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汽车充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背景技术:
2.v2g(vehicle-to-grid,车辆到电网)描述了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关系,当电动汽车不使用时,车载电池的电能销售给电网的系统,如果车载电池需要充电,电流则由电网流向车辆。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就是将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作为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在用电高峰时通过逆变技术向电网回馈能量,而在用电低谷时电网通过整流,对电动汽车充电,从而实现电网和电动汽车的能量互动。
3.但是由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位于户外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充电时充电枪的电线长期处于充电桩的外部,充电线较长容易发生缠绕打结,同时遇到雨天时充电线容易被雨水打湿,雨水顺着充电线进入到充电桩内部,导致充电桩内部受潮,影响充电桩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位于户外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充电时充电枪的电线长期处于充电桩的外部,充电线较长容易发生缠绕打结,同时遇到雨天时充电线容易被雨水打湿,雨水顺着充电线进入到充电桩内部,导致充电桩内部受潮,影响充电桩的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包括防滑地板和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安装在防滑地板的上端面;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充电枪和电线,所述充电桩固定安装在防滑地板上端,所述充电枪卡合安装在充电桩外侧内部,并且充电枪下端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安装在充电桩内部;所述充电桩包括桩体和防潮机构,所述防潮机构与电线相缠绕;所述防潮机构包括卷放机构、密封圈、固定环、滚珠和擦拭环,所述卷放机构与电线相缠绕,并且密封圈安装在桩体内壁,所述密封圈内部设有固定环,并且电线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固定环内部,所述固定环内部设有滚珠,并且滚珠与电线外侧相抵触,所述擦拭环内壁与电线外侧表面相抵触,所述卷放机构位于密封圈内侧;所述卷放机构包括滚轴、钢簧和卷线盘,所述滚轴外侧设有钢簧,并且钢簧安装在卷线盘内部,所述滚轴与卷线盘位于同一轴心点上,所述卷线盘外侧与电线相缠绕,所述卷线盘位于密封圈内侧。
6.可选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还包括支撑柱、顶板和太阳能板,所述防滑地板上端面与支撑柱下端相焊接,所述顶板底面焊接于支撑柱顶部,所述顶板上端面嵌固安装有太阳能板,并且太阳能板与充电装置内部电连接。
7.可选的,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显示屏和操作面板,所述充电桩固定安装在防滑地
板上端,所述充电桩前端面嵌固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端设有操作面板。
8.可选的,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卡合框、双向/变换器和防水机构,所述桩体内部中端设有卡合框,并且充电枪卡合安装在卡合框内部,所述卡合框前端面嵌固安装有显示屏,双向/变换器与电线电连接,所述双向/变换器外侧设有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固定安装在桩体内部下端。
9.可选的,所述防潮机构还包括顶簧,所述顶簧外侧端与固定环内壁相焊接,并且顶簧内侧端与擦拭环外侧相固定。
10.可选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导水板和导向片,所述电线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导水板内部,并且导水板安装在双向/变换器上方,所述导水板内侧顶部设有导向片。
11.可选的,所述防水机构还包括排热机构、排水板和排水孔,所述排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导水板的外侧端,并且排热机构安装在双向/变换器外侧,所述排水板焊接于排热机构内侧下端,并且排热机构下端内部贯穿有排水孔,所述排水板与排水孔相连接。
12.可选的,所述排热机构包括密封框、膨胀球、开闭片和扭力轴,所述密封框安装在导水板外侧,所述膨胀球与开闭片内侧相抵触,所述开闭片上端通过扭力轴与密封框内部相铰接。
13.可选的,所述排热机构还包括散热板,散热板设置在密封框左侧,所述散热板右侧与膨胀球相固定。
