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负压引流管

    专利查询2022-08-21  76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多头负压引流管。


    背景技术:

    2.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引流器产生一定负压,通过引流管及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利用负压引流器对创面分泌物进行对外引流来实现创面的负压治疗。
    3.目前的研究证明,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
    4.然而,对于创面较多的病人,如烧伤的病人,其皮肤多处创面均需要进行分泌物的对外引流,这就需要使用到多根引流管。
    5.本专利发明人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现阶段所使用的多根引流管均为单独设置,这就需要使用到多个与其对应连接的负压引流瓶,而每个负压引流瓶一般均不会被引流满,如此,则使得必然造成负压引流瓶在使用上造成一定的浪费。
    6.为此,本专利发明人设计出本技术,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多头负压引流管。
    8.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头负压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及多根分支引流管;所述主引流管上靠近其末端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座;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连接端对应可插拔的连接至多个所述连接座。
    9.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10.优选地,多个所述连接座上分别开设有一插接口;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连接端分别设有一塑胶插头针,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对应从多个所述插接口可插拔的插入多个所述连接座内。
    11.优选地,多个所述连接座分别包括设于所述主引流管的与所述主引流管内部相连通的连接头、螺纹旋接于所述连接头外的密封盖、设在所述密封盖连接口处的密封圈及嵌置于所述密封盖内的软胶密封块;
    12.多个所述密封盖外顶面分别开设有所述插接口,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对应封堵多个所述插接口;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对应从多个所述插接口插入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并伸入多个所述连接座内。
    13.优选地,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均匀环设有多圈防脱凸起;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对应插入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时,其上多圈所述防脱凸起对应嵌在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内。
    14.优选地,还包括多个防堵过滤阀;多个所述防堵过滤阀对应连接在多根所述分支
    引流管连接端与多个所述塑胶插头针之间,且多个所述防堵过滤阀内分别装设有过滤棉,多个所述防堵过滤阀外分别设有一可将其打开的可开合面盖。
    15.优选地,还包括多个流速调节器;多个所述流速调节器对应套设在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外。
    16.优选地,所述主引流管末端闭合,连接端分叉以形成第一支管及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端部设有适于连接至负压引流瓶的第一插接头;所述第二支管端部设有适于连接至负压引流瓶的第二插接头;所述第一插接头外连接有一可将其密封盖合的第一软胶密封塞;所述第二插接头外连接有一可将其密封盖合的第二软胶密封塞。
    17.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限流夹及第二限流夹;所述第一限流夹可开合的夹持于所述第一支管外;所述第二限流夹可开合的夹持于所述第二支管外。
    18.优选地,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末端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均匀开设有多个引流孔。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头负压引流管,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将所述主引流管连接端连接至一负压引流瓶,而后,在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末端分别连接至病人身体引流创面时,即可通过一所述负压引流瓶同时对病人身体多个引流创面进行创面分泌物等的对外引流,使得能大大节省引流瓶使用成本,以节约资源,另一方面,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与所述主引流管之间均为可拆卸,使得可便于根据病人身体引流创面数量的不同,使用对应数量的所述分支引流管,多余的分支引流管则可拆卸取下以作备用,使得所述分支引流管使用灵活便利,不会因与所述主引流管固定连接不可拆卸而造成使用上的浪费,进而,本技术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21.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在所述分支引流管从相应位置所述连接座上拔下时,相应位置所述连接座上插接口可通过其内所述软胶密封块自动密封,使得不会造成引流液的外漏,使得本技术使用可靠,另一方面,在某一所述分支引流管连接端的塑胶插头针针尖处被病人身体引流创口处负压吸引出的坏死组织、脓性粘稠渗液及排泄物等堵塞物堵住时,即可打开相应位置所述防堵过滤阀的可开合面盖,以使用镊子及钩子等构件取出相应堵塞物,使得防堵效果好,以间接使得所述主引流管不会造成堵管,与同时,通过调节多个所述流速调节器,即可控制病人身体不同位置引流创面的引流速度,使得本技术使用可控性好,再者,因所述主引流管连接端分叉以形成第一支管及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端部设有适于连接至负压引流瓶的第一插接头,且所述第一支管外可开合的夹持有第一限流夹;并因所述第二支管端部设有适于连接至负压引流瓶的第二插接头,且所述第二支管外可开合的夹持有第二限流夹,由此,在所述第一插接头连接一第一负压引流瓶后,打开所述第一限流夹,并关闭所述第二限流夹,即可通过所述第一负压引流瓶负压引流病人身体引流创面引流液,当所述第一负压引流瓶内装满有引流液时,即可关闭所述第一限流夹,并在所述第二插接头外连接一第二负压引流瓶,且打开所述第二限流夹,此时,即可通过所述第二负压引流瓶继续负压引流病人身体引流创面引流液,如此循环往复操作,即使得本技术可使用不间断,使得负压引流速度及效率能得到大大提高,进而,本技术使用效果更优。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头负压引流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头负压引流管的分解图;
    24.图3是所述主引流管与单一所述分支引流管相连的局部剖视图;
    25.图4是图3的分解图;
    2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27.附图标号:
    28.多头负压引流管1000;
    29.主引流管10;
    30.连接座101;
    31.插接口101a;
    32.连接头1011;
    33.密封盖1012;
    34.密封圈1013;
    35.软胶密封块1014;
    36.第一支管102;
    37.第二支管103;
