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个人移动体、个人移动体的装载装置和装载方法。
背景技术:
2.最近,已经开发了利用个人移动体(personal mobility)的共享服务,例如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滑行车。这是因为当通过车辆行进时太近但是也难以通过步行行进时,用户可以通过利用电动自行车等方便且容易地移动。
3.提供个人移动体共享服务的公司需要对使用后归还的个人移动体进行收集和再充电,并将个人移动体重新安置到有需求的区域。收集和重新安置工作是通过将个人移动体装载到货车上并且在货车上运输来执行的。
4.然而,诸如典型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electric kickboard)之类的个人移动体难以收集和重新安置,因为由于其外观的特征而导致装载效率差。另外,当随意地装载或存放个人移动体时,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涉及个人移动体、个人移动体的装载装置和装载方法。特定实施例涉及容易装载和运输并且可以安全地存放的个人移动体、个人移动体的装载装置和装载方法。
6.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容易装载和运输并且可以安全地存放的个人移动体、个人移动体的装载装置和装载方法。
7.本公开的另外的实施例将部分地在随后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获悉。
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个人移动体包括:主体,设置为盒形状;转向装置,包括设置为从主体向外延伸或缩回以不从主体突出的转向手柄;以及前轮和后轮,分别安装在主体的前侧和后侧。
9.主体可以设置为长方体形状,该长方体形状的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小于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并且沿横向方向的宽度小于沿上下方向的高度。
10.主体可以包括:前轮接收部,设置在前下边缘处,以容纳前轮的一部分;以及后轮接收部,设置在后下边缘处,以容纳后轮的一部分。
11.主体可以包括设置在前上侧和后上侧的轮接收槽,以分别支撑装载在上侧上的其它个人移动体的前轮和后轮。
12.主体可以包括设置为沿与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贯穿的一个或多个联接孔,以使得装载装置的联接杆安装在联接孔中。
13.主体可以设置为使得前端的宽度和后端的宽度相同。
14.转向装置可以包括:伸缩转向轴,安装在主体的上部并且其上端连接到转向手柄,并被构造成被操作以从主体向上延伸或缩回到主体的内部中;伸缩驱动装置,安装在主体中,以使转向轴延伸和缩回;以及动力传递装置,被构造成将转向轴的旋转传递到前轮。
15.转向手柄可以包括:手柄杆,固定到转向轴的上部,并且长度与主体的宽度相对应或小于主体的宽度;左手柄和右手柄,分别安装在手柄杆的两侧,以沿纵向方向从手柄杆的两端突出或进入手柄杆的内部;以及一个或多个手柄驱动装置,设置在手柄杆中,以操作左手柄和右手柄。
16.主体可以包括:前轮接收部,设置在前下边缘处,以将前轮容纳在其中;以及后轮接收部,设置在后下边缘处,以将后轮容纳在其中。
17.个人移动体可以进一步包括:前轮支撑装置,安装在前轮接收部中,以将前轮可移动地支撑在前轮接收部的内部或外部;以及后轮支撑装置,安装在后轮接收部中,以将后轮可移动地支撑在后轮接收部的内部或外部。
18.前轮支撑装置可以包括:前轮支撑构件,设置为支撑前轮的轴并包括连接到转向装置的第一支撑轴;轴支撑构件,设置为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沿主体的宽度方向从轴支撑构件的两侧延伸以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主体上;以及前传动(transfer)驱动装置,被构造成沿向前或向后方向旋转第二支撑轴。
19.前传动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固定到主体的前传动马达;以及蜗轮组件,设置为将前传动马达的旋转传递到第二支撑轴。
20.后轮支撑装置可以包括:后轮支撑构件,设置为支撑后轮的轴;后支撑轴,沿主体的宽度方向从后轮支撑构件的两侧延伸以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主体上;以及后传动驱动装置,被构造成沿向前方向或向后方向旋转后支撑轴。
21.后传动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固定到主体的后传动马达;以及蜗轮组件,设置为将后传动马达的旋转传递到后支撑轴。
2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用于个人移动体的装载装置,个人移动体包括设置为盒形状的主体、能够折叠以进入主体的内部的转向手柄以及分别安装在主体的前侧和后侧的前轮和后轮,该装载装置包括:装载架,其宽度对应于个人移动体的主体的宽度,并具有能够沿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连续装载多个个人移动体的多个装载空间;以及多个联接杆,被安装为沿横向方向贯穿装载在多个装载空间中的多个个人移动体的主体和装载架。
