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换向阀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1  81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换向阀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自卸工程车辆的用户,在购买整车后,为追求利益,超载严重,并通过私自在换向阀增加调整垫片以加大安全阀的卸荷压力,来提高举升能力,在长期严重超载情况下,举升时系统压力过高,导致油缸、齿轮泵等关键零部件早期失效,甚至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
    3.相关技术中,一些自卸车辆所用的换向阀自带直动式安全阀,其主要包含安全阀阀座、阀锥、垫片、固定螺栓、弹性件和垫片等,在固定螺栓与弹性件之间增加垫片,可提高其开启压力,进而导致液压系统失去安全防护作用,为防止用户私自调整,当前安全阀均采用铅封的方式,将固定螺栓与阀体封锁。
    4.但是,当前的铅封结构仅利用铁丝将固定螺栓与阀体连接,而铁丝剪断后,用户便可在安全阀中增加垫片,提高系统卸荷压力,这样安全阀的作用不明显,长时间的超载举升会降低整个液压系统零部件的可靠性。另外,需在固定螺栓和阀体之间单独增加铅封过孔,需人工将铁丝穿孔装配,再利用铅扣扣压,结构和装配工艺复杂,降低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换向阀,该车辆的换向阀可以避免用户将安全阀拆卸后进行私自调整,导致安全阀卸荷压力过大,举升时压力过高,车辆的油缸、齿轮泵等关键部件早期失效,甚至出现较大安全事故,另外,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换向阀,包括:换向阀阀体;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包括:固定螺栓和限制件,所述固定螺栓设置于所述换向阀阀体,所述固定螺栓远离所述换向阀阀体的一端开设有拆卸孔,所述限制件设置于所述拆卸孔内,以限制拆卸工具伸入所述拆卸孔。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换向阀,拆卸工具无法通过拆卸孔将固定螺栓从换向阀阀体处拆卸下来,从而可以提升安全阀的拆卸难度,避免用户将安全阀拆卸后进行私自调整或改装,导致安全阀卸荷压力过大,在车辆长期严重超载情况下,举升时压力过高,导致车辆的油缸、齿轮泵等关键部件早期失效,甚至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另外,将限制件设置于拆卸孔的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拆卸孔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所述限制件构造为球形件,所述球形件卡设于所述拆卸孔内。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制件与所述拆卸孔过盈配合。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制件的直径为d,所述拆卸孔的孔深为l,d与l
    之间的关系为:d≥l>0.5d。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制件为金属球形件。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正多边形为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或正十二边形。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螺栓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连接于所述头部的一端且固定于所述换向阀阀体,所述拆卸孔设置于所述头部远离所述换向阀阀体的一端,所述头部的外表面为弧面。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头部的外表面为半球面。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全阀还包括:阀座、阀锥、弹性件和垫片,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换向阀阀体内,所述阀锥与所述阀座相配合,所述固定螺栓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且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垫片和所述阀锥之间。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换向阀。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向阀的剖视示意图;
    21.图2是固定螺栓和限制件的装配示意图;
    22.图3是固定螺栓的平面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换向阀;
    25.10、换向阀阀体;20、安全阀;21、固定螺栓;22、限制件;23、拆卸孔;24、头部;25、杆部;26、阀座;27、阀锥;28、弹性件;29、垫片;30、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7.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换向阀1。
    28.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换向阀1,包括:换向阀阀体10和安全阀20。换向阀阀体10为换向阀1的主体结构,换向阀阀体10内形成有油路,利用换向阀1的阀芯与换向阀阀体10相对位置的改变,使油路接通、关闭或改变油液的流动方向,从而控制车辆的启动、停止和运动方向。而安全阀20主要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当换向阀阀体10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安全阀20打开,将换向阀阀体10内的一部分气体或流体排出,使换向阀阀体10内的压力不超过允许值,从而避免换向阀1因压力过高而发生事故。
    29.如图1和图2所示,安全阀20包括:固定螺栓21和限制件22,固定螺栓21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将固定螺栓21设置于换向阀阀体10,这样可以将安全阀20整体固定在换向阀阀体10,保证安全阀20与换向阀阀体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限制件22则具有限制作用,固定
    螺栓21远离换向阀阀体10的一端开设有拆卸孔23,并且将限制件22设置于拆卸孔23内,这样拆卸孔23内无着力点,从而可以限制拆卸工具伸入拆卸孔23。
    30.由此,拆卸工具无法通过拆卸孔23将固定螺栓21从换向阀阀体10处拆卸下来,从而可以提升安全阀20的拆卸难度,避免用户将安全阀20拆卸后进行私自调整或改装,导致安全阀20卸荷压力过大,在车辆长期严重超载情况下,举升时压力过高,导致车辆的油缸、齿轮泵等关键部件早期失效,甚至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另外,将限制件22设置于拆卸孔23的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
    31.其中,如图1-图3所示,拆卸孔23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限制件22构造为球形件,球形件卡设于拆卸孔23内。拆卸孔23的横截面设置为正多边形,而限制件22又构造为球形件,球形件可以更加方便地设置于正多边形的拆卸孔23内,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而且球形件可以与拆卸孔23的每个内壁接触,从而可以更好地卡设于拆卸孔23内。另外,可以防止限制件22与拆卸孔23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提升限制件22的安装稳定性。
