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
背景技术:
2.在碳纤维公路自行车前叉生产过程中,它碟刹位置成型完成后需进行后加工处理,例如铣平面、钻孔、攻牙及倒角等,此工序需在cnc上进行加工完成,因此,在cnc中,需要应用到装夹治具将前叉固定于cnc中。
3.目前,每开发一个新型号的前叉,就需设计一整套装夹治具,生产时需把整套治具通过螺丝固定于cnc的机台上,接着装入前叉,然后借助螺丝将上盖锁紧,从而由上盖将产品固定的目的。当加工完毕后,再松开螺丝和拆上盖再取出产品,每生产不同订单需拆换整套治具。正由于现有的固定治具每加工一个产品需要重新制作一整套,每加工一个产品需拆装上盖,延长加工工时。且更换订单时需整套治具拆装,浪费人工成本。
4.因此,急需要一种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以节约开发生产不用每个型号需要开发一整套治具,缩短制作时间,能减轻人工负荷及满足生产要求。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包括底座、支撑座、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一压盖、第二压盖及各可拆卸更换的承托撑轴和承托块。所述支撑座从上方装配于所述底座,所述承托块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并与所述底座可更换的装配连接,所述承托块还沿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中的一者与所述支撑座呈隔开的对齐排列;所述第一压盖位于所述承托块的正上方并与所述第一驱动器之输出端装配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装配于所述底座并位于所述承托块的侧旁,所述第一压盖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使下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块的滑移;所述承托撑轴可更换地装配于所述支撑座并沿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中的另一者凸出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驱动器装配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承托撑轴呈彼此面对的布置,所述第二压盖装配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压盖在所述第二驱动器的驱使下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撑轴的滑移。
7.较佳地,所述承托块开设有两个用于容纳前叉之管体的容纳槽,每个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朝上布置,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在所述底座上呈同侧布置。
8.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呈朝上的竖直布置,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朝靠近所述承托撑轴的水平布置。
9.较佳地,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承托撑轴两者的中心线相重合。
10.较佳地,所述第一压盖为“l”字形的块状结构,所述第二压盖为圆柱形。
11.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各为气缸或液压缸。
12.较佳地,所述承托块通过螺丝与所述底座装配连接。
13.较佳地,所述支撑座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座之侧壁的插装孔,所述承托撑轴插装
于所述插装孔中。
14.较佳地,所述支撑座上穿置有一锁固螺丝,所述锁固螺丝选择性地对插装于所述插装孔中的承托撑轴进行锁紧或松开锁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承托块于底座上的可更换拆卸设计及承托撑轴于支撑座上的可更换拆卸设计,对于不同型号的产品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承托块和承托撑轴即可,不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整体进行更换,故节约开发生产不用每个型号需要开发一整套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同时,由于放置于承托块和承托撑轴上的前叉被第一驱动器驱使第一压盖和第二驱动器驱使第二压盖进行压紧,故缩短制作时间和减轻人工负荷。另,通过在cnc的机台上配置两个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即可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16.图1是将两个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装配于cnc的机台上并在装夹前叉时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在装夹前叉时的立体图。
18.图3是图2所示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移离前叉后的立体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中的支撑座、承托撑轴及锁固螺丝三者彼此拆离时的立体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中的承托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22.请参阅图1,cnc的机台320上装配有两个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100,由cnc的机头310负责对两个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100所装夹的前叉200进行加工,以提高cnc的加工速度和效率,当然,根据实际需要,cnc的机台320所装配的本实用新型之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100的数量还可以为其它,故不以附图1所示为限。
