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构造,尤指一种电连接器中设有一托盘可承载用户身份模块卡的构造,且托盘于绝缘座体的对接空间做一插拔时,可借由自弹式机构形成托盘半插置或推至底侧后回弹一预设距离的定位结构,而可达到应用于用户身份模块卡的电连接器操作容易的功效。
背景技术:
2.现有应用于用户身份模块卡(sim card)连接器大约有三种,其最常见的是直插式的结构,于电路板表面所设置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定位用的一薄型的金属片,以形成一个sim卡插槽,此种型态连接器最常见的问题即是sim卡容易插入却不易借由设于插槽的导斜面拔出,甚至有些sim卡露出于插槽部份过小,故无法轻松施力将sim卡拔出,更甚者施力不当时可能对于连接器或是sim卡造成损伤,插拔一阵子后也容易造成二者接触不良的问题。
3.第二种现有sim卡连接器结构具有一个可翻掀的上盖,施力将上盖向外侧拉开使其扣件脱离原来定位处后即可掀开,该种型态的连接器虽然插拔时都相当地方便,但上盖的扣件随翻抓次数变多造成扣合处磨损,或是上盖整体材质产生氧化而变得脆弱,经长久使用后的上盖容易产生变形造成松脱。
4.第三种现有sim卡连接器结构具有一个转接件,该转接件承载sim卡后插入连接器即可使用,此种型态sim卡连接器因sim卡与转接件不具稳定的固定结合构造,易造成使用者将转接件遗失,一旦遗失转接件后sim卡因组装结构改变而无法使用,或者是转接件与连接器相互扣合后,该转接件因与sim卡贴合不够紧密造成无法自连接器完全抽离,且sim卡方向装反时容易造成连接器损坏,甚至卡住无法拔出造成整个连接器整体性破坏。关于上述三种连接器结构的种种缺点,需要从事此行业者设计出避开该复数缺点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始设计出此种电连接器的构造的创作诞生。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电连接器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8.一绝缘座体,其内部具有一对接空间及设于该对接空间底侧的一底板的复数透孔,而位于该对接空间一侧具有一导槽,该导槽供一自弹式机构容置及移动;
9.一端子组,其组装于该绝缘座体的该复数透孔中,该端子组包括有复数导电端子,且该复数导电端子各具有向顶侧弯折拱起的一接触弹片及外露于该绝缘座体的一焊接部;
10.一屏蔽壳体,其覆盖组装于该绝缘座体顶侧,且该绝缘座体与该屏蔽壳体之间设有相互扣合的复数卡合块及复数扣孔;以及
11.一托盘,其内部具有供一用户身份模块卡容置定位的一收纳槽,该托盘插置于该对接空间中推压该自弹式机构沿着该导槽向后端移动,且该用户身份模块卡表面的复数金
属接点与该端子组的该复数接触弹片顶侧的一对接部及该复数焊接部与一预设电路板产生电性连接。
1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中:该自弹式机构还包括有一滑移座,且该滑移座中凹设有收纳一定位导杆的一容置槽,且该容置槽更设有位于中心处的一定位块及位于边缘处的一限位块,而位于该定位导杆的一端的一轴部定位于该导槽的一预设轴孔,且该定位导杆的另一端的一抵持头能够在该容置槽中做逆时针方向旋动,该容置槽的形状呈一倒y字型,而于该容置槽内的该定位块也呈一倒y字型,在该容置槽最上端是该定位导杆动作的行程起点及行程终点,当该托盘未进入该对接空间中时,该定位导杆的该抵持头即定位于此处;当按压该托盘进入该对接空间并与该自弹式机构产生卡合并推移至后端侧壁处向前方回弹一预设距离后产生定位,而该定位导杆的该抵持头所对应动作行程为由该容置槽最上端向下滑移,以逆时针方向经由该定位块左侧、左下方至底侧的凹陷处形成定位,而该托盘也在该绝缘座体内部形成定位状态;当已定位对位空间后端壁处的托盘再度被按压后,该定位导杆的该抵持头由该定位块底侧凹陷处,以逆时针方向经由该定位块右下方、右侧且回归至容置槽最上端,此时托盘呈现半插置于该绝缘座体的该对接空间中。
1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中:该滑移座在朝向导槽的后端方向设置有一凸柱,且该导槽后端也设置有另一凸柱,在两个该凸柱之间套设有一弹性件,且该滑移座对应该弹性件顶侧处设有防止弹性件跳脱的一限位片,而该导槽表面设有供该滑移座底侧的一滑槽卡合的一导轨。
