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3  88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换机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


    背景技术:

    2.交换机是一种用于光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而交换机背板则是交换机上用于安装各种连接端口的配件,通过各种端口连接交换机,实现交换功能,本方案具体涉及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但是现有的交换机背板结构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现有的交换机背板结构在使用时,安装板与背板外框连为一体,不便于对安装板进行更换;现有的交换机背板结构在安装上连接端口之后,无法对连接端口进行独立封堵,导致外界的灰尘容易通过未连接传输线的空闲连接端口进入交换机中,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的交换机背板结构在使用时,安装板与背板外框连为一体,不便于对安装板进行更换;现有的交换机背板结构在安装上连接端口之后,无法对连接端口进行独立封堵,导致外界的灰尘容易通过未连接传输线的空闲连接端口进入交换机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包括背板外框,所述背板外框的内侧且贯穿背板外框的一侧框体开设有交换槽,交换槽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板,背板外框的背面靠近上下端均安装有三个连接片,贯穿连接片的上下端居中均安装有安装螺丝,贯穿安装板与背板外框的前后端靠近一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螺孔,限位螺孔的内侧安装有限位螺丝;
    6.贯穿所述安装板的正反面靠近上端一侧开设有五个第一安装槽,贯穿安装板的正反面靠近上端另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三安装槽,贯穿安装板的正反面靠近上端且位于第一安装槽与第三安装槽之间的位置安装有四个第二安装槽,贯穿安装板的正面且位于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下方的位置均开设有滑道,安装板的内部且对应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中部的位置均开设有滑槽一,安装板的内部且对应第三安装槽中部的位置开设有滑槽二,封堵板一与封堵板二的底端居中均安装有拨卡,滑槽一的内部设置有封堵板一,滑槽二的内部设置有封堵板二,封堵板一与封堵板二的底端靠近两侧均安装有封堵弹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板通过交换槽与背板外框套接,安装螺丝与连接片螺纹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与第三安装槽均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与第三安装槽之间呈等距排列。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螺丝与限位螺孔螺纹连接,封堵板一与封堵板二的厚度相等,且封堵板一的厚度为安装板厚度的三分之一。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拨卡的宽度等于滑道的宽度,封堵板一呈矩形设置,封堵板二呈“t”字形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位于所述滑槽一内部的封堵弹簧两端分别与封堵板一的底端靠两侧和滑槽一的底端固定连接,位于滑槽二内部的封堵弹簧两端分别与封堵板二的底端靠两侧和滑槽二的底端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并在背板外框的内侧开设交换槽,使用时将安装板沿着交换槽插入背板外框中,并通过限位螺丝配合限位螺孔对安装板与背板外框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更换安装板时,只需要先取下限位螺丝,再将原有安装板抽出之后即可更换新的安装板,便于根据连接端口的排布情况更换合适的安装板;
    14.通过在封堵板一和封堵板二的底端居中安装拨卡,将连接端口安装在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内侧且靠近后三分之一段的位置,连接传输线时,沿着滑道的方向向下拨动拨卡,带动封堵板一或者封堵板二压缩封堵弹簧,深入到滑槽一或是滑槽二的下半段,传输线插入连接端口即可,而闲置的连接端口则通过封堵板一或是封堵板二进行封堵,避免灰尘通过连接端口进入交换机内部,且位于每个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内部的封堵板一或封堵板二均独立设置,互不影响,便于对每个连接端口进行独立封堵。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中封堵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安装板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18.图中:1、背板外框;2、交换槽;3、连接片;4、安装螺丝;5、安装板;6、第一安装槽;7、第二安装槽;8、第三安装槽;9、限位螺丝;10、限位螺孔;11、封堵板一;12、拨卡;13、滑道;14、封堵板二;15、滑槽一;16、滑槽二;17、封堵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如图1-3所示,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包括背板外框1,背板外框1的内侧且贯穿背板外框1的一侧框体开设有交换槽2,交换槽2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板5,背板外框1的背面靠近上下端均安装有三个连接片3,贯穿连接片3的上下端居中均安装有安装螺丝4,贯穿安装板5与背板外框1的前后端靠近一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螺孔10,限位螺孔10的内侧安装有限位螺丝9;
    21.贯穿安装板5的正反面靠近上端一侧开设有五个第一安装槽6,贯穿安装板5的正反面靠近上端另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三安装槽8,贯穿安装板5的正反面靠近上端且位于第一安装槽6与第三安装槽8之间的位置安装有四个第二安装槽7,贯穿安装板5的正面且位于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7和第三安装槽8下方的位置均开设有滑道13,安装板5的内部且对
    应第一安装槽6与第二安装槽7中部的位置均开设有滑槽一15,安装板5的内部且对应第三安装槽8中部的位置开设有滑槽二16,封堵板一11与封堵板二14的底端居中均安装有拨卡12,滑槽一15的内部设置有封堵板一11,滑槽二16的内部设置有封堵板二14,封堵板一11与封堵板二14的底端靠近两侧均安装有封堵弹簧17。
    22.在本方案中,为了便于背板结构与交换机进行连接设置了安装螺丝4和连接片3,安装板5通过交换槽2与背板外框1套接,安装螺丝4与连接片3螺纹连接。
    23.在本方案中,为了充分利用安装板5上的空间,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7与第三安装槽8均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7与第三安装槽8之间呈等距排列。
