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
背景技术:
2.如图1至图3所示,集装箱底架包括底侧梁1、底横梁2和地板3,底横梁2与底侧梁1连接。底横梁2和底侧梁1可以组焊成整体钢结构。如图2所示,底侧梁1包括第一竖板4、第二竖板5和水平板6,水平板6沿底侧梁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板4和第二竖板5相连。水平板6和第一竖板4之间可以通过一个弧形段7相连,水平板6和第二竖板5之间可以通过另一个弧形段7相连。
3.水平板6与第一竖板4之间的夹角为90
°
,水平板6与第二竖板5之间的夹角为90
°
。底侧梁1是通过罗拉工艺一次成型,在罗拉加工后,材料在弯折后出现厚度变薄的情况较为明显,特别是在水平板6与第一竖板4之间的连接位置。另外,底横梁2的端部与底侧梁1的第一竖板相连,通常是采用焊接相连,焊接产生的热应力导致水平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应力集中,这样容易导致水平板6与第一竖板4之间的连接位置容易在日后使用中出现裂痕,存在安全隐患。
4.地板3铺设在底横梁2上。地板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与底横梁2连接在一起。为了使得地板3与底侧梁1相匹配,如图3所示,地板3包括第一倾斜面9、第二倾斜面10和水平面11,水平面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倾斜面9和第二倾斜面10相连。第一倾斜面9同水平板6与第一竖板4之间的连接位置相匹配,第二倾斜面10同水平板6和第二竖板5之间的连接位置相匹配。这样,地板3加工比较复杂,制作成本高。
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7.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底架,所述集装箱底架包括:
8.至少两个底侧梁,所述底侧梁包括两个竖板和倾斜板,所述两个竖板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倾斜板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高度方向的底端与所述两个竖板中的一个的顶部相连,所述倾斜板沿所述高度方向的顶端与所述两个竖板中的另一个的底部相连,所述倾斜板与所述两个竖板中的所述一个之间的第一夹角a大于90
°
;
9.底横梁,所述底横梁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底侧梁连接;和
10.地板,所述地板铺设在所述底横梁上,所述地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连,所述下表面与所述
底横梁相贴合,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倾斜板相匹配,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倾斜面之间的第二夹角b大于90
°
。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由于折弯角度的调整可以使变薄情况得以缓解,提高了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避免了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出现裂痕,提高了安全性能。并且,地板的纵截面形状简单,便于加工,制作成本低,地板的倾斜面与底侧梁的倾斜板匹配安装,避免出现间隙过大或者干涉的现象。
12.可选地,所述底横梁具有上翼板,所述倾斜板和所述竖板通过弧形段过渡,所述上翼板与所述弧形段的最底端沿所述高度方向之间的间距h大于或等于1mm。通过此方式,降低了底横梁与所述竖板之间的焊接产生的热应力导致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应力集中从而加大日后出现裂痕的概率。
13.可选地,所述间距h的范围为1mm≤h≤6mm。
14.可选地,所述间距h为2mm~4mm。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角a的范围为90
°
<a<180
°
,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夹角b的范围为90
°
<b<180
°
。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角a为130
°
~140
°
。
17.可选地,所述第二夹角b与所述第一夹角a相等。
18.可选地,所述底侧梁还包括折弯板,所述折弯板自所述两个竖板中的所述一个的底部沿所述宽度方向朝向所述两个竖板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方向延伸。
19.可选地,所述底侧梁还包括折弯板,所述折弯板自所述两个竖板中的所述一个的底部沿所述宽度方向朝与所述两个竖板中的所述另一个的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折弯板支撑所述底横梁。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上述的集装箱底架。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集装箱包括集装箱底架,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的变薄问题得以缓解,提高了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并降低了焊接产生的热应力导致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应力集中的影响,避免了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在日后使用中出现裂痕,提高了安全性能,地板的纵截面形状简单,便于加工,制作成本低,地板的倾斜面与底侧梁的倾斜板匹配安装,避免出现间隙过大或者干涉的现象。
附图说明
22.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23.图1为现有的集装箱底架的局部立体图;
24.图2为图1所示的底侧梁的主视图;
25.图3为图1所示的地板的主视图;
26.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底架的局部立体图;
27.图5为图4所示的底侧梁的主视图;
28.图6为图4所示的地板的主视图;
29.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底架的局部立体图;
30.图8为图7所示的底侧梁的主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底侧梁
