灰尘的进入,当封闭板关闭时,防尘网复位过程中会与反向刮取件的尖端接触,在第三复位弹簧的复位效果下,接触更加紧密,进而将防尘网表面的灰尘清理,进而达到很好的防堵塞效果,提高防尘网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伺服电机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电机传动单元与散热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封闭壳内侧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电机传动单元、进风防尘部件和内部驱动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传动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内部驱动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进风防尘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出风防尘部件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第一往复封闭组件与反向刮取件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伺服电机单元;11、伺服电机主体;111、循环管安装孔;12、主动齿轮;2、电机传动单元;21、延伸防护壳;22、传动部件;221、第一传动轮;2211、从动齿轮;222、传动皮带;223、第二传动轮;224、导向杆;225、主动锥齿轮;226、椭圆板;227、手旋头;3、散热单元;31、降温部件;311、封闭壳;312、微型冷却器;313、第三复位弹簧;314、滑动板;315、反向刮取件;32、液体循环管;321、衔接套;33、进风防尘部件;331、第一往复封闭组件;3311、弧形板;3312、牵引杆;3313、封闭板;3314、支撑架;3315、防尘网;332、第二往复封闭组件;333、第一复位弹簧;34、出风防尘部件;341、支撑环;342、支撑柱;343、遮挡罩;344、第二复位弹簧;345、封闭球;35、内部驱动部件;351、第一从动锥齿轮;3511、下传动杆;352、推动叶片;
353、第二从动锥齿轮;354、延伸柱;355、风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机散热系统都是使用单独的液体循环泵和风机进行冷却液的循环和散热,不仅需要单独的控制电机、循环泵和风机同时操作,而且没有合理的利用电机旋转时额外的旋转力,资源利用不够合理,操作还麻烦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1-图3,提供以下技术方案: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单元1以及通过螺钉安装在伺服电机单元1上端的散热单元3,散热单元3固定设置在电机传动单元2的上端,电机传动单元2的驱动端外套在伺服电机单元1驱动端的外侧。
24.伺服电机单元1包括伺服电机主体11以及固定外套在伺服电机主体11驱动端的主动齿轮12。
25.电机传动单元2包括延伸防护壳21以及活动设置在延伸防护壳21上端的传动部件22。
26.散热单元3包括降温部件31以及设置在降温部件31下端的液体循环管32,液体循环管32的上端位于降温部件31的内侧,且液体循环管32内注入的是冷却液,降温部件31的内侧中部活动设置有内部驱动部件35,降温部件31的两侧活动设置有进风防尘部件33,降温部件3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出风防尘部件34。
27.伺服电机主体11的外壳内开设有循环管安装孔111。
28.具体的,当伺服电机主体11发生转动时,进而使得主动齿轮12会带动传动部件22转动,进而使得传动部件22带动内部驱动部件35转动,使得内部驱动部件35的下端带动液体循环管32内部的液体进行流动,电机启动液体进行流动散热,电机关闭液体流动停止,而且内部驱动部件35的上端驱动向外吹风,且传动部件22会同时带动进风防尘部件33往复开合,使得外界空气进入,再被内部驱动部件35的上端驱动从出风防尘部件34流出,完成辅助散热,整个过程全部利用电机额外的驱动力,合理的利用电力资源,而且无须人工或编程操作便可以使得电机、冷却液循环和空气流动散热同时操作,提高整体使用的灵活性。
29.为了解决现有的使用循环泵进行冷却液的循环使用,没有很好的利用电机的额外驱动力,浪费原有资源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4-图7,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传动部件22包括第一传动轮221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轮221一侧的从动齿轮2211,第一传动轮221远离从动齿轮2211的一侧与延伸防护壳21活动连接,从动齿轮2211远离第一传动轮221的一侧与延伸防护壳21活动连接,从动齿轮2211与主动齿轮12啮合连接,第一传动轮221的外侧套接有传动皮带222,传动皮带222的上端外套在第二传动轮223的外侧,第二传动轮22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导向杆224,导向杆224贯穿延伸防护壳21的上端,导向杆224远离第二传动轮223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锥齿轮225。
30.降温部件31包括封闭壳311以及固定设置在封闭壳311下端的微型冷却器312,位
于封闭壳311内侧的液体循环管32的中部设置有衔接套321。
31.内部驱动部件35包括第一从动锥齿轮351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从动锥齿轮351下端的下传动杆3511,下传动杆3511的下端外侧固定设置有推动叶片352,下传动杆3511贯穿衔接套321,推动叶片352位于液体循环管32内侧。
32.具体的,主动齿轮12转动会带动从动齿轮2211转动,从动齿轮2211同时带动传动皮带222和第二传动轮223转动,进而带动导向杆224转动,导向杆224带动主动锥齿轮225发生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351转动,进而使得推动叶片352在液体循环管32内部驱动冷却液流动,冷却液随着液体循环管32循环流动,进而将伺服电机主体11散发的热量吸收,在流到微型冷却器312上端时进行冷却降温,与此往返,进而完成电机的自动循环散热。
33.为了解决现有的没有合理的利用电机额外驱动力,进行散热的辅助,浪费资源,而且现有的风扇散热在不使用时,灰尘容易反向进入,造成内部积灰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5-图9,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进风防尘部件33包括第一往复封闭组件331以及通过第一复位弹簧333连接的第二往复封闭组件332,第一往复封闭组件331与第二往复封闭组件332结构组成相同,方向相对。
