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2-07-06  346



    1.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一般地下室基础底板高低差小(2m以内)、地下室结构层高较低时按地下室外墙进行施工,传统基础底板高低跨施工工艺为先施工地跨基础底板,再施工低跨基础底板外墙,外墙防水保温回填土,砌筑砖胎膜,最后再施工高跨基础底板,考虑基础底板防水、外墙防水保温施工工序,根据高低跨基础底板分段施工,增加施工工序,同时基础底板留置施工缝,加大基础底板漏水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基础底板结构留置多条基础底板施工缝加大了基础底板漏水隐患以及分段浇筑基础底板增加施工工序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包括有第一基础底板、第二基础底板、第三基础底板、第四基础底板和第五基础底板;所述第一基础底板设置在基坑周围的回填土上;所述第二基础底板设置在第一基础底板前方的回填土上,并且第二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低于第一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在第二基础底板与第一基础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侧墙,且第一侧墙与第一基础底板、第二基础底板一体成形;所述第三基础底板设置在第二基础底板前方的基坑底部,并且第三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比第二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至少低10m;在第三基础底板与第二基础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地下室外墙和第二侧墙;所述第二侧墙位于第一地下室外墙的顶部,且第二侧墙与第二基础底板一体成形;所述第一地下室外墙沿竖向分段浇筑成形;所述第四基础底板设置在第一基础底板和第二基础底板右侧的回填土上,并且第四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低于第一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第四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高于第二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在第四基础底板与第一基础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三侧墙,在第四基础底板与第二基础底板之间设置有第四侧墙;所述第四基础底板、第四侧墙与第二基础底板一体浇筑成形;所述第五基础底板设置在第四基础底板右侧的基坑底部,并且第五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比第四基础底板的顶部标高至少低10m;在第五基础底板与第四基础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地下室外墙和第五侧墙;所述第五侧墙位于第二地下室外墙的顶部,且第五侧墙与第四基础底板一体成形;所述第二地下室外墙沿竖向分段浇筑成形。
    6.优选的,所述第一地下室外墙的高度为不小于8m,第二侧墙的高度为4m~5m。
    7.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墙的高度为2m~2.5m。
    8.优选的,所述第二地下室外墙的高度为不小于8m,第五侧墙的高度为4m~5m。
    9.优选的,所述第三侧墙的高度为1.2m~1.6m;所述第四侧墙的高度为0.8m~1.0m。
    10.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包括步骤如下。
    11.步骤一,在基坑底部浇筑第三基础底板和第五基础底板。
    12.步骤二,制作第一地下室外墙和第二地下室外墙的地下室外墙模板。
    13.步骤三,制作地下室外墙模板的外墙模板支撑:所述外墙模板支撑包括有斜撑和架体;所述架体呈矩形网架结构,包括有横杆、竖杆和纵杆;靠近地下室外墙模板一侧的竖杆通过第一钢管扣件与地下室外墙模板连接;所述斜撑有一组,间隔支设在架体与地面之间;所述斜撑的上端与架体连接,斜撑的下端支撑在地面上。
    14.步骤四,地下室外墙模板与外墙模板支撑的安装:在第一地下室外墙和第二地下室外墙两侧的侧面位置处分别支设地下室外墙模板,并且在地下室外墙模板的外侧支设外墙模板支撑;再将外墙模板支撑与地下室外墙模板连接。
    15.步骤五,沿竖向分段浇筑第一地下室外墙和第二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
