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咖啡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咖啡豆,是指用于制作咖啡的植物果实。咖啡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丹宁酸,经提炼后丹宁酸会变成淡黄色的粉末,很容易融入水,经煮沸它会分解而产生焦梧酸,使咖啡味道变差,而如果冲泡好又放上好几个小时咖啡颜色会变得比刚泡好时浓,而且也较不够味,所以才会有"冲泡好最好尽快喝完"的说法。脂肪,咖啡内含的脂肪,在风味上占极为重要的角色,分析后发现咖啡内含的脂肪分为好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是酸性脂肪和挥发性脂肪,酸性脂肪是指脂肪中含有酸性强弱会因咖啡种类不同而异,挥发性脂肪是咖啡香气主要来源。烘焙过的咖啡豆内所含的脂肪一旦接触到空气,会发生化许学变化味道香味都会变差。蛋白质,卡洛里的主要来源是蛋白质,而像是滴落式冲泡出来的咖啡,蛋白质多半不会溶出来,所以咖啡喝再多慑取到的营养也是有限,那也就是咖啡会成为减肥者圣品的缘故。糖份,在不加糖的情况下,除了会感受到咖啡因的苦味、丹宁酸的酸味,还会感受到甜味,便是咖啡本身所含的糖份所造成的。烘焙后糖份大部份会转为焦糖,为咖啡带来独特的褐色。矿物质,有石灰、铁质、硫磺、碳酸钠、磷、氯、硅等,因所占的比例极少影响咖啡的风味并不大,综合起来只带来稍许涩味。粗纤维:生豆的纤维质烘焙后会炭化,这种碳质和糖分的焦糖化互相结合,形成咖啡的色调,但化为粉末的纤维质会带给咖啡风味上相当程度的影响。故我们并不鼓励购买粉状咖啡豆,因为较无法尝到咖啡的风味。
3.但是,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对儿童大脑记忆有干扰作用,虽然咖啡因对中枢神经有较强的兴奋作用,但可以引起儿童精神烦躁、不守纪律、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咖啡因还可能促使细胞突变率增加。咖啡因可以抑制胎儿在母体正常发育,如果喝咖啡过多,可能会增加流产的概率,就是顺利产下婴儿,婴儿的体重也是普遍较轻,自然死亡率高。因此:怀孕妇女最好不要喝咖啡。过量的咖啡因,对妇女和老年人而言会导致钙质的流失,老人饮用会造成骨质疏松症,增加骨折的机会,而女性在绝经后,身体所需的钙量比绝经前要多10倍以上,所以停经后的妇女和老人最好不要饮用咖啡。同时,咖啡还会影响正常成年人的睡眠。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以解决现有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偏高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一,将生咖啡豆放入不锈钢罐中,加水搅拌溶解,得到可溶解物饱和溶液;
8.步骤二,将可溶解物饱和溶液通过活性炭过滤,滤液进行杀菌,得到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
9.步骤三,另取生咖啡豆与制备好的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混合搅拌,过滤后的生咖啡豆用清水反复冲洗,烘干,即得低咖啡因的生咖啡豆。
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加水量为水:生咖啡豆=1.2-1.7:1。
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水温为20-30℃。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杀菌方法为紫外线杀菌。
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另取生咖啡豆与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的比例为1:1.63。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反复清洗至少清洗3次。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烘干条件为40-50℃热风烘干。
16.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7.本发明通过提取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利用活性炭去除已经饱和溶解的咖啡可溶物溶液中的咖啡因成分,得到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使用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浸泡生咖啡豆,利用渗透压原理,能够最有效率地将生咖啡豆中的咖啡因溶解去除,而且咖啡芳香物质不再溶解出来,在不损失咖啡香气、不影响味道及口感的基础上,使咖啡饮用者不再因为咖啡中的咖啡因成分对睡眠产生影响。且去除了咖啡因的咖啡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均不丧失,既满足了咖啡中营养成分的需求,又降低了咖啡因的含量。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0.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
23.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步骤一,将生咖啡豆放入不锈钢罐中,加水搅拌溶解,得到可溶解物饱和溶液;
25.步骤二,将可溶解物饱和溶液通过活性炭过滤,滤液进行杀菌,得到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
26.步骤三,另取生咖啡豆与制备好的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混合搅拌,过滤后的生
咖啡豆用清水反复冲洗,烘干,即得低咖啡因的生咖啡豆。
2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加水量为水:生咖啡豆=1.2:1。
2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水温为30℃。
2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杀菌方法为紫外线杀菌。
3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另取生咖啡豆与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的比例为1:1.63。
3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反复清洗至少清洗3次。
3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烘干条件为40-50℃热风烘干。
33.实施例2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
34.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步骤一,将生咖啡豆放入不锈钢罐中,加水搅拌溶解,得到可溶解物饱和溶液;
36.步骤二,将可溶解物饱和溶液通过活性炭过滤,滤液进行杀菌,得到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
37.步骤三,另取生咖啡豆与制备好的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混合搅拌,过滤后的生咖啡豆用清水反复冲洗,烘干,即得低咖啡因的生咖啡豆。
3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加水量为水:生咖啡豆=1.63:1。
3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水温为25℃。
4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杀菌方法为紫外线杀菌。
4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另取生咖啡豆与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的比例为1:1.63。
4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反复清洗至少清洗3次。
4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烘干条件为40-50℃热风烘干。
44.实施例3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
45.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6.步骤一,将生咖啡豆放入不锈钢罐中,加水搅拌溶解,得到可溶解物饱和溶液;
47.步骤二,将可溶解物饱和溶液通过活性炭过滤,滤液进行杀菌,得到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