    24.在本方案中,为了安装板5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安装板5从背板外框1中脱离,限位螺丝9与限位螺孔10螺纹连接,封堵板一11与封堵板二14的厚度相等,且封堵板一11的厚度为安装板5厚度的三分之一。
    25.在本方案中,为了便于封堵板一11与封堵板二14的移动设置了拨卡12,拨卡12的宽度等于滑道13的宽度,封堵板一11呈矩形设置,封堵板二14呈“t”字形设置。
    26.在本方案中,为了便于封堵板一11与封堵板二14的复位设置了封堵弹簧17,位于滑槽一15内部的封堵弹簧17两端分别与封堵板一11的底端靠两侧和滑槽一15的底端固定连接,位于滑槽二16内部的封堵弹簧17两端分别与封堵板二14的底端靠两侧和滑槽二16的底端固定连接。
    2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取下安装螺丝4,再将背板外框1背面的连接片3插入交换机外壳的后端,重新装上安装螺丝4使背板外框1被固定在交换机外壳上,交换机上的连接端口卡入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7和第三安装槽8内侧且靠近后三分之一段的位置,连接传输线时,沿着滑道13的方向向下拨动拨卡12,带动封堵板一11或者封堵板二14压缩封堵弹簧17,深入到滑槽一15或是滑槽二16的下半段,再将传输线插入连接端口中,闲置的连接端口则通过封堵板一11或是封堵板二14进行封堵,交换机在连接传输线后,通过交换机内部的主板配合连接端口和传输线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或信号的交换,在安装背板机构时,若发现安装板5上的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7和第三安装槽8与交换机的连接端口位置不匹配,则先取下限位螺丝9,再将原有安装板5抽出,之后更换一个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7和第三安装槽8与交换机连接端口位置相互对应的安装板5即可,并利用限位螺丝9配合限位螺孔10对安装的安装板5进行固定限位。
    2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5,并在背板外框1的内侧开设交换槽2,使用时将安装板5沿着交换槽2插入背板外框1中,并通过限位螺丝9配合限位螺孔10对安装板5与背板外框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更换安装板5时,只需要先取下限位螺丝9,再将原有安装板5抽出之后即可更换新的安装板5,便于根据连接端口的排布情况更换合适的安装板5;通过在封堵板一11和封堵板二14的底端居中安装拨卡12,将连接端口安装在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7和第三安装槽8内侧且靠近后三分之一段的位置,连接传输线时,沿着滑道13的方向向下拨动拨卡12,带动封堵板一11或者封堵板二14压缩封堵弹簧17,深入到滑槽一15或是滑槽二16的下半段,传输线插入连接端口即可,而闲置的连接端口则通过封堵板一11或是封堵板二14进行封堵,避免灰尘通过连接端口进入交换机内部,且位于每个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7和第三安装槽8内部的封堵板一11或封堵板二14均独立设置,互不影响,便于对
    每个连接端口进行独立封堵。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外框(1),所述背板外框(1)的内侧且贯穿背板外框(1)的一侧框体开设有交换槽(2),交换槽(2)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板(5),背板外框(1)的背面靠近上下端均安装有三个连接片(3),贯穿连接片(3)的上下端居中均安装有安装螺丝(4),贯穿安装板(5)与背板外框(1)的前后端靠近一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螺孔(10),限位螺孔(10)的内侧安装有限位螺丝(9);贯穿所述安装板(5)的正反面靠近上端一侧开设有五个第一安装槽(6),贯穿安装板(5)的正反面靠近上端另一侧开设有一个第三安装槽(8),贯穿安装板(5)的正反面靠近上端且位于第一安装槽(6)与第三安装槽(8)之间的位置安装有四个第二安装槽(7),贯穿安装板(5)的正面且位于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7)和第三安装槽(8)下方的位置均开设有滑道(13),安装板(5)的内部且对应第一安装槽(6)与第二安装槽(7)中部的位置均开设有滑槽一(15),安装板(5)的内部且对应第三安装槽(8)中部的位置开设有滑槽二(16),封堵板一(11)与封堵板二(14)的底端居中均安装有拨卡(12),滑槽一(15)的内部设置有封堵板一(11),滑槽二(16)的内部设置有封堵板二(14),封堵板一(11)与封堵板二(14)的底端靠近两侧均安装有封堵弹簧(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通过交换槽(2)与背板外框(1)套接,安装螺丝(4)与连接片(3)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7)与第三安装槽(8)均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7)与第三安装槽(8)之间呈等距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丝(9)与限位螺孔(10)螺纹连接,封堵板一(11)与封堵板二(14)的厚度相等,且封堵板一(11)的厚度为安装板(5)厚度的三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卡(12)的宽度等于滑道(13)的宽度,封堵板一(11)呈矩形设置,封堵板二(14)呈“t”字形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滑槽一(15)内部的封堵弹簧(17)两端分别与封堵板一(11)的底端靠两侧和滑槽一(15)的底端固定连接,位于滑槽二(16)内部的封堵弹簧(17)两端分别与封堵板二(14)的底端靠两侧和滑槽二(16)的底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包括背板外框,所述背板外框的内侧且贯穿背板外框的一侧框体开设有交换槽,交换槽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板,背板外框的背面靠近上下端均安装有三个连接片,贯穿连接片的上下端居中均安装有安装螺丝,贯穿安装板与背板外框的前后端靠近一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螺孔,限位螺孔的内侧安装有限位螺丝,贯穿安装板的正反面靠近上端一侧开设有五个第一安装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换机的可交换式背板结构,能够更换匹配交换机的安装板,提高背板结构的兼容性,还能够对交换机上的连接端口进行独立封堵,避免灰尘通过闲置的连接端口进入交换机中。中。中。


    技术研发人员:吴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瑜瑾奥丰(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0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