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2  85



    1.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气体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麻醉机是通过机械回路将麻醉药送入患者的肺泡,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弥散到血液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发生抑制作用,从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效果。
    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有净化装置的专利文件,申请号为202021645790.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麻醉机和夹持结构,所述麻醉机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远离麻醉机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底端设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和矩形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条,所述滑杆的内部插设有连接杆。
    4.麻醉过程中需要使用呼吸面罩,呼吸面罩的通气管通常使用加压的方式进行固定,通气管受到的压力大容易降低通气管的通气率,通气管受到的压力小容易造成通气管到的滑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开凿有四个滑孔,四个所述滑孔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四个所述滑动板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四个所述固定环内活动插接有通气管,前侧两个所述滑动板的前端和后侧两个滑动板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调节两个连接板的间距,所述滑孔和两个连接板之间均设置有弹力机构,所述弹力机构用于防止四个滑动板在四个滑孔内同向晃动;工作时,先将四个固定环呈一条直线,将通气管插在四个固定环内,手握双螺纹转筒,旋转双螺纹转筒,双螺纹转筒带动两个丝杆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丝杆带动两个第二固定板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第二固定板带动两个连接板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前侧连接板带动自左到右第一个和第三个固定环向前移动,后侧连接板带动自左到右第二个和第四个固定环向后移动,通气管的两端被固定,通气管被四个固定环拉扯实现增加通气管和四个固定环间的压力,防止通气管在四个固定环内滑动,通过旋转双螺纹转筒的圈数调节两个连接板的间距,从而实现改变通气管和固定环之间的压力大小,防止压力过大减小通气管的通气率,也防止压力过小造成通气管在固定环内滑动,连接板的移动带动弹簧被压缩,通过弹簧的弹力复位推动两个连接板,防止四个滑动板在四个滑孔内同向晃动,进一步提高了对通气管的固定效果,最
    终实现便于对通气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通气管受到的压力过大影响通气率,对通气管的固定方式进行了优化。
    7.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双螺纹转筒、两个丝杆和两个第二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板的上端,两个所述丝杆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板内,所述双螺纹转筒螺纹连接于两个丝杆;工作时,旋转双螺纹转筒,双螺纹转筒带动两个丝杆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丝杆带动两个第二固定板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第二固定板带动两个连接板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前侧连接板带动自左到右第一个和第三个固定环向前移动,后侧连接板带动自左到右第二个和第四个固定环向后移动,通气管的两端被固定,通气管被四个固定环拉扯实现增加通气管和四个固定环间的压力,防止通气管在四个固定环内滑动,通过旋转双螺纹转筒的圈数调节两个连接板的间距,从而实现改变通气管和固定环之间的压力大小,防止压力过大减小通气管的通气率,也防止压力过小造成通气管在固定环内滑动。
    8.优选的,所述弹力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弹簧和插杆,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滑孔的上端,所述插杆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板的后端,所述插杆活动插接于连接板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插杆的圆周表面,且弹簧位于第一固定板和连接板之间;工作时,连接板的移动带动弹簧被压缩,通过弹簧的弹力复位推动两个连接板,防止四个滑动板在四个滑孔内同向晃动,进一步提高了对通气管的固定效果。
    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脚,三个所述固定脚的上端均开凿有安装孔;工作时,可以将锁紧螺钉插在安装孔内,将固定脚固定在地面,防止本装置意外倾倒。
    10.优选的,四个所述固定环的圆周表面均包裹有橡胶套,且四个橡胶套的表面均刻有防滑纹;工作时,橡胶套和防滑纹的设置有益于增加固定环和通气管间的摩擦力,便于进一步固定通气管的位置。
