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5  78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钻式管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


    背景技术:

    2.常规管棚有钢管外圆钻孔加工而成,常用于公路、铁路隧道支护,其常采用先潜孔钻机钻孔,然后拔出钻杆插入管棚的工艺,施工效率低;目前国内已开始逐渐采用自钻式管棚替代常规管棚,自钻式管棚由中空锚杆体、钻头、连接套组成,中空锚杆体钻进时充当钻杆,钻进后充当加筋体,钻头用于钻孔,连接套用于接长中空锚杆体;钻进时需配一个钎尾套。
    3.国内没有相应的自钻式管棚钻机,目前普遍采用适用于钎杆钻进的凿岩台车,该种台车所配动力头的钎尾规格通常是t38,所用钎杆通常为r38或r32,用于钻炮眼,该台车通常配有一个夹持钎尾的钳口,由于钎尾直径大于或等于钎杆,所以不存在拆卸问题。
    4.但自钻式管棚直径通常在50mm以上,如r51、t73、t76等,目前所使用的钎尾套为两端有螺纹,中间有一终止结构的终止端,钻进时钎尾、钎尾套和自钻式管棚连接,并承受很大扭矩,导致钎尾和钎尾套终止端相互挤紧,同时自钻式管棚和钎尾套终止端相互挤紧;当自钻式管棚打到预定深度或接长,需要反向旋转以拆掉自钻式管棚和钎尾套之间的连接,但由于自钻式管棚直径比钎尾直径大,其螺纹连接力更紧,故普遍为钎尾和钎尾套连接脱开,导致无法连续钻进,需要人工将自钻式管棚和钎尾之间的连接用管钳脱开,人工的拆卸难度非常大。故采用常规钎尾套配合凿岩台车进行自钻式管棚钻进的效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自钻式管棚和钎尾之间拆卸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结构简单,成本低,解决了自钻式管棚施工时,钎尾套和锚杆难拆卸的问题,大幅提升了自钻式管棚的施工效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用于连接锚杆和钎尾,包括钎尾套壳体,还包括滑块和弹性件,所述钎尾套壳体为管状结构,钎尾套壳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锚杆和钎尾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两螺纹段之间通过光孔连通,第一螺纹段和光孔的直径均大于第二螺纹段的直径,光孔内设置所述滑块和弹性件,所述滑块和弹性件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滑块位于靠近锚杆的一侧,弹性件位于靠近钎尾的一侧。
    8.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还包括弹性圈,所述弹性圈设置在光孔内,弹性圈外侧与钎尾套壳体相接触、内侧与滑块和弹性件相接触。
    9.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弹性圈外侧与钎尾套壳体过盈配合。
    10.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滑块与弹性圈过盈配合,弹性件与弹性圈过盈配合。
    11.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弹性圈为橡胶制作而成的环状结构,弹性圈的长度
    等于光孔的长度。
    12.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滑块与弹性件固定连接。
    13.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滑块的内径小于第二螺纹段的直径。
    14.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滑块采用硬质钢材制作而成。
    15.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16.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钎尾套壳体第二螺纹段的端部开设有锥形口。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本实用新型的钎尾套壳体内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之间通过光孔连通,第一螺纹段和光孔的直径均大于第二螺纹段的直径,使光孔与第二螺纹段之间形成台阶面,在光孔内设置滑块和弹性件,使钎尾旋入钎尾套壳体后,钎尾端部伸出中部台阶面,然后与滑块接触,中空锚杆体旋合到钎尾套壳体内端部也与滑块接触,锚杆而不会作用于台阶面,滑块成为钎尾和锚杆之间冲击力的中间传递者,则动力头冲击钻进时,冲击力可冲击滑块进而冲击锚杆端部。拆卸钎尾时,钻机夹持锚杆,然后反转钎尾,则钎尾端松开,此时钎尾对滑块的轴向力消失,由于滑块处于浮动状态,则滑块传递到锚杆端部的轴向力也随之消失,则可通过管钳或人工轻易的将钎尾套外壳从锚杆端部旋出。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的使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钎尾套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的钎尾脱开示意图。
    23.附图中标号为:1为钎尾套壳体,101为光孔,2为滑块,3为弹性件,4为弹性圈,5为锚杆,6为钎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横向”“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用于连接锚杆5和钎尾6,锚杆5为中空锚杆,包括钎尾套壳体1,还包括滑块2和弹性件3。所述钎尾套壳体1为管状结构,钎尾套壳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锚杆5和钎尾6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两螺纹段之间通过光孔101连通,光孔101位于钎尾套壳体1的中部,第一螺纹段和光孔101的直径均大于第二螺纹段的直径,光孔101和第二螺纹段之间形成台阶面,光孔101内设置所述滑块2和弹性件3,所述滑块2和弹性件3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滑块2位于靠近锚杆5的一侧,弹性件3位于靠近钎尾6的一侧,弹性件3与台阶面相接触,滑块2是浮动的,可进行冲击力的传递,钻机钎尾的冲击力传递到滑块后,进一步传递到锚杆体上。锚杆5和钎尾6的
