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室内装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阳角固定件、阳角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装配式装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住户选择采用装配式墙面对室内墙壁进行装修,不仅安装方便还更为美观。
3.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墙面的阳角通常采用贴阳角线或贴瓷砖等方式进行处理,这些方式通常采用不可拆卸的安装方式,且安装方法通常较为繁琐,在安装或后续二次装修拆卸时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不能满足用户的环保需求;而随着房屋居住时间增长,阳角线或瓷砖等结构极易受到磕碰而破损,且易受空气湿度或阳光照射等影响导致变形、掉色,导致阳角位置不能满足用户的美观度需求。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用户环保、美观度要求,且安装较为方便的墙面阳角设置形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用户环保、美观度要求,且安装较为方便的墙面阳角设置形式。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阳角固定件,用于将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固定于的墙体的阳角,所述阳角固定件包括板状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能够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墙体,所述第二固定板能够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还包括饰面板,所述饰面板自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边向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方向延伸有饰面板,所述饰面板用于覆盖所述第一墙板阳角端的端面,并与所述第二墙板的外表面平齐;所述第一固定件能够通过第三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墙板,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为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为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用于插入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一墙板之间,所述第一插接件用于插入所述第二插接件和所述墙体之间。
7.采用如上结构,阳角固定件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的固定于墙体,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能够满足用户的环保需求;阳角固定件除饰面板以外的其他结构均设置于墙板内侧,且与墙板之间贴合无缝隙,不易受到磕碰或产生形变,较为美观。
8.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向靠近所述墙体的一侧突出设置以形成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槽固定于所述墙体;所述第二固定板向靠近所述第二墙板的一侧突出设置以形成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槽固定于所述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固定件向靠近所述第一墙板的一侧突出设置以形成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三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三固定槽固定于所述第一墙板。
9.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墙体的一侧设置
有第一支撑突起,所述第一支撑突起的突出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突出面持平;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所述第二紧固件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墙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突起,所述第二支撑突起的突出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突出面持平;和/或,所述第一固定件靠近所述第三紧固件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墙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突起,所述第三支撑突起的突出面与所述第三固定槽的突出面持平。
10.可选地,所述饰面板的外板面设有饰面层,所述饰面层与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具有相同饰面。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的侧边倾斜设置,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板面倾斜的第一斜坡;和/或,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所述墙体一端的侧边倾斜设置,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板面倾斜的第二斜坡。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和所述第三固定槽均为沉槽结构,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和所述第三紧固件均为自攻螺丝,各所述自攻螺丝的大头端能够贴合并隐藏于对应所述沉槽结构的凹槽内。
