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斜拉索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斜索又称拉索,是把斜拉桥主梁及桥面重量直接传递到塔架上的主要承重部材,由于拉索系倾斜放置,故称斜索。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
3.为确保斜拉桥的正常使用,需要对斜拉索进行检测,但当前斜拉索检测所使用的检测机器人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现有检测机器人中的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间距大多为不可调节的,从而使得检测机器人无法适配不同规格的斜拉索,实用性较低,且现有检测机器人中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大多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操作过于繁琐且浪费时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框体,且第一框体的内侧设有可调式爬索机构,所述第二框体的内侧设有与可调式爬索机构配合使用的辅助机构;
6.所述可调式爬索机构包括侧块,所述侧块固定安装在第一框体内壁的顶端与底端,且侧块上转动插设有双头螺柱,所述双头螺柱上螺纹套设有对称设置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与第一框体滑动接触,且侧板的另一侧转动安装有转板,所述转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滑动卡设在第一框体的内侧,且u型板靠近第二框体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对称分布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固定套设有驱动辊,且驱动轴的一端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链轮,所述u型板的内壁上设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设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的外侧啮合套接有链条。
7.优选地,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从动轴,所述从动轴转动安装在第二框体的内壁上,且从动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驱动辊的外壁上均一体成型有阵列分布的防滑条。
8.优选地,所述第二框体靠近第一框体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凸块,且第一框体上开设有与凸块配合使用的凹槽,所述凸块能够活动插设在凹槽内。
9.优选地,所述凸块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对称设置的圆盘,所述圆盘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且圆盘的相背侧均设有插杆,所述凹槽内壁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插杆能够贯穿凸块并滑动插设在插孔内。
10.优选地,所述圆盘上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凸块的一侧开设有对称设置的通槽,所述推板滑动插设在通槽内。
11.优选地,所述u型板两侧的外壁上均设有对称设置的滑块,所述第一框体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卡设在滑槽内。
12.优选地,所述滑块的长度小于滑槽的长度。
13.优选地,所述双头螺柱的一端设有转轮,所述转轮上转动插设有摇杆。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手持第二框体并同时按压两组推板,从而使其带动圆盘做相向运动,进而挤压弹簧并使插杆收纳回凸块内,随后可转动第一框体直至凸块卡合在凹槽内,之后可松开推板,此时弹簧将通过圆盘带动插杆做背向运动,直至插杆插设在插孔内,从而实现了便捷固定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目的,且便于后续将其快速分离,进而节省了操作时间。
16.2、转动摇杆,从而通过转轮带动双头螺柱转动,进而带动两组侧板做背向运动,并带动对应转板移动,从而能够使u型板向远离侧板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驱动辊向靠近从动辊的一侧移动,直至驱动辊与从动辊上的防滑条紧密贴合在斜拉索的外壁上时松开摇杆,从而实现了快速调节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间距的目的,进而能够使检测机器人适配不同规格的斜拉索,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中:1、第一框体;11、凹槽;12、插孔;13、滑槽;2、第二框体;21、凸块;22、圆盘;23、弹簧;24、插杆;25、推板;26、通槽;3、可调式爬索机构;31、侧块;32、双头螺柱;33、侧板;34、转板;35、u型板;36、驱动轴;37、驱动辊;38、第一链轮;39、马达;310、第二链轮;311、链条;312、滑块;313、转轮;314、摇杆;4、辅助机构;41、从动轴;42、从动辊;5、防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包括第一框体1,第一框体1上设有检测所需的高清摄像头仪器,且第一框体1上设有相应的充电式蓄电池,用于对设备进行供电,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赘述,所述第一框体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框体2,且第一框体1的内侧设有可调式爬索机构3,所述第二框体2的内侧设有与可调式爬索机构3配合使用的辅助机构4;
25.所述可调式爬索机构3包括侧块31,所述侧块31固定安装在第一框体1内壁的顶端与底端,且侧块31上转动插设有双头螺柱32,所述双头螺柱32上螺纹套设有对称设置侧板33,所述侧板33的一侧与第一框体1滑动接触,且侧板33的另一侧转动安装有转板34,所述转板3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u型板35,所述u型板35滑动卡设在第一框体1的内侧,所述u型板35两侧的外壁上均设有对称设置的滑块312,所述第一框体1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滑槽13,所述滑块312滑动卡设在滑槽13内,通过滑块312与滑槽13的配合使用,对u型板35的移动调节起到了限位及导向作用,所述滑块312的长度小于滑槽13的长度,从而能够确保u型板35能够正常滑动,且u型板35靠近第二框体2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对称分布的驱动轴36,所述驱动轴36上固定套设有驱动辊37,且驱动轴36的一端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链轮38,所述u型板35的内壁上设有马达39,马达39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从而能够保障马达39的正常使用,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赘述,所述马达39的输出端设有第二链轮310,所述第二链轮310与第一链轮38的外侧啮合套接有链条311,所述双头螺柱32的一端设有转轮313,所述转轮313上转动插设有摇杆314,使用者可转动摇杆314,从而通过转轮313带动双头螺柱32转动。
