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1  9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热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在于热能的转换,其中吸热片作为电热水器的核心部件,它对能源的利用率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热水器效率的高低。吸热片上具有多个装配通孔,该装配通孔经冲压设备冲压而得。但是在吸热片冲压加工完成后,吸热片通常会直接排至收集箱内,导致吸热片杂乱堆放在收集箱内,还需人工整理;另外堆积在一起的吸热片受相互之间的挤压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报废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以解决在下料时吸热片不易收集、易变形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包括:
    5.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转动设有操作台;
    6.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操作台之间,并能够驱动所述操作台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主动块和从动块,至少一个所述主动块转动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并由固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电机驱动,所述主动块上具有向上延伸的凸起,所述从动块转动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主动块的转动方向上,所述从动块上具有若干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滑槽,当所述凸起通过所述滑槽滑设于所述从动块上时,以使所述主动块通过所述凸起带动所述从动块转动,所述从动块上固设有安装柱,以与所述操作台连接;
    7.卸料支架,若干所述卸料支架圆周阵列的布置于所述操作台上,并与所述操作台可拆卸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本装置安装在冲压设备下料口的下方,并将任意一个卸料支架正对于下料口,当源源不断的吸热片依次落下时,吸热片通过自身的装配通孔逐一穿设在卸料支架上;当一个卸料支架上的吸热片达到一定数量后,启动电机,电机通过主动块驱动凸起转动,使凸起滑入滑槽内,进而带动从动块转动一定弧度,直至凸起脱离滑槽后从动块处于静止(根据实际情况限定主动块转动的圈数),在此过程中,下一个卸料支架旋转至第一个卸料支架的初始位置上,第一个卸料支架旋转至下一个位置上,最后机械手或人工将穿设堆垛在第一个卸料支架上的吸热片取出即可。
    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操作台转动一定弧度,从而便于卸料支架就位,吸热片的收集和下料可以同时进行,使加工更连贯,提高了生产效率;
    11.第二,卸料支架能够随操作台转动,吸热片能够逐一穿设在卸料支架上,使得若干吸热片能够堆叠整齐,避免后续人工整理;另外堆叠在一起的吸热片也不易变形,降低报废率。
    12.进一步,所述主动块远离所述凸起的一端上固设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为弧形结构,所述从动块上具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导向板相配合的弧形凹槽,任意一个所述弧形凹槽位于相邻所述滑槽之间。
    13.进一步,所述主动块远离所述凸起的一端上固设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为弧形结构,当所述凸起脱离所述滑槽时,以使所述第一导向板或所述第二导向板滑动贴合于所述弧形凹槽。
    14.进一步,所述工作台上固设有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位于任意一个所述卸料支架的下方。
    15.进一步,所述操作台上圆周阵列了若干缺口,所述缺口上具有与所述操作台一体成型的挡板,所述卸料支架通过所述缺口卡设于所述操作台上,并与所述挡板部分抵接。
    16.进一步,所述卸料支架上贯穿有若干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卸料支架的上方,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挡板内。
    17.进一步,所述卸料支架远离所述操作台的一端具有尖锐部。
    18.进一步,所述卸料支架上套设有紧固螺母。
    19.进一步,所述卸料支架上具有取料口。
    20.进一步,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的上夹块和下夹块,所述上夹块和所述下夹块由固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夹紧气缸驱动,所述上夹块与所述下夹块之间形成与所述操作台相适配的夹紧通道。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台和卸料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卸料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1、工作台;2、操作台;3、驱动组件;31、主动块;32、从动块;33、凸起;34、滑槽;35、安装柱;4、卸料支架;5、第一导向板;6、第二导向板;7、弧形凹槽;8、顶升气缸;9、缺口;10、挡板;11、导向杆;12、尖锐部;13、紧固螺母;14、取料口;15、上夹块;16、下夹块;17、夹紧气缸;18、夹紧通道。