23.装载架可以包括设置为将装载架的内部分隔成多个装载空间的多个分隔壁。
24.多个联接杆可以被联接以贯穿形成在多个个人移动体的主体中的联接孔和形成在多个分隔壁上以与联接孔相对应的支撑孔。
25.多个分隔壁可以包括从侧面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向长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支撑轨,用于支撑装载在多个装载空间的上部区域中的多个个人移动体。
2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个人移动体的装载方法,该个人移动体包括设置为盒形状的主体、能够突出到主体的外部或进入主体的内部的转向手柄以及分别安装在主体的前侧和后侧的前轮和后轮,该装载方法包括:使转向手柄进入主体的内部,然后沿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将多个个人移动体连续装载到具有多个装载空间的装载架中,装载空间的宽度与主体的宽度相对应。
27.装载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安装一个或多个联接杆以沿横向方向贯穿装载在多个装载空间中的多个个人移动体的主体并贯穿装载架。
28.当沿上下方向装载个人移动体时,位于上侧的个人移动体的前轮和后轮可以被支撑在设置在位于下侧的个人移动体的主体的上部的轮接收槽上。
2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个人移动体的装载方法,该个人移动体包括设置为盒形状的主体、能够突出到主体的外部或进入主体的内部的转向手柄以及分别安装在主体的前侧和后侧并能够突出到主体的外部或进入主体的内部的前轮和后轮,该装载方法包括:使转向手柄以及前轮和后轮进入主体的内部,然后沿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将多个个人移动体连续装载到具有多个装载空间的装载架中,装载空间的宽度与主体的宽度相对应。
附图说明
30.根据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它实施例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且更容易被理解,在附图中:
31.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的立体图;
32.图2是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33.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的立体图,示出了转向手柄处于折叠的状态;
34.图4是沿图1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转向手柄的左手柄和右手柄处于展开的状态;
35.图5是沿图1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转向手柄的左手柄和右手柄处于折叠的状态;
36.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被装载的状态的侧视图;
37.图7是示出了用于装载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的装载装置的立体图;
38.图8是沿图7中的箭头c的方向看到的装载装置的前视图;
39.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的立体图,示出了转向手柄、前轮和后轮进入主体的内部的状态;
40.图10是沿图9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41.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的前轮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42.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的后轮支撑装置的立体图;以及
43.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被装载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通过示例的方式提供的,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本公开的思想。本公开不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其它形式体现。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的部分,并且为了方便可能放大了组件的宽度、长度、厚度等。
45.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100可以包括主体110、前轮120、后轮130、转向装置、停车支架(kickstand)102和前照灯(head lamp)101。
