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2-08-22  87



    1.本发明涉及a01,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去除杂草的干扰,或者促进水稻生长,一般需要添加农药和化肥等,难以满足目前绿色两无(无农药、无化肥)作物种植的要求,故需要提供一种种植方法,提供适用于水稻有机生长的环境。
    3.覆膜种植是将作物在薄膜下种植的方法,如cn112425470a提供了一种水稻覆膜机插一体化栽培方法,采用可降解膜剔除杂草,采用机插覆膜一体化减少人工打孔,来实现除草和节约成本,但目前覆膜种植过程中存在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的问题。
    4.且覆膜种植过程中,若采用聚烯烃等难以微生物降解薄膜,还可能造成土壤和水质等的污染,且会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增加产生影响,故需提供一种有机和绿色的水稻种植方法,满足两无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依次包括:覆膜种植和田间管理。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覆膜种植前经过施肥处理。本发明使用的肥料为有机肥。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覆膜种植包括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打孔和在孔中加入种子或秧苗。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全生物降解膜的厚度为0.005~0.02mm,优选为0.006~0.01mm,更优选为0.008mm。本发明不对全生物降解膜为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地膜,不对全生物降解膜的具体材料做限定,可列举的有,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其复合地膜,如聚羟基脂肪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复合地膜,可购自巴斯夫的m地膜。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全生物降解膜间的距离小于40cm,优选为小于30cm,更优选为15~25cm。
    10.水稻的生长周期包括:(1)萌芽期:即种子发芽到第一片叶子长出的时间。(2)幼苗期:幼苗期是指在第一叶长出到第一个分蘖出现前的一个生长时期,通过秧苗种植是从幼苗期开始。(3)返青期:在水稻移栽后会出现,秧苗由绿转黄,然后由黄转绿,返青期也包括在幼苗期内,一般在一周左右,直播无返青期。(4)分蘖期:分蘖期是指从第一个分蘖出现持续到达最大分蘖数为止。(5)拔节期:这一时期可能开始于幼穗分化前或分蘖即将结束时。(6)孕穗期:拔节期结束后,旗叶叶鞘鼓起,标志着水稻开始进入孕穗期。(7)抽穗期:稻穗尖端从旗叶鞘抽出即标志着抽穗期的开始,直至大部分或完全从叶鞘抽出。(8)扬花期:扬花期始于花药从小穗中伸出。紧随其后的就是受精作用。(9)灌浆期:扬花期过后谷粒开始填
    充一种乳白色、乳状液体。手指挤压谷粒时会被压出。(10)成熟期:此时每粒稻谷已完全变硬,变黄。本发明使用的肥料为有机肥。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覆膜种植选自机械覆膜种植、覆膜三角种植、覆膜直播中的一种或多种。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机械覆膜种植包括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打孔和在孔中插入秧苗。所述机械覆膜种植中,采用覆膜装置进行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所述机械覆膜种植中,秧苗的秧龄小于等于30天,优选25~30天,秧苗的株距为10~20cm,优选为12cm。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覆膜三角种植包括开厢起垄,在厢面上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打孔和在孔中移栽秧苗。所述覆膜三角种植中打孔为通过三角打孔装置打上孔穴。水稻秧苗有小苗、中苗、大苗等,本发明覆膜三角种植的秧苗优选为小苗。