    28.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参见图1至图5,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包括有工作台1、驱动组件3和卸料支架4;工作台1上转动设有操作台2;驱动组件3设于工作台1与操作台2之间,并能够驱动操作台2转动,驱动组件3包括有主动块31和从动块32,至少一个主动块31转动设于工作台1上(本
    实施例以两个主动块31为例,两个主动块31呈v字形布置,两个主动块31绕相同圆心转动),并由固设于工作台1上的电机(未图示)驱动,主动块31远离其旋转圆心的一端上具有向上延伸的凸起33,从动块32转动设于工作台1上,并位于主动块31的转动方向上,从动块32上具有若干与凸起33相配合的滑槽34(本实施例以四个为例),当凸起33通过滑槽34滑设于从动块32上时,以使主动块31通过凸起33带动从动块32转动,即主动块31顺时针旋转,当凸起33与滑槽34相遇后,凸起33伸入滑槽34内并带动从动块32逆时针转动,直至凸起33脱离滑槽34,此时的从动块32转动1/4弧度;从动块32上固设有安装柱35,以与操作台2连接,使操作台2同步于从动块32转动;若干卸料支架4(由于本实施例以四个滑槽34为例,因此卸料支架4的数量也为四个)圆周阵列的布置于操作台2上,并与操作台2可拆卸连接。
    3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将本装置安装在冲压设备下料口的下方,并将任意一个卸料支架4正对于下料口,当源源不断的吸热片依次落下时,吸热片通过自身的装配通孔逐一穿设在卸料支架4上;当一个卸料支架4上的吸热片达到一定数量后,启动电机,电机通过主动块31驱动凸起33顺时针旋转,使凸起33滑入滑槽34内,进而带动从动块32逆时针转动1/4弧度(即90
    °
    ),直至凸起33脱离滑槽34后从动块32处于静止(根据实际情况限定主动块31转动的圈数),在此过程中,下一个卸料支架4旋转至第一个卸料支架4的初始位置上,第一个卸料支架4旋转至下一个位置上,最后机械手或人工将穿设堆垛在第一个卸料支架4上的吸热片取出即可。驱动组件3能够驱动操作台2转动一定弧度,从而便于卸料支架4就位,吸热片的收集和下料可以同时进行,使加工更连贯,提高了生产效率;卸料支架4能够随操作台2转动,吸热片能够逐一穿设在卸料支架4上,使得若干吸热片能够堆叠整齐,避免后续人工整理;另外堆叠在一起的吸热片也不易变形,降低报废率。
    32.主动块31远离凸起33的一端上固设有第一导向板5,第一导向板5为弧形结构,从动块32上具有若干与第一导向板5相配合的弧形凹槽7(本实施例以四个为例),任意一个弧形凹槽7位于相邻滑槽34之间。
    33.其中,主动块31远离凸起33的一端上固设有第二导向板6,第二导向板6为弧形结构,且与第一导向板5相对布置,当凸起33脱离滑槽34时,以使第一导向板5或第二导向板6滑动贴合于弧形凹槽7,以实现导向的目的。
    34.工作台1上固设有顶升气缸8,顶升气缸8位于任意一个卸料支架4的下方,若顶升气缸8位于下料中的卸料支架4的下方时,启动顶升气缸8能够使卸料支架4逐渐靠近下料口,避免两者出现较大缝隙而导致吸热片不能顺利的落入卸料支架4上,若顶升气缸8位于装载完了的卸料支架4的下方时,将卸料支架4顶起便于卸载吸热片,若顶升气缸8位于空载的卸料支架4的下方时,能够对其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
    35.操作台2上圆周阵列了若干缺口9(本实施例以四个为例),缺口9上具有与操作台2一体成型的挡板10,卸料支架4通过缺口9卡设于操作台2上,并与挡板10部分抵接,以便于卸料支架4与操作台2可拆卸连接,在卸料时可以直接将卸料支架4和吸热片同时带走,无需一个一个的取出吸热片。
    36.卸料支架4上贯穿有若干导向杆11(本实施例以两个相对布置的导向杆11为例),导向杆11的一端延伸至卸料支架4的上方,导向杆11的另一端伸入挡板10内,对卸料支架4进行导向;另外,为了防止导向杆11与卸料支架4之间存在较大缝隙而导致卸料支架4在缺口9内发生晃动的情况,可以在导向杆11上或/和卸料支架4上增设弹性垫,因弹性垫具有一
    定形变功能,因此不仅能够填补上述两者之间的缝隙,而且不会阻碍卸料支架4从导向杆11上取出。
    37.卸料支架4远离操作台2的一端具有尖锐部12,便于吸热片顺利的穿设在卸料支架4上。
    38.卸料支架4上套设有紧固螺母13,紧固螺母13用于固定卸料支架4,且能够使吸热片与卸料支架4的底部之间存在间隙,便于取出吸热片。
    39.卸料支架4上具有取料口14,取料口14用于操作人员或机械手抓取卸料支架4。
    40.工作台1上设有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的上夹块15和下夹块16,上夹块15和下夹块16由固设于工作台1上的夹紧气缸17驱动,上夹块15与下夹块16之间形成与操作台2相适配的夹紧通道18;当操作台2转动至合适位置,即卸料支架4就位或处于下料时,夹紧气缸17能够驱动上夹块15和下夹块16将操作台2夹紧固定住,避免操作台2发生自转而影响下料。
    41.本实施例通过驱动组件3和卸料支架4的配合使用,能够将吸热片堆叠在一起,无需人工整理,降低劳动强度,且不易损伤吸热片,实现吸热片的联系下料的目的。