1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中:该滑移座朝向该对接空间的一侧设有一定位凸块,及该滑移座末端转折凸出的一抵持壁。
15.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外侧壁设有该复数卡合块,且该屏蔽壳体的外侧壁设有与该复数卡合块扣合的该复数扣孔。
16.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中:该绝缘座体的该底板二侧各设有一防呆槽,而该绝缘座体对应该对接空间的一侧形成有斜削的一防呆壁面,且在该绝缘座体的二内侧壁各形有一第一退让槽及一第二退让槽。
17.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中:该屏蔽壳体弯折向下的侧壁底部向外侧弯折形成有复数焊接部,而该屏蔽壳体对应该自弹式机构位置处向下弯折形成有供抵持该定位导杆顶侧的一压板。
1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中:该托盘的该收纳槽于相对二侧壁凸伸有固定该用户身份模块卡的复数定位块,而该托盘的该收纳槽与设于该托盘中心处的一取卡孔连通。
19.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中:该托盘具有斜削的一防呆斜角及对应扣合于该自弹式机构的定位凸块处的一凹槽。
20.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中:该端子组由七根导电端子所构成,该七根导电端子各于该接触弹片一侧末端弯折形成抵持于该预设电路板表面的一抵持部,且该复数接触弹片另一侧经由复数弯折延伸形成该复数焊接部。
2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借由自弹式机构形成托盘半插置或推至底侧后回弹一预设距离的定位结构,而可达到应用于用户身份模块卡的电连接器操作容易的功效。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托盘于结合前的立体外观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托盘于结合前的另一立体外观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托盘于结合时的俯视结构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托盘于结合后的俯视结构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座体;10-对接空间;11-底板;110-透孔;111-防呆槽;12-导槽;121-凸柱;122-导轨;13-自弹式机构;131-滑移座;1310-容置槽; 1311-定位块;1312-限位块;132-定位导杆;1321-轴部;1322-抵持头;133-凸柱;134-弹性件;135-限位片;136-滑槽;137-定位凸块;138-抵持壁;14-卡合块;15-防呆壁面;16-第一退让槽;17-第二退让槽;2-端子组;21-导电端子; 211-接触弹片;2111-对接部;212-焊接部;213-抵持部;3-屏蔽壳体;30-扣孔; 31-焊接部;32-压板;4-托盘;40-收纳槽;400-取卡孔;41-定位块;42-防呆斜角;43-凹槽;5-用户身份模块卡;51-金属接点;6-预设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各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立体分解图、电连接器与托盘于结合前的立体外观图及电连接器与托盘于结合前的另一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构造包括有一绝缘座体1、一端子组2、一屏蔽壳体3及一托盘4,而关于前述详细结构与连接关系如下:
31.该绝缘座体1内部具有一对接空间10及设于该对接空间10底侧的一底板 11的复数透孔110,而位于该对接空间10一侧具有一导槽12,该导槽12供一自弹式机构13做一容置及移动。
