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吊扇产品的驱动电机,一般分为外转子式和内转子式。外转子式电机的结构是电机轴作为电机定子不转动,电机外壳作为电机转子围绕着电机定子旋转。而内转子式电机则刚好相反。
3.现有的外转子式电机上下轴承都是采用角接触球轴承,如中国专利cn201821144397.1公开了一种外转子式吊扇驱动电机的内部结构,包括吊扇电机轴、吊扇电机上盖、吊扇电机下盖和吊扇电机转子,吊扇电机轴上分别设置有上角接触球轴承和下角接触球轴承,上角接触球轴承与下角接触球轴承相互面对面装配在吊扇电机轴上下两端;所述的吊扇电机上盖与上角接触球轴承外圈配合连接,吊扇电机下盖与下角接触球轴承外圈配合连接,吊扇电机转子分别与吊扇电机上盖、吊扇电机下盖封闭连接。但由于角接触球轴承本身的游隙比较大,内圈的径向或者轴向移动都会导致另外一个方向的间隙加大,因此角接触球轴承的使用对加工、配合精度要求比较高。如果配合精度不足,则会导致电机轴松动,吊扇运行的时候产生异响,基于上述情况,针对内转子式电机的上下轴承不宜采用外转子式电机的角接触球轴承。
4.因此,有待对现有的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提供一种装配简单、使用方便、且稳定性好的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方便的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通过深沟球轴承代替现有的角接触球轴,可以降低电机零件加工难度,降低成本,同时加工装配简单,另外,采用该驱动结构组装的吊扇运行稳定,安全性好、可靠性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该驱动结构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外壳、连接于电机外壳上下两端的电机上盖和电机下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机外壳内的电机定子、电机转子以及电机轴;所述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电机轴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所述电机轴沿竖直方向朝下设置,所述电机轴的上端套接一上深沟球轴承后与所述电机上盖连接,且所述电机上盖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的外圈配合连接;所述电机轴下端套接一下深沟球轴承后与所述电机下盖连接,且所述电机轴下端穿过所述电机下盖并伸出所述电机本体外,同时,所述电机下盖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的外圈配合连接。
8.优选地,所述电机上盖下表面以向内凹陷的方式设置有开口朝下的连接槽,所述上深沟球轴承置于所述连接槽内,且其外圈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面配合连接;所述电机轴上端向上伸入所述连接槽内,且与上深沟球轴承套接。
9.优选地,所述连接槽的下端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一限位凸缘,所述第一限位凸缘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的外圈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电机轴的上端沿其外周方向设有台阶面朝上的第一定位台阶;所述电机轴上端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套接时,所述上深沟球轴承与所述第一定位台阶的台阶面抵接。
11.优选地,所述连接槽的上壁面向内延伸形成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电机轴上端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套接时,所述上深沟球轴承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抵接,所述电机轴的上端面与所述连接槽之间具有间隙。
12.优选地,所述电机轴的下端沿其外周方向设有台阶面朝下的第二定位台阶;所述电机轴下端与所述电机下盖连接时,所述电机下盖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外圈连接,且所述下深沟球轴承与所述第二定位台阶的台阶面抵接。
13.优选地,所述电机下盖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电机下盖的上下表面;所述限位孔的下端边缘向内延伸形成第二限位台阶,所述下深沟球轴承置于所述限位孔内,此时,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对下深沟球轴承形成承托作用,且所述下深沟球轴承的外圈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电机轴的下端穿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套接,并伸出所述电机本体外;
14.优选地,所述限位孔的上端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二限位凸缘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的外圈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使用方便的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轴通过上下两个深沟球轴承分别与电机上盖和电机下盖配合连接,可以降低电机零件加工难度以及降低由于零件之间配合不良造成的电机轴跳动超标,使得零件加工装配简单,成本低,同时使电机本体与电机轴的同心度一致,保证了电机轴的径向运行精度,且电机本体与电机轴保持相对运动状态,即电机轴转动时,电机本体固定不动,使得采用该驱动结构的吊扇运行稳定,提高吊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定子、电机转子以及电机轴的连接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轴与上深沟球轴承和下深沟球轴承的连接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轴的斜视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侧视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侧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8.1、电机本体;11、电机外壳;12、电机上盖;121、连接槽;122、第一限位台阶;123、第
一限位凸缘;13、电机下盖;131、限位孔;132、第二限位台阶;133、第二限位凸缘;14、电机定子;15、电机转子;16、电机轴;161、第一定位台阶;162、第二定位台阶;17、上深沟球轴承;18、下深沟球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该驱动结构包括电机本体1,所述电机本体1包括电机外壳11、电机上盖12、电机下盖13、电机定子14、电机转子15以及电机轴16;所述电机上盖12和电机下盖1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外壳11的上下两端;所述电机定子14、电机转子15以及电机轴16设置于所述电机外壳11内,且所述电机定子14、电机转子15和电机轴16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所述电机轴16沿竖直方向朝下设置,所述电机轴16的上端套接一上深沟球轴承17后与所述电机上盖12连接,且所述电机上盖12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的外圈配合连接;所述电机轴16下端套接一下深沟球轴承18后与所述电机下盖13连接,且所述电机轴16下端穿过所述电机下盖13并伸出所述电机本体1外,同时,所述电机下盖13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的外圈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采用上下两个深沟球轴承实现电机轴16与电机上盖12和电机下盖13的配合连接,通过电机上盖12和电机下盖13对所述电机轴16进行定位,另外采用深沟球轴承可以降低电机零件加工的难度以及降低由于零件之间配合不良造成的电机轴16跳动超标,使得零件加工装配简单,成本低,同时采用上下两个深沟球轴承,使电机本体1与电机轴16的同心度一致,保证了电机轴16的径向运行精度,且电机本体1与电机轴16保持相对运动状态,相互不干涉,即电机轴16转动时,电机本体1固定不动,使得组装扇叶后,吊扇运行稳定,提高了吊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用性强。
31.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电机上盖12下表面以向内凹陷的方式设置有开口朝下的连接槽121,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置于所述连接槽121内,且其外圈与所述连接槽121的内壁面配合连接;所述电机轴16上端向上伸入所述连接槽121内,且与上深沟球轴承17套接。所述连接槽121的设置便于所述电机上盖12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进行连接,同时对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进行限位,使得所述电机轴16上端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套接时,进一步对所述电机轴16上端进行限位。
32.如图图7和图8所示,所述连接槽121的下端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一限位凸缘123,所述第一限位凸缘123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凸缘123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所述电机上盖12的厚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保证了电机上盖12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使所述电机上盖12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配合连接得更好。