    11.优选的,两个所述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双螺纹转筒和两个丝杆均相匹配;工作时,两个丝杆螺纹方向相反,便于双螺纹转筒的旋转带动两个丝杆反向移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方案中先将四个固定环呈一条直线,将通气管插在四个固定环内,手握双螺纹转筒,旋转双螺纹转筒,双螺纹转筒带动两个丝杆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丝杆带动两个第二固定板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第二固定板带动两个连接板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前侧连接板带动自左到右第一个和第三个固定环向前移动,后侧连接板带动自左到右第二个和第四个固定环向后移动,通气管的两端被固定,通气管被四个固定环拉扯实现增加通气管和四个固定环间的压力,防止通气管在四个固定环内滑动,通过旋转双螺纹转筒的圈数调节两个连接板的间距,从而实现改变通气管和固定环之间的压力大小,防止压力过大减小通气管的通气率,也防止压力过小造成通气管在固定环内滑动,连接板的移动带动弹簧被压缩,通过弹簧的弹力复位推动两个连接板,防止四个滑动板在四个滑孔内同向晃动,进一步提高了对通气管的固定效果,最终实现便于对通气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通气管受到的压力过大影响通气率,对通气管的固定方式进行了优化。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弹簧处的立体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丝杆处的立体图。
    18.图中:1、底座;2、固定脚;3、安装孔;4、支撑柱;5、支撑板;6、滑孔;7、通气管;8、固定环;9、滑动板;10、连接板;11、插杆;12、弹簧;13、第一固定板;14、双螺纹转筒;15、第二固定板;16、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0.如图1-4所示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上端开凿有四个滑孔6,四个滑孔6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9,四个滑动板9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8,四个固定环8内活动插接有通气管7,前侧两个滑动板9的前端和后侧两个滑动板9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两个连接板10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用于调节两个连接板10的间距,滑孔6和两个连接板10之间均设置有弹力机构,弹力机构用于防止四个滑动板9在四个滑孔6内同向晃动;工作时,先将四个固定环8呈一条直线,将通气管7插在四个固定环8内,手握双螺纹转筒14,旋转双螺纹转筒14,双螺纹转筒14带动两个丝杆16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丝杆16带动两个第二固定板15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第二固定板15带动两个连接板10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前侧连接板10带动自左到右第一个和第三个固定环8向前移动,后侧连接板10带动自左到右第二个和第四个固定环8向后移动,通气管7的两端被固定,通气管7被四个固定环8拉扯实现增加通气管7和四个固定环8间的压力,防止通气管7在四个固定环8内滑动,通过旋转双螺纹转筒14的圈数调节两个连接板10的间距,从而实现改变通气管7和固定环8之间的压力大小,防止压力过大减小通气管7的通气率,也防止压力过小造成通气管7在固定环8内滑动,连接板10的移动带动弹簧12被压缩,通过弹簧12的弹力复位推动两个连接板10,防止四个滑动板9在四个滑孔6内同向晃动,进一步提高了对通气管7的固定效果,最终实现便于对通气管7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通气管7受到的压力过大影响通气率,对通气管7的固定方式进行了优化。
    21.具体的,旋转机构包括双螺纹转筒14、两个丝杆16和两个第二固定板15,两个第二固定板15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板10的上端,两个丝杆16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板15内,双螺纹转筒14螺纹连接于两个丝杆16;工作时,旋转双螺纹转筒14,双螺纹转筒14带动两个丝杆16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丝杆16带动两个第二固定板15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第二固定板15带动两个连接板10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前侧连接板10带动自左到右第一个和第三个固定环8向前移动,后侧连接板10带动自左到右第二个和第四个固定环8向后移动,通气管7的两端被固定,通气管7被四个固定环8拉扯实现增加通气管7和四个固定环8间的压力,防止通气管7在四个固定环8内滑动,通过旋转双螺纹转筒14的圈数调节两个连接板10的间距,从而实现改变通气管7和固定环8之间的压力大小,防止压力过大减小通气
    管7的通气率,也防止压力过小造成通气管7在固定环8内滑动。
    22.具体的,弹力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13、弹簧12和插杆11,第一固定板13固定连接于滑孔6的上端,插杆11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板13的后端,插杆11活动插接于连接板10内,弹簧12套设于插杆11的圆周表面,且弹簧12位于第一固定板13和连接板10之间;工作时,连接板10的移动带动弹簧12被压缩,通过弹簧12的弹力复位推动两个连接板10,防止四个滑动板9在四个滑孔6内同向晃动,进一步提高了对通气管7的固定效果。