46.主体110可以设置为方盒的形式,以便于装载、运输、存放等。主体110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盒的形式,其沿上下方向的高度h小于沿前后方向的长度l,并且沿横向方向的宽度w小于沿上下方向的高度h。主体110可以被设置为使得其前端的宽度和其后端的宽度相同。主体110可以被设置为使得其两侧侧面基本上平行并且其前表面和后表面基本上平行。可
以在主体110的上表面上设置用于用户乘坐的座位111。
47.主体110可以由比金属轻且具有优异刚性的材料制成。例如,主体110可以由诸如聚碳酸酯(pc)、改性聚苯醚(mppo)、尼龙(nylon)、聚缩醛(缩醛或pom)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之类的工程塑料(engineering plastic)材料形成。主体110可以由其中插入金属框架的树脂模制产品形成,或者可以被设置为组合有金属框架、金属板或树脂板的形式。
48.主体110可以包括贯穿左侧和右侧以减轻重量的空间112a和112b,并且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可以包括分别覆盖两侧侧面的盖。
49.前照灯101可以安装在主体110的前表面上,用于停车的停车支架102可以设置在主体110下方。
50.前轮120可以安装在主体110的前下边缘处,后轮130可以安装在主体110的后下边缘处。如图2所示,主体110可以包括设置在前下边缘处以容纳前轮120的一部分的前轮接收部113,以及设置在后下边缘处以容纳后轮130的一部分的后轮接收部114。前轮120和后轮1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有用于驱动的轮驱动马达121和131,并且用于向轮驱动马达121和131提供能量的电池115可以安装在主体110中。
51.如图2所示,前轮120由具有叉形状的前轮支撑构件122支撑,并且前轮支撑构件122设置成使得上支撑轴122a由安装在主体110中的轴支撑构件123可旋转地支撑。因此,前轮120可以通过前轮支撑构件122的旋转而转向。
52.转向装置可以包括转向轴140、伸缩驱动装置141、转向手柄150和动力传递装置160。
53.转向轴140安装在主体110的前上部并且可以构造成从主体110向上延伸或缩回到主体110中的伸缩型。
54.伸缩驱动装置141在主体110中被安装在转向轴140下方并且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和缩回伸缩转向轴140。伸缩驱动装置141可以包括用于提升转向轴140的液压缸141a和用于操作液压缸141a的液压控制装置141b。本实施例示出液压伸缩驱动装置141作为示例,但伸缩驱动装置141可以构造为电动型。
55.通过伸缩驱动装置141的操作,转向轴140可以如图1的示例中那样延伸以突出到主体110的外部,或者可以如图3的示例中那样缩回到主体110中而不从主体110突出。
56.转向手柄150安装在转向轴140的上端,并且可以通过转向轴140的操作与转向轴140一起升高和降低。如图4和图5所示,转向手柄150可以包括手柄杆151、左手柄152、右手柄153和一个或多个手柄驱动装置。
57.手柄杆151可以是中空管,其中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被固定到转向轴140的上部。手柄杆151可以设置有与主体110的宽度w相对应或小于主体110的宽度w的长度,使得手柄杆151在下降时可以被完全容纳在形成在主体110的上部上的手柄接收槽116(参照图3)中。
58.左手柄152和右手柄153分别可滑动地安装在手柄杆151的相对两侧,以沿纵向方向从手柄杆151的两端突出或进入手柄杆151的内部。
59.如图4所示,手柄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安装在手柄杆151内部的左马达154和右马达155、固定到左手柄152以通过左马达154的操作沿向前或向后方向旋转的左进给螺杆156以及固定到右手柄153以通过右马达155的操作沿向前或向后方向旋转的右进给螺杆157。本实施例示出了采用左马达154和右马达155来分别用于左进给螺杆156和右进给螺杆157的
操作,但是左进给螺杆156和右进给螺杆157可以构造成通过一个马达一起旋转。即,手柄驱动装置可以构造成一体型。
60.通过左马达154和右马达155的操作,转向手柄150的左手柄152和右手柄153突出并延伸到手柄杆151的外部(如图4所示),或进入和缩回到手柄杆151的内部(如图5所示)。因此,如图3所示,在左手柄152和右手柄153进入手柄杆151的状态下,转向手柄150可以通过转向轴140的操作而降低并且可以被完全容纳在形成在主体110的上部上的手柄接收槽116中。
61.参照图2,动力传递装置160将转向轴140的旋转传递到前轮支撑构件122的支撑轴122a,以使得当用户旋转转向手柄150时执行前轮120的转向。
62.动力传递装置160可以包括安装在主体110的上部上以与转向轴140一起旋转的旋转构件161、固定到旋转构件161的外表面以与旋转构件161一起旋转的主动齿轮162、与主动齿轮162啮合以通过主动齿轮162的操作而旋转的从动齿轮163、以及设置成将从动齿轮163的旋转传递到支撑轴122a的弯曲连接轴164。弯曲连接轴164可以包括能够沿纵向方向拉伸和缩回的锯齿轴(serration shaft)164a和能够弯曲的多个万向节(universal joint)164b。