    14.为了提高最大有效种植面积,发明人发现,需要控制厢体的面积。所述覆膜三角种植中,开厢起垄得到的厢体的厢沟宽度为15~25cm、厢沟深度为12~18cm,厢面宽度为140~150cm,可列举的有,所述覆膜三角种植中,开厢起垄得到的厢体的厢沟宽度为20cm、厢沟深度为15cm,厢面宽度为145cm。
    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覆膜直播包括开厢起垄,在厢面上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打孔和在孔中加入种子。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覆膜直播中,开厢起垄得到的厢体的厢沟宽度为15~25cm、厢沟深度为12~18cm,厢面宽度为155~165cm,可列举的有,所述覆膜三角种植中,开厢起垄得到的厢体的厢沟宽度为20cm、厢沟深度为15cm,厢面宽度为160cm。所述种子加入孔中前,进行浸种处理,本发明不对浸种处理做具体限定,为本领域熟知的处理方法,其中浸种时间为36~60h,优选为45~55h,更优选为48h,浸种的温度小于等于35℃,优选为15~35℃。
    17.覆膜种植作为一种新型水稻种植方法,在缺水或温度低的区域具有高的增产作用,但是在水热较适宜的环境中,其增产作用不明显,反而可能造成水稻中干物质减少,使得产量增加不明显,甚至产量降低,且目前使用的薄膜一般为聚乙烯等不可降解薄膜,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环境,无法满足绿色和有机的需求。
    18.发明人发现,当采用合适厚度的全降解薄膜进行覆膜种植,并进行田间管理,一方面通过控制小的薄膜厚度,使得在种植初期不发生降解,只有小裂痕,来避免水分和土壤温度的过度散失,可在减少用水量的同时,促进种子和秧苗的生长,缩短生长周期,另一方面发明人发现,当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时,在种子处理阶段不需要进行催芽,将种子浸种一段时间后即可进行播种,且在进行本发明的秧苗移栽过程中,发明人经试验发现株距在10~20cm时,在覆膜种植过程中可在促进生长的同时,也避免后期营养难以供应,提高水稻的产量。
    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田间管理包括水量管理、除草管理。所述田间管理还包括施肥管理,当出现无法按照计划进行覆膜种植和除草管理,如泥土占比不够造成散苗,或者需要补秧、出现病虫害等问题,影响水稻生长时,可追施肥料,如穗肥等。
    20.当通过秧苗进行水稻种植时,相对于种子种植,在水稻生长周期中还包括返青期,返青期时常一般为一周,发明人发现,通过控制返青期的用水量,可保证秧苗正常生长的同时,覆膜处理也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减少了缺秧率和漂苗率。所述机械覆膜种植或覆膜三
    角种植中,所述水量管理还包括返青期水量管理,所述返青期的加水高度大于秧苗高度的一半。
    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水量管理中,分蘖期采用干湿循环的方法进行加水,所述干湿循环包括:加水至水高为2~5cm后,停止加水,待土壤发白后,再加水至水高为2~5cm,循环上述步骤;优选为所述干湿循环包括:加水至水高为3~4cm后,停止加水,待土壤发白后,再加水至水高为3~4cm,循环上述步骤。
    22.当使用覆膜种植时,存在一个问题是在水稻种植前期随着覆膜保水和保温,植物生长过快,造成水稻种植后期,植物难以充分吸收肥料和生长速率减慢,影响水稻生长周期的同时,也会造成水稻中干物质的消耗,造成干粒重和结实率下降,而发明人发现,通过水量管理,控制分蘖期的干湿循环,以及秧苗种植的返青期水量在合适范围,并控制薄膜的厚度,可使得薄膜在拔节期开始降解,在缩短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周期的同时,也促进了后续种植过程中水稻对肥料的吸收,提高生长速率,促进后续生长周期和干物质的累积。