    端部分别穿过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而与钎尾套壳体1进行固定,在使用钻进到预定位置后,凿岩台车前端钎杆夹持器夹紧锚杆5,动力头反转,由于扭矩从钎尾6开始往钎尾套外壳1及锚杆端传递,且钎尾6的直径相对于锚杆5小,则钎尾6先脱开;随着钎尾端的脱开,则滑块2受力消失,锚杆5受力随之消失,则锚杆和钎尾套之间的连接可通过人手或者管钳轻易去掉。
    27.上述的,还包括弹性圈4,所述弹性圈4设置在光孔101内,弹性圈4外侧与钎尾套壳体1相接触、内侧与滑块2和弹性件3相接触。所述弹性圈4外侧与钎尾套壳体1过盈配合,所述滑块2与弹性圈4过盈配合,弹性件3与弹性圈4过盈配合。具体的,所述滑块2与弹性件3固定连接,便于滑块和弹性件的安装,保证使滑块处于合适位置,同时也有利于滑块与钎尾套壳体同心。弹性圈4方便滑块2和弹性件3的安装以及使滑块2处于钎尾套外壳1的中部,能够保证滑块2和弹性件3居中,避免其脱落,并在使用过程中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使滑块2不会频繁移动。
    28.具体的,所述弹性圈4为橡胶制作而成的环状结构,弹性圈4的长度等于光孔101的长度。
    29.所述滑块2的内径小于于第二螺纹段的直径、大于于钎尾中心过水孔直径,在保证冷却水通过的同时,避免钎尾的端部穿过滑块2,而保证钎尾端部与滑块2接触。
    30.具体的,所述滑块2采用硬质钢材制作而成。所述弹性件3为弹簧。
    31.所述钎尾套壳体1第二螺纹段的端部开设有锥形口,以便与钎尾锥形部位相配合。
    32.使用过程:
    33.(1)安装
    34.使用时,钎尾套壳体1一端旋合到钎尾6上,钎尾套壳体1端部锥形口与相应的钎尾6贴合,钎尾套壳体1另一端旋合到锚杆端部,则两者均和中间滑块接触并旋合压紧;弹簧和弹性圈4可保证滑块2处于钎尾套壳体中部位置。
    35.(2)钻进
    36.钻进时,钻机动力头带动钎尾6进行旋转,则钎尾6带动本钎尾套旋转,钎尾套进一步带动锚杆5旋转;
    37.冲击时,由于滑块两侧分别与钎尾和锚杆端部接触,则钎尾6冲击滑块2进一步冲击锚杆5端部,实现自钻式管棚的钻进,同时可避免锚杆端部与钎尾套壳体弹簧处的台阶面挤紧。
    38.(3)拆卸
    39.钻进到预定位置后,凿岩台车前端钎杆夹持器夹紧锚杆,动力头反转,由于扭矩从钎尾开始往钎尾套壳体及锚杆端传递,且钎尾的直径相对于锚杆小,则钎尾先与钎尾套壳体脱开;随着钎尾端脱开,则滑块受力消失,锚杆受力随之消失,则锚杆和钎尾套之间的连接可通过人手或者管钳轻易去掉,如图4所示。
    40.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用于连接锚杆(5)和钎尾(6),包括钎尾套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块(2)和弹性件(3),所述钎尾套壳体(1)为管状结构,钎尾套壳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锚杆(5)和钎尾(6)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两螺纹段之间通过光孔(101)连通,第一螺纹段和光孔(101)的直径均大于第二螺纹段的直径,光孔(101)内设置所述滑块(2)和弹性件(3),所述滑块(2)和弹性件(3)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滑块(2)位于靠近锚杆(5)的一侧,弹性件(3)位于靠近钎尾(6)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圈(4),所述弹性圈(4)设置在光孔(101)内,弹性圈(4)外侧与钎尾套壳体(1)相接触、内侧与滑块(2)和弹性件(3)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圈(4)外侧与钎尾套壳体(1)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与弹性圈(4)过盈配合,弹性件(3)与弹性圈(4)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圈(4)为橡胶制作而成的环状结构,弹性圈(4)的长度等于光孔(101)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与弹性件(3)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的内径小于第二螺纹段的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采用硬质钢材制作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为弹簧。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钎尾套壳体(1)第二螺纹段的端部开设有锥形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钻式管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于拆卸的自钻式管棚用钎尾套,用于连接锚杆和钎尾,包括钎尾套壳体,还包括滑块和弹性件,所述钎尾套壳体为管状结构,钎尾套壳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锚杆和钎尾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两螺纹段之间通过光孔连通,第一螺纹段和光孔的直径均大于第二螺纹段的直径,光孔内设置所述滑块和弹性件,所述滑块和弹性件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滑块位于靠近锚杆的一侧,弹性件位于靠近钎尾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解决了自钻式管棚施工时,钎尾套和锚杆难拆卸的问题,大幅提升了自钻式管棚的施工效率。管棚的施工效率。管棚的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司贤勇 孙晓刚 肖智广 许战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阳恒诺锚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3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