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各行各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生产活动过程中同样产生大量有机固体废弃物,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相关统计,我国有机固废年产量总计约53亿吨,其中污泥年产量为1.17亿吨,畜禽粪便年产量为42.44亿吨,餐厨垃圾年产量为1.26亿吨,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8.84亿吨。以往对于有机固废的处理多采用填埋法处理,目前已知的有机固废填埋总量不低于50亿吨。然而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对于有机固废处理环保督察力度的加大,填埋法逐渐因其占地面积大、无害化周期长、环境危害大的特点逐渐淘汰,需要对已填埋的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机固废进行应急二次处理。目前主流的有机固废处理方法有焚烧法、好氧发酵法、厌氧发酵法和热分解法,其中焚烧法、厌氧发酵法、热分解法受限于处理设备及配套设施的成本问题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有机固废的应急处理,好氧发酵本身具有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程度高的技术特点,同时处理周期短,对于处理设施、成本的要求较其他技术低,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有机固废的应急处理场景。
3.专利号为cn11300406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有机物料静态好氧发酵车及方法,发酵车包括发酵箱体、发酵厢门,所述发酵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爆气管道,所述爆气管道上安装有水气混配器,所述水气混配器中的内风管通过法兰与发酵箱体外侧安装的风机箱里的风机连接,超声波加水系统设置在发酵箱体外侧的底部,发酵箱体的外侧箱体上安装有控制器,并在发酵箱体上设置有人工检测孔。本技术方案可以一车多用,既可以有效解决常见含氧有机物料发酵不同程度的控制,又可以发酵处置不含氧有机物料,发酵工艺和技术参数可调,广泛用于有机固废堆肥发酵生产和移动式应急有机固废的好氧发酵无害化处置,更加有利于灵活的进行环境治理和降低处置的费用。有机物料静态好氧发酵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机固废应急处理的问题,但车载的方式使有机固废的处理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仅能够进行小部分的应急处理,且车载本身需要燃油,浪费资源,也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有机固废受环境条件限制难以进行应急处理的技术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8.一种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有机固废进行好氧发
酵的发酵装置,用于为发酵装置提供封闭空间的气膜建筑主体,用于保持气膜建筑主体内部环境干燥的冷凝装置,以及用于处理尾气以及维持内部气压稳定的尾气处理系统;
9.所述气膜建筑主体包括:
10.用于形成封闭空间的若干个气膜膜体、围墙基体,以及用于维持气膜建筑主体稳定性的充气装置,所述气膜膜体与所述围墙基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所述气膜膜体上开设若干个用于泄压的半封闭气孔;
11.所述发酵装置设置于气膜建筑主体内;
12.所述冷凝装置设置于气膜建筑主体上,所述冷凝装置包括:
13.用于收集气膜建筑主体内水汽的膜内壁冷凝水收集系统,以及用于收集尾气处理系统内水汽的输气软管冷凝水收集系统;
14.所述尾气处理系统包括:
15.气膜膜体间架设有多个的输气软管,发酵装置的外围设置有的若干个离心风机,以及气膜建筑主体外侧设置有尾气处理装置。
16.在指定的覆盖有防水材料的硬化地面上安装所述围墙基体,所述围墙基体中嵌入门,所述门上安装有用于保持气膜建筑主体内外压力差的门禁装置;
17.所述气膜膜体设置在围墙基体的顶部,所述气膜膜体呈拱形,以使气膜膜体内壁上的水汽可以沿气膜膜体滑落;
18.气膜膜体包括气膜外膜和气膜内膜;