    23.这可能是因为,通过采用干湿循环的方式,并控制薄膜的厚度,在提高温度和水的双重作用下,随着微生物的增殖和腐殖质的转化,在拔节期膜未降解前,可在较低水量情况下,提供缺氧和较高温度环境抑制了杂草的生长的同时,促进了有机质的累积,而在拔节期膜开始降解时,水稻已经出现拔节,阻碍了杂草照射光,进一步实现除草的同时,利用干湿循环控制含水量,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相比于未覆膜可更快达到分蘖高峰并提高有效分蘖数,从而在发达根系,高分蘖和有机质的作用下,促进种植后期光合过程干物质积累和生长速度提高,得到高干重、产量、实粒数、干粒重和结实率的水稻,且提高水稻质量。
    24.且发明人意外发现,当水量较多,水稻覆膜过快降解时,也不利于干粒重和结实率的提高,这可能是因为覆膜过快降解影响了水稻根系生长和分蘖增长,从而影响了干物质的积累,虽然产率仍然提高,但是干粒重等下降。
    2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水量管理中,拔节期到灌浆期采用半干循环的方法进行加水,所述半干循环包括:加水至水高为2~5cm后,停止加水,待水高降至小于0.5cm,再加水至水高为2~5cm,循环上述步骤。
    26.发明人发现,随着覆膜的增温和保水作用,促进分蘖的增长的同时,也可能造成种植后期较多的分蘖生长不平衡,造成分蘖成穗,以及干粒重的减弱的同时,也可能造成种植后期的生长周期和未覆膜相似甚至更长,而发明人发现,通过控制薄膜的厚度和分蘖期到拔节期的水量管理,使薄膜在拔节期左右开始降解,并控制孕穗期到灌浆期的水量管理,经过2019年崇明区水稻覆膜种植试验种植测试发现,可使得实际生产中抽穗期的覆膜地块的穗数、穗长及穗粒数的数据均高于未覆膜的同时,使灌浆期的覆膜种植水稻的实粒数与千粒重均高于未覆膜种植水稻,而秕谷率低于未覆膜水稻,并在最终通过成熟期得到水稻,使得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覆膜地块每个时期都比未覆膜地块提前1-2天,而成熟时间比未覆膜地块要早7-10天,且加工后的大米品质也有提升。
    27.这可能是因为通过控制薄膜厚度和水量管理,一方面控制薄膜被微生物降解的时间,另一方面使得薄膜随着种植后期几乎完全降解,提高营养生长阶段优势的同时,促进了生殖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以及干物质合成和累计,避免了薄膜对水和土壤的污染,缩短整个水稻周期的时间,促进产量、干重、有效穗数,干粒重等的提高和加工后大米品质提高。
    2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除草管理中,在分蘖期进行除草。当杂草包括香附
    子或三棱草,在覆膜种植前除草。
    29.发明人发现,通过使用覆膜可避免厢面等出现杂草,但在厢沟和薄膜间的缝隙中还存在杂草,故在分蘖期进行除草的操作,且当存在当杂草包括香附子等穿膜的杂草,或者三棱草等基数较大、繁殖能力强的杂草时,可以在覆膜种植前去除草种。且发明人发现,通过控制薄膜厚度和水量管理,可减少除草面积和人工,并有利于缩短生长周期,得到高产量、有效穗数、实粒数、穗粒数和干粒重、结实率的水稻,并避免对水质和土壤的污染,满足绿色有机的水稻种植方法。
    3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1)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覆膜种植技术,在缩短水稻生育周期、提高水稻产量、抑制杂草生长等方面都具有明显效果,得到的水稻的每穗实粒数、千粒重都有所提升,可满足两无(无农药、无化肥)的种植要求。
    32.(2)本发明覆膜种植可采用覆膜直播、三角种植及机械覆膜种植三种不同的种植技术,均具有高的提高产量和加工后大米品质的作用,且发明人发现,通过使用覆膜机进行机械覆膜插秧种植的效率略高于另外两种;而覆膜直播可使水稻生育周期缩短近44天;在保证基本苗的的前提下,三角种植可获得更高的产量。
    33.(3)发明人通过水稻生长周期及膜的降解情况发现,采用合适厚度的全生物降解膜在提供极好的抑草效果,解决了人工除草成本高的难题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水稻的生长,且避免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34.(4)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水稻覆膜种植技术,并提供合适的控水技术,可明显降低水稻的生育周期,为后期米产品的销售赢得市场。
    附图说明
    35.图1为2019年崇明区水稻覆膜种植试验中未覆膜种植田块(图1a)和覆膜种植田块(图1b)的图。
