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3  108



    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空气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来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
    3.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642367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储水室、进气腔、净化室、分离腔和出气腔,储水室由水箱、水泵组成,进气腔由进风口和涡轮离心风扇组成,净化室由净化腔体、供水管路和雾化系统构成,出气腔、分离腔、净化室、进气腔和储水室从上至下依次分布,分离腔可将水滴回收进入净化室,而空气则从分离腔中分离出去并经由出气腔排入环境空气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进气腔位于储水室和出气腔之间,使得加水时水难以从出气腔处淋下加至水箱中,导致加水时需要将水箱拆下,操作繁琐,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向水箱中加水,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水箱,具有一储水腔;过滤结构,设于所述水箱上且具有一开口朝向远离所述水箱方向设置的空气通道;壳体,设于所述过滤结构上,所述壳体具有一进气口、一出气口和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的空腔;抽风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驱使空气从所述过滤结构的外侧依次经过所述空气通道、所述进气口、所述空腔和所述出气口;加湿结构,用于驱使所述水箱中的水对经过所述空气通道的空气加湿;以及加水仓,设于所述水箱的上侧,所述加水仓具有一蓄水腔和与所述蓄水腔连通的加水口,水可从所述加水仓进入所述水箱。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向水箱中加水时无需将水箱拆下,直接通过加水口向加水仓中加水,水即可从蓄水腔流至水箱的储水腔中,提高了向水箱中加水的便利性。
    8.可选的,所述加水仓的加水口处铰接有盖合所述加水口的盖板。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加水口进行盖合,使得杂物等不易进入加水仓内污染加水仓。
    10.可选的,所述盖板包括盖合部、引导部和挡边部,所述盖合部盖合于所述加水仓的
    加水口处,所述引导部设于所述盖合部的下侧且位于所述蓄水腔内,所述挡边部设于所述盖合部与所述引导部的两侧,所述挡边部与所述盖合部、所述引导部配合形成引导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边部与盖合部、引导部配合形成引导槽,使得盖板开启时,直接将水加至盖合部,水即可沿着引导槽流至加水仓中,提高了向加水仓中加水的便利性。
    12.可选的,所述加水仓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一限位面,所述盖板开启时,所述挡边部与所述限位面抵接,所述盖板从上至下倾斜向所述加水仓内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面与挡边部互相抵接限位,对开启时的盖板进行限位,使得盖板开启时从上至下倾斜向加水仓内设置,使得加水时加至盖合部上即可,同时无需人工控制盖板开启时的角度,提高了向加水仓中加水的便利性。
    14.可选的,所述盖板盖合所述加水口时,所述盖合部设于所述加水口内,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加水仓的内侧壁互相贴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合部设于加水口内盖合加水口时,引导部与加水仓的内侧壁互相贴合,对盖合部进行限位,提高了盖板盖合加水口时的盖合效果,使得杂物不易经加水口进入加水仓。
    16.可选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均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穿设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中,所述空气通道设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中。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层过滤网的设置,相对一层过滤网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提高了空气净化器对空气的过滤效果。