    16.步骤六,待第一地下室外墙和第二地下室外墙的墙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地下室外墙模板,然后分层施工回填土;步骤七,施工第二侧墙和第五侧墙的第一侧墙模板,并施工第一侧墙、第三侧墙和第四侧墙的第二侧墙模板;所述第一侧墙模板为定型模板,包括一组拼接连接的第一侧墙模板单元;所述第一侧墙模板单元包括有第一模板面板、第一竖背楞和第一水平背楞;所述第一竖背楞有一组,沿横向平行间隔布置在第一模板面板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竖背楞为木材制成,且第一竖背楞的水平切面呈工字形;在第一竖背楞的腹板上、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穿孔;所述第一水平背楞有一组,沿竖向间隔布置在一组第一竖背楞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水平背楞包括有两根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槽钢杆件;在每根槽钢杆件上、沿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水平背楞与第一竖背楞之间通过连接爪连接;所述连接爪包括有横向连接杆、纵向连接杆、上抓板和下抓板;所述横向连接杆连接在相邻第一竖背楞的穿孔之间、对应第一水平背楞的位置处;所述纵向连接杆连接在横向连接杆的中部;所述上抓板和下抓板分别连接在横向连接杆的外端,且分别夹持在第一水平背楞的上下两侧;在一组第一竖背楞的底部外侧挡设有限位木方;所述限位木方的外侧、沿限位木方的长轴向间隔设置有插筋;在相邻第一侧墙模板单元的第一水平背楞之间连接有芯带;所述芯带呈长条板状,且芯带的厚度与第一水平背楞的两根槽钢杆件之间的间隙宽度相适应;所述芯带上,沿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芯带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侧的第一水平背楞的间隙中,且通过插设在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的第一插销连接;在第一侧墙模板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上吊钩;所述上吊钩与第一竖背楞连接;所述第二侧墙模板为木模板。
    17.步骤八,支设第一侧墙模板单元外侧的第一侧模支撑;所述第一侧模支撑包括有三角形支架、连接钢管、埋件组件和调节底座;所述三角形支架有一组,一组三角形支架平行间隔布置;每个三角形支架呈直角三角形;所述连接钢管有一组,用以将一组三角形支架连接成整体,并且每根连接钢管与三角形支架之间通过第二钢管扣件连接;所述调节底座设置在每个三角形支架的底部,用以调节三角形支架的高度;所述埋件组件用以将三角形支架的直角部位与已施工完成的第一地下室外墙或第二地下室外墙连接。
    18.步骤九,在第一侧模支撑的顶部施工操作平台。
    19.步骤十,一体浇筑第二侧墙、第五侧墙、第一侧墙、第三侧墙、第四侧墙、第一基础底板、第二基础底板、第三基础底板、第四基础底板和第五基础底板的混凝土。
    20.步骤十一,待步骤八中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第一侧模支撑、第二侧模支撑、第一侧墙模板和第二侧墙模板,至此施工完毕。
    21.优选的,步骤二中的第一模板面板为不小于14mm厚的多层板制成;第一侧墙模板单元的施工过程具体为。
    22.步骤1,放置第一水平背楞:按照图纸所示间距把第一水平背楞排放在搭设平台上,在第一水平背楞上画上定位线,拉准对角线,让任意两条第一水平背楞构成的长方形中,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3.步骤2,第一竖背楞与第一水平背楞的组装:按图纸尺寸,先在第一水平背楞两端各放一根第一竖背楞,画上定位线,拉准对角线,让两根第一竖背楞构成的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然后用连接爪连接固定;在安装完成的两根第一竖背楞的同一端连上一根细线,作为基准线,其余的第一竖背楞都对齐这根基准线排放,并保证与两侧的第一竖背楞平行,把第一竖背楞与第一水平背楞用连接爪连接固定;最后按图纸尺寸装上吊钩。
    24.步骤3,铺设第一模板面板,并且将第一模板面板与第一竖背楞固定连接。
    25.优选的,若第一模板面板的高度超过第一竖背楞的长度时,一组第一竖背楞上端连接有上端部木方;所述上吊钩的顶部从上端部木方中穿过。
    26.优选的,在选择安装上吊钩的第一竖背楞时,与上吊钩相连的第一竖背楞距第一侧墙模板单元的两侧竖向侧边的距离大于1.5米;所述上吊钩包括有夹板和吊环;所述夹板有两块,分别夹持在第一竖背楞的腹板两侧;所述上吊钩夹板焊接连接;所述夹板与第一竖背楞的腹板采用螺栓连接。
