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2.触控装置是信息交互设备的重要组件之一,其是信息交互设备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直接媒介。由于具有操作简单、直观快捷、实用性强的优点,因此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信息交互体验。
3.现有的电容触控装置一般包括触控膜,及独立于所述触控膜设置的触控驱动器。其通过触控膜上纵横交错排布的信号通道进行信号获取,并将获取的信号通过传输通道传输给触控驱动器实现信号的处理及反馈。所述触控驱动器包括用于转换信号通道中模拟信号的模数转换器,用于处理模数转换器输出信号的主芯片,及用于放置所述模数转换器、主芯片的触控板卡。
4.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及信息交互设备本身对电容触控装置触控性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需要不断提高电容触控装置的触控精度、灵敏度。但由于触控膜上传输的信号均为模拟信号,而模拟信号抗干扰力较差,因此不利于触控性能的优化。
5.增加电容触控膜上信号通道密度是常用的改善电容触控性能的手段。但由于信号通道中直接获取的模拟信号需要大量的传输通道与之配合,因此随着信号通道密度增加,与触控驱动器连接的传输通道数逐渐增加,外置的触控驱动器的尺寸也将同步增加。因此在触控驱动器的有限安装空间中,将不可避免的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扰,从而增加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电容触控装置的信号传输方式不利于提高触控性能,且改善触控性能的手段增加了触控驱动器安装难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不但有利于提高电容触控膜的触控性能,还有利于简化触控驱动器的安装。
7.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包括互相配合的触控膜、触控驱动器;所述触控膜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模拟通道及数字通道;所述触控驱动器包括设于所述触控膜上的模数转换器,所述模数转换器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模拟通道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数字通道相连。
9.所述模拟通道用于传输模拟信号,所述数字通道用于传输数字信号。由于所述模数转换器设于所述触控膜上,因此自触控膜上获取的模拟信号将通过一段较短的模拟通道直接传输进入模数转换器,经所述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再经由数字通道传输。因此在整个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以数字信号为主,保证了传输过程中信号的保真度,提高了电容触控装置的触控精度、触控灵敏度。
10.且现有技术中,所述触控驱动器独立于所述触控膜设置,因此将所述模数转换器设于所述触控膜上,有利于减小现有技术中触控驱动器的尺寸,防止在安装过程中与其他
结构相干扰。
11.进一步的,所述触控膜包括触控区,及位于所述触控区外围的非触控区;所述模数转换器设于所述非触控区,且其最大宽度不大于所述非触控区的宽度。
12.所述模数转换器位于所述触控膜的非触控区,且其最大宽度不大于所述非触控区宽度。因此防止了所述模数转换器对正常的触控功能造成影响。
13.进一步的,所述模数转换器设于所述非触控区的上侧或下侧。
14.进一步的,所述触控驱动器还包括主芯片,所述主芯片独立于所述触控膜设置,所述主芯片通过所述数字通道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相连。
15.进一步的,所述触控驱动器还包括触控板卡,所述主芯片设于所述触控板卡上,所述触控板卡上设有排线接口,所述主芯片依次通过所述排线接口、数字通道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相连。
16.所述触控板卡为所述主芯片提供载体及线路连接。由于所述数字信号可对无效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因此当输入信号等量时,数字通道的通道数将远少于模拟通道的通道数。因此将模数转换器设于所述触控膜上时,有利于减少排线接口的尺寸,从而减小所述触控驱动器外置部分的整体尺寸,防止其在安装中与其他结构间发生干扰。
17.进一步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两端分别与所述数字通道及所述排线接口相连。
18.进一步的,还包括导电触片,所述导电触片两端分别与所述数字通道及所述排线接口相连。
19.进一步的,所述触控驱动器还包括主芯片,所述主芯片设于所述触控膜上,所述主芯片通过所述数字通道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相连。
20.现有技术中,所述触控驱动器包括模数转换器、主芯片,及用于放置所述模数转换器、主芯片的触控板卡。
21.将所述模数转换器、主芯片均直接设于所述触控膜上,不但有利于提高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灵敏度、触控精度,且不再需要进行触控驱动器的外置安装。因此将不存在安装过程中与其他结构干扰的情况。
22.进一步的,所述触控膜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驱动通道、感应通道;所述模数转换器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器、第二模数转换器、第三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通过所述模拟通道与所述驱动通道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通过所述模拟通道与所述驱动通道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模数转换器通过所述模拟通道与所述感应通道的任一端相连。
23.进一步的,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第二模数转换器、第三模数转换器相对应的数字通道先互相并联,再与所述主芯片串联。
24.将与第一模数转换器、第二模数转换器、第三模数转换器分别对应的数字通道先并联,再与所述主芯片串联,则有利于提高进入主芯片的线路集成度、规整度,防止各数字通道间相互干扰。
25.有益效果:
26.(1)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电容触控装置进行改进,将相对触控膜独立设置的触控驱动器上的模数转换器集成于所述触控膜上。该结构设置使所述触控膜上获取的电信号主要以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有利于保证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保真度,提高了所述触
控装置的触控灵敏度及精度。
27.(2)本实用新型将模数转换器集成于所述触控膜上,一方面,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外置触控驱动器上的电子元件数,有利于所述触控驱动器外置部分的尺寸缩小;另一方面,对于等量的输入信号,数字通道的数目远小于模拟通道的数目,因此将模数转换器设于所述触控膜上时,所述与数字通道相对应的排线接口的接口数将远少于现有技术中与模拟通道相对应的排线接口接口数。因此将模数转换器设于所述触控膜上,有利于提高了所述触控驱动器外置部分尺寸,从而提高其安装便捷性。
28.(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电容触控装置的改进结构。其将所述模数转换器、主芯片均直接设于所述触控膜上,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板卡。其有利于提高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灵敏度、精度,且不需要再进行触控驱动器的外置安装。因此将不存在安装过程中与其他结构干扰的情况。
29.(4)本实用新型所述模数转换器位于所述触控膜的非触控区,且其最大宽度不超过所述非触控区宽度。因此防止了在所述模数转换器对正常的触控功能造成影响。
30.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31.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32.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触控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触控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35.图中附图标记为:1为触控膜,2为触控驱动器,3为连接元件,4为系统驱动器,11为触控区,12为非触控区,13为模拟通道,14为数字通道,21为模数转换器,22为主芯片,23触控板卡,11a为驱动通道,11b为感应通道,21a为第一模数转换器,21b为第二模数转换器,21c为第三模数转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37.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除非上
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将相对触控膜独立设置的触控驱动器上的模数转换器集成于所述触控膜上。该结构设置使所述触控膜上的电信号主要以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提高了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灵敏度及精度;且有利于触控驱动器中外置部分尺寸的缩小化,从而防止在安装过程中与其他结构互相干扰,增加安装难度。
39.如图1所示,所述电容触控装置包括互相配合的触控膜1、触控驱动器2。所述触控膜1用于进行电信号感应,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模拟通道13及数字通道14。所述触控驱动器2包括设于所述触控膜1上的模数转换器21,所述模数转换器21的输入端与所述模拟通道13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数字通道14相连。
40.所述模拟通道13用于传输模拟信号,所述数字通道14用于传输数字信号。由于所述模数转换器21设于所述触控膜1上,因此自触控膜1上获取的模拟信号将通过一段较短的模拟通道13直接传输进入模数转换器21,经所述模数转换器21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再经由数字通道14传输。因此在整个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以数字信号为主,保证了传输过程中信号的保真度,提高了所述电容触控装置的触控精度、触控灵敏度。
41.具体的,所述触控膜1包括触控区11,位于所述触控区11外围的非触控区12。所述模数转换器21设于所述非触控区12上,且其最大宽度不大于所述非触控区12的宽度。因此防止了所述模数转换器21对正常的触控功能造成影响。
42.具体的,所述模数转换器21设于所述非触控区12的上侧或下侧。
43.具体的,所述触控驱动器2还包括主芯片22,所述主芯片22独立于所述触控膜1设置,所述模数转换器21的输出端则通过所述数字通道14与所述主芯片22相连。
44.现有技术中,所述主芯片22及模数转换器21均相对于所述触控膜1独立设置。因此将所述模数转换器21置于触控膜1上,有利于减小触控驱动器2独立设置部分的尺寸,从而防止在安装中与其他结构间发生干扰。
45.具体的,所述触控驱动器2还包括触控板卡23,所述主芯片22设于所述触控板卡23上,所述触控板卡23上设有排线接口,所述模数转换器2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数字通道14、排线接口与所述主芯片22相连。
46.所述触控板卡23为所述主芯片22提供载体及线路连接。由于所述数字信号可对无效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因此当输入信号等量时,数字通道14的通道数将远少于模拟通道13的通道数。因此将模数转换器21设于所述触控膜1上时,有利于减少排线接口的尺寸,从而减小所述触控驱动器2外置部分的尺寸,防止其在安装中与其他结构间发生干扰。
47.具体的,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连接元件3。所述连接元件3两端分别与所述数字通道14、触控板卡23上的排线接口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元件3为柔性电路板或导电触片。
48.具体的,所述触控膜1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驱动通道11a、感应通道11b;所述模数