ꢀꢀꢀꢀꢀꢀꢀꢀꢀꢀꢀꢀꢀꢀꢀꢀꢀꢀꢀꢀꢀꢀ
2:底横梁
33.3:地板
ꢀꢀꢀꢀꢀꢀꢀꢀꢀꢀꢀꢀꢀꢀꢀꢀꢀꢀꢀꢀꢀꢀꢀꢀ
4:第一竖板
34.5:第二竖板
ꢀꢀꢀꢀꢀꢀꢀꢀꢀꢀꢀꢀꢀꢀꢀꢀꢀꢀꢀꢀ
6:水平板
35.7:弧形段
ꢀꢀꢀꢀꢀꢀꢀꢀꢀꢀꢀꢀꢀꢀꢀꢀꢀꢀꢀꢀꢀꢀ
9:第一倾斜面
36.10:第二倾斜面
ꢀꢀꢀꢀꢀꢀꢀꢀꢀꢀꢀꢀꢀꢀꢀꢀꢀ
11:水平面
37.100:集装箱底架
ꢀꢀꢀꢀꢀꢀꢀꢀꢀꢀꢀꢀꢀꢀꢀꢀ
110:底侧梁
38.111:第一竖板
ꢀꢀꢀꢀꢀꢀꢀꢀꢀꢀꢀꢀꢀꢀꢀꢀꢀꢀ
112:第二竖板
39.113:倾斜板
ꢀꢀꢀꢀꢀꢀꢀꢀꢀꢀꢀꢀꢀꢀꢀꢀꢀꢀꢀꢀ
114:弧形段
40.115:折弯板
ꢀꢀꢀꢀꢀꢀꢀꢀꢀꢀꢀꢀꢀꢀꢀꢀꢀꢀꢀꢀ
130:底横梁
41.131:上翼板
ꢀꢀꢀꢀꢀꢀꢀꢀꢀꢀꢀꢀꢀꢀꢀꢀꢀꢀꢀꢀ
150:地板
42.151:下表面
ꢀꢀꢀꢀꢀꢀꢀꢀꢀꢀꢀꢀꢀꢀꢀꢀꢀꢀꢀꢀ
152:倾斜面
43.153: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44.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45.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46.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47.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48.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49.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底架100,集装箱底架10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安全隐患低,且具有足够的容载空间。具体地,集装箱底架100包括至少两个底侧梁110、底横梁130和地板150,底侧梁110的长度方向与集装箱底架100的
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底侧梁110的宽度方向与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底横梁130的长度方向与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底横梁130的宽度方向与集装箱底架100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底侧梁110和底横梁130的高度方向均与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大致平行。
50.底侧梁110与底横梁130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底侧梁110和底横梁13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两个底侧梁110可以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相对布置。当然,集装箱底架可以包括更多个的底侧梁110,多个底侧梁110可以沿集装箱底架的长度方向焊接在一起。底横梁130的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底侧梁110连接。底横梁130的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可以与底侧梁110的面向底横梁130的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集装箱底架100可以包括多个底横梁130,多个底横梁130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底横梁130均与底侧梁110连接。多个底横梁130和底侧梁110可以组焊成整体钢结构。
51.如图5所示,底侧梁110包括两个竖板(第一竖板111和第二竖板112)以及倾斜板113,第一竖板111和第二竖板112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竖板111和第二竖板112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竖板111用于与底横梁130连接。底横梁130的端部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竖板111连接在一起。倾斜板113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板111和第二竖板112相连。倾斜板113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的底端与第一竖板111的顶部相连,倾斜板113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的顶端与第二竖板112的底部相连。
52.倾斜板113和竖板之间均可以平滑过渡。倾斜板113与竖板之间的第一夹角a大于90
°
。具体地,倾斜板113和第一竖板111之间平滑过渡,且倾斜板113与第一竖板111之间的第一夹角a大于90
°
。由此,倾斜板113和第一竖板111之间的连接位置的厚度变薄的问题得以缓解,提高了倾斜板113和第一竖板111之间的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改善了底侧梁110在罗拉加工后倾斜板113和第一竖板111的连接位置处板厚变薄严重并在日后使用中出现裂痕的问题。
53.底横梁130与底侧梁110的焊接位置靠近倾斜板113和第一竖板111之间的连接位置,降低了焊接产生的热应力导致倾斜板113和第一竖板111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应力集中的影响。而且,在集装箱货物的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底横梁130产生往复的弯曲变形使得底横梁130的端部带动底侧梁110的倾斜板113和第一竖板111之间的连接位置处频繁的弯折,由于倾斜板113和第一竖板111之间的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增强和应力集中的减弱,避免了倾斜板113和第一竖板111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在日后使用中出现裂痕,提高了安全性能。当然,倾斜板113和第二竖板11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大于90
°
,增强倾斜板113和第二竖板112的结构强度。