33.如图2、图5和图7所示,所述连接槽121的上壁面向内延伸形成第一限位台阶122,所述电机轴16的上端沿其外周方向设有台阶面朝上的第一定位台阶161;所述电机轴16上端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套接时,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与所述第一定位台阶161的台阶面抵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台阶161,使得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套接于所述电机轴16的上端时,对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进行定位,同时所述电机轴16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平齐;当所述上深沟球轴承17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22抵接时,所述电机轴16的上端面与
所述连接槽121之间具有间隙,避免了电机轴16上端面与电机上盖12接触,使得所述电机轴16的运行更流畅。
34.如图6所示,所述电机轴16的下端沿其外周方向设有台阶面朝下的第二定位台阶162;所述电机轴16下端与所述电机下盖13连接时,所述电机下盖13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外圈连接,且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与所述第二定位台阶162的台阶面抵接,通过第二定位台阶162和所述电机下盖13实现对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进行限位。
35.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具体地,所述电机下盖13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限位孔131;所述限位孔131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电机下盖13的上下表面;所述限位孔131的下端边缘向内延伸形成第二限位台阶132,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置于所述限位孔131内,此时,所述第二限位台阶132对下深沟球轴承18形成承托作用,且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的外圈与所述限位孔131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电机轴16的下端穿过所述限位孔131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套接,并伸出所述电机本体1外;具体地,通过设置限位孔131,便于所述电机下盖13连接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同时通过第二限位台阶132对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进行承托,通过第二限位台阶132和第二定位台阶162对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进行限位,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也进一步对所述电机轴16下端进行限位,使所述电机轴16的下端通过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与电机下盖13连接时能够保持稳定,另外,所述限位孔131的设置也便于所述电机轴16的下端穿过,与电机本体1外的吊扇的风叶底盘(附图中未有画出)驱动连接,从而带动连接在风叶底盘上的风叶(附图中未有画出)转动。
36.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限位孔131的上端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二限位凸缘133,所述第二限位凸缘133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凸缘133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所述电机下盖13的厚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保证了电机下盖13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使所述电机下盖13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18配合连接得更好。
37.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结构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外壳、连接于电机外壳上下两端的电机上盖和电机下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机外壳内的电机定子、电机转子以及电机轴;所述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电机轴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所述电机轴沿竖直方向朝下设置,所述电机轴的上端套接一上深沟球轴承后与所述电机上盖连接,且所述电机上盖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的外圈配合连接;所述电机轴下端套接一下深沟球轴承后与所述电机下盖连接,且所述电机轴下端穿过所述电机下盖并伸出所述电机本体外,同时,所述电机下盖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的外圈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上盖下表面以向内凹陷的方式设置有开口朝下的连接槽,所述上深沟球轴承置于所述连接槽内,且其外圈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面配合连接;所述电机轴上端向上伸入所述连接槽内,且与上深沟球轴承套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的下端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一限位凸缘,所述第一限位凸缘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的外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的上端沿其外周方向设有台阶面朝上的第一定位台阶;所述电机轴上端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套接时,所述上深沟球轴承与所述第一定位台阶的台阶面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的上壁面向内延伸形成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电机轴上端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套接时,所述上深沟球轴承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抵接,使得所述电机轴的上端面与所述连接槽之间具有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的下端沿其外周方向设有台阶面朝下的第二定位台阶;所述电机轴下端与所述电机下盖连接时,所述电机下盖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外圈连接,且所述下深沟球轴承与所述第二定位台阶的台阶面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下盖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电机下盖的上下表面;所述限位孔的下端边缘向内延伸形成第二限位台阶,所述下深沟球轴承置于所述限位孔内,此时,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对下深沟球轴承形成承托作用,且所述下深沟球轴承的外圈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电机轴的下端穿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套接,并伸出所述电机本体外。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的上端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二限位凸缘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的外圈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工业吊扇的驱动结构,该驱动结构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外壳、连接于电机外壳上下两端的电机上盖和电机下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机外壳内的电机定子、电机转子以及电机轴;所述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电机轴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所述电机轴的上端套接一上深沟球轴承后与所述电机上盖连接,且所述电机上盖与所述上深沟球轴承的外圈配合连接;所述电机轴下端套接一下深沟球轴承后与所述电机下盖连接,且所述电机轴下端穿过所述电机下盖并伸出所述电机本体外,此时,所述电机下盖与所述下深沟球轴承的外圈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加工装配简单,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源 梁家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永丰智威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