32.该端子组2组装于该绝缘座体1的该复数透孔110中,该端子组2包括有复数导电端子21,且该复数导电端子21各具有向顶侧弯折拱起的一接触弹片 211及外露于该绝缘座体1的一焊接部212。而端子组2与该绝缘座体1的组装方法最佳实施例为利用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方法做一成型。
33.该屏蔽壳体3覆盖组装于该绝缘座体1顶侧,且该绝缘座体1与该屏蔽壳体3之间设有相互扣合的复数卡合块14及复数扣孔30。而该绝缘座体1的外侧壁设有该复数卡合块14,且该屏蔽壳体3的外侧壁设有与该复数卡合块14扣合的该复数扣孔30。
34.该托盘4内部具有供一用户身份模块卡5(sim card)容置定位的一收纳槽 40,且该收纳槽40与设于该托盘4中心处的一取卡孔400连通,该托盘4插置于该对接空间10中推压该自弹式机构13沿着该导槽12向后端移动,且该用户身份模块卡5表面的复数金属接点51与该端子组2的该复数接触弹片211顶侧的一对接部2111及该复数焊接部212与一预设电路板6产生电性连接。前述用户身份模块卡5的较佳实施规格为nano sim card。
35.请同时参阅图5、图6所示,该自弹式机构13(pushin-pushout)还包括有一滑移座131,且该滑移座131中凹设有收纳一定位导杆132的一容置槽 1310,且该容置槽1310更设有位于中心处的一定位块1311及位于边缘处的一限位块1312,而位于该定位导杆132的一
端的一轴部1321定位于该导槽12的一预设轴孔(图中未示)中,且该定位导杆132的另一端的一抵持头1322系于该容置槽1310中做一逆时针方向旋动,该容置槽1310的形状约呈一倒y字型,而于该容置槽1310内的该定位块1311也约呈一倒y字型,于该容置槽1310最上端是该定位导杆132动作的行程起点及行程终点,当该托盘4未进入该对接空间10中时,该定位导杆132的该抵持头1322即定位于此处。当按压该托盘4 进入该对接空间10并与该自弹式机构13产生卡合并推移至后端侧壁处向前方回弹一预设距离后产生定位,而该定位导杆132的该抵持头1322所对应动作行程为由该容置槽1310最上端向下滑移,以逆时针方向经由该定位块1311左侧、左下方至底侧的凹陷处做一定位,而该托盘4也在该绝缘座体1内部形成定位状态。当已定位对位空间后端壁处的托盘4再度被按压后,该定位导杆132的该抵持头1322由该定位块1311底侧凹陷处,以逆时针方向经由该定位块右下方、右侧且回归至容置槽1310最上端,此时托盘4呈现半插置于该绝缘座体1 的该对接空间10中,而使用者即可以手取出托盘4及用户身份模块卡5。
36.该滑移座131于朝向导槽12的后端方向设置有一凸柱133,且该导槽12后端也设置有另一凸柱121,于该二凸柱(121、133)之间套设有一弹性件134,且该滑移座131对应该弹性件134顶侧处更设有防止其跳脱的一限位片135,而该导槽12表面设有供该滑移座131底侧的一滑槽136卡合的一导轨122。
37.该滑移座131朝向该对接空间10的一侧更设有一定位凸块137,及该滑移座131末端转折凸出的一抵持壁138。
38.该绝缘座体1的该底板11二侧各设有一防呆槽111,而该绝缘座体1对应该对接空间10的一侧形成有斜削的一防呆壁面15,且于该绝缘座体1的二内侧壁各形有一第一退让槽16及一第二退让槽17,借由设于侧方的的该第一退让槽 16及后方的该第二退让槽17,当托盘4的凹槽43卡入自弹式机构13的定位凸块137时,托盘4产生远离定位凸块137方向的应力而抵持于绝缘座体1的内侧壁,而借由该第一退让槽16的设置则可消除该应力,可使该托盘4对应的抵持侧具有较大间隙,以防止托盘4于插拔的过程有卡住或不顺情况发生。另外该第二退让槽17的设置可使该绝缘座体1的底端内侧壁产生变形时,仍足以提供该托盘4插置于该对接空间10的必要行程。
39.该端子组2由七根导电端子21所构成,该七根导电端子21各于该接触弹片211一侧末端弯折形成抵持于该预设电路板6表面的一抵持部213,且该复数接触弹片211另一侧经由复数弯折延伸形成该复数焊接部212。其中有一组相邻二根接触弹片211共同接触于用户身份模块卡5表面的同一金属接点51,其中一根接触弹片211是用以侦测用户身份模块卡5是否已组装至托盘4的收纳槽 40定位。
40.该屏蔽壳体3弯折向下的侧壁底部向外侧弯折形成有复数焊接部31,而该屏蔽壳体3对应该自弹式机构13位置处向下弯折形成有供抵持该定位导杆132 顶侧的一压板32。