    18.可选的,所述加湿结构包括加湿驱动件、水管、淋水环和吸水件,所述水管、所述淋水环和所述吸水件均设于所述空气通道中,所述水箱上侧设有供所述吸水件下侧插入的插入槽,所述插入槽的槽底设有与所述储水腔互相连通的回流孔,所述淋水环下侧设有供所述吸水件上侧插入安置的安置槽,所述淋水环具有一与所述安置槽互相连通的淋水腔,所述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淋水环、所述加湿驱动件连接,所述加湿驱动件驱使水从所述水箱中经所述水管进入所述淋水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湿驱动件将水箱中的水输送至淋水环内的淋水腔内,水从淋水腔淋至吸水件上使得吸水件保持湿润,对经过吸水件的空气进行加湿。
    20.可选的,所述抽风结构包括风轮和风轮驱动件,所述风轮驱动件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风轮设于所述风轮驱动件的输出端。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轮驱动件驱使风轮主动,以在空腔内产生负压,使得过滤结构外侧的空气能够经过过滤结构进入空气通道,依次经过壳体的进气口、空腔和出气口。
    22.可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过滤结构外侧的护套,所述护套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所述护套的两端通过锁定结构分别与所述壳体、所述水箱可拆卸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套为过滤结构提供防护,使得过滤结构不易因与外界的其它物体碰撞而损坏。
    24.可选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基块、插入块、按压块、卡钩和弹性件,所述插入块设于所述基块的一侧,所述基块上设有滑移槽和伸出孔,所述按压块于所述滑移槽内滑移且经
    所述伸出孔伸出,所述插入块上设有滑槽和穿孔,所述滑槽与所述穿孔、所述滑移槽互相连通,所述穿孔与所述伸出孔朝向同一侧设置,所述卡钩随所述按压块于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卡钩可从所述穿孔中穿出,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滑移槽内,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按压块保持有伸出所述伸出孔的趋势。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与过滤结构、水箱可拆卸连接于,更换壳体、过滤结构或水箱时,只需按压按压块解除卡钩对相应部件的锁定,即可对相应的部件进行更换,提高了部件更换的效率。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使得向水箱中加水时无需将水箱拆下,直接通过加水口向加水仓中加水,水即可从蓄水腔流至水箱的储水腔中,提高了向水箱中加水的便利性;2.挡边部与盖合部、引导部配合形成引导槽,使得盖板开启时,直接将水加至盖合部,水即可沿着引导槽流至加水仓中,提高了向加水仓中加水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侧视图。
    28.图2是图1中a-a向的局部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与抽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水仓与盖板的爆炸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水仓与盖板的俯视图。
    32.图6是图5中b-b向的全剖视图。
    3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锁定结构与护套、水箱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3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圈与锁定结构的侧视图。
    35.图9是图8中c-c向的全剖视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0、水箱;11、储水腔;12、插入槽;13、回流孔;14、凹槽;15、卡槽;20、过滤结构;21、空气通道;22、第一过滤网;23、第二过滤网;30、壳体;31、进气口;32、出气口;33、空腔;34、连接杆;35、固定壳;36、格栅;40、抽风结构;41、风轮;42、风轮驱动件;50、加湿结构;51、加湿驱动件;52、水管;53、淋水环;531、安置槽;532、淋水腔;533、连通孔;54、吸水件;60、加水仓;61、蓄水腔;62、加水口;63、盖板;631、盖合部;632、引导部;633、挡边部;634、引导槽;635、连接块;636、铰接槽;64、限位块;641、限位面;65、铰接柱;66、加水管;70、护套;71、进气孔;72、插槽;73、卡接槽;80、锁定结构;81、基块;811、滑移槽;812、伸出孔;82、插入块;821、滑槽;822、穿孔;83、按压块;84、卡钩;85、弹性件;86、限位板;90、连接圈。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箭头x指示的正方向为上,以箭头x指示的反方向为下。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空气净化器。参照图1与图2,空气净化器包括水箱10、过滤结构20、壳体30、抽风结构40、加湿结构50和加水仓60。