63.参照图3和图6,在第一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100中,因为主体110形成为方盒的形状,所以可以在转向手柄150折叠的情况下沿上下或前后方向连续装载负载。因此,易于运输、装载和存放。
64.如图3所示,主体110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前上侧和后上侧的轮接收槽117和118,用于支撑装载在其上侧的其它个人移动体的前轮120和后轮130。因此,如图6所示,因为装载在上侧的个人移动体100的前轮120和后轮130以部分容纳在下方的个人移动体100的主体110的轮接收槽117和118中的状态被支撑,因此,装载在上侧的个人移动体100可以被稳定地装载而不会沿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被推动。
65.主体110可以包括沿与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在大致中央部分的联接孔119。如图7和图8所示,当个人移动体100被装载在装载装置300中时,联接孔119可以用于联接沿横向方向贯穿装载架310的联接杆320。
66.图7和图8示出了能够装载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100的装载装置300。参照图7和图8,装载装置300可以包括装载架310和安装为沿横向方向贯穿装载架310的多个联接杆320。
67.装载架310在其中包括多个装载空间311。多个装载空间311的宽度与个人移动体100的主体110的宽度w相对应,并且在多个装载空间311中,个人移动体100可以沿上下方向或者前后方向连续堆叠。
68.多个装载空间311由安装在装载架310内部的多个分隔壁312分隔。多个分隔壁312可以沿横向方向以相等的间隔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以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
69.如图6和图8所示,多个个人移动体100可以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连续装载在各个装载空间311中。当个人移动体100装载在装载空间311中时,转向手柄150进入主体110的内部,然后个人移动体100进入装载空间311。这种装载方法可以提高装载效率并且可以稳定地保护个人移动体100的转向手柄150等。
70.装载在装载空间311中的个人移动体的主体110可以被稳定地支撑而不会倒下,因
为其两侧侧面由装载架310的分隔壁312或侧壁313支撑。此外,装载在装载空间311中的上侧的个人移动体100的前轮120和后轮130以部分被容纳在下方的个人移动体110的轮接收槽117和118中的状态被支撑,上方的个人移动体100可以被稳定地装载而不会沿前后方向被推动。
71.如图7和图8所示,多个联接杆320可以具有长管形状。联接杆320可以被安装为沿横向方向贯穿形成在被装载的多个个人移动体100的主体110中的联接孔119以及形成在装载架310的分隔壁312和侧壁313以与联接孔119相对应的支撑孔315。
72.联接杆320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被容易地安装:在一个或多个个人移动体100被装载到装载架310内部的状态下,将联接杆320从装载架310的一侧插入。装载空间311内部的多个个人移动体100可以通过联接杆320被固定而不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被推动。
73.装载架310的分隔壁312和两侧的侧壁313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撑轨316,支撑轨316从侧面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向长地延伸以支撑装载在装载空间311的上部区域中的多个个人移动体100。如图8所示,支撑轨613可以稳定地支撑个人移动体100的主体110的下部。
74.如上所述的装载装置300可以以被安装在用于收集和重新安置个人移动体100的运输卡车上的状态来使用,或者可以以被放置在地面上的存储场所的状态来使用。
75.当装载装置300被安装在运输卡车上时,用户可以利用安装在运输卡车中的提升装置等将个人移动体100装载到装载架310或从装载架310卸载。通过将一个或多个联接杆320安装到装载架310的侧面或从装载架310的侧面移除一个或多个联接杆320,收集和重新安置个人移动体100的工人可以容易地联接或分离装载的多个个人移动体100。
76.图9至图12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200。如图9和图10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200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当装载和存放时,不仅转向轴240和转向手柄250进入主体210的内部,而且前轮220和后轮230也进入主体210的内部。
77.如图10所示,主体210包括设置在前下边缘处且能够完全将前轮220容纳在其中的前轮接收部213以及设置在后下边缘处且能够完全将后轮230容纳在其中的后轮接收部214。