    27.优选的,当第一侧墙模板的长度小于第二侧墙和/或第五侧墙的长度时;在相邻的第一侧墙模板单元之间连接有加长模板单元;所述加长模板单元包括有第二竖背楞、第二模板面板和连接条板;所述第二模板面板的高度与第一模板面板的高度相适应,第二模板面板的厚度与第一模板面板的厚度相适应;所述第二竖背楞有一组,沿横向平行间隔布置在第二模板面板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竖背楞为木材制成,且第二竖背楞的水平切面呈工字形;在第二竖背楞的外侧面上、对应两侧第一侧墙模板单元的第一水平背楞位置处设置有插接环;所述插接环通过连接片与第二竖背楞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条板有一组,沿竖向间隔设置,并且连接条板的两端分别插进两侧的第一水平背楞的间隙中;在连接条板靠近第二竖背楞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穿过插接环的条形槽;在连接条板的板面上、对应插接环的位置处开设有插孔;所述连接条板与第二竖背楞之间通过穿设在插孔和插接环中的第二插销连接。
    2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9.1、本发明中的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能够使多个不同标高的基础地板整体浇筑,减少基础底板施工缝的留置,避免漏水隐患;并且本发明提前将低跨基础底板、低跨侧墙、高跨基础地板防水同时施工完成,减少防水接头位置和数量,保证防水整体行性;优化高低跨基础底板施工顺序,低跨基础底板、低跨侧墙、高跨基础底板同时浇筑,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的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30.2、本发明中的侧墙模板采用定型模板与普通木模板相结合使用,解决了由于第二
    侧墙与第五侧墙的高度较大,采用传统的木模板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的技术问题;另外,本发明中第一侧墙模板单元中第一竖背楞与第一水平背楞之间采用连接爪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简单、易操作,并且在施工中,方便第一水平背楞的位置调节;此外,本发明在相邻的两块第一侧墙模板单元之间采用芯带连接;当第一侧墙模板的长度小于设计的侧墙长度时,加长模板与侧墙模板单元采用连接条板连接,在加长模板上省去了水平背楞,本技术的此种连接方式相比传统的连接结构而言,连接结构简单,易操作,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和缩短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的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1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1中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1中d-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发明中地下室外墙模板的外侧设置外墙模板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侧墙模板单元外侧设置第一侧模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中第一侧墙模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本发明中第一侧墙模板单元的上部设置上端部木方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0为本发明中相邻第一侧墙模板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0.图11为本发明中相邻第一侧墙模板单元之间设置加长模板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1.图12为本发明中三角形支架与埋件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2.