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医用微生物培养箱。
背景技术:
2.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为了培养条件的稳定性,需要利用专用的培养箱进行,该种培养箱能够提供微生物培养所需的温度、湿度、清洁度等必要条件。培养过程中,将培养基转移到培养箱后,为了培养环境的稳定性,期间不能随意开关培养箱的箱门,但培养期间又需要对培养盒内的培养基及微生物进行定时观察,另外培养箱内一般均会容纳很多培养盒,因此仅从箱门上的透明玻璃板对培养盒进行逐个观察,能看到的部位非常有限,因此基于这个问题,发明人设计出一种便于对内部培养盒进行逐个观察的微生物培养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微生物培养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培养箱在使用时,对其内部多个培养盒逐个进行观察十分不便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医用微生物培养箱,包括侧部开口的箱本体,箱本体上开口侧铰接有封门,封门具有一内凹部,内凹部由透明材质制成,内凹部与箱本体内的空腔构成一个整体式容纳空间;箱本体内沿高度方向均布有多个放置板,放置板与箱本体水平滑动连接,箱本体上远离封门的一侧沿高度方向均布有多个驱动部,每个驱动部对应一个放置板,驱动部能驱动放置板沿水平向来回移动;放置板向封门一侧移动,能进入内凹部中,放置板进入内凹部中,使用者从封门上部能俯视到放置板的全貌。
5.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
6.箱本体能为微生物培养提供必要的温度、湿度、清洁度等条件,封门关闭后与箱本体内的空腔形成一个密闭式、整体式的容纳空间,放置板用于放置培养盒,驱动部能驱动放置板沿水平向来回移动;放置板向封门一侧移动,能进入内凹部中,放置板进入内凹部中,使用者从封门上部能俯视到单个放置板的全貌。
7.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8.(1)本方案通过将封门设置成内凹结构,同时内凹结构选用透明材质制成,然后利用驱动部对放置板进行水平来回移动控制,这样设计就能在不打开封门的情况下,对箱本体内放置板上的放置盒逐一进行观察,方便、实用。
9.进一步,驱动部包括设置在箱本体上远离封门一侧的电动推杆,还包括设置在封门下部的显控装置,通过显控装置能对电动推杆实现启停控制;电动推杆的推杆部贯穿箱本体后与放置板远离封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电动推杆的推杆部与箱本体之间滑动密封连接;箱本体远离开口的一侧设有一罩壳,罩壳用于遮盖电动推杆。这样设置结构简单,同时稳定性高。
10.进一步,放置板远离封门的一侧中部位置设有一竖板,竖板上远离放置板的一侧
设有一水平布置的套管,套管上沿竖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电动推杆的推杆部靠近套管的一端沿竖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推杆部插入套管内,利用插销插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从而实现推杆部与放置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拆卸式的设计,便于将放置板拆下进行清洁处理,该种可拆卸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1.进一步,放置板上部具有下沉腔,下沉腔内放置有放置盒,放置盒内底部设有防滑层。下沉腔的设置,便于将放置盒直接取出。
12.进一步,放置板上远离封门的一侧设有标签贴板。通过设置标签贴板,便于目视化管理规范。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微生物培养箱实施例的西南等轴测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的左视图;
15.图3是电动推杆、放置板等部件的东北等轴测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封门打开后的西南等轴测立体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本体1、封门2、内凹部3、放置板4、电动推杆5、显控装置6、罩壳7、竖板8、套管9、放置盒10、标签贴板11、培养盒12。
19.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一种医用微生物培养箱,包括侧部开口的箱本体1,箱本体1上开口侧铰接有封门2,封门2具有一内凹部3,内凹部3由透明材质制成,内凹部3与箱本体1内的空腔构成一个整体式容纳空间。
20.如图2所示,箱本体1内沿高度方向均布有四个放置板4,放置板4与箱本体1水平滑动连接。放置板4上部具有下沉腔,下沉腔内放置有放置盒10,放置盒10内底部粘贴有防滑垫;放置板4上远离封门2的一侧安装有标签贴板11。。
21.箱本体1上远离封门2的一侧沿高度方向均布有四个驱动部,每个驱动部对应一个放置板4,驱动部能驱动放置板4沿水平向来回移动。
