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
背景技术:
2.该设备运用于内科学传染病治疗中的呕吐装置,在病例治疗中与病人休息中,存在呕吐的症状,使用该设备用于装载呕吐物,在治疗中防止呕吐物落在地面。
3.根据现有技术该设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4.其一,在治疗中病人会存在呕吐的症状,在传统技术中为防止呕吐物导致疾病传播会设置有特定的呕吐地点与承接装置,而在突发应急情况下这种方式并不实用;
5.其二,在该装置装载呕吐物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而在携带装有呕吐物的该装置不易提取,容易发生携带过程中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包括装载袋,还包括:
8.固定装置组件:所述装载袋的顶部设有固定装置组件;
9.开关条组件:所述装载袋的顶部设有开关条组件;
10.拉手组件:所述固定装置组件的正背面设有拉手组件;
11.进一步的,所述装载袋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组件,所述装载袋的正背面固定连接有开关条组件,两个所述固定装置组件的正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拉手组件,所述固定装置组件包括有背板,所述背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竖轴,所述第一竖轴的侧壁活动套接有前板,所述前板正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二的第一固块,所述第一固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竖轴,所述第二竖轴的侧壁活动套接有第一翻板,所述前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二的第一凹扣,两个所述第一凹扣的背面均活动套接有第一凸扣,两个所述第一凸扣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二的第二固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竖轴,所述第三竖轴的侧壁活动套接有第二翻板,在安装该装置过程中,通过将装载袋放置背板与前板之间,通过按压背板与前板使第一凸扣与第一凹扣相扣,通过第一凸扣与第一凹扣相扣将装载袋固定,使该装置安装更为简易。
12.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条组件包括有第一后叠板,所述第一后叠板的背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翻板,所述第一后叠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横轴,所述第一横轴的侧壁活动套接有背拉手,所述第一后叠板的另一侧活动套接有第二后叠板,所述第二后叠板的背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组件,所述第二后叠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横轴,所述第二横轴的侧壁活动套接有背拉手,所述第一后叠板与第二后叠板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凸
扣,所述第二凸扣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凸扣的正面均活动套接有第二凹扣,两个所述第二凹扣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前叠板,两个所述第二凹扣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后叠板,所述第二凹扣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装载袋,所述第二凸扣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装载袋,所述第一前叠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横轴,所述第三横轴的侧壁活动套接有前拉手,所述第二凹扣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前叠板,所述第二前叠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横轴,所述第四横轴的侧壁活动套接有前拉手,所述第一前叠板的一侧活动套接有第二前叠板,在使用时通过拉动背拉手与前拉手从而控制第一后叠板与第二后叠板连接处旋转,使第一后叠板与第二后叠板产生折叠角度,同理第二前叠板与第一前叠板连接处旋转从而致使第一后叠板与第一前叠板之间产生折叠角度,在这过程中第二凸扣与第二凹扣的连接分离,从而控制装载袋的顶部开口处打开,有利于在医学治疗中,病人出现呕吐症状时,可通过该设备进行装载密封,防止呕吐物导致疾病传播,同时避免了病人需要去指定地点进行呕吐。
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固定装置组件的正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拉手组件,所述拉手组件包括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空间,所述固定筒的正面开设有一号孔洞,所述固定筒内部一号空间与固定筒正面一号孔洞相连通,所述固定筒的内部一号空间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强力磁铁,所述固定筒正面一号孔洞内壁活动套接有拉绳,所述固定筒的正面活动套接有强力磁铁,有利于该装置在装载呕吐物后,可通过拉手组件形成手提绳,根便于对该装置进行携带,防止在携带装置过程中导致装置脱落。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板与第二竖轴的连接处设有一号扭簧,所述第二翻板与第三竖轴的连接处设有二号扭簧,所述前板与前板之间过渡配合,通过第一翻板与第二翻板将开关条组件固定,当开关条组件打开使第二翻板与第一翻板会发生旋转,通过扭簧可使其恢复位置。
15.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的长度为三公分至四公分,所述背板的高度为二公分至三公分,所述背板的高度与前板的高度相等,所述背板的长度与前板的长度相等,使固定装置组件可将装载袋的顶部两侧位置进行固定,通过背板与前板的一定长度与高度,使固定装置组件可在装载袋的顶部两个固定更牢固。
