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控制线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源控制线缆。
背景技术:
2.电源控制线缆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的,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但是市场上的电源控制线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3.公开号为cn201717025u公开了一种拖链电缆,该电缆具有良好的抗扭曲性、机械性和高柔特性,且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适用于持续移动设备,但是该电缆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内部散热功能不是很好,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火灾,进而降低了该电缆的实用性,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该电源控制线缆的防护抗压效果不是很好,进而可能对电缆本体造成损坏。
4.因此我们便提出了电源控制线缆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控制线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电源控制线缆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火灾,进而降低了该电缆的实用性,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该电源控制线缆的抗压效果不是很好,进而可能对电缆本体造成损坏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控制线缆,电缆本体其设置在填充层的内部;
7.所述填充层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
8.连接层设置在所述填充层的外侧;
9.保护层,作为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电缆本体的外侧;
10.包括:
11.所述填充层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空腔,且所述填充层靠近空腔的一侧设置有气囊,所述填充层的外侧等角度开设有限位槽;
12.所述连接层的一端通过限位块伸入到限位槽的内部,同时所述连接层的外侧固定有限定块。
13.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侧与电缆本体的外侧之间相贴合,且所述放置槽等角度开设在填充层的内部。进而方便对电缆本体进行防护。
14.优选的,所述填充层的内部为柔性绝缘填充物,所述空腔与气囊交错分布在填充层内部,且所述空腔与气囊内部分别填充有阻燃材料与惰性气体,从而增加该装置的阻燃效果。
15.优选的,所述连接层底端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紧密贴合,且所述限位槽等角度分布在填充层的外侧,从而使得限位块稳定与限位槽相连接。
16.优选的,所述保护层的内侧通过连接弹簧与散热层的外侧相连接,且所述散热层
的内部等角度开设有散热口,同时所述散热口的内侧开设有限定槽,通过以上设置,进而方便该装置进行散热。
17.优选的,所述限定槽的内侧与限定块的外侧之间构成间隙配合,且所述保护层的内侧与连接弹簧的一端为一体化设置,进而增加该装置的抗压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源控制线缆;
19.(1)设置有气囊,通过填充层内部等间距设置的气囊与空腔,进而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有效的使得该装置内部的阻燃剂与惰性气体进行阻燃,并且该装置设置有散热层,同时散热层的内部分布有散热口,进而有效的对该装置进行散热,通过以上设置,不仅增加该电源控制线缆的散热性和防护性,还提高该电源控制线缆的实用性;
20.(2)设置有连接弹簧,通过保护层与连接弹簧一端之间为一体化设置,并且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散热层的顶部,进而在挤压保护层的过程中,保护层将会通过连接弹簧进行压缩,并且填充层的内部为柔性绝缘材料,进而有效地提高装置的抗压性,进而防止电缆本体损坏。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缆本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块和连接层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电缆本体;2、放置槽;3、填充层;4、空腔;5、气囊;6、限位槽;7、限位块;8、连接层;9、限定块;10、限定槽;11、散热层;12、散热口;13、连接弹簧;14、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源控制线缆,包括:电缆本体1、放置槽2、填充层3、空腔4、气囊5、限位槽6、限位块7、连接层8、限定块9、限定槽10、散热层11、散热口12、连接弹簧13和保护层14;
28.电缆本体1其设置在填充层3的内部;
29.填充层3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2;
30.连接层8设置在填充层3的外侧;
31.保护层14,作为防护装置设置在电缆本体1的外侧;
32.包括:
33.填充层3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空腔4,且填充层3靠近空腔的一侧设置有气囊5,填充层3的外侧等角度开设有限位槽6;
34.连接层8的一端通过限位块7伸入到限位槽6的内部,同时连接层8的外侧固定有限定块9。
35.放置槽2的内侧与电缆本体1的外侧之间相贴合,且放置槽2等角度开设在填充层3的内部。
36.填充层3的内部为柔性绝缘填充物,空腔4与气囊5交错分布在填充层3内部,且空腔4与气囊5内部分别填充有阻燃材料与惰性气体。