    38.第一插接头104;
    39.第二插接头105;
    40.第一软胶密封塞106;
    41.第二软胶密封塞107;
    42.分支引流管20;
    43.塑胶插头针201;
    44.防脱凸起2011;
    45.导液孔2012;
    46.引流孔202;
    47.防堵过滤阀30;
    48.可开合面盖301;
    49.流速调节器40;
    50.第一限流夹50;
    51.第二限流夹60;
    具体实施方式
    52.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53.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头负压引流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头负压引流管的分解图;图3是所述主引流管与单一所述分支引流管相连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3的分解图;
    54.结合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
    5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头负压引流管1000,包括主引流管10及多根分支引流管20;所述主引流管10上靠近其末端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座101;多根所述分
    支引流管20连接端对应可插拔的连接至多个所述连接座101。
    56.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则主要用以作为多头负压引流管1000使用。
    57.一方面,将所述主引流管10连接端连接至一负压引流瓶,而后,在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20末端分别连接至病人身体引流创面时,即可通过一所述负压引流瓶同时对病人身体多个引流创面进行创面分泌物等的对外引流,使得能大大节省引流瓶使用成本,以节约资源。
    58.另一方面,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20与所述主引流管10之间均为可拆卸,使得可便于根据病人身体引流创面数量的不同,使用对应数量的所述分支引流管20,多余的分支引流管20则可拆卸取下以作备用,使得所述分支引流管20使用灵活便利,不会因与所述主引流管10固定连接不可拆卸而造成使用上的浪费。
    59.进而,本技术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60.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座101上分别开设有一插接口101a;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20连接端分别设有一塑胶插头针201,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201对应从多个所述插接口101a可插拔的插入多个所述连接座101内。
    61.由此,在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201对应从多个所述插接口101a插入多个所述连接座101内时,即实现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20与所述主引流管10相连,反之,在从多个所述插接口101a抽离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201时,即使得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20与所述主引流管10相分离。
    62.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201插拔方便,使得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20拆装方便,使得本技术使用便利。
    63.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连接座101分别包括设于所述主引流管10的与所述主引流管10内部相连通的连接头1011、螺纹旋接于所述连接头1011外的密封盖1012、设在所述密封盖1012连接口处的密封圈1013及嵌置于所述密封盖1012内的软胶密封块1014;
    64.其中,多个所述密封盖1012外顶面分别开设有所述插接口101a,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1014对应封堵多个所述插接口101a;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201对应从多个所述插接口101a插入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1014并伸入多个所述连接座101内。
    65.显而易见,在本技术中,在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201对应从多个所述插接口101a插入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1014后,即可对应伸入多个所述连接座101内,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1014的功能完全等同于传统所使用的输液瓶或输液袋上所设置的软胶塞,其能保持对应封堵多个所述插接口101a,使得本技术使用时密封性好而不会漏液。
    66.并且,在抽离任一所述塑胶插头针201与事先其所插入的软胶密封块1014,以使拔离相应的分支引流管20时,事先其所插入的软胶密封块1014即会弹性形变而复位至原始状态,使得依然能保持对应封堵多个所述插接口101a,使得本技术使用时依然密封性好而不会漏液,所以,在所述分支引流管20从相应位置所述连接座101上拔下时,相应位置所述连接座101上插接口101a可通过其内所述软胶密封块1014自动密封,使得不会造成引流液的外漏。
    67.进而,不管本技术怎么使用,其上所述连接座101处均不易漏液,使得本技术使用
    可靠。
    68.再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201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均匀环设有多圈防脱凸起2011;
    69.由此,在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201对应插入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1014时,其上多圈所述防脱凸起2011则会对应嵌在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1014内,使得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201插接牢固性好而不易松脱,使得本技术在使用时更加安全可靠。
    70.更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还包括多个防堵过滤阀30;多个所述防堵过滤阀30对应连接在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20连接端与多个所述塑胶插头针201之间,且多个所述防堵过滤阀30外分别设有一可将其打开的可开合面盖301。
    71.由此,在某一所述分支引流管20连接端的塑胶插头针201针尖处被病人身体引流创口处负压吸引出的坏死组织、脓性粘稠渗液及排泄物等堵塞物堵住时,即可打开相应位置所述防堵过滤阀30的可开合面盖301,以使用镊子及钩子等构件取出相应堵塞物,使得防堵效果好,以间接使得所述主引流管10不会造成堵管。
    72.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还包括多个流速调节器40;多个所述流速调节器40对应套设在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20外。
    73.由此,通过调节多个所述流速调节器40,即可控制病人身体不同位置引流创面的引流速度,使得本技术使用可控性好,