    39.水箱10具有一储水腔11,储水腔11用于储水。
    40.过滤结构20设于水箱10的上侧,过滤结构20包括第一过滤网22和第二过滤网23。具体地,第一过滤网22与第二过滤网23均呈环形设置,可以是圆环,也可以是方环,还可以是其它闭合环体。第一过滤网22与第二过滤网23的通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过滤网23穿设于第一过滤网22的通孔中,第二过滤网23的通孔即为过滤结构20的空气通道21。第一过滤网22与第二过滤网23的高度相等,第一过滤网22与第二过滤网23的下侧均抵接于水箱10的上侧,第一过滤网22为hepa,第二过滤网23为活性炭过滤网。
    41.壳体30固定于过滤结构20的上侧,壳体30具有一进气口31、一出气口32和一空腔33。进气口31位于壳体30的下侧,进气口31与过滤结构20的空气通道21连通。出气口32位于壳体30的上侧,空腔33设于壳体30内,空腔33用于从上至下连通出气口32与进气口31。
    42.参照图2与图3,抽风结构40设于空腔33内,抽风结构40用于在空腔33内形成负压,以驱使过滤结构20外侧的空气能够经过过滤结构20进入过滤结构20的空气通道21,然后依次经过壳体30的进气口31、空腔33和出气口32。抽风结构40包括风轮41和风轮驱动件42。风轮驱动件42为电机,壳体30的空腔33内设有固定壳35,风轮驱动件42安装于固定壳35内,风轮驱动件42的输出轴朝下贯穿并伸出固定壳35,固定壳35周侧固定有至少一个连接杆34,连接杆34的两端分别与壳体30的内侧壁、固定壳3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连接杆34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连接杆34沿固定壳35的周侧均匀设置。风轮41固定于风轮驱动件42的输出端上,以在风轮驱动件42的驱使下转动。
    43.壳体30的进气口31处还安装有格栅36,以使得更换过滤结构20时手指不易误入壳体30的进气口31,进而使得手指不易因与风轮41碰触而受伤。
    44.加湿结构50用于驱使水箱10中的水对经过过滤结构20的空气通道21的空气加湿,加湿结构50包括加湿驱动件51、水管52、淋水环53和吸水件54。吸水件54由吸水棉制成,吸水件54呈环形设置,吸水件54设于过滤结构20的空气通道21中,吸水件54的通孔呈竖直设置,使得空气经过吸水件54时能够通过吸水件54中的水分进行加湿。水箱10的顶板下凹形成插入槽12,插入槽12呈环形设置,吸水件54的下侧插入于插入槽12中。插入槽12的槽底开设有回流孔13,回流孔13与插入槽12、储水腔11互相连通,以使得吸水件54内的水分能够经回流孔13回流至水箱10的储水腔11内。
    45.淋水环53设于吸水件54的上侧,淋水环53的下侧开设有安置槽531,安置槽531呈环形设置,吸水件54的上侧插入安置槽531中。淋水环53具有一淋水腔532,淋水腔532呈环形设置,淋水腔532位于安置槽531的内侧。淋水腔532毗邻安置槽53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孔533,连通孔533的两端分别与安置槽531、淋水腔532互相连通,使得淋水腔532内的水能够经过连通孔533进入安置槽531中淋至吸水件54上侧。
    46.加湿驱动件51为水泵,加湿驱动件51设于水箱10的储水腔11内,水泵通过水管52与淋水环53连接,水管52的上端与淋水腔532连通,使得加湿驱动件51能够将水箱10中的水输送至淋水腔532中。
    47.参照图2与图4,加水仓60用于向水箱10中加水,加水仓60毗邻设于过滤结构20的上侧,以使得使用者向加水仓60内加水时无需下蹲。加水仓60具有一蓄水腔61和一加水口
    62,蓄水腔61的底部通过加水管66与水箱10的顶部连通,加水口62开设于加水仓60的侧壁上,加水口62与蓄水腔61互相连通,以方便使用者通过加水口62向蓄水腔61内加水。
    48.加水仓60的加水口62处铰接有盖板63,盖板63用于盖合加水口62,盖板63包括盖合部631、引导部632和挡边部633。盖合部631用于盖合加水口62,引导部632固定于盖合部631的下侧,引导部632位于蓄水腔61的内侧,盖合部631的重量大于引导部632的重量。挡边部6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边部633分别固定于盖合部631的两侧,挡边部633从盖合部631的顶部延伸至引导部632的底部,挡边部633与盖合部631、引导部632配合形成引导槽634,引导槽634从上至下延伸设置。
    49.两个挡边部633的背向侧壁上均固定有连接块635,连接块635位于盖合部631与引导部632的连接处,连接块635上开设有铰接槽636,加水口62处的两相对侧壁上均固定有铰接柱65,两个铰接柱65分别插入两个铰接槽636中并于铰接槽636中转动,以将盖板63铰接于加水仓60上。铰接槽636朝向下侧具有一缺口,缺口的尺寸略小于铰接柱65的直径,以使得铰接柱65能够通过挤压缺口使其变形而安装至铰接槽636中。