    32.进一步地,限制件22与拆卸孔23过盈配合。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限制件22与拆卸孔23内壁之间的配合的紧密性,防止限制件22与拆卸孔23的内壁之间出现松动,提升限制件22的安装稳定性,而且这样设置,也可以提升用户从拆卸孔23中将限制件22取出的难度,从而可以避免用户的私自调整或改装。
    33.另外,限制件22的直径为d,拆卸孔23的孔深为l,d与l之间的关系为:d≥l>0.5d。也就是说,限制件22的直径需要大于等于拆卸孔23的孔深,这样限制件22设置于拆卸孔23后,会凸出于拆卸孔23,从而可以保证拆卸工具无法伸入到拆卸孔23内,拆卸工具无法进行拆卸操作。当然,拆卸孔23的孔深也需要大于限制件22直径的一半,这样可以保证限制件22更稳定地设置于拆卸孔23内,而且用户难以将限制件22从拆卸孔23中取出。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限制件22为金属球形件。将限制件22进一步地限制为金属球形件,金属件与拆卸孔23的过盈配合效果更好,而且不容易出现损坏,用户私自拆卸也较为困难。
    35.当然,如图3所示,正多边形为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或正十二边形。也就是说,正多边形可以为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或正十二边形中的一种,在车间装配时,可以直接将金属球形结构的限制件22压入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或正十二边形的拆卸孔23中,这样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而且可以保证限制件22与拆卸孔23的每个内壁都接触,提升限制件22设置得稳定性和可靠性。
    36.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螺栓21包括:头部24和杆部25,杆部25连接于头部24的一端,而且杆部25固定于换向阀阀体10,拆卸孔23设置于头部24远离换向阀阀体10的一端,头部24的外表面为弧面。杆部25连接于头部24的一端,这样头部24和杆部25可以形成一个整体,方便固定螺栓21的使用和安装,而且杆部25设置有外螺纹,而换向阀阀体10设置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螺纹配合,从而使杆部25固定于换向阀阀体10,进而使固定螺栓21整体固定于换向阀阀体10。拆卸孔23设置于头部24远离换向阀阀体10的一端,当杆部25固定于换向阀阀体10后,可以在头部24远离换向阀阀体10的一端将限制件22设置于拆卸孔23内,这样设置更加合理,便于操作人员的安装操作。而头部24的外表面为弧面,弧面结构较为平滑,操作人员在安装限制件22时,更加舒适和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装配效率。
    37.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头部24的外表面为半球面。半球面不仅操作人员操作时更加舒适和方便,提升装配效率,而且半球面也缺少着力点,拆卸工具难以夹持转动头部24,从而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私自拆卸安全阀20的难度。
    38.除此之外,如图1所示,安全阀20还包括:阀座26、阀锥27、弹性件28和垫片29,阀座26设置于换向阀阀体10内,阀锥27与阀座26相配合,固定螺栓21设置有容纳槽30,弹性件28和垫片29设置于容纳槽30,而且弹性件28抵接于垫片29和阀锥27之间。阀座26设置于换向阀阀体10内,阀锥27与阀座26相配合,具体来说,通过改变阀锥27与阀座26之间的间隙,可以接通和断开油路,当阀锥27与阀座26的锥面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紧密接触时,安全阀20处于关闭状态,当阀锥27与阀座26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时,油路连通。固定螺栓21设置有容纳槽30,这样便于将弹性件28和垫片29设置于容纳槽30,而且弹性件28抵接于垫片29和阀锥27之间,垫片29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弹性件28则可以给阀锥27提供弹性力,当阀锥27与阀座26之间存在间隙时,阀锥27会挤压弹性件28,弹性件28会产生弹性力,而当安全阀20需要关闭时,弹性件28的弹性力会反向挤压阀锥27,使阀锥27与阀座26紧密接触。如此,可以使安全阀20正常、稳定对工作。
    3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换向阀1。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向阀阀体;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包括:固定螺栓和限制件,所述固定螺栓设置于所述换向阀阀体,所述固定螺栓远离所述换向阀阀体的一端开设有拆卸孔,所述限制件设置于所述拆卸孔内,以限制拆卸工具伸入所述拆卸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孔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所述限制件构造为球形件,所述球形件卡设于所述拆卸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件与所述拆卸孔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件的直径为d,所述拆卸孔的孔深为l,d与l之间的关系为:d≥l>0.5d。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件为金属球形件。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多边形为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或正十二边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连接于所述头部的一端且固定于所述换向阀阀体,所述拆卸孔设置于所述头部远离所述换向阀阀体的一端,所述头部的外表面为弧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外表面为半球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还包括:阀座、阀锥、弹性件和垫片,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换向阀阀体内,所述阀锥与所述阀座相配合,所述固定螺栓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且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垫片和所述阀锥之间。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换向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换向阀以及车辆,车辆的换向阀包括:换向阀阀体;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包括:固定螺栓和限制件,所述固定螺栓设置于所述换向阀阀体,所述固定螺栓远离所述换向阀阀体的一端开设有拆卸孔,所述限制件设置于所述拆卸孔内,以限制拆卸工具伸入所述拆卸孔。拆卸工具无法通过拆卸孔将固定螺栓从换向阀阀体处拆卸下来,从而可以提升安全阀的拆卸难度,避免用户将安全阀拆卸后进行私自调整或改装,导致安全阀卸荷压力过大,在车辆长期严重超载情况下,举升时压力过高,导致车辆的油缸、齿轮泵等关键部件早期失效,甚至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另外,将限制件设置于拆卸孔的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装配效率高。装配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牟旭 曹先进 刘孟星 籍英华 徐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4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