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因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基因采集棒棒体通常是以竹片或木片制成的一体式棒体,用采集部刮取口腔内部的粘膜组织后,再将采集部从棒体上折断的方式将采集部与棒体分离,然后封装采集部备用,该采集部通常是以布料、棉质卷绕的圆柱体或尼龙刷,通常是以该基因采集棒伸入欲采集者的口腔,利用该采集部刮取口腔内部的粘膜组织后,再以剪刀或强行折断的方式将该采集部与该棒体分离,并以纸套或塑胶套封装该基因采集棒的采集部。
3.如申请号cn202022362092.1公开了一种低污染风险的基因采集装置,属于基因采集技术领域,所述棒体和采集头通过易折部连接,所述易折部外环绕设置有防折部,所述防折部分别与棒体和采集头通过易撕结构连接。针对现有基因采集棒的采集部与棒体难以分离的技术问题,该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污染风险的基因采集装置,它可以轻松的分离棒体和采集头,同时在采集时的稳定性得到保证。
4.但是上述的一种低污染风险的基因采集装置在使用时,固定的采集头需要对采集棒进行转动才能实现采集头均匀的对被采集的基因材料进行收集,起采集不够方便,同时通过手动的折断,仍然无法避免对采集头的污染,也不便于将采集头与本体之间的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通过设置具有可拆卸并可以转动的采集头,在实现均匀的采集工作后,也便于对采集头进行方便的分离进行保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对采集头进行污染的问题,同时聚光照明灯珠的设置,也增强采集棒的功能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棒体,设置在棒体上端的采集头,所述采集头与棒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棒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夹持控制部、转动部和握持部,所述采集头末端设置的连接杆与夹持控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夹持控制部的另一端与转动部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控制部与采集头连接的端部设置有聚光照明灯珠。
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棒体由夹持控制部、转动部和握持部组成,并通过夹持控制部对采集头进行便捷的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有利于采集头与棒体之间的快速脱离,通过此种方式进行分离,避免了采用手动分离的方式,会对采集头进行污染的问题;除此之外,通过转动部对夹持控制部和采集头进行一体的转动控制,使得采集头具有旋转的功能,由此,直接对握持部进行握持就行实现采集头对被采集的基因材料进行均匀有效的采集,提高采集棒的采集使用效果,同时,在聚光照明灯珠的作用下,也便于对被采集的区域进行照明采集。
9.2、本实用新型中,在夹持控制部中的气缸安装腔体中设置固定的气缸对夹持腔体
中的多个夹紧臂单元进行伸缩控制,通过多个所述多个夹紧臂单元的配合,实现对采集头末端的连接杆进行夹紧或放松,实现采集头与夹持控制部之间的连接或拆卸;通过气缸主轴对铰接盘的伸缩控制,实现对铰接盘上铰接的夹紧臂单元进行转动控制,由此使得夹紧臂单元的上端对采集头末端的连接杆进行作用力,多个夹紧臂单元的设置使得对采集头的夹紧更加的稳定。
10.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副铰接盘对夹紧臂单元的弯折部进行铰接,而紧臂单元的下端是与铰接盘铰接的,铰接盘是固定的,由此,通过气缸主轴对副铰接盘进行伸缩控制,实现单个夹紧臂单元的转动,多个夹紧臂单元之间配合则形成多个夹紧臂单元之间的相互闭合,实现对采集头末端进行稳定的夹紧作用。
1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副铰接盘的圆心上端固定设置有推杆头,当副铰接盘在气缸主轴的推动下进行上升时,也推动着副铰接盘上的推杆头向上运动,由此,在多个夹紧臂单元之间实现张开,对夹紧的采集头末端进行放松的同时,推杆头对松动的采集头末端进行作用力,便于采集头与夹持控制部之间的分离。
12.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夹持控制部末端设置的转动连接杆与转动部的转动连接,使得夹持控制部整体在转动部的控制下具有转动的功能;更具体的,腔体内固定设置的动力电机对减速传动组件进行动力传动,在减速传动组件的控制下实现对传动杆及夹持控制部的转动控制。
13.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被动齿轮直径大于所述传递齿轮直径,由此实现对夹持控制部进行减速后的转动控制。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集棒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控制部与采集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控制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铰接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副铰接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记:1-棒体,2-采集头,3-夹持控制部,4-转动控制部,5-握持部,6-连接杆,7-聚光照明灯珠,8-夹持腔体,9-气缸安装腔体,10-铰接盘,11