34.第一往复封闭组件331包括弧形板3311以及固定设置在弧形板3311一侧中部的牵引杆3312,牵引杆3312远离弧形板3311的一端与封闭板3313活动连接,封闭板3313的上端与封闭壳311活动连接,导向杆224的中部设置有椭圆板226,椭圆板226与相对的弧形板3311相匹配。
35.第一从动锥齿轮35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从动锥齿轮353,第二从动锥齿轮35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延伸柱354,延伸柱354的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风扇叶355,第二从动锥齿轮353与主动锥齿轮225啮合连接。
36.出风防尘部件34包括支撑环341以及固定设置在支撑环341上端的支撑柱342,支撑柱34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遮挡罩343,遮挡罩343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344,第二复位弹簧34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封闭球345,且封闭球345的重力等于第二复位弹簧344的最大复位牵引力,用于抵消封闭球345的自重,且此时封闭球345可将支撑环341的出口封闭,风扇叶355位于支撑环341的内侧。
37.具体的,导向杆224转动时会带动椭圆板226转动,进而使得椭圆板226往复推动弧形板3311移动,进而通过牵引杆3312推动封闭板3313打开和关闭,进而便于空气进入,且电机停止状态下,可使得封闭板3313几乎封闭,避免灰尘进入,主动锥齿轮225转动时会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353转动,进而带动风扇叶355转动,产生向上的风力,使得空气在封闭板3313打开时进入,并从支撑环341的开口输出,此时冷空气从液体循环管32的上端流过,起到辅助散热的效果,而且风力驱动还是合理利用电机的额外驱动力,进一步节约资源。
38.进一步的,第二传动轮223远离导向杆224的一侧设置有手旋头227,当电机停止时,可通过手动旋转手旋头227使得封闭板3313关闭,此时进风口封闭,且封闭球345在自身重力下将支撑环341的开口封闭,此时出风口封闭,进而达到封闭防尘的效果。
39.为了更好的解决进风口防尘防堵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3和图10,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封闭板331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架3314,支撑架3314上固定设置有防尘网
3315,封闭壳311位于进风口上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313,第三复位弹簧31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动板314,滑动板31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反向刮取件315,反向刮取件315呈弧形状,且上端尖端部面向外侧。
40.具体的,当封闭板3313被带动打开时,防尘网3315同时被带动打开,可有效的避免灰尘的进入,当封闭板3313关闭时,防尘网3315复位过程中会与反向刮取件315的尖端接触,在第三复位弹簧313的复位效果下,接触更加紧密,进而将防尘网3315表面的灰尘清理,进而达到很好的防堵塞效果,提高防尘网3315的使用寿命。
41.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伺服电机主体11发生转动,主动齿轮12转动会带动从动齿轮2211转动,从动齿轮2211同时带动传动皮带222和第二传动轮223转动,进而带动导向杆224转动,导向杆224带动主动锥齿轮225发生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351转动,进而使得推动叶片352在液体循环管32内部驱动冷却液流动,冷却液随着液体循环管32循环流动,进而将伺服电机主体11散发的热量吸收;步骤二:导向杆224转动时会带动椭圆板226转动,进而使得椭圆板226往复推动弧形板3311移动,进而通过牵引杆3312推动封闭板3313打开和关闭,主动锥齿轮225转动时会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353转动,进而带动风扇叶355转动,产生向上的风力,使得空气在封闭板3313打开时进入,并从支撑环341的开口输出,此时冷空气从液体循环管32的上端流过,起到辅助散热的效果;步骤三:伺服电机主体11暂停,过手动旋转手旋头227使得封闭板3313关闭,此时进风口封闭,且封闭球345在自身重力下将支撑环341的开口封闭,此时出风口封闭。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单元(1)以及通过螺钉安装在伺服电机单元(1)上端的散热单元(3),散热单元(3)固定设置在电机传动单元(2)的上端,电机传动单元(2)的驱动端外套在伺服电机单元(1)驱动端的外侧,其特征在于,伺服电机单元(1)包括伺服电机主体(11)以及固定外套在伺服电机主体(11)驱动端的主动齿轮(12);电机传动单元(2)包括延伸防护壳(21)以及活动设置在延伸防护壳(21)上端的传动部件(22);散热单元(3)包括降温部件(31)以及设置在降温部件(31)下端的液体循环管(32),液体循环管(32)的上端位于降温部件(31)的内侧,且液体循环管(32)内注入的是冷却液,降温部件(31)的内侧中部活动设置有内部驱动部件(35),降温部件(31)的两侧活动设置有进风防尘部件(33),降温部件(3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出风防尘部件(34);伺服电机主体(11)的外壳内开设有循环管安装孔(1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传动部件(22)包括第一传动轮(221)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轮(221)一侧的从动齿轮(2211),第一传动轮(221)远离从动齿轮(2211)的一侧与延伸防护壳(21)活动连接,从动齿轮(2211)远离第一传动轮(221)的一侧与延伸防护壳(21)活动连接,从动齿轮(2211)与主动齿轮(12)啮合连接,第一传动轮(221)的外侧套接有传动皮带(222),传动皮带(222)的上端外套在第二传