41.该托盘4的该收纳槽40于相对二侧壁凸伸有固定该用户身份模块卡5的复数定位块41。且该托盘4更具有斜削的一防呆斜角42及对应扣合于该自弹式机构13的定位凸块137处的一凹槽43。
42.欲将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进行组装时,先将自弹式机构13的滑移座131 放置于绝缘座体1的导槽12上,并使滑移座131底侧的滑槽136对位于导槽12 的导轨122上,再使弹性件134套置于滑移座131一侧的凸柱133与导槽12后端的凸柱121之间,且使定位导杆132
的轴部1321定位于导槽12及抵持头1322 收纳于容置槽1310的最上方,以完成绝缘座体1与自弹式机构13的组装。而绝缘座体的底板11上则组装有端子组2后,将绝缘座体1的复数卡合块14与屏蔽壳体3的复数扣孔30相互扣合,且使屏蔽壳体3的压板32确实抵于自弹式机构13的定位导杆132上方,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组装,而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焊接组装于一般市售网通电子产品的预设电路板6,并可配合已装设用户身份模块卡5(sim card)的托盘4做一插置使用。
43.请参阅图6、图7所示,各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托盘于结合时的俯视结构图及电连接器与托盘于结合后的俯视结构图,其中使用者于操作时,将已装设用户身份模块卡5的托盘4半插接于绝缘座体1的对接空间10中时(如图6),而托盘4的凹槽43及其前端侧壁各与自弹式机构13的定位凸块137及抵持壁 138产生卡合抵持后,以使滑移座131的定位导杆132于容置槽1310中与定位块1311及限位块1312的抵持位置为容置槽1310的最上方。当托盘4再朝向对接空间10推移至后端侧壁处向前方回弹一预设距离后产生定位(如图7),此时滑移座131的定位导杆132于容置槽1310中与定位块1311及限位块1312的抵持位置处于定位块131底侧的凹陷处,且自弹式机构13的弹性件134产生压缩变形,此时用户身份模块卡5表面的复数金属接点51通过端子组2的该复数接触弹片211的对接部2111及该复数焊接部212与预设电路板6产生电性连接,以使预设网通电子产品与行动网路的无线基地台进行无线通信传输。当使用者想取出托盘4仅需按压外凸于绝缘座体1开口的侧缘,此时自弹式机构13的弹性件134产生弹性复位的推力,利用滑移座131将托盘4推出至如图6的位置后即可将托盘4自绝缘座体1中取出,且使用者可以手指伸入托盘4的取卡孔 400将用户身份模块卡5自收纳槽40中向外推出,以完成本实用新型电连器的操作。
44.借由上述图1至图7的揭示,即可了解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连接器的构造,包括:一绝缘座体,其内部具有一对接空间及设于其底板的复数透孔,而位于该对接空间一侧具有一导槽及一自弹式机构;一端子组,其装于该绝缘座体的该复数透孔上方,该端子组包括有复数导电端子,且该复数导电端子各具有一接触弹片及一焊接部;一屏蔽壳体,其覆盖组装于该绝缘座体顶侧;一托盘,其内部具有供一用户身份模块卡容置定位的一收纳槽,该托盘插置于该对接空间中推压该自弹式机构沿着该导槽向后端移动,且该用户身份模块卡表面的复数金属接点与该端子组的该复数接触弹片及该复数焊接部与一预设电路板产生电性连接。借由前述托盘承载用户身份模块卡的构造,且托盘于绝缘座体的对接空间做一插拔时,可借由自弹式机构形成托盘半插置或推至底侧后回弹一预设距离的定位结构,而可达到应用于用户身份模块卡的电连接器操作容易的功效。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网通电子产品领域中具有极佳的实用性,故提出专利申请以寻求专利权的保护。