‑ꢀ
夹紧臂单元,12-气缸主轴,13-副铰接盘,15-连杆,16-夹持杆,17-主杆,18
‑ꢀ
夹持头,19-推杆头,20-转动连接杆,21-动力电机,22-减速传动组件,23-传动杆,24-斜齿轮组件,25-传递齿轮,26-被动齿轮,27-聚光罩,28-led灯珠, 29-动力电机控制按钮,30-气缸控制按钮,31-聚光照明灯珠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
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3.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包括棒体1,设置在棒体1上端的采集头2,所述采集头2与棒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棒体1包括依次设置的夹持控制部3、转动控制部4和握持部5,所述采集头2末端设置的连接杆6与夹持控制部3可拆卸连接,所述夹持控制部3的另一端与转动控制部4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控制部3与采集头2连接的端部设置有聚光照明灯珠7;通过将棒体1由夹持控制部3、转动部和握持部5组成,并通过夹持控制部3对采集头2进行便捷的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有利于采集头2与棒体1之间的快速脱离,通过此种方式进行分离,避免了采用手动分离的方式,会对采集头2进行污染的问题。
24.除此之外,通过转动部对夹持控制部3和采集头2进行一体的转动控制,使得采集头2具有旋转的功能,由此,直接对握持部5进行握持就行实现采集头2对被采集的基因材料进行均匀有效的采集,提高采集棒的采集使用效果,同时,在聚光照明灯珠7的作用下,也便于对被采集的区域进行照明采集。
25.所述夹持控制部3包括夹持腔体8和气缸安装腔体9,所述夹持腔体8内部设置铰接盘10,沿铰接盘10圆周方向上均布设置的多个夹紧臂单元11,所述气缸安装腔体9中的气缸主轴12穿过铰接盘10圆心并与多个所述夹紧臂单元 11的上端铰接,实现对多个所述夹紧臂单元11的伸缩控制;在夹持控制部3中的气缸安装腔体9中设置固定的气缸对夹持腔体8中的多个夹紧臂单元11进行伸缩控制,通过多个夹紧臂单元11的配合,实现对采集头2末端的连接杆6进行夹紧或放松,实现采集头2与夹持控制部3之间的连接或拆卸。
26.通过气缸主轴12对铰接盘10的伸缩控制,实现对铰接盘10上铰接的夹紧臂单元11进行转动控制,由此使得夹紧臂单元11的上端对采集头2末端的连接杆6进行作用力,多个夹紧臂单元11的设置使得对采集头2的夹紧更加的稳定。
27.所述气缸主轴12的顶端设置有副铰接盘13,所述夹紧臂单元11包括与铰接盘10铰接设置的连杆15,与连杆15另一端铰接设置的夹持杆16,所述夹持杆16的弯折部与副铰接盘13铰接设置;通过设置副铰接盘13对夹紧臂单元11 的弯折部进行铰接,而紧臂单元的下端是与铰接盘10铰接的,铰接盘10是固定的;由此,通过气缸主轴12对副铰接盘13进行伸缩控制,实现单个夹紧臂单元11的转动,多个夹紧臂单元11之间配合则形成多个夹紧臂单元11之间的相互闭合,实现对采集头2末端进行稳定的夹紧作用。
28.所述夹持杆16包括与副铰接盘13铰接设置的主杆17,与主杆17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夹持头18,主杆17与夹持头18之间连接的位置与副铰接盘13铰接设置。
29.所述副铰接盘13的圆心上端固定设置有推杆头19;通过在副铰接盘13的圆心上端固定设置有推杆头19,当副铰接盘13在气缸主轴12的推动下进行上升时,也推动着副铰接盘13的推杆头19向上运动;由此,在多个夹紧臂单元 11之间实现张开,对夹紧的采集头2末端进行放松的同时,推杆头19对松动的采集头2末端进行作用力,便于采集头2与夹持控制部3之间的分离。
30.所述夹持控制部3的末端设置有转动连接杆20,所述转动连接杆20置于转动控制部4中并通过轴承与转动控制部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控制部4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固定
设置有动力电机21,所述动力电机21的转动主轴通过减速传动组件22与转动连接杆20中心轴方向上设置的传动杆23转动连接;通过夹持控制部3末端设置的转动连接杆206与转动部的转动连接,使得夹持控制部3整体在转动部的控制下具有转动的功能。
31.更具体的,腔体内固定设置的动力电机21对减速传动组件22进行动力传动,在减速传动组件22的控制下实现对传动杆23及夹持控制部3的转动控制。
32.所述减速传动组件22包括与动力电机21输出轴连接的斜齿轮组件24,与斜齿轮组件24输出端同轴设置的传递齿轮25,套设置在传动杆23上的被动齿轮26,所述被动齿轮26与传递齿轮25啮合设置;所述被动齿轮26直径大于所述传递齿轮25直径;通过将被动齿轮26直径大于传递齿轮25直径,由此实现对夹持控制部3进行减速后的转动控制。
33.所述聚光照明灯珠7包括开口朝采集头方向上的聚光罩27,均布设置在聚光罩27中的多个led灯珠28。
34.握持部5上设置有动力电机控制按钮29、气缸控制按钮30和聚光照明灯珠控制按钮31。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3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棒体1由夹持控制部3、转动部和握持部5组成,并通过夹持控制部3对采集头2进行便捷的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有利于采集头2与棒体1之间的快速脱离,通过此种方式进行分离,避免了采用手动分离的方式,会对采集头2进行污染的问题;除此之外,通过转动部对夹持控制部3和采集头2进行一体的转动控制,使得采集头2具有旋转的功能,由此,直接对握持部5进行握持就行实现采集头2对被采集的基因材料进行均匀有效的采集,提高采集棒的采集使用效果;同时,在聚光照明灯珠7的作用下,也便于对被采集的区域进行照明采集。