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阳角结构,设置于墙体的阳角,所述阳角结构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阳角固定件,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通过所述阳角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墙体,所述阳角固定件即为上文所描述的阳角固定件。
14.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找平龙骨和第二找平龙骨,所述第一找平龙骨和所述第二找平龙骨沿所述墙体的阳角垂直抵接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墙体,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通过所述阳角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找平龙骨,所述第一插接件插入所述第二插接件和所述第一找平龙骨之间。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找平龙骨和所述第二找平龙骨分别通过第一找平螺栓和第二找平螺栓固定于所述墙体;和/或,所述第一墙板与所述第一找平龙骨之间、所述第二墙板与所述第二找平龙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墙板之间均设有弹性垫。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阳角结构的安装方法,基于上文所描述的阳角结构,具体步骤如下:将第一找平龙骨和第二找平龙骨分别固定连接于墙体并找平;将第二墙板抵接放置于第二固定件的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墙体的夹角处,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固定槽将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墙板;将所述第二固定件对应放置于所述第一找平龙骨和所述第二找平龙骨的阳角位置,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固定槽将其固定于所述第一找平龙骨,并在所述第二墙板和所述第二找平龙骨之间设置弹性垫;将第一固定件通过第三紧固件穿过第三固定槽固定于第一墙板的对应位置,将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插接件插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插接件和所述第一找平龙骨之间,并在所述第一墙板与所述第一找平龙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墙板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垫。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阳角固定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阳角结构的示意图。
19.图1-2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0.1第一固定件、11第三固定槽、12第三支撑凸起、13第一插接件、131第一斜坡、14插
槽、15底壁、2第二固定件、21第一固定板、211第一固定槽、212第一支撑突起、213第二插接件、214第二斜坡、22第二固定板、221第二固定槽、222第二支撑突起、23饰面板、231饰面层、3第一墙板、4第二墙板、5墙体、61第一紧固件、62第二紧固件、63第三紧固件、64第一找平螺栓、65第二找平螺栓、7第一找平龙骨、8第二找平龙骨、9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阳角固定件,用于将第一墙板3和第二墙板4固定于的墙体5的阳角,请参考图1,阳角固定件包括板状的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第二固定件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第一固定板21能够通过第一紧固件61固定于墙体5,第二固定板22能够通过第二紧固件62固定于第二墙板4,第一固定板21还包括饰面板23,饰面板23自第一固定板21的侧边向远离第二固定板22的方向延伸有饰面板23。本文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都是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外表面包括板状结构两侧的板面和板状结构四周的侧边。
23.本实施例中饰面板23用于覆盖第一墙板3阳角端的端面,并与第二墙板4的外表面平齐;第一固定件1能够通过第三紧固件63固定于第一墙板3,第一固定件1的一端为第一插接件13,第一固定板21的一端为第二插接件213,第二插接件213用于插入第一插接件13和第一墙板3之间,第一插接件13用于插入第二插接件213和墙体5之间。
24.采用如上结构,阳角固定件通过第一紧固件61可拆卸的固定于墙体5,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能够满足用户的环保需求;阳角固定件除饰面板23以外的其他结构均设置于墙板内侧,且与墙板之间贴合无缝隙,不易受到磕碰或产生形变,较为美观。
25.其中,第一墙板3和第二墙板4仅是为区分两个墙板而进行的命名,即通过第一固定件1固定的墙板为第一墙板3,通过第二固定件2固定的墙板为第二墙板4,两个墙板互换位置后仍可正常安装、使用,此命名不能视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所做的限定。