    74.此外,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所述主引流管10末端闭合,连接端分叉以形成第一支管102及第二支管103;所述第一支管102端部设有适于连接至负压引流瓶的第一插接头104;所述第二支管103端部设有适于连接至负压引流瓶的第二插接头105;所述第一插接头104外连接有一可将其密封盖1012合的第一软胶密封塞106;所述第二插接头105外连接有一可将其密封盖1012合的第二软胶密封塞107。
    75.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包括第一限流夹50及第二限流夹60;所述第一限流夹50可开合的夹持于所述第一支管102外;所述第二限流夹60可开合的夹持于所述第二支管103外。
    76.因所述主引流管10连接端分叉以形成第一支管102及第二支管103;所述第一支管102端部设有适于连接至负压引流瓶的第一插接头104,且所述第一支管102外可开合的夹持有第一限流夹50;并因所述第二支管103端部设有适于连接至负压引流瓶的第二插接头105,且所述第二支管103外可开合的夹持有第二限流夹60。
    77.由此,在所述第一插接头104连接一第一负压引流瓶后,打开所述第一限流夹50,并关闭所述第二限流夹60,即可通过所述第一负压引流瓶负压引流病人身体创面引流液,当所述第一负压引流瓶内装满有引流液时,即可关闭所述第一限流夹50,并在所述第二插接头105外连接一第二负压引流瓶,且打开所述第二限流夹60,此时,即可通过所述第二负压引流瓶继续负压引流病人身体创面引流液,如此循环往复操作,即使得本技术可使用不间断,使得负压引流速度及效率能得到大大提高。
    78.进而,本技术使用效果更优。
    79.还需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在本技术中,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20末端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均匀开设有多个引流孔202。
    80.如此,使用本技术时,多个所述引流孔202接触病人身体引流创面,使得引流面积
    大,引流均匀性好,使得最终引流效果能达到最佳。
    81.此外,在具体实施时,多个所述塑胶插头针201内径尺寸稍微做大,并使得其下端均伸入至所述主引流管10的连接头1011内,且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201的伸入至所述主引流管10的连接头1011内的部分的外壁分别开设有较大尺寸的导液孔2012,以使导液效果好而不易被病人身体引流创口处负压吸引出的坏死组织、脓性粘稠渗液及排泄物等堵住,使得本技术防堵管可靠性极佳。
    82.其他实施例等,在此,则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8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8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而因此限制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头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引流管及多根分支引流管;所述主引流管上靠近其末端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座;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连接端对应可插拔的连接至多个所述连接座;所述主引流管末端闭合,连接端分叉以形成第一支管及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端部设有适于连接至负压引流瓶的第一插接头;所述第二支管端部设有适于连接至负压引流瓶的第二插接头;所述第一插接头外连接有一可将其密封盖合的第一软胶密封塞;所述第二插接头外连接有一可将其密封盖合的第二软胶密封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头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座上分别开设有一插接口;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连接端分别设有一塑胶插头针,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对应从多个所述插接口可插拔的插入多个所述连接座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头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座分别包括设于所述主引流管的与所述主引流管内部相连通的连接头、螺纹旋接于所述连接头外的密封盖、设在所述密封盖连接口处的密封圈及嵌置于所述密封盖内的软胶密封块;多个所述密封盖外顶面分别开设有所述插接口,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对应封堵多个所述插接口;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对应从多个所述插接口插入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并伸入多个所述连接座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头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均匀环设有多圈防脱凸起;多根所述塑胶插头针对应插入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时,其上多圈所述防脱凸起对应嵌在多个所述软胶密封块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头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防堵过滤阀;多个所述防堵过滤阀对应连接在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连接端与多个所述塑胶插头针之间,且多个所述防堵过滤阀内分别装设有过滤棉,多个所述防堵过滤阀外分别设有一可将其打开的可开合面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头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流速调节器;多个所述流速调节器对应套设在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头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流夹及第二限流夹;所述第一限流夹可开合的夹持于所述第一支管外;所述第二限流夹可开合的夹持于所述第二支管外。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多头负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分支引流管末端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均匀开设有多个引流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多头负压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及多根分支引流管;主引流管上靠近其末端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座;多根分支引流管连接端对应可插拔的连接至多个连接座。效果:将主引流管连接端连接至负压引流瓶,而后,在多根分支引流管末端分别连接至病人身体引流创面时,即可通过负压引流瓶同时对病人身体多个引流创面进行创面分泌物等的对外引流,使得能大大节省引流瓶使用成本,以节约资源,多根分支引流管与主引流管之间均为可拆卸,使得可便于根据病人身体引流创面数量的不同,使用对应数量的分支引流管,多余的分支引流管则可拆卸取下以作备用,使得分支引流管使用灵活,不会因与主引流管固定连接不可拆卸而造成使用上的浪费。使用上的浪费。使用上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潘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3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