14.可选的,所述滚珠共设有六个,呈环型等距分布在固定环内部。本技术涉及汽车充电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包括防滑地板和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充电枪和电线,充电桩包括桩体和防潮机构,防潮机构包括卷放机构、密封圈、固定环、滚珠和擦拭环,卷放机构包括滚轴、钢簧和卷线盘。在充电完成后,通过滚轴外侧的钢簧产生扭力复位,这时卷线盘反转,对电线进行卷回,防止电线产生缠绕打结,电线在卷回的过程中,通过滚珠对电线外侧进行辅助滑动,提高电线在固定环内部收回的顺畅度,擦拭环将电线外侧表面的水分进行擦拭吸收,减少电线将水分带入桩体内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中,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中,充电桩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中,防潮机构以及局部侧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中,卷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中,防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中,排热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示说明:其中,1-防滑防滑地板;2-支撑柱;3-充电装置;4-顶板;5-太阳能板;31-充电桩;32-显示屏;33-操作面板;34-充电枪;35-电线;311-桩体;312-卡合框;313-防潮机构;314-双向dc/dc变换器;315-防水机构;13a-卷放机构;13b-密封圈;13c-固定环;13d-滚珠;13e-顶簧;13f-擦拭环;a1-滚轴;a2-钢簧;a3-卷线盘;15a-导水板;15b-导向片;15c-排热机构;15d-排水板;15e-排水孔;c1-密封框;c2-散热板;c3-膨胀球;c4-开闭片;c5-扭力轴。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位于户外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充电时充电枪的电线长期处于充电桩的外部,充电线较长容易发生缠绕打结,同时遇到雨天时充电线容易被雨水打湿,雨水顺着充电线进入到充电桩内部,导致充电桩内部受潮,影响充电桩的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19.参见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防滑地板1和充电装置3;充电装置3安装在防滑地板1的上端面;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电动汽车充电站还包括支撑柱2、顶板4和太阳能板5,所述防滑地板1上端面与支撑柱2下端相焊接,所述顶板4底面焊接于支撑柱2顶部,所述顶板4上端面嵌固安装有太阳能板5,并且太阳能板5与充电装置3内部电连接。
20.参见图2,所述充电装置3包括充电桩31、充电枪34和电线35,所述充电桩31固定安装在防滑地板1上端,所述充电枪34卡合安装在充电桩31外侧内部,并且充电枪34下端连接有电线35,所述电线35安装在充电桩31内部;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3还包括显示屏32和操作面板33,所述充电桩31固定安装在防滑地板1上端,所述充电桩31前端面嵌固安装有显示屏32,所述显示屏32下端设有操作面板33。
21.参见图3,所述充电桩31包括桩体311和防潮机构313,所述防潮机构313与电线35相缠绕;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31还包括卡合框312、双向dc/dc变换器314和防水机构315,所述桩体311内部中端设有卡合框312,并且充电枪34卡合安装在卡合框312内部,所述卡合框312前端面嵌固安装有显示屏32,双向dc/dc变换器314与电线35电连接,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314外侧设有防水机构315,所述防水机构315固定安装在桩体311内部下端。
22.参见图4,所述防潮机构313包括卷放机构13a、密封圈13b、固定环13c、滚珠13d和擦拭环13f,所述卷放机构13a与电线35相缠绕,并且密封圈13b安装在桩体311内壁,所述密封圈13b内部设有固定环13c,并且电线35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固定环13c内部,所述固定环13c内部设有滚珠13d,并且滚珠13d与电线35外侧相抵触,所述擦拭环13f内壁与电线35外侧表面相抵触,所述卷放机构13a位于密封圈13b内侧。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密封
圈13b和固定环13c均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电线35相连接,确保对两端的电线35进行同时防潮工作,所述滚珠13d共设有六个,呈环型等距分布在固定环13c内部,提高电线35在固定环13c内部进行移动的顺畅度,所述擦拭环13f采用海绵垫材质,具有较好的吸水性,从而对电线35外侧表面的水分进行吸收,减少电线35将水分带入桩体311内部。
23.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防潮机构313还包括顶簧13e,所述顶簧13e外侧端与固定环13c内壁相焊接,并且顶簧13e内侧端与擦拭环13f外侧相固定。