37.在夹持控制部3中的气缸安装腔体9中设置固定的气缸对夹持腔体8中的多个夹紧臂单元11进行伸缩控制,通过多个夹紧臂单元11的配合,实现对采集头2末端的连接杆6进行夹紧或放松,实现采集头2与夹持控制部3之间的连接或拆卸;通过气缸主轴12对铰接盘10的伸缩控制,实现对铰接盘10上铰接的夹紧臂单元11进行转动控制,由此使得夹紧臂单元11的上端对采集头2 末端的连接杆6进行作用力,多个夹紧臂单元11的设置使得对采集头2的夹紧更加的稳定。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包括棒体(1),设置在棒体(1)上端的采集头(2),所述采集头(2)与棒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1)包括依次设置的夹持控制部(3)、转动控制部(4)和握持部(5),所述采集头(2)末端设置的连接杆(6)与夹持控制部(3)可拆卸连接,所述夹持控制部(3)的另一端与转动控制部(4)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控制部(3)与采集头(2)连接的端部设置有聚光照明灯珠(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控制部(3)包括夹持腔体(8)和气缸安装腔体(9),所述夹持腔体(8)内部设置铰接盘(10),沿铰接盘(10)圆周方向上均布设置的多个夹紧臂单元(11),所述气缸安装腔体(9)中的气缸主轴(12)穿过铰接盘(10)圆心并与多个所述夹紧臂单元(11)的上端铰接,实现对多个所述夹紧臂单元(11)的伸缩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主轴(12)的顶端设置有副铰接盘(13),所述夹紧臂单元(11)包括与铰接盘(10)铰接设置的连杆(15),与连杆(15)另一端铰接设置的夹持杆(16),所述夹持杆(16)的弯折部与副铰接盘(13)铰接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16)包括与副铰接盘(13)铰接设置的主杆(17),与主杆(17)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夹持头(18),主杆(17)与夹持头(18)之间连接的位置与副铰接盘(13)铰接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铰接盘(13)的圆心上端固定设置有推杆头(19)。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控制部(3)的末端设置有转动连接杆(20),所述转动连接杆(20)置于转动控制部(4)中并通过轴承与转动控制部(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控制部(4)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固定设置有动力电机(21),所述动力电机(21)的转动主轴通过减速传动组件(22)与转动连接杆(20)中心轴方向上设置的传动杆(23)转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传动组件(22)包括与动力电机(21)输出轴连接的斜齿轮组件(24),与斜齿轮组件(24)输出端同轴设置的传递齿轮(25),套设置在传动杆(23)上的被动齿轮(26),所述被动齿轮(26)与传递齿轮(25)啮合设置;所述被动齿轮(26)直径大于所述传递齿轮(25)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照明灯珠(7)包括开口朝采集头方向上的聚光罩(27),均布设置在聚光罩(27)中的多个led灯珠(28)。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其特征在于,握持部(5)上设置有动力电机控制按钮(29)、气缸控制按钮(30)和聚光照明灯珠控制按钮(3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属于基因检测设备技术领域中的一种采集棒,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棒体,设置在棒体上端的采集头,所述采集头与棒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棒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夹持控制部、转动部和握持部,所述采集头末端设置的连接杆与夹持控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夹持控制部的另一端与转动部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控制部与采集头连接的端部设置有聚光照明灯珠;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基因采集棒,在实现均匀的采集工作后,也便于对采集头进行方便的分离进行保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对采集头进行污染的问题,同时聚光照明灯珠的设置,也增强采集棒的功能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梅 邓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元康(成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