    50.参照图5与图6,加水仓60的内侧壁上固定有限位块64,限位块64具有一限位面641,盖板63开启时,挡边部633与限位面641抵接,盖板63与引导槽634均呈从上至下倾斜向蓄水腔61内设置。此时,将水添加至盖合部631的上侧,水在引导槽634的引导下流入蓄水腔61内。
    51.盖板63盖合加水口62时,盖合部631插入加水口62内对加水口62盖合,引导部632与加水仓60的内侧壁互相贴合。
    52.参照图2与图7,过滤结构20的外侧套设有护套70,护套70环绕于过滤结构20的外侧对过滤结构20保护,护套70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气孔71,以使得护套70外侧的空气能够经过进气孔71进入护套70。
    53.护套70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圈90,护套70上侧的连接圈90与壳体30固定连接,护套70上侧的连接圈90通过锁定结构80与护套70可拆卸连接。护套70下侧的连接圈90与护套70固定连接,护套70下侧的连接圈90通过锁定结构80与水箱10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锁定结构80以护套70上侧的连接圈90与护套70的连接为例进行介绍。
    54.参照图7、图8与图9,一个连接圈90对应于两个锁定结构80,两个锁定结构80分别设于连接圈90呈背向设置的两外侧壁上,两个锁定结构80呈背向设置,锁定结构80包括基块81、插入块82、按压块83、卡钩84和弹性件85。基块81固定于连接圈90上,基块81上设有滑移槽811和伸出孔812,滑移槽811朝向上侧开口,伸出孔812与滑移槽811互相连通,伸出孔812朝向远离另一相背基块81的方向开口。按压块83从滑移槽811的开口处安装于滑移槽811内,按压块83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于滑移槽811内且可从伸出孔812伸出滑移槽811。弹性件85为压缩弹簧,弹性件85设于滑移槽811内,弹性件85位于滑移槽811的一侧壁与按压块83之间,以使得按压块83保持有滑出滑移槽811的趋势。插入块82固定于基块81的下侧,插入块82上开设有滑槽821和穿孔822,滑槽821与滑移槽811互相连通,穿孔822与滑槽821互相连通,穿孔822朝向远离另一相背插入块82的方向开口。卡钩84固定于按压块83的下侧且随按压块83于水平方向滑动,卡钩84滑移连接于滑槽821内,卡钩84的卡接部可从穿孔822中伸出。
    55.护套70上侧相对的两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插槽72,插槽72供插入块82插入。两插槽
    72的相对侧壁上均开设有卡接槽73,卡接槽73供伸出穿孔822的卡钩84的卡接部插入卡接,以将壳体30与护套70可拆卸连接。
    56.对应地,水箱10下凹成形有凹槽14,凹槽14供插入块82插入,凹槽1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槽15,卡槽15供伸出穿孔822的卡钩84的卡接部插入卡接,以将护套70与水箱10可拆卸连接。
    57.按压块83完全收纳于滑移槽811内时,为了使得按压块83不易从滑移槽811的开口处滑出,滑移槽811内还插有限位板86,挤压按压块83使按压块83与限位板86抵接时,按压块83部分嵌设于伸出孔812中。
    5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实施原理为:在过滤结构20的上侧设置加水仓60,加水仓60的蓄水腔61与水箱10的储水腔11通过加水管66连通,使得使用者向水箱10内加水时,无需将水箱10拆下,直接通过加水口62向加水仓60加水即可。
    5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0),具有一储水腔(11);过滤结构(20),设于所述水箱(10)上且具有一开口朝向远离所述水箱(10)方向设置的空气通道(21);壳体(30),设于所述过滤结构(20)上,所述壳体(30)具有一进气口(31)、一出气口(32)和连通所述进气口(31)与所述出气口(32)的空腔(33);抽风结构(40),设于所述壳体(30)内且用于驱使空气从所述过滤结构(20)的外侧依次经过所述空气通道(21)、所述进气口(31)、所述空腔(33)和所述出气口(32);加湿结构(50),用于驱使所述水箱(10)中的水对经过所述空气通道(21)的空气加湿;以及加水仓(60),设于所述水箱(10)的上侧,所述加水仓(60)具有一蓄水腔(61)和与所述蓄水腔(61)连通的加水口(62),水可从所述加水仓(60)进入所述水箱(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仓(60)的加水口(62)处铰接有盖合所述加水口(62)的盖板(6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3)包括盖合部(631)、引导部(632)和挡边部(633),