图13为本发明中连接爪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4为本发明中上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1—第一基础底板、2—第二基础底板、3—第三基础底板、4—第四基础底板、5—第五基础底板、6—回填土、7—第一侧墙、8—第一地下室外墙、9—第二侧墙、10—第三侧墙、11—第四侧墙、12—第二地下室外墙、13—第五侧墙、14—第一侧墙模板单元、14.1—第一模板面板、14.2—第一竖背楞、14.3—第一水平背楞、14.4—连接爪、14.4.1—横向连接杆、14.4.2—纵向连接杆、14.4.3—上抓板、14.4.4—下抓板、14.5—上端部木方、15—穿孔、16—第一连接孔、17—芯带、18—第二连接孔、19—第一插销、20—上吊钩、20.1—夹板、20.2—吊环、21—外墙模板支撑、21.1—斜撑、21.2—架体、21.2.1—横杆、21.2.2—竖杆、21.2.3—纵杆、21.2.4—第一钢管扣件、22—操作平台、23—地下室外墙模板、23.1—第三竖背楞、23.2—第二水平背楞、23.3—第三模板面板、24—第一侧模支撑、24.1—三角形支架、24.2—连接钢管、24.3—调节底座、24.4—第二钢管扣件、24.5—埋件组件、24.5.1—地脚螺栓、24.5.1a—水平段、24.5.1b—倾斜段、24.5.2—连接螺母、24.5.3—外连杆、24.5.4—压梁、24.5.5—垫片、24.5.6—紧固螺母、25—螺栓孔、26—加长模板单元、26.1—第二竖背楞、26.2—第二模板面板、26.3—连接条板、27—插接环、28—条形槽、29—插孔、30—第二插销、31—限位木方、32—插筋、33—埋筋、34—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45.如图1-14所示,这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包括有第一基础底板1、第二基础底板2、第三基础底板3、第四基础底板4和第五基础底板5;所述第一基础底板1设置在基坑周围的回填土6上;所述第二基础底板2设置在第一基础底板1前方的回填土6上,并且第二基础底板2的顶部标高低于第一基础底板1的顶部标高;在第二基础底板2与第一基础底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侧墙7,且第一侧墙7与第一基础底板1、第二基础底板2一体成形;所述第三基础底板3设置在第二基础底板2前方的基坑底部,并且第三基础底板3的顶部标高比第二基础底板2的顶部标高至少低10m;在第三基础底板3与第二基础底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地下室外墙8和第二侧墙9;所述第二侧墙9位于第一地下室外墙8的顶部,且第二侧墙9与第二基础底板2一体成形;所述第一地下室外墙8沿竖向分段浇筑成形,分段的界线为该墙体的水平施工缝;所述第四基础底板4设置在第一基础底板1和第二基础底板2右侧的回填土6上,并且第四基础底板4的顶部标高低于第一基础底板1的顶部标高,第四基础底板4的顶部标高高于第二基础底板2的顶部标高;在第四基础底板4与第一基础底板1之间设置有第三侧墙10,在第四基础底板4与第二基础底板2之间设置有第四侧墙11;所述第四基础底板4、第四侧墙11与第二基础底板2一体浇筑成形;所述第五基础底板5设置在第四基础底板4右侧的基坑底部,并且第五基础底板5的顶部标高比第四基础底板4的顶部标高至少低10m;在第五基础底板5与第四基础底板4之间设置有第二地下室外墙12和第五侧墙13;所述第五侧墙13位于第二地下室外墙12的顶部,且第五侧墙13与第四基础底板4一体成形;所述第二地下室外墙12沿竖向分段浇筑成形,分段的界线为该墙体的水平施工缝。
    4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地下室外墙8的高度为不小于8m,第二侧墙9的高度为4m~5m。
    4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墙7的高度为2m~2.5m。
    4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地下室外墙12的高度为不小于8m,第五侧墙13的高度为4m~5m。
    4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墙10的高度为1.2m~1.6m;所述第四侧墙11的高度为0.8m~1.0m。
    50.这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51.步骤一,在基坑底部浇筑第三基础底板3和第五基础底板5。
    52.步骤二,制作第一地下室外墙8和第二地下室外墙12的地下室外墙模板23。
    53.步骤三,制作地下室外墙模板23的外墙模板支撑21:所述外墙模板支撑21包括有斜撑21.1和架体21.2;所述架体21.2呈矩形网架结构,包括有横杆21.2.1、竖杆21.2.2和纵杆21.2.3;靠近地下室外墙模板23一侧的竖杆21.2.2通过第一钢管扣件21.2.4与地下室外墙模板23连接;所述斜撑21.1有一组,间隔支设在架体21.2与地面之间;所述斜撑21.1的上端与架体21.2连接,斜撑21.1的下端支撑在地面上。
    54.步骤四,地下室外墙模板23与外墙模板支撑21的安装:在第一地下室外墙8和第二地下室外墙12两侧的侧面位置处分别支设地下室外墙模板23,并且在地下室外墙模板23的外侧支设外墙模板支撑21;再将外墙模板支撑21与地下室外墙模板23连接。
    55.步骤五,沿竖向分段浇筑第一地下室外墙8和第二地下室外墙12的混凝土。
    56.步骤六,待第一地下室外墙8和第二地下室外墙12的墙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