78.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200可以包括前轮支撑装置270和后轮支撑装置280,前轮支撑装置270安装在前轮接收部213中以支撑前轮220并且能够将前轮220移动到前轮接收部213的内部或主体210的外部,后轮支撑装置280安装在后轮接收部214中以支撑后轮230并且能够将后轮230移动到后轮接收部214的内部的或主体210的外部。
79.参照图10和图11,前轮支撑装置270可以包括前轮支撑构件271、轴支撑构件272、第二支撑轴273和前传动驱动装置274。
80.前轮支撑构件271设置成叉形状以支撑前轮220的轴并且包括在其上侧连接到转向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260的第一支撑轴271a。
81.轴支撑构件272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支撑轴271a,以使得前轮支撑构件271可以沿转向方向旋转。第二支撑轴273沿主体210的宽度方向从轴支撑构件272的两侧延伸以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主体210上。因此,前轮支撑构件271可以围绕第一支撑轴271a旋转以用于前轮220的转向,或者可以围绕第二支撑轴273旋转以用于前轮220的转动运动。
82.前传动驱动装置274可以沿向前方向或向后方向旋转第二支撑轴273以将前轮220
移动到主体210的外部或主体210的内部。如图11所示,前传动驱动装置274包括固定在主体210中的前传动马达275和将前传动马达275的旋转传递到第二支撑轴273的蜗轮组件276。蜗轮组件276可以包括固定到第二支撑轴273的蜗轮276a和与蜗轮276a啮合并由前传动马达275旋转的蜗杆276b。
83.因为前传动驱动装置274采用蜗轮组件276,所以可以限制沿向后方向的动力传递。因此,当前传动马达275的操作停止时,可以保持前轮220移动到主体210的外部的状态或前轮220移动到主体210的内部的状态。
84.参照图10和图12,后轮支撑装置280可以包括后轮支撑构件281、后支撑轴282和后传动驱动装置284。
85.后轮支撑构件281设置为叉形状以支撑后轮230的轴。后支撑轴282沿主体210的宽度方向从后轮支撑构件281的上部的两侧延伸以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主体210上。因此,后轮支撑构件281可以围绕后支撑轴282旋转以用于后轮223的转动运动。
86.后传动驱动装置284可以沿向前方向或向后方向旋转后支撑轴282以将后轮230移动到主体210的外部或主体210的内部。如图12所示,后传动驱动装置284包括固定在主体210中的后传动马达285和将后传动马达285的旋转传递到后支撑轴282的蜗轮组件286。蜗轮组件286可以包括固定到后支撑轴282的蜗轮286a和与蜗轮286a啮合并由后传动马达285旋转的蜗杆286b。
87.与前传动驱动装置274一样,因为后传动驱动装置284采用蜗轮组件286,所以可以限制沿向后方向的动力传递。因此,当后传动马达285的操作停止时,可以保持后轮230移动到主体210的外部的状态或后轮230移动到主体210的内部的状态。
88.如图10所示,因为第二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200被构造成使得不仅转向轴240和转向手柄250可以完全进入主体210的内部,而且前轮220和后轮230也可以完全进入主体210的内部,所以当装载和存放时,个人移动体200可以变换成几乎完全的盒状形状。
89.第二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200也可以使用如图7和8所示的装载装置300来装载。如图13所示,当装载第二实施例的多个个人移动体200时,多个个人移动体200中的每个个人移动体的转向手柄250、前轮220和后轮230进入主体210的内部,然后可以沿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将多个个人移动体200连续装载到具有装载空间311的装载架310中,装载空间311的宽度与主体210的宽度相对应。在装载之后,可以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安装一个或多个联接杆320。
90.如图10和图13所示,因为第二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200被构造成使得不仅转向轴240和转向手柄250可以完全进入主体210的内部,而且前轮220和后轮230也可以完全进入主体210的内部,所以当沿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装载在装载空间311中时,相邻的主体210可以彼此紧密接触地堆叠。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100相比,第二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200可以进一步提高装载效率并且可以被更稳定地装载,并且在装载之后,转向手柄250、前轮220、后轮230等可以得到更安全的保护。
