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1  7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喇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


    背景技术:

    2.喇叭是有声装置内电声原件中一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喇叭作为一种宣传设备,通过喇叭对声音进行放大,扩音,能够很好适用于市场,村镇宣传。
    3.市场上的喇叭在使用中,大多数喇叭都需要人拿着手扶杆对着传音筒进行喊话,但是假设使用者需要用喇叭来放大手机或广播音量时,常常需要人手动举着传音件放在传音筒边上才行,始终托举会浪费使用者的人力和时间,此时就需要托举机构来完美代替人手的同时也保证其不会偏离所放置传音件的位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喇叭都需要人拿着手扶杆对着传音筒进行喊话,但是假设使用者需要用喇叭来放大手机或广播音量时,常常需要人手动举着传音件放在传音筒边上才行,始终托举会浪费使用者的人力和时间,此时就需要托举机构来完美代替人手的同时也保证其不会偏离所放置传音件的位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包括主体、扩音装配机构、架设机构和手扶机构,所述主体的一侧边端设置有扩音装配机构,所述主体的另一端两侧设置有架设机构,所述架设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手扶机构;
    6.所述架设机构包括:
    7.旋转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
    8.安装头,其设置于所述旋转件的端头处;
    9.连接杆,其连接于所述旋转件的中部外壁;
    10.承载架,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末端;
    11.弹簧件,其对称于所述承载架的内侧中端;
    12.贴合件,其设置于所述弹簧件的顶端。
    13.优选的,所述主体包括:
    14.喇叭筒,其设置于所述扩音装配机构的边侧;
    15.高音头,其设置于所述喇叭筒的中部;
    16.连接筒,其连接于所述喇叭筒的一端;
    17.传音筒,其连接于所述连接筒的另一侧。
    18.优选的,所述扩音装配机构包括:
    19.内螺纹,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端内侧;
    20.扩音筒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边端一侧;
    21.外螺纹,其设置于所述扩音筒件的一侧外壁。
    22.优选的,所述扩音筒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和主体构成螺纹装配结构,且扩音筒件的中部直径由小至大。
    23.优选的,所述手扶机构包括:
    24.固定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下方;
    25.手扶杆,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的下方中端;
    26.指扶槽,其设置于所述手扶杆的两侧。
    27.优选的,所述手扶杆通过固定件与主体构成固定一体结构,且手扶杆的边侧设置有多个指扶槽。
    28.优选的,所述承载架通过连接杆与旋转件构成旋转结构,且旋转件设置有两个。
    29.优选的,所述贴合件呈弧形状,且贴合件通过弹簧件与承载架构成弹性结构。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可利用旋转件将承载架转动至手扶机构的另一侧,随后其承载架内侧所设置的贴合件会通过弹簧件撑起的距离贴合在喇叭筒的下方,有了弹簧件的支撑,可以使其喇叭筒的一侧上翘而传音筒就会下降,使用者只需将传音件放置在传音筒的对位处即可,此举并不需要使用者的托举,当使用者不甚压到主体时,弹簧件可以起到缓冲保护的有益效果。
    31.喇叭筒本身的逐渐外扩就是为了将人的声音进行传声扩大,为了能将其声音继续扩大,使用者可利用内螺纹与外螺纹其两者之间所构成的螺纹结构将扩音筒件延接在喇叭筒的边端,从而加长喇叭筒自身的长度,以保证传达的音量可以继续扩张扩大。
    32.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主体时,可通过旋转件的设置利用主体的承重力来达到手拎的效果,然而假设使用者需要用喇叭来放大手机或广播音量时,使用者需要始终托举手机放在传音筒的边端,但是持续托举会浪费操作者的人力和时间,得不偿失,此时可利用旋转件将承载架转动至手扶机构的另一侧,随后其承载架内侧所设置的贴合件会通过弹簧件撑起的距离贴合在喇叭筒的下方,有了弹簧件的支撑,可以使其喇叭筒的一侧上翘而传音筒就会下降,使用者只需将传音件放置在传音筒的对位处即可,此举并不需要使用者的托举,当使用者不甚压到主体时,弹簧件可以起到缓冲保护的有益效果。
    33.指扶槽的存在正好便于使用者的五根手指进行对位把握,相较于平滑的直杆,此形状设置可以对使用者起到防滑保护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主体与扩音筒件分拆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主体与扩音筒件装配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扶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中:1、主体;101、喇叭筒;102、高音头;103、连接筒;104、传音筒;2、扩音装配机构;201、内螺纹;202、扩音筒件;203、外螺纹;3、架设机构;301、旋转件;302、安装头;303、连接杆;304、承载架;305、弹簧件;306、贴合件;4、手扶机构;401、固定件;402、手扶杆;403、指扶槽。
    具体实施方式
    39.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一侧边端设置有扩音装配机构2,主体1的另一端两侧设置有架设机构3,架设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手扶机构4,主体1包括:喇叭筒101,其设置于扩音装配机构2的边侧;高音头102,其设置于喇叭筒101的中部;连接筒103,其连接于喇叭筒101的一端;传音筒104,其连接于连接筒103的另一侧,扩音装配机构2包括:内螺纹201,其设置于主体1的一端内侧;扩音筒件202,其设置于主体1的边端一侧;外螺纹203,其设置于扩音筒件202的一侧外壁,扩音筒件202通过内螺纹201与外螺纹203和主体1构成螺纹装配结构,且扩音筒件202的中部直径由小至大,喇叭筒101本身的逐渐外扩就是为了将人的声音进行传声扩大,为了能将其声音继续扩大,使用者可利用内螺纹201与外螺纹203其两者之间所构成的螺纹结构将扩音筒件202延接在喇叭筒101的边端,从而加长喇叭筒101自身的长度,以保证传达的音量可以继续扩张扩大。