23.其中,结合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100包括底座10、支撑座20、第一驱动器30、第二驱动器40、第一压盖50、第二压盖60及各可拆卸更换的承托撑轴70和承托块80。支撑座20从上方装配于底座10,由底座10对支撑座20提供支撑,并与支撑座20固定在一起。承托块80位于底座10的上方并与底座10可更换的装配连接,以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地更换承托块80;承托块80还沿底座10的前后方向与支撑座20呈隔开的对齐排列,以确保承托块80从下方承托前叉200的管体210需要。第一压盖50位于承托块80的正上方并与第一驱动器30之输出端31装配连接,第一驱动器30装配于底座10,由底座10对第一驱动器30提供支撑的作用及装配的场所,第一驱动器30还位于承托块80的侧旁,以使得第一压盖50在第一驱动器30的驱使下做靠近或远离承托块80的滑移,从而满足承托块80与第一压盖50一起夹紧或松开夹紧前叉200的管体210的要求。承托撑轴70可更换地装配于支撑座20,以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地更换承托撑轴70,承托撑轴70还沿底座10的左右方向凸出支撑座20,以便于承托撑轴70对前叉200之勾爪220的承托。第二驱动器40装配于底座
10,由底座10为第二驱动器40提供支撑的作用及装配的场所,第二驱动器40还与承托撑轴70呈彼此面对的布置。第二压盖60装配于第二驱动器40的输出端41,使得第二压盖60在第二驱动器40的驱使下做靠近或远离承托撑轴70的滑移,以满足承托撑轴70和第二压盖60一起夹紧或松开夹紧前叉200的勾爪200的要求。具体地,在图1至图3中,第一驱动器30的输出端31呈朝上的竖直布置,这样设计的目的能简化第一压盖50与第一驱动器30的输出端31的装配关系,第二驱动器40的输出端41朝靠近承托撑轴70的水平布置,以简化第二压盖60与第二驱动器40之输出端41之间的装配关系。更具体地,如下:
24.如图1至图3所示,承托块80开设有两个用于容纳前叉200之管体210的容纳槽81,每个容纳槽81的槽口朝上布置,以便于前叉200的两管体210从上方放置于承托块80处;同时,第一驱动器30和第二驱动器40在底座10上呈同侧布置,以使得第一驱动器30和第二驱动器40于底座10上的布置更紧凑和更合理。具体地,第二驱动器40的输出端41与承托撑轴70两者的中心线相重合,以使得第二驱动器40驱使第二压盖60对套装于承托撑轴70中的勾爪220的顶压作用位置处更均匀,从而确保了第二压盖60对勾爪200顶压的可靠性。举例而言,第一驱动器30和第二驱动器40各为气缸,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为液压缸,故不以此为限。
25.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压盖50为“l”字形的块状结构,这样设计便于第一压盖50与第一驱动器30的输出端31之间的装配操作,确保第一驱动器50驱使第一压盖50上下滑移的可靠性;第二压盖60为圆柱形,以更好地匹配前叉200的勾爪220的形状,从而确保第二压盖60对勾爪220顶紧的可靠性。
26.如图5所示,承托块80通过螺丝与底座10装配连接,以便于承托块80与底座10之间的装拆操作。具体地,在图5中,承托块80开设有安装通孔82,安装通孔82与一个容纳槽81相连通,以便于借助螺丝将承托块80固定于底座10或从底座10处拆走。举例而言,底座10为板体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27.如图2至图4所示,支撑座20开设有贯穿支撑座20之侧壁的插装孔21,承托撑轴70插装于插装孔21中,以便于承托撑轴70与支撑座20之间的装拆操作。具体地,支撑座20上穿置有一锁固螺丝22,锁固螺丝22选择性地对插装于插装孔21中的承托撑轴70进行锁紧或松开锁紧,这样设计更便于操作人员对承托撑轴70于支撑座20处的更换操作。更具体地,在图4中,支撑座20还开设有穿置孔23,承托撑轴70对应地开设有螺孔71,承托撑轴70在插入支撑座20的插装孔21时使螺孔71与穿置孔23相对齐,此时,锁固螺丝22从穿置孔23穿入再与螺孔71螺纹连接,较优的是,穿置孔23与插装孔21在支撑座20上呈相邻的异侧布置,但不以此为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插装孔21是标准孔,对于不同型号产品,变化的是承托撑轴70用于穿置于前叉200的勾爪220的位置尺寸。
28.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首先,将前叉200的管体220放置于承托块80的容纳槽81中,同时,还使前叉200的勾爪220套装于承托撑轴70中;接着,由第一驱动器30驱使第一压盖50向下滑移,以及由第二驱动器40驱使第二压盖60朝靠近承托撑轴70处滑移,从而使得第一压盖50将管体220压紧及第二压盖60将勾爪60顶紧,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100对前叉200装夹的目的。当cnc的机头310对被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100装夹于机台320上的前叉200加工完毕后,由第一驱动器30驱使第一压盖50松开对前叉200的管体
210的压紧,以及第二驱动器40驱使第二压盖60松开对前叉200的勾爪220的顶紧,此时可以将前叉200从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100;不断重复上述的过程,即可以完成前叉200加工前的装夹及加工后的前叉200取下的流水性作业。