54.现返回图4,地板150铺设在底横梁130上。底横梁130用于支撑地板150。地板15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多个底横梁130连接在一起。地板150的端部可以与底侧梁110相搭接。如图6所示,地板150包括下表面151、倾斜面152和上表面153,下表面151和上表面153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下表面151与底横梁130相贴合。上表面153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凸出于下表面151。
55.倾斜面152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上表面153和下表面151相
连。倾斜面152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的底端与下表面151直接相连,倾斜面152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的顶端与上表面153直接相连。倾斜面152与下表面151倾斜相连,且倾斜面152与上表面153倾斜相连。即,地板150的端部仅设置斜角结构即可,加工容易,一次锯切即可完成,加工效率高且成本低。倾斜面152与倾斜板113相匹配,且倾斜面152与下表面151之间的第二夹角b大于90
°
。这样,地板150的纵截面形状简单,便于加工,制作成本低。在本实施方式中,纵截面平行于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并且,地板150的倾斜面152与底侧梁110的倾斜板113匹配安装,避免出现间隙过大或者干涉的现象。
5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集装箱底架包括至少两个底侧梁、底横梁和地板,底侧梁包括两个竖板和倾斜板,两个竖板沿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倾斜板沿集装箱底架的高度方向的底端与两个竖板中的一个的顶部相连,倾斜板沿高度方向的顶端与两个竖板中的另一个的底部相连,倾斜板与两个竖板中的一个之间的第一夹角a大于90
°
,底横梁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底侧梁连接,地板铺设在底横梁上,地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倾斜面,倾斜面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上表面和下表面相连,下表面与底横梁相贴合,倾斜面与倾斜板相匹配,下表面与倾斜面之间的第二夹角b大于90
°
。这样,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的厚度变薄的问题得以缓解,提高了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避免了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在日后使用中出现裂痕,提高了安全性能,地板的纵截面形状简单,便于加工,制作成本低,地板的倾斜面与底侧梁的倾斜板匹配安装,避免出现间隙过大或者干涉的现象。
57.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夹角a的范围为90
°
<a<180
°
。这样,避免第一夹角a的角度过大。当第一夹角a越大,第二竖板112和第一竖板111之间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之间的间距越小。进一步地,第一夹角a为130
°
~140
°
。譬如,第一夹角a可以为135
°
。由此,第一夹角a的尺寸不会过大,在保证第二竖板112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避免与第一竖板111连接的底横梁130的长度不会增加,减少了材料的用量。第一夹角a的尺寸不会过大,在保证第一竖板111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避免第二竖板112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朝向底横梁130的方向平移过多,保证了两个底侧梁110的彼此的第二竖板112之间的间距,避免集装箱的内宽过小而影响载货量。
58.如图6所示,第二夹角b的范围为90
°
<b<180
°
。这样,避免第二夹角b的角度过大。优选地,第二夹角b和第一夹角a可以相等。由此保证地板150的倾斜面152和底侧梁110的倾斜板113相匹配。
59.结合图4所示,底横梁130具有上翼板131,上翼板131的端部与第一竖板111连接。上翼板131用于支撑地板150,上翼板131的上表面153与地板150的下表面151相贴合。倾斜板113和竖板之间平滑过渡。
60.优选地,底侧梁110还包括弧形段114,弧形段114的两端分别与倾斜板113和竖板相连。倾斜板113和竖板通过弧形段114过渡。底侧梁110包括两个弧形段114(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一弧形段的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的底端与第一竖板111相连,第一弧形段的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的顶端与倾斜板113相连。第二弧形段的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的底端与倾斜板113相连,第二弧形段的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的顶端与第二竖板112相连。第一弧形段比第二弧形段更靠近上翼板131。
61.如图4所示,为了避免倾斜板113和第一竖板111的连接位置处过于受焊接的影响,
上翼板131与弧形段114的最底端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之间的间距h大于1mm。第一弧形段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位于第二弧形段的下方。上翼板131与第一弧形段的最底端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之间的间距h大于1mm。
62.进一步地,间距h的范围为1mm≤h≤6mm。由此,避免间距过小而容易受到焊接热应力影响,也避免间距过大而导致倾斜板113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高度方向超出地板150过多,从而避免对第二竖板112的位置影响,避免第二竖板112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朝向底横梁130的方向平移过多,保证了两个底侧梁110的彼此的第二竖板112之间的间距,避免集装箱的内宽过小而影响载货量。优选地,间距h为2mm~4mm。优选地,间距h为3mm。这样,既便于加工,有减少热应力的影响。