    23.具体的,底座1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脚2,三个固定脚2的上端均开凿有安装孔3;工作时,可以将锁紧螺钉插在安装孔3内,将固定脚2固定在地面,防止本装置意外倾倒。
    24.具体的,四个固定环8的圆周表面均包裹有橡胶套,且四个橡胶套的表面均刻有防滑纹;工作时,橡胶套和防滑纹的设置有益于增加固定环8和通气管7间的摩擦力,便于进一步固定通气管7的位置。
    25.具体的,两个丝杆16的螺纹方向相反,双螺纹转筒14和两个丝杆16均相匹配;工作时,两个丝杆16螺纹方向相反,便于双螺纹转筒14的旋转带动两个丝杆16反向移动。
    2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7.先将四个固定环8呈一条直线,将通气管7插在四个固定环8内,手握双螺纹转筒14,旋转双螺纹转筒14,双螺纹转筒14带动两个丝杆16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丝杆16带动两个第二固定板15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第二固定板15带动两个连接板10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前侧连接板10带动自左到右第一个和第三个固定环8向前移动,后侧连接板10带动自左到右第二个和第四个固定环8向后移动,通气管7的两端被固定,通气管7被四个固定环8拉扯实现增加通气管7和四个固定环8间的压力,防止通气管7在四个固定环8内滑动,通过旋转双螺纹转筒14的圈数调节两个连接板10的间距,从而实现改变通气管7和固定环8之间的压力大小,防止压力过大减小通气管7的通气率,也防止压力过小造成通气管7在固定环8内滑动,连接板10的移动带动弹簧12被压缩,通过弹簧12的弹力复位推动两个连接板10,防止四个滑动板9在四个滑孔6内同向晃动,进一步提高了对通气管7的固定效果。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上端开凿有四个滑孔(6),四个所述滑孔(6)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9),四个所述滑动板(9)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8),四个所述固定环(8)内活动插接有通气管(7),前侧两个所述滑动板(9)的前端和后侧两个滑动板(9)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两个所述连接板(10)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调节两个连接板(10)的间距,所述滑孔(6)和两个连接板(10)之间均设置有弹力机构,所述弹力机构用于防止四个滑动板(9)在四个滑孔(6)内同向晃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双螺纹转筒(14)、两个丝杆(16)和两个第二固定板(15),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15)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板(10)的上端,两个所述丝杆(16)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板(15)内,所述双螺纹转筒(14)螺纹连接于两个丝杆(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13)、弹簧(12)和插杆(11),所述第一固定板(13)固定连接于滑孔(6)的上端,所述插杆(11)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板(13)的后端,所述插杆(11)活动插接于连接板(10)内,所述弹簧(12)套设于插杆(11)的圆周表面,且弹簧(12)位于第一固定板(13)和连接板(1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脚(2),三个所述固定脚(2)的上端均开凿有安装孔(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固定环(8)的圆周表面均包裹有橡胶套,且四个橡胶套的表面均刻有防滑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丝杆(16)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双螺纹转筒(14)和两个丝杆(16)均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气体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端开凿有四个滑孔,四个滑孔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四个滑动板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四个固定环内活动插接有通气管,前侧两个滑动板的前端和后侧两个滑动板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用于调节两个连接板的间距,最终实现便于对通气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通气管受到的压力过大影响通气率,对通气管的固定方式进行了优化。优化。优化。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琼 杨娇 任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玉琼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8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