29.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承托块80于底座10上的可更换拆卸设计及承托撑轴70于支撑座20上的可更换拆卸设计,对于不同型号的产品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承托块80和承托撑轴70即可,不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100整体进行更换,故节约开发生产不用每个型号需要开发一整套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100。同时,由于放置于承托块80和承托撑轴70上的前叉200被第一驱动器30驱使第一压盖50和第二驱动器40驱使第二压盖60进行压紧,故缩短制作时间和减轻人工负荷。另,通过在cnc的机台320上配置两个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100即可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要求。
30.值得注意者,附图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为底座10由左至右的方向,附图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为底座10由前至后的方向。另,于其它实施例中,承托块80还可以沿底座10的左右方向与支撑座20隔开对齐,此时,承托撑轴70则沿底座10的前后方向凸出支撑座20,故不以上述的说明为限。
3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包括底座及从上方装配于所述底座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还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一压盖、第二压盖及各可拆卸更换的承托撑轴和承托块,所述承托块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并与所述底座可更换的装配连接,所述承托块还沿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中的一者与所述支撑座呈隔开的对齐排列,所述第一压盖位于所述承托块的正上方并与所述第一驱动器之输出端装配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装配于所述底座并位于所述承托块的侧旁,所述第一压盖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使下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块的滑移,所述承托撑轴可更换地装配于所述支撑座并沿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中的另一者凸出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驱动器装配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承托撑轴呈彼此面对的布置,所述第二压盖装配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压盖在所述第二驱动器的驱使下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撑轴的滑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块开设有两个用于容纳前叉之管体的容纳槽,每个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朝上布置,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在所述底座上呈同侧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呈朝上的竖直布置,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朝靠近所述承托撑轴的水平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承托撑轴两者的中心线相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盖为“l”字形的块状结构,所述第二压盖为圆柱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各为气缸或液压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块通过螺丝与所述底座装配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座之侧壁的插装孔,所述承托撑轴插装于所述插装孔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穿置有一锁固螺丝,所述锁固螺丝选择性地对插装于所述插装孔中的承托撑轴进行锁紧或松开锁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包括底座、支撑座、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一压盖、第二压盖、承托撑轴和承托块。承托块与底座更换地装配连接,第一压盖位于承托块的正上方并与第一驱动器之输出端装配连接;第一驱动器装于底座并位于承托块的侧旁,第一压盖在第一驱动器的驱使下做靠近或远离承托块滑移;承托撑轴更换地装于支撑座并凸出支撑座;第二驱动器装于底座并与承托撑轴彼此面对,第二压盖装于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第二压盖在第二驱动器的驱使下做靠近或远离承托撑轴滑移。本实用新型的前叉碟刹加工通用型固定治具能节约开发生产不用每个型号都开发一整套治具,能缩短制作时间,能减轻人工负荷,能满足生产要求。能满足生产要求。能满足生产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松 陈玉行 黄卫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泰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