24.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防水机构315包括导水板15a和导向片15b,所述电线35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导水板15a内部,并且导水板15a安装在双向dc/dc变换器314上方,所述导水板15a内侧顶部设有导向片15b。
25.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机构315还包括排热机构15c、排水板15d和排水孔15e,所述排热机构15c设置在所述导水板15a的外侧端,并且排热机构15c安装在双向dc/dc变换器314外侧,所述排水板15d焊接于排热机构15c内侧下端,并且排热机构15c下端内部贯穿有排水孔15e,所述排水板15d与排水孔15e相连接。
26.其中,雨天时充电线容易被雨水打湿,雨水顺着充电线进入到充电桩内部,导致充电桩内部的双向dc/dc变换器受潮,影响双向dc/dc变换器对直流电能进行双向流动的工作效果。所述导水板15a整体呈倾斜面结构,内侧的倾斜面上共设有四个导向片15b,通过导水板15a上端利于将下落的水分往外侧下端导向,避免水分与双向dc/dc变换器314发生接触,同时双向dc/dc变换器314工作产生的热量上浮,同时导向片15b将热量往两侧外端进行导向流动,从而使得热量排到排热机构15c内部,加快热量的散发。
27.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排热机构15c包括密封框c1、膨胀球c3、开闭片c4和扭力轴c5,所述密封框c1安装在导水板15a外侧,所述膨胀球c3与开闭片c4内侧相抵触,所述开闭片c4上端通过扭力轴c5与密封框c1内部相铰接。
28.其中,所述膨胀球c3采用锌金属材质,具有较好的膨胀系数,通过吸收热量进行膨胀,从而推动开闭片c4往外侧进行转动,从而将热量排出,热量排出后,通过、扭力轴c5带动开闭片c4自动闭合,防止外部的水分进入。
29.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排热机构15c还包括散热板c2,散热板c2设置在密封框c1左侧,所述散热板c2右侧与膨胀球c3相固定。
30.参见图5,所述卷放机构13a包括滚轴a1、钢簧a2和卷线盘a3,所述滚轴a1外侧设有钢簧a2,并且钢簧a2安装在卷线盘a3内部,所述滚轴a1与卷线盘a3位于同一轴心点上,所述卷线盘a3外侧与电线35相缠绕,所述卷线盘a3位于密封圈13b内侧。所述钢簧a2呈螺旋形结构,通过钢簧a2产生螺旋弹性扭力,从而使得卷线盘a3进行自动正转和反转,从而对卷线盘a3外侧的电线35进行自动放卷,对电线35进行规整的收纳,避免电线35发生缠绕打结。
31.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包括防滑地板和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充电枪和电线,充电桩包括桩体和防潮机构,防潮机构包括卷放机构、密封圈、固定环、滚珠和擦拭环,卷放机构包括滚轴、钢簧和卷线盘。在充电完成后,通过滚轴外侧的钢簧产生扭力复位,这时卷线盘反转,对电线进行卷回,防止电线产生缠绕打结,电线在卷回的过程中,通过滚珠对电线外侧进行辅助滑动,提高电线在固定环内部收回的顺畅度,擦拭环将电线外侧表面的水分进行擦拭吸收,减少电线将水分带入桩体内部。
3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白天通过顶板4上的太阳能板5吸收太阳能,将电能储存在充电桩31上,拉动充电枪34这时卷线盘a3自动正转,从而使得电线35进行延长,从桩体311内部伸出,通过充电枪34接通电动汽车进行充电,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314实现电网和电动汽车的能量互动,遇到雨天时,充电完成后,通过滚轴a1外侧的钢簧a2产生扭力复位,这时卷线盘a3反转,对电线35进行卷回,避免充电完成后,电线35暴露在空气中,同时防止电线35产生缠绕打结,电线35在卷回的过程中,通过滚珠13d对电线35外侧进行辅助滑动,提高电线35在固定环13c内部收回的顺畅度,同时通过顶簧13e对擦拭环13f施加弹力,从而确保擦拭环13f与电线35外侧表面的贴合度,从而将电线35外侧表面的水分进行擦拭吸收,减少电线35将水分带入桩体311内部。
33.部分跟随电线35进入到桩体311内部的水分,往下进行滴落,滴落到导水板15a上端,通过导水板15a上端的倾斜面,将下落的水分往外侧下端导向,避免水分与双向dc/dc变换器314发生接触,同时双向dc/dc变换器314工作产生的热量上浮,同时导向片15b将热量往两侧外端进行导向流动,热量被密封框c1内部的散热板c2进行吸收散热,散热板c2上的热量被膨胀球c3吸收后,膨胀球c3进行膨胀,从而推动开闭片c4绕着扭力轴c5往外侧进行转动,这时密封框c1呈打开状态,将热量快速排出,排出后膨胀球c3收缩,通过扭力轴c5产生扭力复位这时开闭片c4再次闭合,从而使得密封框c1密闭,防止外部的水分进入到桩体311内部。