16.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凸扣位于背板的正面中部位置,两个所述第一凹扣位于前板的背部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凸扣与第一凹扣之间过盈配合,通过第一凹扣与第一凸扣相扣使装载袋在背板与前板之间固定,通过第一凹扣与第一凸扣的过盈配合使装载袋不易脱落。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扣的侧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前叠板与第二前叠板的背面设置有一号螺纹孔,所述第二凸扣的侧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后叠板与第一后叠板的正面设置有二号螺纹孔,通过螺纹结构使第二凸扣在第二后叠板与第一后叠板上固定,第二凹扣在第一前叠板与第二前叠板上固定,通过第二凸扣可将装载袋的一边夹紧,通过第二凹扣可将装载袋的另一边夹紧,从而使第二凸扣与第二凹扣的连接可控制装载袋的顶部开口打开与关闭。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后叠板的正面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磁片,所述第二后叠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磁片,所述第二前叠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磁片,所述第一前叠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磁片,所述第一固定磁片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装载袋,所述第二固定磁片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装载袋,所述第一固定磁片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第
二固定磁片,通过第一固定磁片将装载袋的一边夹紧,通过第二固定磁片将装载袋的另一边夹紧,通过第一固定磁片与第二固定磁片的连接可控制装载袋开口的打开与关闭。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后叠板的顶部可固定连接有固定凹块,所述第二后叠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凹块,所述第二前叠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凸块,所述第一前叠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凸块,通过第一后叠板与第二后叠板将装载袋的一边固定,第二前叠板与第一前叠板将装载袋的另一边固定,从而通过固定凹块与固定凸块的连接控制装载袋开口的打开与关闭。
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装载袋可装载呕吐物,在使用时通过拉动背拉手与前拉手从而控制第一后叠板与第二后叠板连接处旋转,使第一后叠板与第二后叠板产生折叠角度,同理第二前叠板与第一前叠板连接处旋转从而致使第一后叠板与第一前叠板之间产生折叠角度,在这过程中第二凸扣与第二凹扣的连接分离,从而控制装载袋的顶部开口处打开,在装载袋的内部进行闭合,使设备通过固定装置组件与开关条组件将装载袋的顶部开口处封闭,通过开关条组件可控制装载袋的开口打开与关闭,有利于在医学治疗中,病人出现呕吐症状时,可通过该设备进行装载密封,防止呕吐物导致疾病传播,同时避免了病人需要去指定地点进行呕吐。
2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拉手组件在固定装置组件的正背面连接,当设备装载呕吐物需要处理时,通过拉动强力磁铁使强力磁铁将固定筒内部一号空间拉绳抽出,使固定装置组件的正面位置两个强力磁铁进行连接,同理在次抽动固定装置组件的背部两个强力磁铁使固定装置组件的背部两个拉绳进行连接,使装载袋的顶面形成手提绳,便于携带,有利于该装置在装载呕吐物后,可通过拉手组件形成手提绳,根便于对该装置进行携带,防止在携带装置过程中导致装置脱落。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固定装置组件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开关条组件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拉手组件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为:1、装载袋;2、固定装置组件;201、背板;202、第一竖轴;203、前板;204、第一固块;205、第一翻板;206、第二竖轴;207、第一凹扣;208、第一凸扣;209、第二翻板;210、第三竖轴;211、第二固块;3、开关条组件;301、第一后叠板;302、第一横轴;303、第二横轴;304、背拉手;305、第二后叠板;306、第二凸扣;307、第一前叠板;308、第二凹扣;309、第三横轴;310、前拉手;311、第二前叠板;312、第四横轴;4、拉手组件;401、固定筒;402、拉绳;403、强力磁铁;5、第一固定磁片;6、第二固定磁片;7、固定凹块;8、固定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
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一: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包括装载袋1,还包括:
32.固定装置组件2:装载袋1的顶部设有固定装置组件2;
33.开关条组件3:装载袋1的顶部设有开关条组件3;
34.拉手组件4:固定装置组件2的正背面设有拉手组件4;
