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引器,尤其是一种可调式吸引器。
背景技术:
2.吸引器是用于吸除手术中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使手术清楚,减少污染机会。现有的吸引器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其吸引头的负压状态,这样大气压就会将吸引头外的物质向吸引头挤压,从而完成“吸引”的效果。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吸引处理的位置深浅不一,角度也各不相同,而现有的吸引器都是固定结构,长度和弯折角度都是固定的。
3.此外,在电凝棒对出血点进行止血时,需要使用吸引器进行血水抽吸,从而才能快速找到出血点,但是需要进行两种仪器的使用切换或者同时使用,使用起来会比较不方便。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可调式吸引器,能够根据手术需要更换不同长度或弯折角度的调节管,还能将吸引和电凝相结合,从而满足手术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吸引器,能够根据手术需要更换不同长度或弯折角度的调节管,还能将吸引和电凝相结合,从而满足手术需要。
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吸引器,包括手持部、调节管、吸引部以及电凝棒;调节管的两端通过两个可拆卸对接单元分别与手持部以及吸引部相对接安装;电凝棒通过侧边夹持单元可拆卸安装在吸引部的侧边上。
6.进一步的,手持部包括尾部对接管以及把手套;尾部对接管轴向贯穿式固定安装在把手套上;在把手套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指端定位凹陷;尾部对接管的前端用于与可拆卸对接单元相对接安装。
7.进一步的,尾部对接管的尾端管口外壁设置为锥形坡面;在尾部对接管的尾端管壁上设置有限位挡圈;在锥形坡面与限位挡圈之间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对接密封圈。
8.进一步的,把手套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凸条。
9.进一步的,可拆卸对接单元包括旋转套头以及密封垫圈;在调节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圈;旋转套头的一端旋转式安装在第一限位凸圈上,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接安装的对接内螺纹;密封垫圈设置在旋转套头内,且贴近调节管的端部。
10.进一步的,在旋转套头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棱。
11.进一步的,吸引部包括圆盘形端头以及头部对接管;圆盘形端头前侧的圆盘面边缘设置有弧形过渡面,在圆盘形端头前侧的圆盘面中部设置为吸附凸面;在弧形过渡面上分布设置有各个侧边抽吸孔;在吸附凸面上设置有主吸孔;头部对接管的前端固定对接安装在圆盘形端头后侧的圆盘面中部,且与主吸孔以及各个侧边抽吸孔相连通;头部对接管的尾端用于与可拆卸对接单元相对接安装。
12.进一步的,在弧形过渡面和吸附凸面上网格式分布设置有凹陷沟槽;主吸孔的孔
径大于侧边抽吸孔的孔径。
13.进一步的,在圆盘形端头的圆盘边缘设置有v形槽口;在头部对接管上设置有夹头座,并在夹头座上设置有u形夹持槽;在电凝棒的中部外壁上套设有绝缘套,且绝缘套夹持在u 形夹持槽上;电凝棒的端部由v形槽口处凸出圆盘形端头前侧的圆盘面外。
14.进一步的,在绝缘套上设置有用于夹持u形夹持槽的第二限位凸圈;在u形夹持槽的槽边上设置有用于挤压绝缘套的限位凸起;在调节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夹持电凝棒的电连接线缆的线缆夹。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可拆卸对接单元能够实现不同长度和弯折度的调节管的可拆卸对接安装,从而满足手术时对不同深度和角度的操作要求;利用侧边夹持单元将电凝棒可拆卸安装在吸引部的侧边上,从而可以先进行抽吸,找到出血点后便可以立刻进行电凝操作,提高了手术便捷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盘形端头前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套头安装位置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头座安装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21.实施例1: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调式吸引器包括:手持部、调节管8、吸引部以及电凝棒16;调节管8的两端通过两个可拆卸对接单元分别与手持部以及吸引部相对接安装;电凝棒16通过侧边夹持单元可拆卸安装在吸引部的侧边上。
