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产品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保护膜。
背景技术:
2.电子产品中的听筒防尘防水的能力较差。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钢化膜,具体是在钢化膜的顶部开设若干小通孔。钢化膜贴附于电子产品表面时,若干小通孔与听筒位置相对,外界环境中的水落在小通孔上时,因受到张力无法从小通孔流出,有效地避免了听筒进水从而达到防水作用,且外界的灰尘无法直接堆积于听筒上,从而达到防尘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听筒堵塞。
3.但是,钢化膜具有脆性,在开设小孔时,很容易导致小孔四周的钢化玻璃发生脆性断裂,因此这种钢化膜的良品率极低,生产这种钢化膜的成本极高。并且,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导致孔与钢化膜边缘之间的钢化玻璃发生脆性断裂,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保护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能避免听筒进水,以及避免灰尘堵塞听筒的保护膜在生产时良品率极低,生产成本极高,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有安全隐患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膜包括:贴膜,其用于贴附于所述电子产品的表面;边框,其环绕所述贴膜的边缘设置,所述边框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其中,所述贴膜贴附于所述电子产品表面时,若干所述通孔与所述电子产品的听筒正对。
6.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孔段,所述第一孔段包括靠近所述听筒的第一输入端和远离所述听筒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朝所述第一输入端逐渐收窄。
7.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包括靠近听筒的第二输入端和远离听筒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朝所述第二输出端逐渐收窄,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具有延其轴向设置的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
9.进一步地,所述边框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10.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等于0.3mm。
11.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直孔、锥孔、台阶孔、异形孔中的任意一种。
12.进一步地,所述边框的表面开设有凹槽,若干所述通孔均开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13.进一步地,所述贴膜的边缘设有缺口,所述边框包括环绕部与凸起部,所述环绕部环绕所述贴膜的边缘设置,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环绕部连接,并朝所述缺口方向延伸入所述缺口中,若干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凸起部。
14.进一步地,所述贴膜包括:保护层;双面粘贴层,其设于所述保护层的一面,所述双
面粘贴层的轮廓大于所述保护层的轮廓,所述边框环绕所述双面粘贴层的边缘设置于所述双面粘贴层,以包围所述保护层。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贴膜的边缘处设置了边框,并将通孔开设于边框的表面,使用该贴膜时,可以将贴膜贴附于电子产品的表面,贴附后若干通孔与电子产品的听筒正对,外界环境中的水落在通孔上时,因受到张力无法从通孔处流出,有效地避免了听筒进水,且外界的灰尘无法直接堆积于听筒上,有效地避免了听筒堵塞。由于在边框上开设通孔的时候不会像在钢化玻璃上开孔那样导致钢化玻璃断裂,因此大幅度地提高了保护膜生产时的良品率,有效地降低了生产该保护膜时的生产成本,由于通孔未开设在贴膜处,因此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通孔与钢化膜边缘之间的钢化玻璃发生脆性断裂的情况出现,消除了安全隐患的同时,增加了保护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a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的剖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的剖视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的剖视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的剖视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膜的剖视图;
25.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26.1、保护膜;11、贴膜;111、保护层;112、双面粘贴层;113、缺口;12、边框;121、通孔;1211、第一孔段;12111、第一输入端;12112、第一输出端;1212、第二孔段;12121、第二输入端;12122、第二输出端;1213、第三孔段;122、凹槽;123、环绕部;124、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膜1,用于贴附在电子产品(图中未示出)的表面,如图1-3所示,保护膜1包括贴膜11以及边框12。贴膜用于贴附于电子产品的表面。边框12环绕贴膜11的边缘设置,边框12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121。其中,贴膜11贴附于电子产品表面时,若干通孔121与电子产品的听筒(图中未示出)正对。