35.参照图1和图2,装载袋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组件2,装载袋1的正背面固定连接有开关条组件3,两个固定装置组件2的正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拉手组件4,固定装置组件2包括有背板201,背板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竖轴202,第一竖轴202的侧壁活动套接有前板203,前板203正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二的第一固块204,第一固块20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竖轴206,第二竖轴206的侧壁活动套接有第一翻板205,前板20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二的第一凹扣207,两个第一凹扣207的背面均活动套接有第一凸扣208,两个第一凸扣208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背板201,背板20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二的第二固块211,两个第二固块2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竖轴210,第三竖轴210的侧壁活动套接有第二翻板209,在安装该装置过程中,通过将装载袋1放置背板201与前板203之间,通过按压背板201与前板203使第一凸扣208与第一凹扣207相扣,通过第一凸扣208与第一凹扣207相扣将装载袋1固定,使该装置安装更为简易。
36.参照图3,开关条组件3包括有第一后叠板301,第一后叠板301的背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翻板209,第一后叠板30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横轴302,第一横轴302的侧壁活动套接有背拉手304,第一后叠板301的另一侧活动套接有第二后叠板305,第二后叠板305的背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组件2,第二后叠板30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横轴303,第二横轴303的侧壁活动套接有背拉手304,第一后叠板301与第二后叠板305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凸扣306,第二凸扣30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凸扣306的正面均活动套接有第二凹扣308,两个第二凹扣30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前叠板307,两个第二凹扣30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后叠板301,第二凹扣30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装载袋1,第二凸扣30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装载袋1,第一前叠板30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横轴309,第三横轴309的侧壁活动套接有前拉手310,第二凹扣308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前叠板311,第二前叠板31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横轴312,第四横轴312的侧壁活动套接有前拉手310,第一前叠板307的一侧活动套接有第二前叠板311,在使用时通过拉动背拉手304与前拉手310从而控制第一后叠板301与第二后叠板305连接处旋转,使第一后叠板301与第二后叠板305产生折叠角度,同理第二前叠板311与第一前叠板307连接处旋转从而致使第一后叠板301与第一前叠板307之间产生折叠角度,在这过程中第二凸扣306与第二凹扣308的连接分离,从而控制装载袋1的顶部开口处打开,有利于在医学治疗中,病人出现呕吐症状时,可通过该设备进行装载密封,防止呕吐物导致疾病传播,同时避免了病人需要去指定地点进行呕吐。
37.参照图4,两个固定装置组件2的正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拉手组件4,拉手组件4包括有固定筒401,固定筒401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空间,固定筒401的正面开设有一号孔洞,固定
筒401内部一号空间与固定筒401正面一号孔洞相连通,固定筒401的内部一号空间固定连接有拉绳402,拉绳4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强力磁铁403,固定筒401正面一号孔洞内壁活动套接有拉绳402,固定筒401的正面活动套接有强力磁铁403,当设备装载呕吐物需要处理时,通过拉动强力磁铁403使强力磁铁403将固定筒401内部一号空间拉绳402抽出,使固定装置组件2的正面位置两个强力磁铁403进行连接,同理在次抽动固定装置组件2的背部两个强力磁铁403使固定装置组件2的背部两个拉绳402进行连接,使装载袋1的顶面形成手提绳,便于携带。
38.参照图2,第一翻板205与第二竖轴206的连接处设有一号扭簧,第二翻板209与第三竖轴210的连接处设有二号扭簧,前板203与前板203之间过渡配合,通过第一翻板205与第二翻板209将开关条组件3固定,当开关条组件3打开使第二翻板209与第一翻板205会发生旋转,通过扭簧可使其恢复位置。
39.参照图2,背板201的长度为三公分至四公分,背板201的高度为二公分至三公分,背板201的高度与前板203的高度相等,背板201的长度与前板203的长度相等,使固定装置组件2可将装载袋1的顶部两侧位置进行固定,通过背板201与前板203的一定长度与高度,使固定装置组件2可在装载袋1的顶部两个固定更牢固。
40.参照图2,两个第一凸扣208位于背板201的正面中部位置,两个第一凹扣207位于前板203的背部中部位置,第一凸扣208与第一凹扣207之间过盈配合,通过第一凹扣207与第一凸扣208相扣使装载袋1在背板201与前板203之间固定,通过第一凹扣207与第一凸扣208的过盈配合使装载袋1不易脱落。
41.参照图3,第二凹扣308的侧壁设置有螺纹,第一前叠板307与第二前叠板311的背面设置有一号螺纹孔,第二凸扣306的侧壁设置有螺纹,第二后叠板305与第一后叠板301的正面设置有二号螺纹孔,通过螺纹结构使第二凸扣306在第二后叠板305与第一后叠板301上固定,第二凹扣308在第一前叠板307与第二前叠板311上固定,通过第二凸扣306可将装载袋1的一边夹紧,通过第二凹扣308可将装载袋1的另一边夹紧,从而使第二凸扣306与第二凹扣308的连接可控制装载袋1的顶部开口打开与关闭。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通过设有装载袋1可装载呕吐物,在使用时通过拉动背拉手304与前拉手310从而控制第一后叠板301与第二后叠板305连接处旋转,使第一后叠板301与第二后叠板305产生折叠角度,同理第二前叠板311与第一前叠板307连接处旋转从而致使第一后叠板301与第一前叠板307之间产生折叠角度,在这过程中第二凸扣306与第二凹扣308的连接分离,从而控制装载袋1的顶部开口处打开,在装载袋1的内部进行闭合,使设备通过固定装置组件2与开关条组件3将装载袋1的顶部开口处封闭,通过开关条组件3可控制装载袋1的开口打开与关闭;