45.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座体,其内部具有一对接空间及设于该对接空间底侧的一底板的复数透孔,而位于该对接空间一侧具有一导槽,该导槽供一自弹式机构容置及移动;一端子组,其组装于该绝缘座体的该复数透孔中,该端子组包括有复数导电端子,且该复数导电端子各具有向顶侧弯折拱起的一接触弹片及外露于该绝缘座体的一焊接部;一屏蔽壳体,其覆盖组装于该绝缘座体顶侧,且该绝缘座体与该屏蔽壳体之间设有相互扣合的复数卡合块及复数扣孔;以及一托盘,其内部具有供一用户身份模块卡容置定位的一收纳槽,该托盘插置于该对接空间中推压该自弹式机构沿着该导槽向后端移动,且该用户身份模块卡表面的复数金属接点与该端子组的该复数接触弹片顶侧的一对接部及该复数焊接部与一预设电路板产生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自弹式机构还包括有一滑移座,且该滑移座中凹设有收纳一定位导杆的一容置槽,且该容置槽更设有位于中心处的一定位块及位于边缘处的一限位块,而位于该定位导杆的一端的一轴部定位于该导槽的一预设轴孔,且该定位导杆的另一端的一抵持头能够在该容置槽中做逆时针方向旋动,该容置槽的形状呈一倒y字型,而于该容置槽内的该定位块也呈一倒y字型,在该容置槽最上端是该定位导杆动作的行程起点及行程终点,当该托盘未进入该对接空间中时,该定位导杆的该抵持头即定位于此处;当按压该托盘进入该对接空间并与该自弹式机构产生卡合并推移至后端侧壁处向前方回弹一预设距离后产生定位,而该定位导杆的该抵持头所对应动作行程为由该容置槽最上端向下滑移,以逆时针方向经由该定位块左侧、左下方至底侧的凹陷处形成定位,而该托盘也在该绝缘座体内部形成定位状态;当已定位对位空间后端壁处的托盘再度被按压后,该定位导杆的该抵持头由该定位块底侧凹陷处,以逆时针方向经由该定位块右下方、右侧且回归至容置槽最上端,此时托盘呈现半插置于该绝缘座体的该对接空间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滑移座在朝向导槽的后端方向设置有一凸柱,且该导槽后端也设置有另一凸柱,在两个该凸柱之间套设有一弹性件,且该滑移座对应该弹性件顶侧处设有防止弹性件跳脱的一限位片,而该导槽表面设有供该滑移座底侧的一滑槽卡合的一导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滑移座朝向该对接空间的一侧设有一定位凸块,及该滑移座末端转折凸出的一抵持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外侧壁设有该复数卡合块,且该屏蔽壳体的外侧壁设有与该复数卡合块扣合的该复数扣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该底板二侧各设有一防呆槽,而该绝缘座体对应该对接空间的一侧形成有斜削的一防呆壁面,且在该绝缘座体的二内侧壁各形有一第一退让槽及一第二退让槽。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弯折向下的侧壁底部向外侧弯折形成有复数焊接部,而该屏蔽壳体对应该自弹式机构位置处向下弯折形成有供抵持该定位导杆顶侧的一压板。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托盘的该收纳槽于相对二侧壁
凸伸有固定该用户身份模块卡的复数定位块,而该托盘的该收纳槽与设于该托盘中心处的一取卡孔连通。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托盘具有斜削的一防呆斜角及对应扣合于该自弹式机构的定位凸块处的一凹槽。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由七根导电端子所构成,该七根导电端子各于该接触弹片一侧末端弯折形成抵持于该预设电路板表面的一抵持部,且该复数接触弹片另一侧经由复数弯折延伸形成该复数焊接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的构造,包括:一绝缘座体,其内部具有一对接空间及设于其底板的复数透孔,而位于该对接空间一侧具有一导槽及一自弹式机构;一端子组,其装于该绝缘座体的该复数透孔中,该端子组包括有复数导电端子,且该复数导电端子各具有一接触弹片及一焊接部;一屏蔽壳体,其覆盖组装于该绝缘座体顶侧;一托盘,其内部具有供一用户身份模块卡容置定位的一收纳槽,该托盘插置于该对接空间中推压该自弹式机构沿着该导槽向后端移动,且该用户身份模块卡表面的复数金属接点与该端子组的该复数接触弹片及该复数焊接部与一预设电路板产生电性连接。电路板产生电性连接。电路板产生电性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傅彦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