37.结合附图1-4,由于散热层11的内部等角度开设有散热口12,进而在电缆本体1进行过程中,通过散热口12进行散热,并且填充层3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空腔4和气囊5,由于空腔4的内部设置有阻燃剂,同时气囊5的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进而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有效的对该装置进行防火措施。
38.连接层8底端通过限位块7与限位槽6紧密贴合,且限位槽6等角度分布在填充层3的外侧。
39.保护层14的内侧通过连接弹簧13与散热层11的外侧相连接,且散热层11的内部等角度开设有散热口12,同时散热口12的内侧开设有限定槽10。
40.结合附图1-3,首先通过电缆本体1设置在放置槽2的内部,由于放置槽2的内壁与电缆本体1的外侧相贴合,进而使得电缆本体1稳定的设置在填充层3的内部,由于填充层3的内部为绝缘柔性材料,进而有效的对电缆本体1进行防护,同时散热层11的外侧通过连接弹簧13与保护层14相连接,在对保护层14进行挤压的过程中,将会使得保护层14通过连接弹簧13进行压缩,通过以上设置,进而有效的对电缆本体1进行防护;
41.限定槽10的内侧与限定块9的外侧之间构成间隙配合,且保护层14的内侧与连接弹簧13的一端为一体化设置。
4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电源控制线缆时,首先通过电缆本体1设置在放置槽2的内部,由于放置槽2的内壁与电缆本体1的外侧相贴合,进而使得电缆本体1稳定的设置在填充层3的内部,同时散热层11的外侧通过连接弹簧13与保护层14相连接,在对保护层14进行挤压的过程中,将会使得保护层14通过连接弹簧13进行压缩,通过以上设置,进而有效的对电缆本体1进行防护;通过散热口12进行散热,并且填充层3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空腔4和气囊5,由于空腔4的内部设置有阻燃剂,同时气囊5的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进而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有效的对该装置进行防火措施。
43.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源控制线缆,电缆本体(1)其设置在填充层(3)的内部;所述填充层(3)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2);连接层(8)设置在所述填充层(3)的外侧;保护层(14),作为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填充层(3)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空腔(4),且所述填充层(3)靠近空腔的一侧设置有气囊(5),所述填充层(3)的外侧等角度开设有限位槽(6);所述连接层(8)的一端通过限位块(7)伸入到限位槽(6)的内部,同时所述连接层(8)的外侧固定有限定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控制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2)的内侧与电缆本体(1)的外侧之间相贴合,且所述放置槽(2)等角度开设在填充层(3)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控制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3)的内部为柔性绝缘填充物,所述空腔(4)与气囊(5)交错分布在填充层(3)内部,且所述空腔(4)与气囊(5)内部分别填充有阻燃材料与惰性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控制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8)底端通过限位块(7)与限位槽(6)紧密贴合,且所述限位槽(6)等角度分布在填充层(3)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控制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4)的内侧通过连接弹簧(13)与散热层(11)的外侧相连接,且所述散热层(11)的内部等角度开设有散热口(12),同时所述散热口(12)的内侧开设有限定槽(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源控制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槽(10)的内侧与限定块(9)的外侧之间构成间隙配合,且所述保护层(14)的内侧与连接弹簧(13)的一端为一体化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控制线缆,电缆本体其设置在填充层的内部;所述填充层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连接层设置在所述填充层的外侧;保护层,作为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电缆本体的外侧;包括:所述填充层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空腔;所述连接层的一端通过限位块伸入到限位槽的内部,同时所述连接层的外侧固定有限定块。该电源控制线缆设置有气囊,通过填充层内部等间距设置的气囊与空腔,有效的使得该装置内部的阻燃剂与惰性气体进行阻燃,并且该装置设置有散热层,同时散热层的内部分布有散热口,进而有效的对该装置进行散热,通过以上设置,不仅增加该装置的散热性,还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远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华凯线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