19.所述气膜建筑主体还包括:锚固装置,
20.所述锚固装置包括:钢钎插口与钢钎,所述钢钎设置在所述气膜膜体内表面的边缘处,所述钢钎插口均匀设置于所述围墙基体的顶部,所述气膜膜体内表面的边缘处与所述围墙基体的顶部贴合,所述钢钎插入所述围墙基体顶部的钢钎插口,以使所述气膜膜体通过所述钢钎架设于所述围墙基体上。
21.所述发酵装置包括:间隔设置在硬化地面上的抛翻系统,抛翻系统的间隔之间设置有发酵槽体,贯穿发酵槽体设置的曝气系统,以及独立设置的物料存储区;
22.所述抛翻系统包括:间隔设置在硬化地面上的钢筋混凝土桩,每一钢筋混凝土桩上部设置有轨道支撑柱,轨道支撑柱顶部架设有轨道,相邻轨道之间设置有的抛翻设备。
23.所述曝气系统包括:设置于围墙基体外侧壁上的漩涡气泵,横向贯穿若干个发酵槽体设置的曝气管道,所述曝气管道连接漩涡气泵。
24.所述输气软管架设于所述气膜外膜和所述气膜内膜之间,与所述气膜内膜固定连接;
25.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气膜内膜内侧,并穿过所述气膜内膜连通所述输气软管的一端;所述输气软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于所述气膜建筑主体外侧的所述尾气处理装置;
26.所述尾气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气膜建筑主体外侧的稳压风机。
27.所述气膜内膜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引流装置,所述气膜内膜的内表面边缘处设置有的导流槽,连通所述导流槽的排水管道,以及连通所述排水管道的储水池;所述气膜建筑主体空间中部区域安装有轴流风机;
28.所述引流装置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气膜内膜内侧,所述引流装置连通所述导流槽。
29.所述气膜内膜延短边方向上的横截面呈多个连续的拱形;
30.所述储水池位于所述气膜建筑主体外部;所述尾气处理装置所产生的废水也输送至所述储水池进行统一处理。
31.所述输气软管冷凝水收集系统包括:连接于每个输气软管端部的泄水管,所述泄水管下端部设置有蝶阀,以及所述输气软管与所述泄水管连接处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
32.所述泄水管连接于输气软管远离所述泄水管的一端,所述泄水管连接所述储水池。
33.所述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还包括除湿排风装置,所述除湿排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气膜建筑主体上部的气膜模体上。
34.所述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与监控系统,所述控制与监控系统设置于所述气膜建筑主体内部。
35.(三)有益效果
3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通过发酵装置与气膜建筑主体、冷凝装置以及尾气处理系统的结合设置,保证了好氧发酵过程的稳定性、环保性,同时,气膜建筑主体本身的建筑周期短、易拆卸、保温效果好等特点也更适用于有机固废的应急处理,好氧发酵过程中的曝气对气膜建筑的内外气压的维持起到一定作用,减少了气膜建筑的运行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整体性更高,可作为单一产品进行推广,为有机固废应急处理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方法。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膜建筑主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气软管局部分布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膜建筑主体系统;11:气膜膜体;12:充气装置;13:围墙基体;14:密封装置;15:门禁装置;16:锚固装置;
46.2:冷凝装置;21:气膜膜体;22:轴流风机;23:排水管道:24:储水池;25:导流槽;26:引流装置;27:泄水管;28:蝶阀;29:水位检测装置;
47.3:尾气处理系统;31:离心风机;32:输气软管;33:尾气处理装置;
48.4:发酵装置;41:漩涡气泵;42:轨道支撑柱;43:钢筋混凝土桩;44:初混品堆放区;45:曝气管槽;46:翻抛机;47:曝气管网;48:混料区;49:有机固废堆放区;410:辅料堆放区;411:完成品堆放区;412:轨道;