26.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机构4包括从动轴41,所述从动轴41转动安装在第二框体2的内壁上,且从动轴4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从动辊42,所述从动辊42与驱动辊37的外壁上均一体成型有阵列分布的防滑条5,防滑条5的设置使用能够有效增大驱动辊37、从动辊42与斜拉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确保爬索作业的正常进行。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框体2靠近第一框体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凸块21,且第一框体1上开设有与凸块21配合使用的凹槽11,所述凸块21能够活动插设在凹槽11内,所述凸块21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对称设置的圆盘22,所述圆盘22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23,且圆盘22的相背侧均设有插杆24,所述凹槽11内壁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插孔12,所述插杆24能够贯穿凸块21并滑动插设在插孔12内,从而能够将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进行固定,所述圆盘22上固定连接有推板25,所述凸块21的一侧开设有对称设置的通槽26,所述推板25滑动插设在通槽26内,使用者可推动推板25并配合通槽26的使用实现圆盘22的移动。
28.工作原理:使用时,需手持第二框体2并同时按压两组推板25,从而使其带动圆盘22做相向运动,进而挤压弹簧23并使插杆24收纳回凸块21内,随后可转动第一框体1直至凸块21卡合在凹槽11内,之后可松开推板25,此时弹簧23将通过圆盘22带动插杆24做背向运动,直至插杆24插设在插孔12内,从而实现了便捷固定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目的,且便于后续将其快速分离,进而节省了操作时间;
29.之后可转动摇杆314,从而通过转轮313带动双头螺柱32转动,进而带动两组侧板33做背向运动,在侧板33移动的同时将带动对应转板34移动并使其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u型板35向远离侧板33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驱动辊37向靠近从动辊42的一侧移动,直至驱动辊37与从动辊42上的防滑条5紧密贴合在斜拉索的外壁上时松开摇杆314,从而实现了快速调节驱动辊37与从动辊42之间间距的目的,进而能够使检测机器人适配不同规格的斜拉索,实用性较高;
30.最后可将马达39与高清摄像头等仪器打开,此时马达39将通过第二链轮310带动链条311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链轮38带动驱动轴36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辊37转动并配合从动辊42的使用能够使检测机器人沿着斜拉索进行移动,并通过高清摄像头等仪器实现斜拉索
的检测作业,检测结束后可将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分离并将检测机器人取下即可。
3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包括第一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框体(2),且第一框体(1)的内侧设有可调式爬索机构(3),所述第二框体(2)的内侧设有与可调式爬索机构(3)配合使用的辅助机构(4);所述可调式爬索机构(3)包括侧块(31),所述侧块(31)固定安装在第一框体(1)内壁的顶端与底端,且侧块(31)上转动插设有双头螺柱(32),所述双头螺柱(32)上螺纹套设有对称设置侧板(33),所述侧板(33)的一侧与第一框体(1)滑动接触,且侧板(33)的另一侧转动安装有转板(34),所述转板(3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u型板(35),所述u型板(35)滑动卡设在第一框体(1)的内侧,且u型板(35)靠近第二框体(2)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对称分布的驱动轴(36),所述驱动轴(36)上固定套设有驱动辊(37),且驱动轴(36)的一端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链轮(38),所述u型板(35)的内壁上设有马达(39),所述马达(39)的输出端设有第二链轮(310),所述第二链轮(310)与第一链轮(38)的外侧啮合套接有链条(3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4)包括从动轴(41),所述从动轴(41)转动安装在第二框体(2)的内壁上,且从动轴(4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从动辊(42),所述从动辊(42)与驱动辊(37)的外壁上均一体成型有阵列分布的防滑条(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2)靠近第一框体(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凸块(21),且第一框体(1)上开设有与凸块(21)配合使用的凹槽(11),所述凸块(21)能够活动插设在凹槽(11)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21)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对称设置的圆盘(22),所述圆盘(22)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23),且圆盘(22)的相背侧均设有插杆(24),所述凹槽(11)内壁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插孔(12),所述插杆(24)能够贯穿凸块(21)并滑动插设在插孔(12)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22)上固定连接有推板(25),所述凸块(21)的一侧开设有对称设置的通槽(26),所述推板(25)滑动插设在通槽(26)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35)两侧的外壁上均设有对称设置的滑块(312),所述第一框体(1)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滑槽(13),所述滑块(312)滑动卡设在滑槽(13)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12)的长度小于滑槽(13)的长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螺柱(32)的一端设有转轮(313),所述转轮(313)上转动插设有摇杆(3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拉索的检测机器人,具体涉及斜拉索检测领域,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框体,且第一框体的内侧设有可调式爬索机构,所述第二框体的内侧设有与可调式爬索机构配合使用的辅助机构;所述可调式爬索机构包括侧块,所述侧块固定安装在第一框体内壁的顶端与底端。手持第二框体并同时按压两组推板,从而使其带动圆盘做相向运动,进而挤压弹簧并使插杆收纳回凸块内,随后可转动第一框体直至凸块卡合在凹槽内,之后可松开推板,此时弹簧将通过圆盘带动插杆做背向运动,直至插杆插设在插孔内,从而实现了便捷固定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目的,且便于后续将其快速分离,进而节省了操作时间。进而节省了操作时间。进而节省了操作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汤亮 张海良 顾庆华 斯晓青 黄冬芳 章伟 朱国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浦江缆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