26.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固定件1为直板状结构,第三紧固件63能够穿过第一固定件1并固定于第一墙板3,使第一固定件1与第一墙板3相固定,第一插接件13设置于第一固定件1靠近阳角的一侧,当第一固定件1与第一墙板3相固定时,第一插接件13与第一墙板3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插槽14;
27.第二固定件2的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垂直设置,二者的交点即为阳角位置,第二紧固件62能够穿过第二固定板22并固定于第二墙板4,使第二固定件2与第二墙板4相固定,第一固定板21远离墙体5的侧边还向远离第二固定板22的方向延伸形成饰面板23,饰面板23和第一固定板21形成l型结构,第一固定板21远离阳角的一端为第二插接件213,第二插接件213能够插接固定于第一固定件1和第一墙板3之间形成的插槽14内,当第一固定板21通过第一紧固件61固定于墙体5时,第二插接件213插接在插槽14内从而将第一固定件1向墙体5压紧,则第一墙板3和第一固定件1便能够通过第一固定板21间接固定于墙体5。
28.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向靠近墙体5的一侧突出设置以形成第一固定槽211,第一紧固件61能够穿过第一固定槽211固定于墙体5;第二固定板22向靠近第二墙板4的一侧
突出设置以形成第二固定槽221,第二紧固件62能够穿过第二固定槽221固定于第二墙板4;第一固定件1向靠近第一墙板3的一侧突出设置以形成第三固定槽11,第三紧固件63能够穿过第三固定槽11固定于第一墙板3。
29.具体的,请参考图2,第一固定槽211、第二固定槽221和第三固定槽11均为沉槽结构,沉槽结构的凹槽处形成预留空间,第一紧固件61、第二紧固件62和第三紧固件63均为自攻螺丝,各自攻螺丝的大头端能够贴合并隐藏于对应沉槽结构的预留空间内,使其不会与另一侧对应的墙体5或第一墙板3发生干涉。而且,如图2所示,在图2的视角下,第一固定件1在第三固定槽11之上的部分为第一插接件13,第三固定槽11与第一插接件13相接的槽壁作为插槽14的底壁15,可以对第一固定板21进行限位。
3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靠近第一紧固件61的一端向靠近墙体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突起212,第一支撑突起212的突出面与第一固定槽211的突出面持平;第二固定板22靠近第二紧固件62的一端向靠近第二墙板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突起222,第二支撑突起222的突出面与第二固定槽221的突出面持平;第一固定件1靠近第三紧固件63的一端向靠近第一墙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突起12,第三支撑突起12的突出面与第三固定槽11的突出面持平。
31.由于第一固定槽211、第二固定槽221和第三固定槽11均为突出设置的,在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对应安装时,二者可能会绕该突出部分晃动,导致二者安装不稳固,而对应设置第一支撑突起212、第二支撑突起222和第三支撑突起12后,三者能够与相对应的固定槽的突出部分共同支撑形成同一支撑面,保证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安装完成后的稳定性,防止二者晃动。此外,如图2所示,第二固定件2的第一支撑突起212朝向第一固定件1的第一插接件13的端部,这样第一支撑突起212可以起到限位作用,第一支撑突起212和第三固定槽11的槽壁对第二插接件213的插接形成限位,使插接的深度满足要求。
32.本实施例中饰面板23的外板面设有饰面层231,饰面层231与第一墙板3和第二墙板4具有相同饰面。如此设置,当第一墙板3和第二墙板4通过阳角固定件固定后,仅有饰面层231能够从外部观测到,而饰面层231与第一墙板3和第二墙板4具有相同饰面且无缝隙,整体较为美观。
33.当第一固定板21需要插接固定于插槽14时,可将第一固定板21的第二插接件213插入插槽14内。实际上,第一固定板21和墙体5之间也具有间隙而形成插槽,则将第一插接件13插入第一固定板21与墙体5之间也可以,本实施例中设有与墙体5固定的第一找平龙骨7,故实际上是第一插接件13插入第一固定板21的第二插接件213与第一找平龙骨7之间的插槽内。即,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固定后,第一插接件13和第二插接件213插入各自对应的插槽内。
34.可见,固定后,第一固定板21的第二插接件213和第一固定件1的第一插接件13板面相对地布置,其中第一插接件13更靠近墙体5设置,这样第二固定件2的第一固定板21和墙体5固定后,可以将第一固定件1的第一插接件13向墙体5压紧,以同时固定第一固定件1。为保证二者插接固定较为稳固,第一插接件13和第二插接件213的厚度分别需要大于或等于对应插槽的宽度。
35.为便于插接的进行,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3朝向第一固定板21的端部向插槽14内侧倾斜设置,即第一插接件13的端部形成第一斜坡131;第二插接件213朝向第一固定件1
的端部向插槽14内侧倾斜设置,即第二插接件213的端部形成第二斜坡214。如此设置,当需要插接固定时,第一斜坡131和第二斜坡214均具有导向作用,使第一固定板21和第一固定件1相互插接更为方便,便于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的安装。
36.可以理解,第一插接件13和第二插接件213可以仅有一者设置斜坡面结构,或者二者均设置斜坡面结构,均能够实现上述效果。
3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阳角结构,设置于墙体5的阳角,请参考图2,阳角结构包括第一墙板3、第二墙板4和阳角固定件,第一墙板3和第二墙板4通过阳角固定件固定于墙体5,阳角固定件即为上文所描述的阳角固定件,由于阳角固定件已经具有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包含阳角固定件的阳角结构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再赘述。
3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找平龙骨7和第二找平龙骨8,第一找平龙骨7和第二找平龙骨8沿墙体5的阳角垂直抵接设置并固定于墙体5,第一墙板3和第二墙板4通过阳角固定件固定于第一找平龙骨7,第一插接件13插入第二插接件213和第一找平龙骨7之间。