3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滑地板(1)和充电装置(3);充电装置(3)安装在防滑地板(1)的上端面;所述充电装置(3)包括充电桩(31)、充电枪(34)和电线(35),所述充电桩(31)固定安装在防滑地板(1)上端,所述充电枪(34)卡合安装在充电桩(31)外侧内部,并且充电枪(34)下端连接有电线(35),所述电线(35)安装在充电桩(31)内部;所述充电桩(31)包括桩体(311)和防潮机构(313),所述防潮机构(313)与电线(35)相缠绕;所述防潮机构(313)包括卷放机构(13a)、密封圈(13b)、固定环(13c)、滚珠(13d)和擦拭环(13f),所述卷放机构(13a)与电线(35)相缠绕,并且密封圈(13b)安装在桩体(311)内壁,所述密封圈(13b)内部设有固定环(13c),并且电线(35)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固定环(13c)内部,所述固定环(13c)内部设有滚珠(13d),并且滚珠(13d)与电线(35)外侧相抵触,所述擦拭环(13f)内壁与电线(35)外侧表面相抵触,所述卷放机构(13a)位于密封圈(13b)内侧;所述卷放机构(13a)包括滚轴(a1)、钢簧(a2)和卷线盘(a3),所述滚轴(a1)外侧设有钢簧(a2),并且钢簧(a2)安装在卷线盘(a3)内部,所述滚轴(a1)与卷线盘(a3)位于同一轴心点上,所述卷线盘(a3)外侧与电线(35)相缠绕,所述卷线盘(a3)位于密封圈(13b)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其特征在于,电动汽车充电站还包括支撑柱(2)、顶板(4)和太阳能板(5),所述防滑地板(1)上端面与支撑柱(2)下端相焊接,所述顶板(4)底面焊接于支撑柱(2)顶部,所述顶板(4)上端面嵌固安装有太阳能板(5),并且太阳能板(5)与充电装置(3)内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3)还包括显示屏(32)和操作面板(33),所述充电桩(31)固定安装在防滑地板(1)上端,所述充电桩(31)前端面嵌固安装有显示屏(32),所述显示屏(32)下端设有操作面板(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31)还包括卡合框(312)、双向dc/dc变换器(314)和防水机构(315),所述桩体(311)内部中端设有卡合框(312),并且充电枪(34)卡合安装在卡合框(312)内部,所述卡合框(312)前端面嵌固安装有显示屏(32),双向dc/dc变换器(314)与电线(35)电连接,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314)外侧设有防水机构(315),所述防水机构(315)固定安装在桩体(311)内部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机构(313)还包括顶簧(13e),所述顶簧(13e)外侧端与固定环(13c)内壁相焊接,并且顶簧(13e)内侧端与擦拭环(13f)外侧相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机构(315)包括导水板(15a)和导向片(15b),所述电线(35)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导水板(15a)内部,并且导水板(15a)安装在双向dc/dc变换器(314)上方,所述导水板(15a)内侧顶部设有导向片(15b)。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机构(315)还包括排热机构(15c)、排水板(15d)和排水孔(15e),所述排热机构(15c)设置在所述导水板(15a)的外侧端,并且排热机构(15c)安装在双向dc/dc变换器(314)外侧,所述排水板(15d)焊接于排热机构(15c)内侧下端,并且排热机构(15c)下端内部贯穿有排水孔(15e),
所述排水板(15d)与排水孔(15e)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机构(15c)包括密封框(c1)、膨胀球(c3)、开闭片(c4)和扭力轴(c5),所述密封框(c1)安装在导水板(15a)外侧,所述膨胀球(c3)与开闭片(c4)内侧相抵触,所述开闭片(c4)上端通过扭力轴(c5)与密封框(c1)内部相铰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机构(15c)还包括散热板(c2),散热板(c2)设置在密封框(c1)左侧,所述散热板(c2)右侧与膨胀球(c3)相固定。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13d)共设有六个,呈环型等距分布在固定环(13c)内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汽车充电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包括防滑地板和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充电枪和电线,充电桩包括桩体和防潮机构,防潮机构包括卷放机构、密封圈、固定环、滚珠和擦拭环,卷放机构包括滚轴、钢簧和卷线盘。在充电完成后,通过滚轴外侧的钢簧产生扭力复位,这时卷线盘反转,对电线进行卷回,防止电线产生缠绕打结,电线在卷回的过程中,通过滚珠对电线外侧进行辅助滑动,提高电线在固定环内部收回的顺畅度,擦拭环将电线外侧表面的水分进行擦拭吸收,减少电线将水分带入桩体内部。电线将水分带入桩体内部。电线将水分带入桩体内部。
技术研发人员:马勇 孙磊 李晓涵 刘建 高辉 郭东亮 杨景刚 陈璐 孙蓉 肖鹏 刘建军 吴鹏 蔚超 潘建亚 单光瑞 王同磊 王胜权 李建生 陆云才 吴益明 石琦 姚廷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南京邮电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2.1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