49.5:除湿排风装置;6:控制与监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
51.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52.一种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用于应对有机固废无害化的应急场合,包括用于有机固废进行好氧发酵的发酵装置4,用于为发酵装置4提供封闭空间的气膜建筑主体1,用于保持气膜建筑主体1内部环境干燥的冷凝装置2,以及用于处理尾气以及维持内部气压稳定的尾气处理系统3。
53.气膜建筑主体1包括:用于形成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的封闭空间的气膜膜体11、围墙基体13以及门禁装置15,用于维持气膜建筑主体1稳定性的充气装置12,以及设置在连接气膜膜体11与围墙基体13连接处的密封装置14。
54.围墙基体13固定设置于平整后的硬化地面上,硬化地面上设有防水材料,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整体架设于硬化地面上。气膜膜体11设置在围墙基体13的顶部,以形成一个封闭的内部环境。气膜膜体11呈拱形,以使气膜膜体11内壁上的水汽可以沿气膜膜体11滑落,气膜膜体11包括气膜外膜和气膜内膜21。
55.优选的,气膜外膜和气膜内膜21之间设有保温填充材料,同时气膜膜体11上开设若干半封闭气孔用于泄压。
56.气膜建筑主体1还包括锚固装置16,锚固装置16包括钢钎插口与钢钎,钢钎插口均匀设置于围墙基体13的顶部,钢钎设置在气膜膜体11的边缘处,钢钎插入围墙基体13顶部的钢钎插口,以使气膜膜体11通过钢钎架设于围墙基体13上。
57.密封装置14设置于气膜膜体11边缘与围墙基体13顶部之间的连接处,用于封闭气膜膜体11与围墙基体13,与锚固装置16配合,起到密封的作用。
58.门禁装置15设置于围墙基体13的侧壁上,作为连接气膜建筑主体1内外的通路。门禁装置15包括进出门和消防应急门,所述的进出门和消防应急门设有气压平衡装置,用于平衡内外气压。
59.发酵装置4设置于气膜膜体11与围墙基体13形成的封闭空间的内部。发酵装置4包括:间隔设置在硬化地面上的抛翻系统,抛翻系统的间隔之间设置有发酵槽体,贯穿发酵槽体设置的曝气系统,以及独立设置的物料存储区。
60.抛翻系统包括:间隔设置在硬化地面上的钢筋混凝土桩43,每一钢筋混凝土桩43上部设置有轨道支撑柱42,轨道支撑柱42顶部架设有轨道412,相邻轨道412之间设置有的抛翻设备。
61.若干个钢筋混凝土桩43等间距阵列设置,轨道支撑柱42依次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桩43的上部,作为轨道412的基础,轨道412设置在轨道支撑柱42顶部,抛翻设备架设于相邻轨道412之间,以使抛翻设备架可沿轨道412运行。
62.可选的,抛翻设备采用翻抛机46沿轨道412进行抛翻,或者采用铲车翻抛。
63.发酵槽体设置于相邻的轨道412之间,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钢管以及纵向架设在钢管间的隔断板,以围设成用于物料好氧发酵的发酵槽体。
64.可选的,发酵槽体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发酵规模确定。
65.曝气系统包括:设置于围墙基体13外侧壁上的漩涡气泵41,横向贯穿若干个发酵槽体设置的曝气管道47,以及设置于围墙基体13外侧壁上的漩涡气泵41。曝气管道47连接漩涡气泵41,为发酵槽体内的物料进行曝气。漩涡气泵41用于提供发酵所需的氧气,同时维持气膜建筑内外压力所需风压。
66.优选的,位于发酵槽体的底部设有横向贯穿发酵槽体的若干个曝气管槽45,用于放置曝气管道47。
67.物料存储区包括:初混品堆放区44、混料区48、有机固废堆放区49、辅料堆放区410以及完成品堆放区411,分别用于堆放各个处理阶段的物料。
68.发酵装置4还包括混料设备,混料设备用于发酵前的物料混合,架设于气膜建筑主体1内外均可。
69.尾气处理系统3包括若干个等间距架设于气膜内膜21与气膜外膜之间的输气软管32,连接于输气软管32一端的若干个离心风机31,以及连接于输气软管32另一端的尾气处理装置33。
70.输气软管32架设于气膜内膜21外侧壁上,与气膜内膜21固定连接,围绕气膜内膜21外部,从气膜内膜21的一端通过气膜内膜21的顶部,并延伸至气膜内膜21的另一端,高压尾气通过输气软管32时能够使输气软管32内部保持一定的压力,使输气软管32具有一定的刚性和支撑气膜建筑主体1的功能。