    36.图2为2019年崇明区水稻覆膜种植试验重前哨地块的未覆膜种植田块和覆膜种植田块的不同生长时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实施例
    38.2019年崇明区水稻覆膜种植试验
    39.1、试验地点
    40.百农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实6区渠北8号地、地产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兴镇大公北路北侧。
    41.2、试验材料
    42.2.1、全生物降解膜
    43.厚度为0.008mm(百农、上时)、0.01mm的全生物降解膜(地产公司、中兴镇)。
    44.2.2、有机肥
    45.①
    百农:施用由秸秆和牛粪混合发酵而成的有机肥,用量为675kg/亩。
    46.②
    上实:施用n、p2o5、k2o≥7%,有机质≥45%,有效活菌数≥0.2亿/克的有机肥,
    用量为425kg/亩。
    47.③
    地产公司:施用高氮型有机肥,用量为260kg/亩。
    48.④
    中兴镇:施用有机肥,用量为600kg/亩。
    49.2.3、设备
    50.水稻覆膜插秧一体机(久保田spu68cmd);施肥机;收割机(久保田688)。
    51.2.4、种植方法
    52.所述种植方法依次包括:覆膜种植和田间管理,所述覆膜种植前经过施肥处理。
    53.当覆膜种植为机械覆膜种植时,包括:采用水稻覆膜插秧一体机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打孔和在孔中插入秧苗同步进行,秧苗的秧龄在25~30天之间,秧苗的株距为12cm。
    54.当覆膜种植为覆膜三角种植时,包括:开厢起垄,在厢面上覆盖全生物降解膜、通过三角打孔装置打上孔穴和在孔中移栽小苗同步进行,所述覆膜三角种植中,开厢起垄得到的厢体的厢沟宽度为20cm、厢沟深度为15cm,厢面宽度为145cm。
    55.当覆膜种植为覆膜直播时,包括:开厢起垄,在厢面上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打孔和在孔中加入种子同步进行,所述覆膜三角种植中,开厢起垄得到的厢体的厢沟宽度为20cm、厢沟深度为15cm,厢面宽度为160cm,所述种子加入孔中前,进行浸种处理,浸种时间为48h,浸种的温度小于等于35℃。
    56.所述田间管理包括水量管理、除草管理,所述机械覆膜种植或覆膜三角种植中,所述水量管理还包括返青期水量管理,所述返青期的加水高度大于秧苗高度的一半;所述水量管理中,分蘖期采用干湿循环的方法进行加水,所述干湿循环包括:加水至水高为3~4cm后,停止加水,待土壤发白后,再加水至水高为3~4cm,循环上述步骤;所述水量管理中,拔节期到灌浆期采用半干循环的方法进行加水,所述半干循环包括:加水至水高为3~4cm后,停止加水,待水高降至小于0.5cm,再加水至水高为3~4cm,循环上述步骤。
    57.所述除草管理中,在分蘖期进行除草。当杂草包括香附子或三棱草,在覆膜种植前除草。
    58.3、试验结果
    59.3.1、水稻覆膜种植与传统种植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对比
    60.水稻覆膜种植与传统种植方法(未覆膜)的产量和形状如表1所示。
    61.表1 2019年崇明区水稻覆膜种植与传统种植的对比数据
    62.[0063][0064]
    由表1可知,百农、上实、地产公司3个地方的每穗粒数都是覆膜插秧的较高,平均高13粒,结实率差异较小,从而导致覆膜插秧的每穗实粒数偏高,平均高12粒,3个地方覆膜插秧的每亩有效穗数相对传统机械插秧较高,平均高0.03万株,地产公司覆膜插秧的千粒重相比传统偏低2.24g,其他地块机械覆膜的千粒重均比传统机械插秧高0.025g,差异较小。最后实际产量机械覆膜插秧的高于传统机械插秧,平均增加了23kg。百农三角种植每穗粒数比任何一块实验地都要高,平均高42粒。中兴镇人工覆膜直播的千粒重比百农、上实较高,平均高2.9g。
    [0065]
    3.2、生长周期对比
    [0066]
    水稻覆膜种植(百农、中兴镇)与传统种植方法的生长周期如表2所示。
    [0067]
    表2 2019年崇明区水稻覆膜种植与传统种植的生长周期
    [0068]
    种植方法生长周期机械覆膜插秧147天人工三角覆膜种植147天传统机械插秧154天人工覆膜直播110天
    [0069]
    3.3、不同厚度降解膜降解时间节点及功能
    [0070]