91.第二实施例示出了前轮支撑装置270和后轮支撑装置280分别转动前轮220和后轮230以移动到主体210的内部和外部的方法,但是前轮支撑装置270和后轮支撑装置280不限于此。前轮支撑装置270和后轮支撑装置280可以以如下方法来设置:前轮220和后轮230分别通过滑动移动到主体210的内部和外部。
92.根据上文显而易见,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包括具有盒形状的主体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在被装载时转向手柄进入主体的内部,使得运输和装载变得容易,可以提高装载效率,并可以确保安全存放。
93.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被构造成使得不仅转向轴和转向手柄完全进入主体内部,而且前轮和后轮也完全进入主体的内部,从而可以提高装载效率,可以确保安全装载,并且在装载之后可以安全地保护转向手柄、前轮、后轮等。
94.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的装载装置包括具有与个人移动体的主体的宽度相对应的装载空间的装载架以及安装为沿横向方向贯穿装载的个人移动体和装载架的联接杆,从而可以在装载时稳定地装载多个变换成盒形状的个人移动体,并且多个装载的个人移动体可以被容易地联接在装载架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个人移动体,包括:主体,设置为盒形状;转向装置,包括从所述主体向外延伸或缩回以便不从所述主体突出的转向手柄;以及前轮和后轮,分别安装在所述主体的前侧和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移动体,其中,所述主体的盒形状的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小于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并且沿横向方向的宽度小于沿上下方向的所述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个人移动体,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在前下边缘处的前轮接收部,所述前轮接收部容纳所述前轮的一部分;以及在后下边缘处的后轮接收部,所述后轮接收部容纳所述后轮的一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个人移动体,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在前上侧和后上侧的轮接收槽,所述轮接收槽分别支撑装载到所述主体的上侧上的第二个人移动体的前轮和后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移动体,其中,所述主体包括沿与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贯穿的一个或多个联接孔,其中,装载装置的联接杆被安装在所述联接孔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移动体,其中,所述主体的前端的宽度和所述主体的后端的宽度基本相等。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移动体,其中,所述转向装置包括:伸缩转向轴,安装在所述主体的上部,所述伸缩转向轴的上端连接到所述转向手柄,并被操作以从所述主体向上延伸或缩回到所述主体的内部区域中;伸缩驱动装置,位于所述主体中,并使所述转向轴延伸和缩回;以及动力传递装置,将所述转向轴的旋转传递到所述前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个人移动体,其中,所述转向手柄包括:手柄杆,固定到所述转向轴的上部,并具有与所述主体的宽度对应或小于所述主体的宽度的长度;分别在所述手柄杆的两侧的左手柄和右手柄,所述左手柄和右手柄沿纵向方向从所述手柄杆的两端突出或进入所述手柄杆的内部区域;以及在所述手柄杆中的一个或多个手柄驱动装置,所述手柄驱动装置操作所述左手柄和右手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移动体,其中,所述主体包括:设置在前下边缘处的前轮接收部,所述前轮接收部将所述前轮容纳在其中;以及设置在后下边缘处的后轮接收部,所述后轮接收部将所述后轮容纳在其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个人移动体,进一步包括:前轮支撑装置,在所述前轮接收部中,并将所述前轮可移动地支撑到所述前轮接收部的内部或外部;以及后轮支撑装置,在所述后轮接收部中,并将所述后轮可移动地支撑到所述后轮接收部的内部或外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个人移动体,其中,所述前轮支撑装置包括:前轮支撑构件,支撑所述前轮的轴并包括连接到所述转向装置的第一支撑轴;轴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从所述轴支撑构件的两侧延伸并被可旋转地支撑