动轮(223)的外侧,第二传动轮(22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导向杆(224),导向杆(224)贯穿延伸防护壳(21)的上端,导向杆(224)远离第二传动轮(223)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锥齿轮(22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降温部件(31)包括封闭壳(311)以及固定设置在封闭壳(311)下端的微型冷却器(312),位于封闭壳(311)内侧的液体循环管(32)的中部设置有衔接套(32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驱动部件(35)包括第一从动锥齿轮(351)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从动锥齿轮(351)下端的下传动杆(3511),下传动杆(3511)的下端外侧固定设置有推动叶片(352),下传动杆(3511)贯穿衔接套(321),推动叶片(352)位于液体循环管(32)内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进风防尘部件(33)包括第一往复封闭组件(331)以及通过第一复位弹簧(333)连接的第二往复封闭组件(332),第一往复封闭组件(331)与第二往复封闭组件(332)结构组成相同,方向相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往复封闭组件(331)包括弧形板(3311)以及固定设置在弧形板(3311)一侧中部的牵引杆(3312),牵引杆(3312)远离弧形板(3311)的一端与封闭板(3313)活动连接,封闭板(3313)的上端与封闭壳(311)活动连接,导向杆(224)的中部设置有椭圆板(226),椭圆板(226)与相对的弧形板(3311)相匹配;第二传动轮(223)远离导向杆(224)的一侧设置有手旋头(227)。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从动锥齿轮(35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从动锥齿轮(353),第二从动锥齿轮(35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延伸柱(354),延伸柱(354)的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风扇叶(355),第二从动锥齿轮(353)与主动锥齿轮(225)啮合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出风防尘部件(34)包括支撑环(341)以及固定设置在支撑环(341)上端的支撑柱(342),支撑柱(34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遮挡罩(343),遮挡罩(343)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344),第二复位弹簧(34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封闭球(345),且封闭球(345)的重力等于第二复位弹簧(344)的最大复位牵引力,用于抵消封闭球(345)的自重,且此时封闭球(345)可将支撑环(341)的出口封闭,风扇叶(355)位于支撑环(341)的内侧。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封闭板(331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架(3314),支撑架(3314)上固定设置有防尘网(3315),封闭壳(311)位于进风口上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313),第三复位弹簧(31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动板(314),滑动板(31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反向刮取件(315),反向刮取件(315)呈弧形状,且上端尖端部面向外侧。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伺服电机主体(11)发生转动,主动齿轮(12)转动会带动从动齿轮(2211)转动,从动齿轮(2211)同时带动传动皮带(222)和第二传动轮(223)转动,进而带动导向杆(224)转动,导向杆(224)带动主动锥齿轮(225)发生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351)转动,进而使得推动叶片(352)在液体循环管(32)内部驱动冷却液流动,冷却液随着液体循环管(32)循环流动,进而将伺服电机主体(11)散发的热量吸收;s2:导向杆(224)转动时会带动椭圆板(226)转动,进而使得椭圆板(226)往复推动弧形板(3311)移动,进而通过牵引杆(3312)推动封闭板(3313)打开和关闭,主动锥齿轮(225)转动时会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353)转动,进而带动风扇叶(355)转动,产生向上的风力,使得空气在封闭板(3313)打开时进入,并从支撑环(341)的开口输出,此时冷空气从液体循环管(32)的上端流过,起到辅助散热的效果;s3:伺服电机主体(11)暂停,过手动旋转手旋头(227)使得封闭板(3313)关闭,此时进风口封闭,且封闭球(345)在自身重力下将支撑环(341)的开口封闭,此时出风口封闭。
技术总结
防尘式电机散热系统,涉及电机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电机散热系统不仅需要单独的控制电机、循环泵和风机同时操作,而且没有合理的利用电机旋转时额外的旋转力,操作还麻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延伸防护壳上端活动设置有传动部件;散热单元包括降温部件以及设置在降温部件下端的液体循环管,液体循环管的上端位于降温部件的内侧,且液体循环管内注入的是冷却液,降温部件的内侧中部活动设置有内部驱动部件,降温部件的两侧活动设置有进风防尘部件,降温部件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出风防尘部件,可以实现合理的利用电力资源,而且无须人工或编程操作便可以使得电机、冷却液循环和空气流动散热同时操作,提高整体使用的灵活性。提高整体使用的灵活性。提高整体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洪卫
技术研发日:2022.04.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