所述盖合部(631)盖合于所述加水仓(60)的加水口(62)处,所述引导部(632)设于所述盖合部(631)的下侧且位于所述蓄水腔(61)内,所述挡边部(633)设于所述盖合部(631)与所述引导部(632)的两侧,所述挡边部(633)与所述盖合部(631)、所述引导部(632)配合形成引导槽(63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仓(60)内设有限位块(64),所述限位块(64)具有一限位面(641),所述盖板(63)开启时,所述挡边部(633)与所述限位面(641)抵接,所述盖板(63)从上至下倾斜向所述加水仓(60)内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3)盖合所述加水口(62)时,所述盖合部(631)设于所述加水口(62)内,所述引导部(632)与所述加水仓(60)的内侧壁互相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20)包括第一过滤网(22)和第二过滤网(23),所述第一过滤网(22)和所述第二过滤网(23)均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23)穿设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2)中,所述空气通道(21)设于所述第二过滤网(23)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50)包括加湿驱动件(51)、水管(52)、淋水环(53)和吸水件(54),所述水管(52)、所述淋水环(53)和所述吸水件(54)均设于所述空气通道(21)中,所述水箱(10)上侧设有供所述吸水件(54)下侧插入的插入槽(12),所述插入槽(12)的槽底设有与所述储水腔(11)互相连通的回流孔(13),所述淋水环(53)下侧设有供所述吸水件(54)上侧插入安置的安置槽(531),所述淋水环(53)具有一与所述安置槽(531)互相连通的淋水腔(532),所述水管(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淋水环(53)、所述加湿驱动件(51)连接,所述加湿驱动件(51)驱使水从所述水箱(10)中经所述水管(52)进入所述淋水腔(53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结构(40)包括风轮(41)和风轮驱动件(42),所述风轮驱动件(42)设于所述空腔(33)内,所述风轮(41)设于所述风轮
    驱动件(42)的输出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过滤结构(20)外侧的护套(70),所述护套(70)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71),所述护套(70)的两端通过锁定结构(80)分别与所述壳体(30)、所述水箱(10)可拆卸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80)包括基块(81)、插入块(82)、按压块(83)、卡钩(84)和弹性件(85),所述插入块(82)设于所述基块(81)的一侧,所述基块(81)上设有滑移槽(811)和伸出孔(812),所述按压块(83)于所述滑移槽(811)内滑移且经所述伸出孔(812)伸出,所述插入块(82)上设有滑槽(821)和穿孔(822),所述滑槽(821)与所述穿孔(822)、所述滑移槽(811)互相连通,所述穿孔(822)与所述伸出孔(812)朝向同一侧设置,所述卡钩(84)随所述按压块(83)于所述滑槽(821)内滑动,所述卡钩(84)可从所述穿孔(822)中穿出,所述弹性件(85)设于所述滑移槽(811)内,所述弹性件(85)使得所述按压块(83)保持有伸出所述伸出孔(812)的趋势。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涉及空气调节的领域,其包括:水箱,具有一储水腔;过滤结构,设于所述水箱上且具有一开口朝向远离所述水箱方向设置的空气通道;壳体,设于所述过滤结构上,所述壳体具有一进气口、一出气口和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的空腔;抽风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驱使空气从所述过滤结构的外侧依次经过所述空气通道、所述进气口、所述空腔和所述出气口;加湿结构,用于驱使所述水箱中的水对经过所述空气通道的空气加湿;以及加水仓,设于所述水箱的上侧,所述加水仓具有一蓄水腔和与所述蓄水腔连通的加水口,水可从所述加水仓进入所述水箱。本申请具有提高了向水箱中加水的便利性的效果。向水箱中加水的便利性的效果。向水箱中加水的便利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柳良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天瑞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0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