63.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底侧梁110还包括折弯板115,折弯板115可以自两个竖板中的一个的底部沿宽度方向朝向另一个竖板的方向延伸。如图5所示,折弯板115可以自第一竖板111的底部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朝向第二竖板112的方向延伸。由此,增强了底侧梁110的稳定性,也避免影响底横梁130。
64.在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折弯板115自两个竖板中的一个的底部沿宽度方向朝与另一个竖板的相反的方向延伸,折弯板115支撑底横梁130。如图7和图8所示,折弯板115可以自第一竖板111的底部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朝与第二竖板112的相反的方向延伸。这样,折弯板115可以支撑底横梁130,降低底横梁130产生往复的弯曲变形使得底横梁130的端部带动竖板和倾斜板113的连接位置处的弯折影响。
6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上述的集装箱底架100。
6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集装箱包括集装箱底架,集装箱底架包括至少两个底侧梁、底横梁和地板,底侧梁包括两个竖板和倾斜板,两个竖板沿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倾斜板沿集装箱底架的高度方向的底端与两个竖板中的一个的顶部相连,倾斜板沿高度方向的顶端与两个竖板中的另一个的底部相连,倾斜板与两个竖板中的一个之间的第一夹角a大于90
°
,底横梁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底侧梁连接,地板铺设在底横梁上,地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倾斜面,倾斜面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上表面和下表面相连,下表面与底横梁相贴合,倾斜面与倾斜板相匹配,下表面与倾斜面之间的第二夹角b大于90
°
。这样,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的厚度变薄的问题得以缓解,提高了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降低了焊接产生的热应力导致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应力集中,避免了倾斜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在日后使用中出现裂痕,提高了安全性能,地板的纵截面形状简单,便于加工,制作成本低,地板的倾斜面与底侧梁的倾斜板匹配安装,避免出现间隙过大或者干涉的现象。
6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68.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
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底架包括:至少两个底侧梁,所述底侧梁包括两个竖板和倾斜板,所述两个竖板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倾斜板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高度方向的底端与所述两个竖板中的一个的顶部相连,所述倾斜板沿所述高度方向的顶端与所述两个竖板中的另一个的底部相连,所述倾斜板与所述两个竖板中的一个之间的第一夹角a大于90
°
;底横梁,所述底横梁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底侧梁连接;和地板,所述地板铺设在所述底横梁上,所述地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连,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底横梁相贴合,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倾斜板相匹配,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倾斜面之间的第二夹角b大于9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横梁具有上翼板,所述倾斜板和所述竖板通过弧形段过渡,所述上翼板与所述弧形段的最底端沿所述高度方向之间的间距h大于或等于1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h的范围为1mm≤h≤6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h为2mm~4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a的范围为90
°
<a<180
°
,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夹角b的范围为90
°
<b<180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a为130
°
~140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b与所述第一夹角a相等。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梁还包括折弯板,所述折弯板自所述两个竖板中的一个的底部沿所述宽度方向朝向所述两个竖板中的另一个的方向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梁还包括折弯板,所述折弯板自所述两个竖板中的一个的底部沿所述宽度方向朝与所述两个竖板中的另一个的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折弯板支撑所述底横梁。10.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底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集装箱底架包括至少两个底侧梁、底横梁和地板,底侧梁包括两个竖板和倾斜板,两个竖板沿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倾斜板与两个竖板中的一个之间的第一夹角A大于90
技术研发人员:姚学文 冯振林 汤凯枫 李升奇 丁施文 梁剑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