    厚度0.01mm降解膜开始出现变化的时间:膜使用30天左右开始出现小面积裂痕。
    [0071]

    厚度0.008mm降解膜开始出现变化的时间:膜使用20天左右开始出现小面积裂痕。
    [0072]

    厚度0.008mm的降解膜提前十天左右开始出现变化,两种膜的效果并无明显差距。膜下温度较高,膜隔绝了阳光,杂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起到抑草作用。
    [0073]

    厚度0.01mm降解膜开始降解的时间:覆膜60天左右开始出现降解,即大面积出现裂缝,且小部分膜没有拉力。
    [0074]

    厚度0.008mm的降解膜开始降解时间:膜使用50天左右开始出现降解。
    [0075]

    膜虽然开始降解,但是两种降解膜厢面均没有杂草长出,秧苗已经拔节,行与行之间被水稻遮挡,杂草吸收不到足够的阳光,从而达到除草效果。
    [0076]

    厚度0.01mm的降解膜完全降解时间:从覆膜到收割120天左右,水稻收割后仍有小碎块,部分膜仍有拉力,完全降解还需进一步观测。
    [0077]

    厚度0.008mm的降解膜完全降解时间:从覆膜到收割120天左右,水稻收割后可以看见土表还有黑斑,没有拉力,一部分已经降解为有机质溶于泥土,完全降解还需进一步观测。
    [0078]
    不同地点的膜降解时间相似。
    [0079]
    3.4、抑草效果
    [0080]
    观察百农的覆膜区域和未覆膜区域的水稻生长情况,如图1所示,发现未覆膜厢面杂草较多,杂草不仅抢夺养分,而且阻碍秧苗光合作用,影响秧苗有机物质的积累;使田间形成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增大了病虫害的爆发几率,覆膜墒面基本没有杂草长出,其外观整齐规律,生长良好。另外,覆膜厚度为0.008mm和0.01mm的膜的杂草情况相似。
    [0081]
    3.4、病虫害分析
    [0082]
    本次试验并未发现严重病虫害,出现轻度的病虫害,但没有对水稻生长及产量造成太大影响,明年做好预防即可。
    [0083]
    3.5、种植前后水样检测结果
    [0084]
    对前哨农场(也即百农)覆膜种植区域种植前(2019年6月)、后(2019年10月)的水样进行检测,其中种植前水样见表3,种植后水样见表4。
    [0085]
    表3前哨农场种植前水样
    [0086][0087][0088]
    表4前哨农场种植后水样
    [0089][0090]
    3.5、种植前后土样检测结果
    [0091]
    对前哨农场覆膜种植区域种植前(2019年6月)、后(2019年10月)的土样进行检测,其中种植前土样见表5,种植后土样见表6。
    [0092]
    表5前哨农场种植前土样
    [0093][0094]
    [0095]
    表6前哨农场种植后土样
    [0096][0097]
    发现通过本发明种植方法不会对土壤和水质产生污染。
    [0098]
    2020年崇明区水稻覆膜种植试验
    [0099]
    1、试验地点
    [0100]
    前哨农场:总面积237亩,覆膜面积187亩。于2020年6月6日至12日移栽秧苗,11月20日收割,种植周期167天。
    [0101]
    2、试验材料
    [0102]
    2.1、全生物降解膜
    [0103]
    厚度为0.08mm的全生物降解膜。
    [0104]
    2.2、有机肥
    [0105]
    绿先机75kg/亩。
    [0106]
    2.4、种植方法
    [0107]
    原计划采用机械覆膜种植的种植方法(如2019年崇明区水稻覆膜种植试验所示),在水稻移栽后7-10天左右(分蘖期),开始对田间进行干湿交替的水量管理进行管理,但在水稻移栽后1个月内,因为需要补秧,采用的是拔节期的水量管理,持水量增加。
    [0108]
    3、试验结果
    [0109]
    3.1、水稻覆膜种植与传统种植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对比
    [0110]
    水稻覆膜种植与传统种植方法(未覆膜)的产量和形状如表7所示。
    [0111]
    表7 2020年崇明区水稻覆膜种植与传统种植的对比数据
    [0112][0113][0114]
    从表7可知,覆膜地块产量256kg/亩,未覆膜地块221kg/亩。产量较未覆膜地块增
    产,除了结实率及千粒重略低于未覆膜地块以外,其他数据均高于未覆膜地块,且覆膜地块每穴平均分蘖高于未覆膜地块48%,每亩平均分蘖高于未覆膜地块33%。且从图2发现,相比于未覆膜地区,覆膜地区水稻整理规律、生长良好。
    [0115]
    3.2、降解膜降解时间节点
    [0116]