    4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转动设有操作台(2);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设于所述工作台(1)与所述操作台(2)之间,并能够驱动所述操作台(2)转动,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有主动块(31)和从动块(32),至少一个所述主动块(31)转动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并由固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的电机驱动,所述主动块(31)上具有向上延伸的凸起(33),所述从动块(32)转动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并位于所述主动块(31)的转动方向上,所述从动块(32)上具有若干与所述凸起(33)相配合的滑槽(34),当所述凸起(33)通过所述滑槽(34)滑设于所述从动块(32)上时,以使所述主动块(31)通过所述凸起(33)带动所述从动块(32)转动,所述从动块(32)上固设有安装柱(35),以与所述操作台(2)连接;卸料支架(4),若干所述卸料支架(4)圆周阵列的布置于所述操作台(2)上,并与所述操作台(2)可拆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块(31)远离所述凸起(33)的一端上固设有第一导向板(5),所述第一导向板(5)为弧形结构,所述从动块(32)上具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导向板(5)相配合的弧形凹槽(7),任意一个所述弧形凹槽(7)位于相邻所述滑槽(34)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块(31)远离所述凸起(33)的一端上固设有第二导向板(6),所述第二导向板(6)为弧形结构,当所述凸起(33)脱离所述滑槽(34)时,以使所述第一导向板(5)或所述第二导向板(6)滑动贴合于所述弧形凹槽(7)。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固设有顶升气缸(8),所述顶升气缸(8)位于任意一个所述卸料支架(4)的下方。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2)上圆周阵列了若干缺口(9),所述缺口(9)上具有与所述操作台(2)一体成型的挡板(10),所述卸料支架(4)通过所述缺口(9)卡设于所述操作台(2)上,并与所述挡板(10)部分抵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支架(4)上贯穿有若干导向杆(11),所述导向杆(1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卸料支架(4)的上方,所述导向杆(11)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挡板(10)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支架(4)远离所述操作台(2)的一端具有尖锐部(1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支架(4)上套设有紧固螺母(13)。9.如权利要求1、7或8所述的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支架(4)上具有取料口(14)。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的上夹块(15)和下夹块(16),所述上夹块(15)和所述下夹块(16)由固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的夹紧气缸(17)驱动,所述上夹块(15)与所述下夹块(16)之间形成与所述操作台(2)相适配的夹紧通道(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转动设有操作台;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主动块和从动块,至少一个所述主动块转动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主动块上具有向上延伸的凸起,所述从动块转动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主动块的转动方向上,所述从动块上具有若干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滑槽,当所述凸起通过所述滑槽滑设于所述从动块上时,以使所述主动块通过所述凸起带动所述从动块转动,所述从动块上固设有安装柱,以与所述操作台连接;卸料支架,若干所述卸料支架圆周阵列的布置于所述操作台上,并与所述操作台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下料时吸热片不易收集、易变形的技术问题。易变形的技术问题。易变形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华 傅昌智 黄平 陈忠平 陈勇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讯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6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