    拆除地下室外墙模板23,然后分层施工回填土6。
    57.步骤七,施工第二侧墙9和第五侧墙13的第一侧墙模板,并且施工第一侧墙7、第三侧墙10和第四侧墙11的第二侧墙模板;所述第一侧墙模板为定型模板,包括一组拼接连接的第一侧墙模板单元14;所述第一侧墙模板单元14包括有第一模板面板14.1、第一竖背楞14.2和第一水平背楞14.3;所述第一竖背楞14.2有一组,沿横向平行间隔布置在第一模板面板14.1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竖背楞14.2为木材制成,且第一竖背楞14.2的水平切面呈工字形;在第一竖背楞14.2的腹板上、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穿孔15;所述第一水平背楞14.3有一组,沿竖向间隔布置在一组第一竖背楞14.2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水平背楞14.3包括有两根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槽钢杆件;在每根槽钢杆件上、沿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6;所述第一水平背楞14.3与第一竖背楞14.2之间通过连接爪14.4连接;所述连接爪14.4包括有横向连接杆14.4.1、纵向连接杆14.4.2、上抓板14.4.3和下抓板14.4.4;所述横向连接杆14.4.1连接在相邻第一竖背楞14.2的穿孔15之间、对应第一水平背楞14.3的位置处;所述纵向连接杆14.4.2连接在横向连接杆14.4.1的中部;所述上抓板14.4.3和下抓板14.4.4分别连接在横向连接杆14.4.1的外端,且分别夹持在第一水平背楞14.3的上下两侧;在一组第一竖背楞14.2的底部外侧挡设有限位木方31;所述限位木方31的外侧、沿限位木方31的长轴向间隔设置有插筋32;在相邻第一侧墙模板单元14的第一水平背楞14.3之间连接有芯带17;所述芯带17呈长条板状,且芯带17的厚度与第一水平背楞14.3的两根槽钢杆件之间的间隙宽度相适应;所述芯带17上,沿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8;所述芯带17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侧的第一水平背楞14.3的间隙中,且通过插设在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6和第二连接孔18中的第一插销19连接;在第一侧墙模板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上吊钩20;所述上吊钩20与第一竖背楞14.2连接。
    58.步骤八,支设第一侧墙模板单元14外侧的第一侧模支撑24;所述第一侧模支撑24包括有三角形支架24.1、连接钢管24.2、埋件组件24.5、调节底座24.3;所述三角形支架24.1有一组,一组三角形支架24.1平行间隔布置;每个三角形支架24.1呈直角三角形;所述连接钢管24.2有一组,用以将一组三角形支架24.1连接成整体,并且每根连接钢管24.2与三角形支架24.1之间通过第二钢管扣件24.4连接;所述调节底座24.3设置在每个三角形支架24.1的底部,用以调节三角形支架24.1的高度;所述埋件组件24.5用以将三角形支架24.1的直角部位与已施工完成的第一地下室外墙8或第二地下室外墙12连接。
    59.步骤九,在第一侧模支撑24的顶部施工操作平台22。
    60.步骤十,一体浇筑第二侧墙9、第五侧墙13、第一侧墙7、第三侧墙10、第四侧墙11、第一基础底板1、第二基础底板2、第三基础底板3、第四基础底板4和第五基础底板5的混凝土。
    61.步骤十一,待步骤八中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第一侧模支撑24、第二侧模支撑、第一侧墙模板和第二侧墙模板,至此施工完毕。
    62.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的第一模板面板14.1为不小于14mm厚的多层板制成;第一侧墙模板单元14的施工过程具体为。
    63.步骤1,放置第一水平背楞14.3:按照图纸所示间距把第一水平背楞14.3排放在搭设平台上,在第一水平背楞14.3上画上定位线,拉准对角线,让任意两条第一水平背楞14.3
    构成的长方形中,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64.步骤2,第一竖背楞14.2与第一水平背楞14.3的组装:按图纸尺寸,先在第一水平背楞14.3两端各放一根第一竖背楞14.2,画上定位线,拉准对角线,让两根第一竖背楞14.2构成的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然后用连接爪14.4连接固定;在安装完成的两根第一竖背楞14.2的同一端连上一根细线,作为基准线,其余的第一竖背楞14.2都对齐这根基准线排放,并保证与两侧的第一竖背楞14.2平行,把第一竖背楞14.2与第一水平背楞14.3用连接爪14.4连接固定;最后按图纸尺寸装上吊钩20。