在所述主体上;以及前传动驱动装置,沿向前方向或向后方向旋转所述第二支撑轴。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个人移动体,其中,所述前传动驱动装置包括:前传动马达,固定到所述主体;以及蜗轮组件,将所述前传动马达的旋转传递到所述第二支撑轴。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个人移动体,其中,所述后轮支撑装置包括:后轮支撑构件,支撑所述后轮的轴;后支撑轴,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从所述后轮支撑构件的两侧延伸并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主体;以及后传动驱动装置,沿向前方向或向后方向旋转所述后支撑轴。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个人移动体,其中,所述后传动驱动装置包括:后传动马达,固定到所述主体;以及蜗轮组件,将所述后传动马达的旋转传递到所述后支撑轴。15.一种用于多个个人移动体的装载装置,个人移动体中的每个个人移动体包括设置为盒形状的主体、能够被折叠以进入所述主体的内部区域的转向手柄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主体的前侧和后侧的前轮和后轮,所述装载装置包括:装载架,所述装载架的宽度与个人移动体的主体的宽度相对应,并且具有能够沿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连续装载所述多个个人移动体的多个装载空间;以及多个联接杆,沿横向方向贯穿装载在所述多个装载空间中的所述多个个人移动体的主体和所述装载架。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载装置,其中,所述装载架包括将所述装载架的内部区域分隔成所述多个装载空间的多个分隔壁。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载装置,其中,所述联接杆被联接以贯穿形成在所述多个个人移动体的主体中的联接孔和形成在所述多个分隔壁上以与联接孔相对应的支撑孔。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载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分隔壁包括从侧面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向长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支撑轨,所述支撑轨支撑装载在所述多个装载空间的上部区域中的多个个人移动体。19.一种多个个人移动体的装载方法,个人移动体中的每个个人移动体包括设置为盒形状的主体、能够从所述主体的外部突出或进入所述主体的内部的转向手柄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主体的前侧和后侧的前轮和后轮,所述装载方法包括:对于个人移动体中的每个个人移动体,使所述转向手柄进入所述主体的内部,然后沿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将个人移动体中的每个个人移动体装载到具有多个装载空间的装载架中,每个装载空间的宽度与所述主体的宽度相对应。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载方法,进一步包括:安装一个或多个联接杆以沿横向方向贯穿装载在所述多个装载空间中的个人移动体的主体和所述装载架。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载方法,其中,当沿上下方向装载个人移动体时,个人移动体中的位于上侧的一个个人移动体的前轮和后轮分别被支撑在设置在个人移动体中的位于下侧的一个个人移动体的主体的上部的轮接收槽上。22.一种多个个人移动体的装载方法,个人移动体中的每个个人移动体包括设置为盒
形状的主体、能够从所述主体的外部突出或进入所述主体的内部的转向手柄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主体的前侧和后侧并能够从所述主体的外部突出或进入所述主体的内部的前轮和后轮,所述装载方法包括:使所述转向手柄以及所述前轮和后轮进入所述主体的内部,然后沿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将个人移动体中的每个个人移动体装载到具有多个装载空间的装载架中,每个装载空间的宽度与所述主体的宽度相对应。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载方法,进一步包括:安装一个或多个联接杆以沿横向方向贯穿装载在所述多个装载空间中的个人移动体的主体和所述装载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个人移动体、个人移动体的装载装置和装载方法。一个实施例的个人移动体包括:主体,设置为盒形状;转向装置,包括被构造成从主体向外延伸或缩回以不从主体突出的转向手柄;以及前轮和后轮,分别安装在主体的前侧和后侧。前侧和后侧。前侧和后侧。
技术研发人员:安路云 宋一鲜 禹在烈 禹承贤 金修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起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