29.通过实施本实施例,环绕贴膜11的边缘设置有边框12,并将通孔121开设于边框12的表面,使用该贴膜11时,可以将贴膜11贴附于电子产品的表面,贴附后若干通孔121与电子产品的听筒正对,外界环境中的水落在通孔 121上时,因受到张力无法从通孔121处流出,有效地避免了听筒进水,且外界的灰尘无法直接堆积于听筒上,有效地避免了听筒堵塞。由于在边框12上开设通孔121的时候不会像在钢化玻璃上开孔那样导致钢化玻璃断裂,
因此大幅度地提高了保护膜1生产时的良品率,有效地降低了生产该保护膜1时的生产成本。由于通孔121未开设在贴膜处,因此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通孔121与钢化膜边缘之间的钢化玻璃发生脆性断裂的情况出现,消除了安全隐患的同时,增加了保护膜的使用寿命。
30.本实施例的通孔121可以是直孔,可以是锥孔,可以是台阶孔,还可以是星形孔、菱形孔、六边形孔等异形孔。如图3所示展示了直孔的剖面图。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调整。
31.其中,通孔121可以用冷激光打孔的方式制成,激光打孔速度快,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使用穿刺加工或其它加工方式进行孔加工,加工方式繁多,本实用新型不对加工方式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调节。
32.在具体实施例中,通孔121的孔径小于等于0.3mm。
33.具体地,由于通孔121的孔径与防尘防水的能力呈反比。当通孔121的孔径越小时,防尘防水的能力就会越强,当通孔121的孔径越大时,防尘防水的能力就会越弱。由此可见,当通孔121的孔径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根本起不到防尘防水的能力,为了使通孔121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功能,须对孔径加以限制。研发人员通过模拟各种使用环境,以及经过多次受力分析后,得出为了使通孔121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功能,通孔121的孔径小于0.3mm时防尘防水功能较佳的结论。
3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边框12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22,若干通孔121均开设有凹槽122的槽底。
35.具体地,直接在边框12表面开设通孔121的话,通孔121就会比较地深。由于通孔121的加工难度与孔的深度呈正比,即当通孔121越浅时,通孔121 就越容易加工,通孔121越深时,通孔121就越难加工。本实施例在边框12 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22,因为凹槽122的尺寸远大于通孔121的尺寸,因此凹槽122加工起来十分地容易,同时凹槽122能使得边框12的局部区域变薄,因此通孔121开设于凹槽122的槽底时,通孔121就会较浅,易于通孔121 的加工。
3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通孔121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孔段 1211,第一孔段1211包括靠近听筒的第一输入端12111和远离听筒的第一输出端12112,第一输出端12112朝第一输入端12111逐渐收窄。
37.具体地,本实施例的保护膜1贴附于电子产品表面时,第一输入端12111 比第一输出端12112更靠近电子产品的听筒。由此,听筒发出的声音会经由第一输入端12111进入第一孔段1211,声音沿着第一孔段1211的孔壁传导,最后经由第一输出端12112输出。由于第一孔段1211自第一输出端12112起,逐渐朝第一输入端12111收窄,因此声音能沿着第一孔段1211的孔壁逐渐扩散,使第一孔段1211实现扩音的技术效果,消费者贴了本实施例的保护膜1 能更易于听清从听筒中传出的声音。
38.此外,外界的灰尘与水想穿过第一孔段1211到达电子产品的听筒时,需要先由第一输出端12112进入第一孔段1211,随后由第一输入端12111穿出。由于第一孔段1211自第一输出端12112起,逐渐朝第一输入端12111收窄,因此外界的灰尘与水很难突破第一输入端12111,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优化了通孔121的防尘防水效果。
39.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通孔121具有延其轴向设置的第二孔段1212,第二
孔段1212包括靠近听筒的第二输入端12121和远离听筒的第二输出端12122,第二输入端12121朝第二输出端12122逐渐收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输入端连接。
40.具体地,本实施例的保护膜1贴附于电子产品表面时,第二输入端12121 比第二输出端12122更靠近电子产品的听筒。由此,听筒发出的声音会经由第二输入端12121进入第二孔段1212,最后经由第二输出端12122输出至第一输入端12111。由于第二孔段1212自第二输入端12121起,逐渐朝第二输出端12122收窄,因此相较于第二输入端12121与第二输出端12122尺寸一致的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二输入端12121尺寸更大,听筒发出的声音更易于进入本实施例的第二孔段1212中,使得从通孔121中传递出的声音更为清晰,消费者体验较好。
41.如图1、6、7所示,为了进一步优化通孔121的防尘防水效果,在一实施例中,通孔121具有延其轴向设置的第三孔段1213,第三孔段1213用于连接第一输入端12111与第二输出端12122。
42.具体地,第三孔段1213起到阻隔第一孔段1211与第二孔段1212的作用,外界的水与灰尘即使突破第一孔段1211,也只能进入到第三孔段1213中,无法直接进入到第二孔段1212内,优化了通孔121的防尘防水效果。
43.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从第三孔段1213的轴向上看,第三孔段1213的孔径不变,从而减轻第三孔段1213对听筒发出的声音造成的削弱。
44.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贴膜11的边缘设有缺口113、边框12 包括环绕部123与凸起部124,环绕部123环绕贴膜11的边缘设置,凸起部 124与环绕部123连接,并朝缺口113方向延伸入缺口113中,若干通孔121 开设于凸起部124。