71.优选的,输气软管32采用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制成。
72.离心风机31设置于气膜内膜21内侧,并穿过气膜内膜21连通位于气膜内膜21外侧的输气软管32。离心风机31围绕发酵装置4设置,收集发酵产生的气体并输送至输气软管32。
73.尾气处理装置33位于气膜建筑主体1的外侧,发酵产生的气体通过离心风机31收集,并通过输气软管32输送至尾气处理装置33。
74.尾气处理装置33采用喷淋塔的处理方式,处理后的气体再次输送到气膜建筑主体1内,用于维持气膜建筑主体1内部的气压稳定。
75.尾气处理系统3还包括设置于气膜建筑主体1外侧的稳压风机,稳压风机连通气膜建筑主体1内部,为辅助漩涡气泵41补充提供必要风压,根据漩涡气泵41提供风压和气膜建筑主体1所需风压实时调控。
76.冷凝装置2包括膜内壁冷凝水收集系统以及输气软管冷凝水收集系统。
77.膜内壁冷凝水收集系统包括架设于气膜建筑主体1内部的轴流风机22,设置于气膜内膜21上的若干个引流装置26,围绕气膜内膜21边缘处设置的导流槽25,连通导流槽25的排水管道23,以及连通排水管道23的储水池24。
78.轴流风机22架设于气膜建筑主体1内部,架设高度位于气膜建筑主体1的中部,方向可根据实际需求调,用于调节气膜建筑主体1内的气体流向,并加速水蒸气凝结在气膜内膜21上,形成冷凝水。
79.可选的,轴流风机22可以吊装设置于气膜建筑主体1的顶部,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数量以及相关参数。
80.若干个引流装置26等间距设置于气膜内膜21内侧,气膜内膜21延短边方向上的横截面呈多个连续的拱形,使水蒸气凝结于气膜内膜21的内壁上时,可根据自身重力沿拱形的弧度滑落,落入引流装置26中。
81.优选的,引流装置26采用亲水材料。
82.导流槽25围绕气膜内膜21的边缘设置,并连通引流装置26,引流装置26将收集的冷凝水输送至导流槽25中,导流槽25将冷凝水汇聚至排水管道23,通过排水管道23排放至储水池24,储水池24位于气膜建筑主体1外部,用于储存冷凝水。同时,尾气处理装置33所产生的废水也输送至储水池24进行统一处理。
83.输气软管冷凝水收集系统包括:连接于每个输气软管32端部的泄水管27,泄水管27下端部设置有蝶阀28,以及所述输气软管32与所述泄水管27连接处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29。
84.泄水管27连接于输气软管32远离泄水管27的一端,用于接收发酵气体从离心风机31输送至输气软管32内部的过程中水汽冷凝形成的冷凝水,冷凝水由于重力的原因从输气软管32中下落,落入至泄水管27中,由泄水管27下端部的蝶阀28截落,水位监测装置29检测蝶阀28上方的水位高度,定时指示泄水,泄水管27内收集的冷凝水集中运输至储水池24处理。
85.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还包括除湿排风装置5,除湿排风装置5架设于气膜建筑主体1上部的气膜模体11上,用于去除滞留在气膜建筑主体1内中上部的水蒸气,除湿过程在气膜建筑主体1内完成,不外接输气软管32。
86.可选的,除湿排风装置5采用除湿器。
87.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与监控系统6,控制与监控系统6设置于气膜建筑主体1内部,控制与监控系统6包括若干个用于检测其他系统的监测设备,通过各系统的监测设备监测气膜建筑主体1内各系统的实时状态,进行实时的控制。
88.优选的,气膜建筑主体1内还设有气压检测器,当气膜建筑主体1内部气压超过室外气压值低于250pa时,反馈到控制与监控系统6,控制与监控系统6控制稳压风机工作。
89.优选的,在尾气处理系统3上设有氨气含量监测器,当空气中氨氮含量超过0.2mg/m3时,反馈到控制与监控系统6,控制尾气处理系统3进行工作。
90.优选的,冷凝装置2的水位检测装置29连接控制与监控系统6,当冷凝水位达到离心风机31出风口下沿时,反馈到控制与监控系统,控制蝶阀泄水。
91.优选的,在除湿排风装置5上设有空气湿度监测器,当空气湿度达到50%以上时反馈到控制与监控系统6,控制除湿排风装置5进行工作。
9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通过发酵装置4与气膜建筑主体1、冷凝装置2以及尾气处理系统3的结合设置,保证了好氧发酵过程的稳定性、环保性,同时,气膜建筑主体1本身的建筑周期短、易拆卸、保温效果好等特点也更适用于有机固废的应急处理,好氧发酵过程中的曝气对气膜建筑的内外气压的维持起到一定作用,减少了气膜建筑的运行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整体性更高,可作为单一产品进行市场推广,为有机固废应急处理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方法。