43.通过设有拉手组件4在固定装置组件2的正背面连接,当设备装载呕吐物需要处理时,通过拉动强力磁铁403使强力磁铁403将固定筒401内部一号空间拉绳402抽出,使固定装置组件2的正面位置两个强力磁铁403进行连接,同理在次抽动固定装置组件2的背部两个强力磁铁403使固定装置组件2的背部两个拉绳402进行连接,使装载袋1的顶面形成手提绳,便于携带。
44.实施例二:
45.参照图5第一后叠板301的正面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磁片5,第二后叠板305的正
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磁片5,第二前叠板31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磁片6,第一前叠板30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磁片6,第一固定磁片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装载袋1,第二固定磁片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装载袋1,第一固定磁片5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磁片6,通过第一固定磁片5将装载袋1的一边夹紧,通过第二固定磁片6将装载袋1的另一边夹紧,通过第一固定磁片5与第二固定磁片6的连接可控制装载袋1开口的打开与关闭,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通过第一固定磁片5与第二固定磁片6的连接可控制装载袋1开口的打开与关闭。
46.实施例三:
47.参照图6第一后叠板301的顶部可固定连接有固定凹块7,第二后叠板30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凹块7,第二前叠板31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凸块8,第一前叠板307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凸块8,通过第一后叠板301与第二后叠板305将装载袋1的一边固定,第二前叠板311与第一前叠板307将装载袋1的另一边固定,从而通过固定凹块7与固定凸块8的连接控制装载袋1开口的打开与关闭,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通过固定凹块7与固定凸块8的连接控制装载袋1开口的打开与关闭。
48.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49.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50.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包括装载袋(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装置组件(2):所述装载袋(1)的顶部设有固定装置组件(2);开关条组件(3):所述装载袋(1)的顶部设有开关条组件(3);拉手组件(4):所述固定装置组件(2)的正背面设有拉手组件(4);所述装载袋(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组件(2),所述装载袋(1)的正背面固定连接有开关条组件(3),两个所述固定装置组件(2)的正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拉手组件(4),所述固定装置组件(2)包括有背板(201),所述背板(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竖轴(202),所述第一竖轴(202)的侧壁活动套接有前板(203),所述前板(203)正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二的第一固块(204),所述第一固块(20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竖轴(206),所述第二竖轴(206)的侧壁活动套接有第一翻板(205),所述前板(20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二的第一凹扣(207),两个所述第一凹扣(207)的背面均活动套接有第一凸扣(208),两个所述第一凸扣(208)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背板(201),所述背板(20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二的第二固块(211),两个所述第二固块(2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竖轴(210),所述第三竖轴(210)的侧壁活动套接有第二翻板(2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条组件(3)包括有第一后叠板(301),所述第一后叠板(301)的背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翻板(209),所述第一后叠板(30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横轴(302),所述第一横轴(302)的侧壁活动套接有背拉手(304),所述第一后叠板(301)的另一侧活动套接有第二后叠板(305),所述第二后叠板(305)的背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组件(2),所述第二后叠板(30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横轴(303),所述第二横轴(303)的侧壁活动套接有背拉手(304),所述第一后叠板(301)与第二后叠板(305) 