45.具体地,由于不同电子产品的听筒所在位置不同,所以匹配的贴膜11与边框12的形状不同,对于部分“刘海屏手机”而言,听筒会设置于“刘海”处本实施例为了适用这类手机,在贴膜11的边缘设有缺口113,以供贴膜11 贴附于手机上时,手机的听筒能与缺口113相对,为了让边框12上的通孔121 与听筒相对,本实施例的边框12具有延伸入缺口113中的凸起部124,且若干通孔121开设于凸起部124。
46.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贴膜11包括保护层111与双面粘贴层 112。双面粘贴层112设于保护层111的一面,双面粘贴层112的轮廓大于保护层111的轮廓,边框12环绕双面粘贴层112的边缘设置于双面粘贴层112,以包围保护层111。
47.具体地,保护层111很薄,如果将边框12直接贴于保护层111的侧面,连接面积将会很小,并且连接的可靠性较低。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双面粘贴层 112,边框12环绕双面粘贴层112的边缘设置于双面粘贴层112,由此,双面粘贴层112能为边框12提供支撑力,连接的可靠性较高。
48.为了在满足保护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贴有贴膜11的电子产品厚度,优化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层111的厚度大于等于0.15mm 且小于等于0.3mm,边框12的厚度大于等于0.15mm且小于等于0.44mm。
49.在一实施例中,边框12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采用塑料或金属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折性好且无毒无味。
50.可选地,边框12可以由碳纤维或其它柔性材料制成,也可以由金属或其它易于打孔硬质材料制成的,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调整。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示了一种保护膜1,如图1-2所示,保护膜1通过在贴膜11的边缘处设置了边框12,并将通孔121开设于边框12的表面,使用该贴膜11时,可以将贴膜11贴附于电子产品的表面,贴附后若干通孔121 与电子产品的听筒正对,外界环境中的水落在通孔121上时,因受到张力无法从通孔121处流出,有效地避免了听筒进水,且外界的灰尘无法直接堆积于听筒上,有效地避免了听筒堵塞。由于在边框12上开设通孔121的时候不会像在钢化玻璃上开孔那样导致钢化玻璃断裂,因此大幅度地提高了保护膜1生产时的良品率,有效地降低了生产该保护膜1时的生产成本。由于通孔121未开设在贴膜处,因此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通孔121与钢化膜边缘之间的钢化玻璃发生脆性断裂的情况出现,消除了安全隐患的同时,增加了保护膜的使用寿命。
5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护膜,用于贴附在电子产品的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膜,其用于贴附于所述电子产品的表面;边框,其环绕所述贴膜的边缘设置,所述边框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其中,所述贴膜贴附于所述电子产品表面时,若干所述通孔与所述电子产品的听筒正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孔段,所述第一孔段包括靠近所述听筒的第一输入端和远离所述听筒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朝所述第一输入端逐渐收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包括靠近听筒的第二输入端和远离听筒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朝所述第二输出端逐渐收窄,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具有延其轴向设置的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等于0.3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直孔、锥孔、台阶孔、异形孔中的任意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表面开设有凹槽,若干所述通孔均开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的边缘设有缺口,所述边框包括环绕部与凸起部,所述环绕部环绕所述贴膜的边缘设置,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环绕部连接,并朝所述缺口方向延伸入所述缺口中,若干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凸起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包括:保护层;双面粘贴层,其设于所述保护层的一面,所述双面粘贴层的轮廓大于所述保护层的轮廓,所述边框环绕所述双面粘贴层的边缘设置于所述双面粘贴层,以包围所述保护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产品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膜。保护膜通过在贴膜的边缘处设置了边框,并将通孔开设于边框的表面,使用该贴膜时,可以将贴膜贴附于电子产品的表面,贴附后若干通孔与电子产品的听筒位置正对,有效地避免了听筒进水,且外界的灰尘无法直接堆积于听筒上,有效地避免了听筒堵塞。由于在边框上开设通孔的时候不会像在钢化玻璃上开孔那样导致钢化玻璃断裂,改进防碎裂功能后,保护膜实现了防尘防水,且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性和使用寿命。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定军 姚信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凌欣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