93.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装置2与除湿排风装置5的结合设置,可确保物料在好氧发酵过程中气膜建筑主体1内空气的干燥性,同时对冷凝水进行处理后排放,具有环保性。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利用气膜建筑主体1的密闭性与尾气处理系统3的结合,达到了尾气的全面收集,尾气处理效果更好。
94.此外,发酵装置4的漩涡气泵一方面为好氧发酵装置提供氧气,另一方面通过与稳压风机的结合设置,为充气机械系统提供一部分维持气膜建筑内外气压的压力,降低了气膜建筑的运行能耗。
95.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气膜建筑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气膜建筑主体1、冷凝装置2、除湿排风装置5、尾气处理系统3、发酵装置4以及控制与监控系统6。其中气膜建筑主体1为有机固废的无害化处理过程提供场地、保温、应对恶劣天气条件等必要基础条件;除湿排风装置5及冷凝装置2确保物料发酵过程中所蒸发的水分得到及时去除;尾气处理系统3保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得到有效的环保处理后排放;发酵装置4是进行有机固废处理的主体部分;控制与监控系统6实时监控气膜建筑主体1的气压温度、湿度等参数,保障各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是气膜建筑与有机固废好氧发酵无害化处理的首次结合,气膜建筑的应用既保证了好氧发酵过程的稳定性、环保性,气膜建筑本身的建筑周期短、易拆卸、保温效果好等特点适用于有机固废的应急处理,同时好氧发酵过程的曝气对气膜建筑的内外气压的维持起到一定作用,减少了气膜建筑的运行成本。更重要的是这种一体化设施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措施的组合达到有机固废处理的环评、安评标准,并作为单一产品进行市场推广,为有机固废应急处理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方法。
9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9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9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9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0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有机固废进行好氧发酵的发酵装置(4),用于为发酵装置(4)提供封闭空间的气膜建筑主体(1),用于保持气膜建筑主体(1)内部环境干燥的冷凝装置(2),以及用于处理尾气以及维持内部气压稳定的尾气处理系统(3);所述气膜建筑主体(1)包括:用于形成封闭空间的若干个气膜膜体(11)、围墙基体(13),以及用于维持气膜建筑主体(1)稳定性的充气装置(12),所述气膜膜体(11)与所述围墙基体(1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14);所述气膜膜体(11)上开设若干个用于泄压的半封闭气孔;所述发酵装置(4)设置于气膜建筑主体(1)内;所述冷凝装置(2)设置于气膜建筑主体(1)上,所述冷凝装置(2)包括:用于收集气膜建筑主体(1)内水汽的膜内壁冷凝水收集系统,以及用于收集尾气处理系统(3)内水汽的输气软管冷凝水收集系统;所述尾气处理系统(3)包括:气膜膜体(11)间架设有多个的输气软管(32),发酵装置(4)的外围设置有的若干个离心风机(31),以及气膜建筑主体(1)外侧设置有尾气处理装置(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指定的覆盖有防水材料的硬化地面上安装所述围墙基体(13),所述围墙基体(13)中嵌入门,所述门上安装有用于保持气膜建筑主体(1)内外压力差的门禁装置(15);所述气膜膜体(11)设置在围墙基体(13)的顶部,所述气膜膜体(11)呈拱形;气膜膜体(11)包括气膜外膜和气膜内膜(21);所述气膜建筑主体(1)还包括:锚固装置(16),所述锚固装置(16)包括:钢钎插口与钢钎,所述钢钎设置在所述气膜膜体(11)内表面的边缘处,所述钢钎插口均匀设置于