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凸扣(306),所述第二凸扣(30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凸扣(306)的正面均活动套接有第二凹扣(308),两个所述第二凹扣(30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前叠板(307),两个所述第二凹扣(30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后叠板(301),所述第二凹扣(30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装载袋(1),所述第二凸扣(30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装载袋(1),所述第一前叠板(30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横轴(309),所述第三横轴(309)的侧壁活动套接有前拉手(310),所述第二凹扣(308)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前叠板(311),所述第二前叠板(31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横轴(312),所述第四横轴(312)的侧壁活动套接有前拉手(310),所述第一前叠板(307)的一侧活动套接有第二前叠板(3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装置组件(2)的正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拉手组件(4),所述拉手组件(4)包括有固定筒(401),所述固定筒(401)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空间,所述固定筒(401)的正面开设有一号孔洞,所述固定筒(401)内部一号空间与固定筒(401)正面一号孔洞相连通,所述固定筒(401)的内部一号空间固定连接有拉绳(402),所述拉绳(4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强力磁铁(403),所述固定筒(401)正面一号孔洞内壁活动套接有拉绳(402),所述固定筒(401)的正面活动套接有强力磁铁(4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板(205)与第二竖轴(206)的连接处设有一号扭簧,所述第二翻板(209)与第三竖轴(210)的连接处设有二号扭簧,所述前板(203)与前板(203)之间过渡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01)的长度为三公分至四公分,所述背板(201)的高度为二公分至三公分,所述背板(201)的高度与前板(203)的高度相等,所述背板(201)的长度与前板(203)的长度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凸扣(208)位于背板(201)的正面中部位置,两个所述第一凹扣(207)位于前板(203)的背部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凸扣(208)与第一凹扣(207)之间过盈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扣(308)的侧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前叠板(307)与第二前叠板(311)的背面设置有一号螺纹孔,所述第二凸扣(306)的侧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后叠板(305)与第一后叠板(301)的正面设置有二号螺纹孔。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叠板(301)的正面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磁片(5),所述第二后叠板(30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磁片(5),所述第二前叠板(31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磁片(6),所述第一前叠板(30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磁片(6),所述第一固定磁片(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装载袋(1),所述第二固定磁片(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装载袋(1),所述第一固定磁片(5)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磁片(6)。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叠板(301)的顶部可固定连接有固定凹块(7),所述第二后叠板(30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凹块(7),所述第二前叠板(31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凸块(8),所述第一前叠板(307)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凸块(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内科学传染病专用呕吐装置,包括装载袋,装载袋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组件,装载袋的正背面固定连接有开关条组件,两个固定装置组件的正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拉手组件,固定装置组件包括有背板,背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竖轴,第一竖轴的侧壁活动套接有前板,前板正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二的第一固块,第一固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竖轴,通过设有装载袋可装载呕吐物,在使用时通过拉动背拉手与前拉手从而控制第一后叠板与第二后叠板连接处旋转,使第一后叠板与第二后叠板产生折叠角度,同理第二前叠板与第一前叠板连接处旋转从而致使第一后叠板与第一前叠板之间产生折叠角度。与第一前叠板之间产生折叠角度。与第一前叠板之间产生折叠角度。
技术研发人员:商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商青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