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
背景技术:
2.有些地区夏季气温高,供冷时段长,供冷需求量大,公共建筑、办公楼大多依赖直膨机或者中央空调制冷。直膨机系统的冷媒管长度、室内外机高差有严格限制,尽管直膨机可以“一拖多”,但当室内机过多明显增加室外机负荷,而日当管道过长的时候,能量的流失也非常厉害,随着配管长度的增加,其空调效率随之下降,不适用房间纵深较大的房型。
3.当室外温度低于一定限制时,特别是在长江以北地区多联机组的效率衰减、能量的流失就显得更为严重。而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如螺杆式压缩机、活塞式压缩机等)必须有润滑油,缺油会导致压缩机损坏,润滑油进入系统中又会导致系统传热效率下降,降低制冷量,中央空调大多为水系统,受蒸发器换热面积小和末端二级换热的影响,制冷效率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直膨机系统中当室内机过多、配管过长时均会降低空调调控效率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包括:
7.压缩机,其具有多个,该多个压缩机的吸气口分别与吸气总管连接,且该多个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与排气总管连接;
8.冷凝器,其具有冷凝器进口和冷凝器出口,所述冷凝器进口与所述排气总管连接;
9.储液罐,其具有储液罐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储液罐进口与所述冷凝器出口连接;
10.第一换热器,其具有蒸发通路和冷凝通路,所述第一出口其中一路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蒸发通路连接,另外一路通过开关阀与所述冷凝通路连接,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补气口,所述蒸发通路分别与各压缩机的补气口连接;
11.蒸发器,其为直膨式蒸发器,具有蒸发器进口和蒸发器出口,所述蒸发器进口与所述冷凝通路连接,所述蒸发器出口与所述吸气总管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为磁悬浮离心式压缩机。
13.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罐具有第二出口,所述压缩机还包括降温口,所述第二出口分别与各压缩机的降温口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还包括第二干燥过滤器,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之后分别与各压缩机的降温口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还包括第一干燥过滤器,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连接在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
16.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出口与所述吸气总管之间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进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液进口与所述蒸发出口连接,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吸气总管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分别通过一个电子膨胀阀与各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还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冷却塔中,所述冷凝器的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冷却塔的底部通过循环管连接,所述循环管中连接有循环泵。
19.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塔的顶端开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处设置有散热风扇。
20.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塔中还设置有散热格栅,所述散热格栅位于所述喷淋装置上方以及所述散热口的下方。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通过设置多台压缩机并联、冷媒在蒸发器直接膨胀的方式实现空调机组制冷量、制冷效率和系统稳定性的提升。
23.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 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实施例一
29.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11、冷凝器12、储液罐13、第一换热器14以及蒸发器15,其中,压缩机11具有多个,该多个压缩机11
的吸气口分别与吸气总管16连接,且该多个压缩机11的排气口分别与排气总管17连接。冷凝器12具有冷凝器进口和冷凝器出口,冷凝器进口与排气总管17连接。储液罐13具有储液罐进口131和第一出口132,储液罐进口131与冷凝器出口连接。第一换热器14具有蒸发通路141和冷凝通路142,第一出口132其中一路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18与蒸发通路141连接,另外一路通过开关阀19与冷凝通路142连接,压缩机11还包括补气口,蒸发通路141分别与各压缩机11的补气口连接。蒸发器15为直膨式蒸发器,具有蒸发器进口和蒸发器出口,蒸发器进口与冷凝通路142连接,蒸发器出口与吸气总管16连接。
30.本实施例的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的制冷原理是:开启工作的压缩机11吸入低压高温的气态冷媒,压缩后从排气口排出至排气总管17中,由排气总管17进入冷凝器12,放热冷凝成气液混合状态,进入储液罐13中,从储液罐13中出来的冷媒其中一部分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18进入蒸发通路141,另外一部分经过开关阀19进入冷凝通路142,蒸发通路141中的冷媒吸收冷凝通路142中冷媒的热量,蒸发成气态的冷媒经补气口进入压缩机11,为压缩机11进行补气,冷凝通路142中的冷媒进一步释放热量之后,进入蒸发器15进行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经吸气总管16在此进入蒸发器15。
31.蒸发器15通过采用直膨式蒸发器,也即蒸发器入口液态冷媒经过风机与供冷环境强制对流换热,吸收热量直接膨胀变成气态冷媒流出,使得制冷效率更高。由于流向蒸发器的制冷剂过冷度增大,从而单位质量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的热量增多,因此整个系统冷量增加。
32.第一换热器14可采用经济器实现。
33.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1优选采用磁悬浮离心式压缩机。部分负荷下压缩机11效率更高。系统根据冷负荷调整压缩机开启数量,保证每台压缩机在自身能效最高负荷(50%-80%)下工作,并且无论几台压缩机开启对应的都是满负荷运行时的全部蒸发器换热面积,部分负荷制冷量相应增加,提高机组效率。此外,磁悬浮离心式压缩机不需要采用润滑油润滑,可以解决目前因润滑油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4.储液罐13还具有第二出口133,压缩机11还包括降温口,第二出口分别与各压缩机的降温口连接。储液罐13中存有一定量的液态冷媒,其中一部分冷媒在压缩机11的电机温度过高时经第二出口133进入压缩机11,为压缩机11的电机进行降温。