48.步骤三,另取生咖啡豆与制备好的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混合搅拌,过滤后的生咖啡豆用清水反复冲洗,烘干,即得低咖啡因的生咖啡豆。
4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加水量为水:生咖啡豆=1.7:1。
5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水温为20℃。
5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杀菌方法为紫外线杀菌。
5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另取生咖啡豆与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的比例为1:1.63。
5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反复清洗至少清洗3次。
5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烘干条件为40-50℃热风烘干。
55.实施例4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
56.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7.步骤一,将生咖啡豆放入不锈钢罐中,加水搅拌溶解,得到可溶解物饱和溶液;
58.步骤二,将可溶解物饱和溶液通过活性炭过滤,滤液进行杀菌,得到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
59.步骤三,另取生咖啡豆与制备好的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混合搅拌,过滤后的生咖啡豆用清水反复冲洗,烘干,即得低咖啡因的生咖啡豆。
6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加水量为水:生咖啡豆=1.5:1。
6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水温为25℃。
6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杀菌方法为紫外线杀菌。
6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另取生咖啡豆与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的比例为1:1.63。
6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反复清洗至少清洗3次。
6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烘干条件为40-50℃热风烘干。
66.实验例
67.一、生咖啡豆对比
68.将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生咖啡豆与现有咖啡豆作为对比例进行各个参数的对比。
69.1.外观和感官特性
70.生咖啡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各等级生咖啡豆的外观和感官特性。通过杯品评价咖啡的感官质量,具体见表1所示。
71.表1咖啡豆外观和感官对比表
[0072][0073]
由表1可见,本实施例得到的生咖啡豆在外观和感官上与现有咖啡豆没有区别。
[0074]
2.理化特性
[0075]
各等级生咖啡豆的理化性特征应符合表2和表3的要求。
[0076]
表2物理特性要求
[0077][0078]
由表2可见,实施例1的生咖啡豆与现有对比例咖啡豆的粒度达到同等级的粒度要求均不少于90%。
[0079]
表3化学特性要求
[0080][0081]
由表3可见,实施例1的咖啡因含量远远低于现有对比例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
[0082]
3.农药残留限量和污染物限量
[0083]
各等级生咖啡的农药残留量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0084]
二、焙炒咖啡对比
[0085]
将实施例1所得到的咖啡豆进行焙炒咖啡与现有对比例的咖啡豆焙炒咖啡各指标对比。
[0086]
1.原料
[0087]
一、二、三级焙炒咖啡应用符合ny/t 604-2006要求的相应等级的生咖啡作为原材料。
[0088]
2.外观和感官特性
[0089]
焙炒咖啡的外观和感官特性应符合表4的要求。
[0090]
表4外观和感官特性要求
[0091][0092]
由表4可见,实施例1得到的焙炒咖啡的外观和感官特性与现有对比例焙炒咖啡的外观和感官特性无太大差别。
[0093]
3.理化特性
[0094]
焙炒咖啡的理化性特征应符合表5的要求。采用ny/t 605-2006。
[0095]
表5理化特性要求
[0096]
对比例要求检验方法水分,%,≤5.0gb/t 5009.3咖啡因,%,≥0.8gb/t19182实施例1要求检验方法水分,%,≤5.0gb/t 5009.3咖啡因,%,≤0.08gb/t19182
[0097]
由表5可见,实施例1生咖啡豆焙炒咖啡的咖啡因含量远远低于现有焙炒咖啡的咖啡因含量。
[0098]
4.卫生指标
[0099]
焙炒咖啡的卫生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
[0100]
表6卫生指标
[0101][0102]
由表6可见,卫生标准实施例1符合焙炒咖啡的卫生指标。
[0103]
总之,本发明通过提取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利用活性炭去除已经饱和溶解的咖啡可溶物溶液中的咖啡因成分,得到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使用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浸泡生咖啡豆,利用渗透压原理,能够最有效率地将生咖啡豆中的咖啡因溶解去除,而且咖啡芳香物质不再溶解出来,在不损失咖啡香气、不影响味道及口感的基础上,使咖啡饮用者不再因为咖啡中的咖啡因成分对睡眠产生影响。且去除了咖啡因的咖啡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均不丧失,既满足了咖啡中营养成分的需求,又降低了咖啡因的含量。
[0104]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生咖啡豆放入不锈钢罐中,加水搅拌溶解,得到可溶解物饱和溶液;步骤二,将可溶解物饱和溶液通过活性炭过滤,滤液进行杀菌,得到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步骤三,另取生咖啡豆与制备好的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混合搅拌,过滤后的生咖啡豆用清水反复冲洗,烘干,即得低咖啡因的生咖啡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加水量为水:生咖啡豆=1.2-1.7: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水温为20-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杀菌方法为紫外线杀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另取生咖啡豆与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的比例为1:1.6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反复清洗至少清洗3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烘干条件为40-50℃热风烘干。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具体涉及咖啡制备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生咖啡豆放入不锈钢罐中,加水搅拌溶解,得到可溶解物饱和溶液;将可溶解物饱和溶液通过活性炭过滤,滤液进行杀菌,得到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另取生咖啡豆与制备好的咖啡芳香物质饱和溶液混合搅拌,过滤后的生咖啡豆用清水反复冲洗,烘干,即得低咖啡因的生咖啡豆。本发明制备的生咖啡豆在不损失咖啡香气、不影响味道及口感的基础上,使咖啡饮用者不再因为咖啡中的咖啡因成分对睡眠产生影响。且去除了咖啡因的咖啡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均不丧失,既满足了咖啡中营养成分的需求,又降低了咖啡因的含量。低了咖啡因的含量。低了咖啡因的含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宏芸茶屋咖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