    开始出现变化的时间:膜使用7天后开始出现小面积裂痕。
    [0117]

    开始降解的时间:膜使用30天左右开始降解。
    [0118]
    由上述2020年和2019年种植数据可知,通过使用合适厚度薄膜进行覆膜种植,有利于提高产量,其中也需要对水量进行管理,控制薄膜的降解时间,有利于缩短水稻各个生长期的时间,使得覆膜地块每个时期都比未覆膜地块提前1-2天,而成熟时间比未覆膜地块要早7-10天,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促进穗粒数、干粒重、实粒数等的生长,且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也有高的除草的作用,可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绿色有机的两无种植,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119]
    应理解,本文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应仅在描述的意义上考虑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各实施方式内的特征、优点或方面的描述应被认为可用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其它类似特征、优点或方面。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依次包括:覆膜种植和田间管理;所述覆膜种植包括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打孔和在孔中加入种子或秧苗,所述全生物降解膜的厚度为0.005~0.02mm;所述田间管理包括水量管理、除草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种植选自机械覆膜种植、覆膜三角种植、覆膜直播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覆膜种植包括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打孔和在孔中插入秧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三角种植包括开厢起垄,在厢面上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打孔和在孔中移栽秧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三角种植中,开厢起垄得到的厢体的厢面宽度为140~150c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直播包括开厢起垄,在厢面上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打孔和在孔中加入种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直播中,开厢起垄得到的厢体的厢面宽度为155~165c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管理中,分蘖期采用干湿循环的方法进行加水,所述干湿循环包括:加水至水高为2~5cm后,停止加水,待土壤发白后,再加水至水高为2~5cm,循环上述步骤。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管理中,拔节期到灌浆期采用半干循环的方法进行加水,所述半干循环包括:加水至水高为2~5cm后,停止加水,待水高降至小于0.5cm,再加水至水高为2~5cm,循环上述步骤。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管理中,在分蘖期进行除草。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A01,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降解可堆肥水稻覆膜种植方法。依次包括:覆膜种植和田间管理,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覆膜种植技术,在缩短水稻生育周期、提高水稻产量、抑制杂草生长等方面都具有明显效果,得到的水稻的每穗实粒数、千粒重都有所提升,可满足两无(无农药、无化肥)的种植要求。本发明覆膜种植可采用覆膜直播、三角种植及机械覆膜种植三种不同的种植技术,均具有高的提高产量和加工后大米品质的作用,且发明人发现,通过使用覆膜机进行机械覆膜插秧种植的效率略高于另外两种;而覆膜直播可使水稻生育周期缩短近44天;在保证基本苗的的前提下,三角种植可获得更高的产量。得更高的产量。得更高的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3页附图1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格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6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