23.利用可拆卸对接单元能够实现不同长度和弯折度的调节管8的可拆卸对接安装,从而满足手术时对不同深度和角度的操作要求;利用侧边夹持单元将电凝棒16可拆卸安装在吸引部的侧边上,从而可以先进行抽吸,找到出血点后便可以立刻进行电凝操作,提高了手术便捷性。
24.进一步的,手持部包括尾部对接管1以及把手套2;尾部对接管1轴向贯穿式固定安装在把手套2上;在把手套2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指端定位凹陷4;尾部对接管1的前端上设置对接外螺纹,用于与可拆卸对接单元的旋转套头6的对接内螺纹相对接安装。
25.利用指端定位凹陷4能够便于指端按压定位,方便对手持部进行握持操作。
26.进一步的,尾部对接管1的尾端管口外壁设置为锥形坡面23;在尾部对接管1的尾端管壁上设置有限位挡圈24;在锥形坡面23与限位挡圈24之间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对接密封圈 22。
27.利用锥形坡面23能够便于对接安装;利用对接密封圈22能够增强对接时的密封性能。
28.进一步的,把手套2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凸条3。利用防滑凸条3能够增强使用时手
握的防滑性能。
29.进一步的,可拆卸对接单元包括旋转套头6以及密封垫圈27;在调节管8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圈25;旋转套头6的一端旋转式安装在第一限位凸圈25上,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接安装的对接内螺纹;密封垫圈27设置在旋转套头6内,且贴近调节管8的端部。
30.利用密封垫圈27能够增强对接位置处的密封性能;利用旋转套头6内壁上设置的对接内螺纹能够实现螺纹对接安装;通过旋转式安装的旋转套头6能够便于更换调节管8。
31.进一步的,在旋转套头6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棱7。利用防滑棱7能够便于旋动旋转套头6实现对接安装。
32.进一步的,吸引部包括圆盘形端头10以及头部对接管9;圆盘形端头10前侧的圆盘面边缘设置有弧形过渡面11,在圆盘形端头10前侧的圆盘面中部设置为吸附凸面13;在弧形过渡面11上分布设置有各个侧边抽吸孔12;在吸附凸面13上设置有主吸孔14;头部对接管 9的前端固定对接安装在圆盘形端头10后侧的圆盘面中部,且与主吸孔14以及各个侧边抽吸孔12相连通;头部对接管9的尾端上设置对接外螺纹,用于与可拆卸对接单元的旋转套头 6的对接内螺纹相对接安装。
33.利用在弧形过渡面11上分布设置各个侧边抽吸孔12,从而满足侧边抽吸的需要;利用吸附凸面13上设置主吸孔14能够实现前侧面的抽吸,且在抽吸过程中便于滑移。
34.进一步的,在弧形过渡面11和吸附凸面13上网格式分布设置有凹陷沟槽;主吸孔14的孔径大于侧边抽吸孔12的孔径。
35.利用凹陷沟槽能够便于负压抽吸;利用主吸孔14和侧边抽吸孔12大小孔径的配合,能够具有更好的抽吸效果。
36.进一步的,在圆盘形端头10的圆盘边缘设置有v形槽口32;在头部对接管9上设置有夹头座15,并在夹头座15上设置有u形夹持槽30;在电凝棒16的中部外壁上套设有绝缘套 17,且绝缘套17夹持在u形夹持槽30上;电凝棒16的端部由v形槽口32处凸出圆盘形端头10前侧的圆盘面外。
37.利用v形槽口32能够便于电凝棒16的端部贯穿,且还能够便于使用时对电凝棒16的端部进行观察,满足电凝棒16的使用需要;利用绝缘套17能够实现电凝棒16与u形夹持槽 30的夹持配合,还能够便于拆卸和调节电凝棒16。
38.进一步的,在绝缘套17上设置有用于夹持u形夹持槽30的第二限位凸圈18;在u形夹持槽30的槽边上设置有用于挤压绝缘套17的限位凸起31;在调节管8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夹持电凝棒16的电连接线缆20的线缆夹19。
39.利用第二限位凸圈18能够限制绝缘套17与u形夹持槽30的相对位置,从而对电凝棒 16的轴向位置进行限位,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位移;利用限位凸起31能够挤压绝缘套17,防止绝缘套17轻易脱离u形夹持槽30;利用线缆夹19能够对电连接线缆20进行限位,防止线缆散乱影响手术。
4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调式吸引器在使用时,将尾部对接管1的尾端连接到负压接口上,从而接入用于抽吸的负压;将电连接线缆20连接到电凝棒16的仪器输出端上,从而对电凝棒 16的通断电进行控制;再根据手术需要更换对应长度和弯折度的调节管8,从而满足对手术需要,提高手术的便捷性;还可以根据手术需要调节电凝棒16凸出圆盘形端头10