22.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部包括安装在箱本体1上远离封门2一侧的电动推杆5,还包括安装在封门2下部的显控装置6,通过显控装置6能对电动推杆5实现启停控制;电动推杆5的推杆部贯穿箱本体1后与放置板4远离封门2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同时电动推杆5的推杆部与箱本体1之间滑动密封连接;另在箱本体1远离开口的一侧安装有一罩壳7,罩壳7用于遮盖电动推杆5。
23.如图3所示,推杆部与放置板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在放置板4远离封门2的一侧中部位置安装有一竖板8,竖板8上远离放置板4的一侧安装有一水平布置的套管9,套管9上沿竖直向加工有第一通孔,电动推杆5的推杆部靠近套管9的一端沿竖直向加工有第二通孔,推杆部插入套管9内,利用插销插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从而实现推杆部与放置板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24.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5.该箱本体1能为微生物培养提供必要的温度、湿度、清洁度等条件,使用时,将装有
培养基的培养盒12放置到放置盒10内,然后关闭封门2,封门2关闭后与箱本体1内的空腔形成一个密闭式、整体式的容纳空间,微生物培养期间,当需要对某个培养盒12内的培养基及微生物进行观察时,通过显控装置6启动对应排位的放置板4向封门2侧移动,当放置板4进入内凹部3中之后,使用者从封门2上部能俯视到该培养盒12的全貌;观察结束后,通过显控装置6再将该放置板4移动至箱本体1内即可。
2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部开口的箱本体,箱本体上开口侧铰接有封门,封门具有一内凹部,内凹部由透明材质制成,内凹部与箱本体内的空腔构成一个整体式容纳空间;箱本体内沿高度方向均布有多个放置板,放置板与箱本体水平滑动连接,箱本体上远离封门的一侧沿高度方向均布有多个驱动部,每个驱动部对应一个放置板,驱动部能驱动放置板沿水平向来回移动;放置板向封门一侧移动,能进入内凹部中,放置板进入内凹部中,使用者从封门上部能俯视到放置板的全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驱动部包括设置在箱本体上远离封门一侧的电动推杆,还包括设置在封门下部的显控装置,通过显控装置能对电动推杆实现启停控制;电动推杆的推杆部贯穿箱本体后与放置板远离封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电动推杆的推杆部与箱本体之间滑动密封连接;箱本体远离开口的一侧设有一罩壳,罩壳用于遮盖电动推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放置板远离封门的一侧中部位置设有一竖板,竖板上远离放置板的一侧设有一水平布置的套管,套管上沿竖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电动推杆的推杆部靠近套管的一端沿竖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推杆部插入套管内,利用插销插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从而实现推杆部与放置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医用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放置板上部具有下沉腔,下沉腔内放置有放置盒,放置盒内底部设有防滑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用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放置板上远离封门的一侧设有标签贴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申请属于微生物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医用微生物培养箱,包括侧部开口的箱本体,箱本体上开口侧铰接有封门,封门具有一内凹部,内凹部由透明材质制成,内凹部与箱本体内的空腔构成一个整体式容纳空间;箱本体内沿高度方向均布有多个放置板,放置板与箱本体水平滑动连接,箱本体上远离封门的一侧沿高度方向均布有多个驱动部,每个驱动部对应一个放置板,驱动部能驱动放置板沿水平向来回移动;放置板向封门一侧移动,能进入内凹部中,放置板进入内凹部中,使用者从封门上部能俯视到放置板的全貌。本方案主要应用在微生物培养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培养箱在使用时,对其内部多个培养盒逐个进行观察十分不便的问题。分不便的问题。分不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华 余海琼 施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阳县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