    40.如图3所示,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架设机构3包括:旋转件301,其设置于主体1的两侧;安装头302,其设置于旋转件301的端头处;连接杆303,其连接于旋转件301的中部外壁;承载架304,其连接于连接杆303的末端,承载架304通过连接杆303与旋转件301构成旋转结构,且旋转件301设置有两个,弹簧件305,其对称于承载架304的内侧中端;贴合件306,其设置于弹簧件305的顶端,贴合件306呈弧形状,且贴合件306通过弹簧件305与承载架304构成弹性结构,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主体1时,可通过旋转件301的设置利用主体1的承重力来达到手拎的效果,然而假设使用者需要用喇叭来放大手机或广播音量时,使用者需要始终托举手机放在传音筒104的边端,但是持续托举会浪费操作者的人力和时间,得不偿失,此时可利用旋转件301将承载架304转动至手扶机构4的另一侧,随后其承载架304内侧所设置的贴合件306会通过弹簧件305撑起的距离贴合在喇叭筒101的下方,有了弹簧件305的支撑,可以使其喇叭筒101的一侧上翘而传音筒104就会下降,使用者只需将传音件放置在传音筒104的对位处即可,此举并不需要使用者的托举,当使用者不甚压到主体1时,弹簧件305可以起到缓冲保护的有益效果。
    41.如图4所示,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手扶机构4包括:固定件401,其设置于主体1的下方;手扶杆402,其固定于固定件401的下方中端;指扶槽403,其设置于手扶杆402的两侧,手扶杆402通过固定件401与主体1构成固定一体结构,且手扶杆402的边侧设置有多个指扶槽403,指扶槽403的存在正好便于使用者的五根手指进行对位把握,相较于平滑的直杆,此形状设置可以对使用者起到防滑保护的有益效果。
    42.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首先喇叭筒101本身的逐渐外扩就是为了将人的声音进行传声扩大,为了能将其声音继续扩大,使用者可利用内螺纹201与外螺纹203其两者之间所构成的螺纹结构将扩音筒件202延接在喇叭筒101的边端,从而加长喇叭筒101自身的长度,以保证传达的音量可以继续扩张扩大,然而假设使用者需要用喇叭来放大手机或广播音量时,使用者需要始终托举手机放在传音筒104的边端,但是持续托举会浪费操作者的人力和时间,得不偿失,此时可利用旋转件301将承载架304转动至手扶机构4的另一侧,随后其承载架304内侧所设置的贴合件306会通过弹簧件305撑起的距离贴合在喇叭筒101的下方,有了弹簧件305的支撑,可以使其喇叭筒101的一侧上翘而传音筒104就会下降,使用者只需将传音件放置在传音筒104的对位处即可,此举并不需要使用者的托举,当使用者不甚压到主体1时,弹簧件305可以起到缓冲保护的有益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包括主体(1)、扩音装配机构(2)、架设机构(3)和手扶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一侧边端设置有扩音装配机构(2),所述主体(1)的另一端两侧设置有架设机构(3),所述架设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手扶机构(4);所述架设机构(3)包括:旋转件(301),其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两侧;安装头(302),其设置于所述旋转件(301)的端头处;连接杆(303),其连接于所述旋转件(301)的中部外壁;承载架(304),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303)的末端;弹簧件(305),其对称于所述承载架(304)的内侧中端;贴合件(306),其设置于所述弹簧件(305)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喇叭筒(101),其设置于所述扩音装配机构(2)的边侧;高音头(102),其设置于所述喇叭筒(101)的中部;连接筒(103),其连接于所述喇叭筒(101)的一端;传音筒(104),其连接于所述连接筒(103)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音装配机构(2)包括:内螺纹(201),其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一端内侧;扩音筒件(202),其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边端一侧;外螺纹(203),其设置于所述扩音筒件(202)的一侧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音筒件(202)通过内螺纹(201)与外螺纹(203)和主体(1)构成螺纹装配结构,且扩音筒件(202)的中部直径由小至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机构(4)包括:固定件(401),其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下方;手扶杆(402),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401)的下方中端;指扶槽(403),其设置于所述手扶杆(402)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杆(402)通过固定件(401)与主体(1)构成固定一体结构,且手扶杆(402)的边侧设置有多个指扶槽(40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304)通过连接杆(303)与旋转件(301)构成旋转结构,且旋转件(301)设置有两个。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件(306)呈弧形状,且贴合件(306)通过弹簧件(305)与承载架(304)构成弹性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包括主体、扩音装配机构、架设机构和手扶机构,所述主体的一侧边端设置有扩音装配机构,所述主体的另一端两侧设置有架设机构,所述架设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手扶机构;所述架设机构包括:旋转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该具有扩音结构的喇叭,可利用旋转件将承载架转动至手扶机构的另一侧,随后其承载架内侧所设置的贴合件会通过弹簧件撑起的距离贴合在喇叭筒的下方,有了弹簧件的支撑,可以使其喇叭筒的一侧上翘而传音筒就会下降,使用者只需将传音件放置在传音筒的对位处即可,此举并不需要使用者的托举,当使用者不甚压到主体时,弹簧件可以起到缓冲保护的有益效果。以起到缓冲保护的有益效果。以起到缓冲保护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蒋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奥弘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5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