39.第一找平龙骨7和第二找平龙骨8沿墙体5的阳角垂直抵接设置并固定于墙体5,第一墙板3和第二墙板4通过阳角固定件分别固定于第一找平龙骨7。
4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均通过第一紧固件61固定于第一找平龙骨7,以间接固定于墙体5,在安装时,第一固定槽211和第一支撑突起212形成的支撑面贴合于第一找平龙骨7,第三固定槽11与第三支撑突起12形成的支撑面贴合于第一墙板3,第二固定槽221和第二支撑突起222形成的支撑面贴合于第二墙板4,以对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进行定位。
41.本实施例中第一找平龙骨7和第二找平龙骨8分别通过第一找平螺栓64和第二找平螺栓65固定于墙体5。如图2所示,第一找平龙骨7和第二找平龙骨8能够分别通过第一找平螺栓64和第二找平螺栓65的设置位置进行找平,使第一找平龙骨7和第二找平龙骨8能够平行于对应的墙体5。
42.本实施例中第一墙板3与第一找平龙骨7之间、第一墙板3与第一固定板21之间、第二墙板4与第二找平龙骨8之间均设有弹性垫9。如图2所示,弹性垫9能够使第一墙板3与第一找平龙骨7之间、第一墙板3与第一固定板21之间、第二墙板4与第二找平龙骨8之间形成柔性或弹性连接,以降低二者相互触碰、干涉导致的噪音。本实施例中弹性垫9为胶垫或胶球。
4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阳角结构的安装方法,基于上文所描述的阳角结构,具体步骤如下:
44.将第一找平龙骨7和第二找平龙骨8分别固定连接于墙体5并找平;
45.将第二墙板4抵接放置于第二固定件2的第一固定板21与第二固定板22远离墙体5的夹角处,通过第二紧固件62穿过第二固定槽221将第二固定件2固定于第二墙板4;
46.将第二固定件2对应放置于第一找平龙骨7和第二找平龙骨8的阳角位置,通过第一紧固件61穿过第一固定板21的第一固定槽211将其固定于第一找平龙骨8,并在第二墙板4和第二找平龙骨8之间设置弹性垫9;
47.将第一固定件1通过第三紧固件61穿过第三固定槽11固定于第一墙板3的对应位置,第一固定件1的第一插接件13与第一墙板3之间形成插槽14;
48.将第一固定板21的第二插接件213插接固定于第一插接件13和第一墙板3形成的
插槽14内(同时也是将第一插接件13插入固定于第二插接件213和第一找平龙骨7之间的插槽的过程),并在第一墙板3与第一找平龙骨7之间、第一固定板21与第一墙板3之间设置弹性垫9。
49.采用如上方法,能够较为方便的安装阳角结构。
50.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阳角固定件,用于将第一墙板(3)和第二墙板(4)固定于的墙体(5)的阳角,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角固定件包括板状的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所述第二固定件(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所述第一固定板(21)能够通过第一紧固件(61)固定于所述墙体(5),所述第二固定板(22)能够通过第二紧固件(62)固定于所述第二墙板(4),所述第一固定板(21)还包括饰面板(23),所述饰面板(23)自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侧边向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22)的方向延伸有饰面板(23),所述饰面板(23)用于覆盖所述第一墙板(3)阳角端的端面,并与所述第二墙板(4)的外表面平齐;所述第一固定件(1)能够通过第三紧固件(63)固定于所述第一墙板(3),所述第一固定件(1)的一端为第一插接件(13),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一端为第二插接件(213),所述第二插接件(213)用于插入所述第一插接件(13)和所述第一墙板(3)之间,所述第一插接件(13)用于插入所述第二插接件(213)和所述墙体(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角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向靠近所述墙体(5)的一侧突出设置以形成第一固定槽(211),所述第一紧固件(61)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槽(211)固定于所述墙体(5);所述第二固定板(22)向靠近所述第二墙板(4)的一侧突出设置以形成第二固定槽(221),所述第二紧固件(62)能够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槽(221)固定于所述第二墙板(4);所述第一固定件(1)向靠近所述第一墙板(3)的一侧突出设置以形成第三固定槽(11),所述第三紧固件(63)能够穿过所述第三固定槽(11)固定于所述第一墙板(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阳角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靠近所述第一紧固件(6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墙体(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突起(212),所述第一支撑突起(212)的突出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槽(211)的突出面持平;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板(22)靠近所述第二紧固件(62)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墙板(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突起(222),所述第二支撑突起(222)的突出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槽(221)的突出面持平;和/或,所述第一固定件(1)靠近所述第三紧固件(63)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墙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突起(12),所述第三支撑突起(12)的突出面与所述第三固定槽(11)的突出面持平。