所述围墙基体(13)的顶部,所述气膜膜体(11)内表面的边缘处与所述围墙基体(13)的顶部贴合,所述钢钎插入所述围墙基体(13)顶部的钢钎插口,以使所述气膜膜体(11)通过所述钢钎架设于所述围墙基体(1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装置(4)包括:间隔设置在硬化地面上的抛翻系统,抛翻系统的间隔之间设置有发酵槽体,贯穿发酵槽体设置的曝气系统,以及独立设置的物料存储区;所述抛翻系统包括:间隔设置在硬化地面上的钢筋混凝土桩(43),每一钢筋混凝土桩(43)上部设置有轨道支撑柱(42),轨道支撑柱(42)顶部架设有轨道(412),相邻轨道(412)之间设置有的抛翻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包括:设置于围墙基体(13)外侧壁上的漩涡气泵(41),横向贯穿若干个发酵槽体设置的曝气管道(47),所述曝气管道(47)连接漩涡气泵(4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软管(32)架设于所述气膜外膜和所述气膜内膜(21)之间,与所述气膜内膜(21)固定连接;所述离心风机(31)设置于所述气膜内膜(21)内侧,并穿过所述气膜内膜(21)连通所述输气软管(32)的一端;所述输气软管(32)的另一端连通设置于所述气膜建筑主体(1)外侧的所述尾气处理装置(33);
所述尾气处理系统(3)还包括设置于气膜建筑主体(1)外侧的稳压风机。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内壁冷凝水收集系统包括:所述气膜内膜(21)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引流装置(26),所述气膜内膜(21)的内表面边缘处设置有的导流槽(25),连通所述导流槽(25)的排水管道(23),以及连通所述排水管道(23)的储水池(24);所述气膜建筑主体(1)空间中部区域安装有轴流风机(22);所述引流装置(26)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气膜内膜(21)内侧,所述引流装置(26)连通所述导流槽(2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膜内膜(21)沿短边方向上的横截面呈多个连续的拱形;所述储水池(24)位于所述气膜建筑主体(1)外部;所述尾气处理装置(33)所产生的废水也输送至所述储水池(24)进行统一处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软管冷凝水收集系统包括:连接于每个输气软管(32)端部的泄水管(27),所述泄水管(27)下端部设置有蝶阀(28),以及所述输气软管(32)与所述泄水管(27)连接处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29);所述泄水管(27)连接于输气软管(32)远离所述泄水管(27)的一端,所述泄水管(27)连接所述储水池(2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还包括除湿排风装置(5),所述除湿排风装置(5)设置于所述气膜建筑主体(1)上部的气膜膜体(11)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与监控系统(6),所述控制与监控系统(6)设置于所述气膜建筑主体(1)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其包括用于有机固废好氧发酵的发酵装置,用于为发酵装置提供封闭空间的气膜建筑主体,用于保持气膜建筑主体内部环境干燥的冷凝装置,以及用于处理好氧发酵产生的气体的尾气处理系统。通过上述装置与气膜建筑主体的结合设置,保证了好氧发酵过程的稳定性、环保性,同时,气膜建筑主体本身的建筑周期短、易拆卸、保温效果好等特点也更适用于有机固废的应急处理,好氧发酵过程中的曝气对气膜建筑的内外气压的维持起到一定作用,减少了气膜建筑的运行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固废无害化应急处理系统整体性更高,可作为单一产品进行推广。可作为单一产品进行推广。可作为单一产品进行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朱彤 朱新泉 马峰 李腾飞 赵超越 张学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东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