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耐磨防堵下料斗,属于选矿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矿山采、选行业运输皮带因运行速度快,输送物料粒度粗,物料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在进入下道工序中对下料斗产生冲击,大部分矿山设计的下料斗都是普通钢板制作成上大下小的漏斗体,部分下料斗截面为方形管结构,内部螺栓紧固锰钢衬板制作的,对于大颗粒物料来说冲击部位磨损较快,使用寿命较短,严重影响到流程运行效率;也出现下料斗设计空间不够容易堵塞下料斗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下料斗与矿石直接接触侧的侧壁磨损大,使用寿命短。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矿用耐磨防堵下料斗,包括缩口状的方管本体,所述本体侧壁上设置有接矿件,接矿件设置在矿石抛出线冲击本体的侧壁处;所述接矿件上端面倾斜设置,并与本体靠上端开口处的侧壁成120
°
至150
°
的夹角。
5.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接矿件包括倾斜设置的冲击板,冲击板一端与矿石抛出冲击本体的侧壁处连接,并与本体靠上端开口处的侧壁成120
°
至150
°
的夹角。
6.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冲击板的长度为0.3至0.5m,宽度为0.8至1m。
7.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接矿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一端与冲击板远离本体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本体内壁连接。
8.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支撑板与冲击板垂直设置。
9.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接矿件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对称设置在冲击板的两侧,且分别与冲击板和支撑板侧面连接。
10.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本体、冲击板、支撑板和侧板通过焊接固定。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根据“料砸料,料磨料”的原理,制作接矿件来延长下料漏斗使用寿命,在原下料斗矿石抛出线与下料斗本体侧壁撞击侧设置接矿件,使得矿石物料直接与接矿件接触,可做到对下料漏斗的有效保护,提高物料下料漏斗使用寿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同时本装置改造小,用途大,类似于粗颗粒物料皮带输送运转下料漏斗工艺都可推广应用。根据现阶段使用情况使下料斗使用寿命延长至一年以上,仅在更换球磨衬板时处理下料斗,不影响设备作业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料斗断面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矿件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原有下料斗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是本体,2是接矿件,21是冲击板,22是支撑板,23是侧板,3是矿石抛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矿用耐磨防堵下料斗,包括缩口状的方管本体1,所述本体1侧壁上设置有接矿件2,接矿件2设置在矿石抛出线3冲击本体1的侧壁处;所述接矿件2上端面倾斜设置,并与本体1靠上端开口处的侧壁成120
°
至150
°
的夹角。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装置将接矿件2设置在本体1侧壁上,而接矿件2的设置位置在矿石抛出线3冲击本体1的侧壁处,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得矿石通过前段工序抛出后沿原有的矿石抛出线3轨迹直接冲击在接矿件2的上端面上,避免矿石直接与本体1侧壁接触造成本体1侧壁的损坏。同时本装置优选接矿件2的上端面倾斜设置,使得矿石冲击在上端面后会沿上端面的倾斜方向滑落至本体1下部,且进一步限定接矿件2的长度,可有效避免本体1堵塞的问题。同时本装置优选接矿件2的上端面与本体1靠上端开口处的侧壁成120
°
至150
°
的夹角,保证矿石的顺利进料。
18.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接矿件2包括倾斜设置的冲击板21,冲击板21一端与矿石抛出冲击本体1的侧壁处连接,并与本体1靠上端开口处的侧壁成120
°
至150
°
的夹角。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装置优选接矿件2包括倾斜设置的冲击板21,也即是冲击板21就是上述的接矿件2上端面,具体将冲击板21一端与矿石抛出冲击本体1的侧壁处连接,可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同时冲击板21与本体1靠上端开口处的侧壁成120
°
至150
°
的夹角,便于进料。
19.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冲击板21的长度为0.3至0.5m,宽度为0.8至1m。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考虑到前段工序的矿石输送宽度,本装置优选冲击板21的长度为0.3至0.5m,宽度为0.8至1m,注意冲击板21的长度为本体1中心轴线方向也即是附图上的左右方向,而宽度为附图上的前后方向。
20.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接矿件2包括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一端与冲击板21远离本体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本体1内壁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冲击板2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本装置优选接矿件2还包括支撑板22,且具体将支撑板22的一端与冲击板21远离本体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本体1内壁连接,也即是冲击板21通过支撑板22与本体1支撑固定,同时可优选支撑板22和本体1之间,支撑板22和冲击板2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即可。
21.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支撑板22与冲击板21垂直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装置为了进一步保证冲击板21与本体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故优选支撑板22与冲击板21垂直设置,使得冲击板21和支撑板22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同时与本体1侧壁连接,使得整个接矿件2构成三角形结构,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性来提高整个接矿件2的结构强度。
22.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接矿件2还包括侧板23,所述侧板23对称设置在冲击板21的两侧,且分别与冲击板21和支撑板22侧面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矿石堆积在冲击板21和支撑板22与本体1侧壁之间的间隙内,本装置优选接矿件2还包括侧
板23,将侧板23对称设置在冲击板21的两侧,且分别与冲击板21和支撑板22侧面连接,这种结构设置使得接矿件2构成一个中空楔形结构,增加的整个接矿件2的结构强度
23.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本体1、冲击板21、支撑板22和侧板23通过焊接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装置为了方便制作加工,以及后期更换修补。故优选本体1和接矿件2之间采用焊接固定,同时进一步优选接矿件2组装时,将冲击板21、支撑板22和侧板23通过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
1.矿用耐磨防堵下料斗,包括缩口状的方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侧壁上设置有接矿件(2),接矿件(2)设置在矿石抛出线(3)冲击本体(1)的侧壁处;所述接矿件(2)上端面倾斜设置,并与本体(1)靠上端开口处的侧壁成120
°
至150
°
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耐磨防堵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矿件(2)包括倾斜设置的冲击板(21),冲击板(21)一端与矿石抛出冲击本体(1)的侧壁处连接,并与本体(1)靠上端开口处的侧壁成120
°
至150
°
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耐磨防堵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板(21)的长度为0.3至0.5m,宽度为0.8至1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耐磨防堵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矿件(2)包括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一端与冲击板(21)远离本体(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本体(1)内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耐磨防堵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2)与冲击板(21)垂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耐磨防堵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矿件(2)还包括侧板(23),所述侧板(23)对称设置在冲击板(21)的两侧,且分别与冲击板(21)和支撑板(22)侧面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用耐磨防堵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冲击板(21)、支撑板(22)和侧板(23)通过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耐磨防堵下料斗,属于选矿设备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缩口状的方管本体(1),本体(1)侧壁上设置有接矿件(2),接矿件(2)设置在矿石抛出冲击本体(1)的侧壁处;所述接矿件(2)上端面倾斜设置,并与本体(1)靠上端开口处的侧壁成120
技术研发人员:何蓬星 王延亮 徐维超 韦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