    65.步骤3,铺设第一模板面板14.1,并且将第一模板面板14.1与第一竖背楞14.2固定连接。
    66.本实施例中,若第一模板面板14.1的高度超过第一竖背楞14.2的长度时,一组第一竖背楞14.2上端连接有上端部木方14.5;所述上吊钩20的顶部从上端部木方14.5中穿过。
    67.本实施例中,在选择安装上吊钩20的第一竖背楞14.2时,与上吊钩20相连的第一竖背楞14.2距第一侧墙模板单元14的两侧竖向侧边的距离大于1.5米;所述上吊钩20包括有夹板20.1和吊环20.2;所述夹板20.1有两块,分别夹持在第一竖背楞14.2的腹板两侧;所述上吊钩20与夹板20.1焊接连接;所述夹板20.1与第一竖背楞14.2的腹板采用螺栓连接。
    68.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板20.1上开设有螺栓孔25。
    69.本实施例中,当第一侧墙模板的长度小于第二侧墙9和/或第五侧墙13的长度时;在相邻的第一侧墙模板单元14之间连接有加长模板单元26;所述加长模板单元26包括有第二竖背楞26.1、第二模板面板26.2和连接条板26.3;所述第二模板面板26.2的高度与第一模板面板14.1的高度相适应,第二模板面板26.2的厚度与第一模板面板14.1的厚度相适应;所述第二竖背楞26.1有一组,沿横向平行间隔布置在第二模板面板26.2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竖背楞26.1为木材制成,且第二竖背楞26.1的水平切面呈工字形;在第二竖背楞26.1的外侧面上、对应两侧第一侧墙模板单元14的第一水平背楞14.3位置处设置有插接环27;所述插接环27通过连接片34与第二竖背楞26.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条板26.3有一组,沿竖向间隔设置,并且连接条板26.3的两端分别插进两侧的第一水平背楞14.3的间隙中;在连接条板26.3靠近第二竖背楞26.1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穿过插接环27的条形槽28;在连接条板26.3的板面上、对应插接环27的位置处开设有插孔29;所述连接条板26.3与第二竖背楞26.1之间通过穿设在插孔29和插接环27中的第二插销30连接。
    7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板面板14.1与第一竖背楞14.2之间采用钉子连接。
    7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16呈长条形;所述第二连接孔18呈长条形。
    72.本实施例中,所述埋件组件21.1包括地脚螺栓24.5.1、紧固螺母24.5.6和外连杆24.5.3;所述地脚螺栓24.5.1埋设在地中,包括有水平段24.5.1a和倾斜段24.5.1b;所述倾斜段24.5.1b的上端超出地面;所述外连杆24.5.3通过连接螺母24.5.2与倾斜段24.5.1b的上端连接,并且外连杆24.5.3从三角形支架24.1的直角部位穿过;在外连杆24.5.3的端部设置有压梁24.5.4;所述紧固螺母24.5.6将外连杆24.5.3的端部与压梁24.5.4固定连接,且在紧固螺母24.5.6与压梁24.5.4之间垫设有垫片24.5.5。
    7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墙模板和地下室外墙模板23为普通的木模板结构。
    74.本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段24.5.1b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

    75.本实施例中,所述地下室外墙模板23包括有第三竖背楞23.1、第二水平背楞23.2和第三模板面板23.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模板面板23.3为木模板,且第三模板面板23.3的上端超出对应侧墙的顶部;所述第三竖背楞23.1间隔布置在第三模板面板23.3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水平背楞23.2沿竖向间隔连接在一组第三竖背楞23.1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侧模支撑设置侧墙模板的外侧,并且第二侧模支撑与侧墙模板相连接。
    76.本实施例中,当斜撑21.1的下部超出架体的外侧时,在斜撑21.1的下端位置处设置有埋筋33;所述埋筋33与斜撑21.1可拆卸连接,作为斜撑21.1的支撑点。
    7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模支撑与外墙模板支撑21的结构相同。
    7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