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阳角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板(23)的外板面设有饰面层(231),所述饰面层(231)与所述第一墙板(3)和所述第二墙板(4)具有相同饰面。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阳角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21)一端的侧边倾斜设置,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板面倾斜的第一斜坡(131);和/或,所述第一固定板(21)靠近所述墙体(5)一端的侧边倾斜设置,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1)的板面倾斜的第二斜坡(214)。6.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阳角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211)、所述第二固定槽(221)和所述第三固定槽(11)均为沉槽结构,所述第一紧固件(61)、所述第二紧固件(62)和所述第三紧固件(63)均为自攻螺丝,各所述自攻螺丝的大头端能够贴合并隐藏于对应所述沉槽结构的凹槽内。
7.一种阳角结构,设置于墙体(5)的阳角,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角结构包括第一墙板(3)、第二墙板(4)和阳角固定件,所述第一墙板(3)和所述第二墙板(4)通过所述阳角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墙体(5),所述阳角固定件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阳角固定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阳角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找平龙骨(7)和第二找平龙骨(8),所述第一找平龙骨(7)和所述第二找平龙骨(8)沿所述墙体(5)的阳角垂直抵接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墙体(5),所述第一墙板(3)和所述第二墙板(4)通过所述阳角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找平龙骨(7),所述第一插接件(13)插入所述第二插接件(213)和所述第一找平龙骨(7)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阳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找平龙骨(7)和所述第二找平龙骨(8)分别通过第一找平螺栓(64)和第二找平螺栓(65)固定于所述墙体(5);和/或,所述第一墙板(3)与所述第一找平龙骨(7)之间、所述第二墙板(4)与所述第二找平龙骨(8)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21)与所述第一墙板(3)之间均设有弹性垫(9)。10.一种阳角结构的安装方法,基于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阳角结构,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将第一找平龙骨(7)和第二找平龙骨(8)分别固定连接于墙体(5)并找平;将第二墙板(4)抵接放置于第二固定件(2)的第一固定板(21)与第二固定板(22)远离所述墙体(5)的夹角处,通过第二紧固件(62)穿过第二固定槽(221)将所述第二固定件(2)固定于所述第二墙板(4);将所述第二固定件(2)对应放置于所述第一找平龙骨(7)和所述第二找平龙骨(8)的阳角位置,通过第一紧固件(61)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第一固定槽(211)将其固定于所述第一找平龙骨(8),并在所述第二墙板(4)和所述第二找平龙骨(8)之间设置弹性垫(9);将第一固定件(1)通过第三紧固件(61)穿过第三固定槽(11)固定于第一墙板(3)的对应位置,将所述第一固定件(1)的第一插接件(13)插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第二插接件(213)和所述第一找平龙骨(7)之间,并在所述第一墙板(3)与所述第一找平龙骨(7)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21)与所述第一墙板(3)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垫(9)。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阳角固定件、阳角结构及其安装方法,阳角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于墙体,第二固定板固定于第二墙板,第一固定板的侧边向远离第二固定板的方向延伸有饰面板;第一固定件通过第三紧固件固定于第一墙板,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为第一插接件,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为第二插接件,二者相互插接固定。采用如上结构,阳角固定件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的固定于墙体,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能够满足用户的环保需求;阳角固定件除饰面板以外的其他结构均设置于墙板内侧,且与墙板之间贴合无缝隙,不易受到磕碰或产生形变,较为美观。较为美观。较为美观。
技术研发人员:吴水晶 钟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集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