前侧的长度。
41.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调节管(8)、吸引部以及电凝棒(16);调节管(8)的两端通过两个可拆卸对接单元分别与手持部以及吸引部相对接安装;电凝棒(16)通过侧边夹持单元可拆卸安装在吸引部的侧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手持部包括尾部对接管(1)以及把手套(2);尾部对接管(1)轴向贯穿式固定安装在把手套(2)上;在把手套(2)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指端定位凹陷(4);尾部对接管(1)的前端用于与可拆卸对接单元相对接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尾部对接管(1)的尾端管口外壁设置为锥形坡面(23);在尾部对接管(1)的尾端管壁上设置有限位挡圈(24);在锥形坡面(23)与限位挡圈(24)之间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对接密封圈(2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把手套(2)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凸条(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可拆卸对接单元包括旋转套头(6)以及密封垫圈(27);在调节管(8)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圈(25);旋转套头(6)的一端旋转式安装在第一限位凸圈(25)上,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接安装的对接内螺纹;密封垫圈(27)设置在旋转套头(6)内,且贴近调节管(8)的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旋转套头(6)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棱(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吸引部包括圆盘形端头(10)以及头部对接管(9);圆盘形端头(10)前侧的圆盘面边缘设置有弧形过渡面(11),在圆盘形端头(10)前侧的圆盘面中部设置为吸附凸面(13);在弧形过渡面(11)上分布设置有各个侧边抽吸孔(12);在吸附凸面(13)上设置有主吸孔(14);头部对接管(9)的前端固定对接安装在圆盘形端头(10)后侧的圆盘面中部,且与主吸孔(14)以及各个侧边抽吸孔(12)相连通;头部对接管(9)的尾端用于与可拆卸对接单元相对接安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弧形过渡面(11)和吸附凸面(13)上网格式分布设置有凹陷沟槽;主吸孔(14)的孔径大于侧边抽吸孔(12)的孔径。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圆盘形端头(10)的圆盘边缘设置有v形槽口(32);在头部对接管(9)上设置有夹头座(15),并在夹头座(15)上设置有u形夹持槽(30);在电凝棒(16)的中部外壁上套设有绝缘套(17),且绝缘套(17)夹持在u形夹持槽(30)上;电凝棒(16)的端部由v形槽口(32)处凸出圆盘形端头(10)前侧的圆盘面外。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绝缘套(17)上设置有用于夹持u形夹持槽(30)的第二限位凸圈(18);在u形夹持槽(30)的槽边上设置有用于挤压绝缘套(17)的限位凸起(31);在调节管(8)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夹持电凝棒(16)的电连接线缆(20)的线缆夹(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吸引器,包括手持部、调节管、吸引部以及电凝棒;调节管的两端通过两个可拆卸对接单元分别与手持部以及吸引部相对接安装;电凝棒通过侧边夹持单元可拆卸安装在吸引部的侧边上。该可调式吸引器利用可拆卸对接单元能够实现不同长度和弯折度的调节管的可拆卸对接安装,从而满足手术时对不同深度和角度的操作要求;利用侧边夹持单元将电凝棒可拆卸安装在吸引部的侧边上,从而可以先进行抽吸,找到出血点后便可以立刻进行电凝操作,提高了手术便捷性。提高了手术便捷性。提高了手术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鸣 陈仕林 管文贤 仇毓东 孙倍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