35.直膨式制冷机组还包括第二干燥过滤器20,第二出口133连接第二干燥过滤器20之后分别与各压缩机11的降温口连接。第二干燥过滤器20用于对冷媒进行干燥,吸收其中的水分。
36.同理的,本实施例的直膨式制冷机组还包括第一干燥过滤器21,第一干燥过滤器21连接在第一出口132与第一换热器14之间,用于对储液罐13经第一出口132流出的冷媒。
37.为了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1造成液击而损毁,蒸发器出口与吸气总管16之间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22,气液分离器22包括气液进口和出气口,气液进口与蒸发出口连接,出气口与吸气总管16连接。蒸发器15流出的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22,没有气化的冷媒留在气液分离器22,仅气态冷媒经吸气总管16进入压缩机11。
38.气液分离器22还包括第三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分别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23与各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
39.当压缩机11启动时第二电子膨胀阀23打开,压缩的排气进入吸气口,这样防止系
统启动时吸气量不足,导致压缩机运行不稳定;辅助系统开机循环正常后,第二电子膨胀阀23再关闭;当机组在低负荷或者负荷突变时,第二电子膨胀阀23可根据需求打开调节,增加机组运行稳定性或者防止压缩机11喘振。
40.根据磁悬浮离心机的特性:部分负荷下压缩机效率更高。系统根据冷负荷调整压缩机开启数量,保证每台压缩机在最大能效负荷下运行,并且无论几台压缩机开启对应的都是满负荷运行时的全部蒸发器换热面积,因蒸发器换热面积增加,增强换热效率,提高机组效率。
41.另外当压缩机11启动、低负荷或者负荷突变时第二电子膨胀阀23打开调节,这样防止系统启动、低负荷或者负荷突变时,压缩机11运行不稳定造成的故障。
42.本实施例的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从提高制冷效率和制冷量、增加压缩机寿命、提高系统设备稳定性三方面实现整体设备的性能最优。
43.本实施例的直膨式制冷机组还包括冷却塔24,冷凝器设置在冷却塔24中,冷凝器12的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喷淋装置25,喷淋装置25与冷却塔24的底部通过循环管26连接,循环管27中连接有循环泵27。喷淋装置25将水喷淋至冷凝器12上进行降温。为冷凝器12降温后的水聚集至冷却塔24的底部,循环泵27再将冷却塔24的水经循环管26循环至喷淋装置25,使得水可重复使用,节约用水。
44.喷淋至冷凝器12上的部分水预热蒸发形成水蒸气,为了能够为冷凝管24降温,冷却塔24的顶端开有散热口28,散热口28处设置有散热风扇29,散热风扇29可将高温的水蒸气排出至冷却塔24的外部。
45.冷却塔24中还设置有散热格栅30,散热格栅30位于喷淋装置25上方以及散热口28的下方。
4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其具有多个,该多个压缩机的吸气口分别与吸气总管连接,且该多个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与排气总管连接;冷凝器,其具有冷凝器进口和冷凝器出口,所述冷凝器进口与所述排气总管连接;储液罐,其具有储液罐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储液罐进口与所述冷凝器出口连接;第一换热器,其具有蒸发通路和冷凝通路,所述第一出口其中一路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蒸发通路连接,另外一路通过开关阀与所述冷凝通路连接,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补气口,所述蒸发通路分别与各压缩机的补气口连接;蒸发器,其为直膨式蒸发器,具有蒸发器进口和蒸发器出口,所述蒸发器进口与所述冷凝通路连接,所述蒸发器出口与所述吸气总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磁悬浮离心式压缩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具有第二出口,所述压缩机还包括降温口,所述第二出口分别与各压缩机的降温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还包括第二干燥过滤器,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之后分别与各压缩机的降温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还包括第一干燥过滤器,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连接在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出口与所述吸气总管之间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进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液进口与所述蒸发出口连接,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吸气总管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分别通过一个电子膨胀阀与各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还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冷却塔中,所述冷凝器的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冷却塔的底部通过循环管连接,所述循环管中连接有循环泵。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的顶端开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处设置有散热风扇。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中还设置有散热格栅,所述散热格栅位于所述喷淋装置上方以及所述散热口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包括:压缩机,其具有多个,该多个压缩机的吸气口分别与吸气总管连接;冷凝器,其具有冷凝器进口和冷凝器出口,冷凝器进口与排气总管连接;储液罐,其具有储液罐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换热器,其具有蒸发通路和冷凝通路,第一出口其中一路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与蒸发通路连接,另外一路通过开关阀与冷凝通路连接,压缩机还包括补气口,蒸发通路分别与各压缩机的补气口连接;蒸发器,其为直膨式蒸发器,具有蒸发器进口和蒸发器出口。本实用新型的制冷机组,通过设置多台压缩机并联、冷媒在蒸发器直接膨胀的方式实现空调机组制冷量、制冷效率和系统稳定性的提升。率和系统稳定性的提升。率和系统稳定性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旭 刘刚 李海龙 修方辉 王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众链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