转换器21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器21a、第二模数转换器21b、第三模数转换器21c。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21a通过所述模拟通道13与所述驱动通道11a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21b通过所述模拟通道13与所述驱动通道11a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模数转换器21c通过所述模拟通道13与所述感应通道11b的任一端相连。
49.具体的,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21a、第二模数转换器21b、第三模数转换器21c相对应的数字通道14先互相并联,再与所述主芯片22串联。因此则有利于提高进入主芯片22的线路集成度、规整度,防止各数字通道14间相互干扰。
5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将所述模数转换器、主芯片均直接设于所述触控膜上,有利于提高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灵敏度、精度;且不需要再进行触控驱动器的外置安装,因此将不存在安装过程中与其他结构干扰的情况。
51.如图2所示,所述电容触控装置包括互相配合的触控膜1、触控驱动器2。所述触控膜1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模拟通道13及数字通道14。所述触控驱动器2设于所述触控膜1上,包括模数转换器21、主芯片22。所述模数转换器21的输入端与所述模拟通道13相连,输出端与所述数字通道14相连。所述主芯片22则通过所述数字通道14与所述模数转换器21的输出端相连。
52.现有技术中,所述触控驱动器2包括模数转换器21、主芯片22,及用于放置所述模数转换器21、主芯片22的触控板卡。
53.将所述模数转换器21、主芯片22均直接设于所述触控膜1上,其不但有利于提高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灵敏度、触控精度,且不再需要进行触控驱动器2的外置安装。因此将不存在安装过程中与其他结构干扰的情况。
54.具体的,所述触控膜1包括触控区11,位于所述触控区11外围的非触控区12。所述模数转换器21、主芯片22均置于所述非触控区12上,且它们的最大宽度不大于所述非触控区12的宽度。因此防止了在所述触控驱动器2对正常的触控功能造成影响。
55.具体的,所述模数转换器21、主芯片22设于所述非触控区12的上侧或下侧。
56.具体的,所述触控膜1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驱动通道11a、感应通道11b,所述模数转换器21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器21a、第二模数转换器21b、第三模数转换器21c。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21a通过所述模拟通道13与所述驱动通道11a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21b通过所述模拟通道13与所述驱动通道11a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模数转换器21c通过所述模拟通道13与所述感应通道11b的任一端相连。
57.具体的,所述分别与第一模数转换器21a、第二模数转换器21b、第三模数转换器21c相对应的数字通道14先互相并联,再与所述主芯片22串联。因此则有利于提高进入主芯片22的线路集成度、规整度,防止各数字通道14间相互干扰。
58.具体的,还包括系统驱动器4,所述系统驱动器4通过连接元件3与所述主芯片22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元件3为柔性电路板或导电触片。所述系统驱动器4为信息交互设备的驱动装置,将所述经主芯片22处理后的触控信号传入系统驱动器4,从而完成了用户与信息交互设备的交互过程。
59.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配合的触控膜、触控驱动器;所述触控膜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模拟通道及数字通道;所述触控驱动器包括设于所述触控膜上的模数转换器,所述模数转换器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模拟通道相连,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数字通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包括触控区,及位于所述触控区外围的非触控区;所述模数转换器设于所述非触控区,且其最大宽度不大于所述非触控区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数转换器设于所述非触控区的上侧或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器还包括主芯片,所述主芯片独立于所述触控膜设置,所述主芯片通过所述数字通道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器还包括触控板卡,所述主芯片设于所述触控板卡上,所述触控板卡上设有排线接口,所述主芯片依次通过所述排线接口、数字通道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两端分别与所述数字通道及所述排线接口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触片,所述导电触片两端分别与所述数字通道及所述排线接口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器还包括主芯片,所述主芯片设于所述触控膜上,所述主芯片通过所述数字通道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驱动通道、感应通道;所述模数转换器包括第一模数转换器、第二模数转换器、第三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通过所述模拟通道与所述驱动通道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通过所述模拟通道与所述驱动通道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模数转换器通过所述模拟通道与所述感应通道的任一端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第二模数转换器、第三模数转换器相对应的数字通道先互相并联,再与所述主芯片串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控装置。包括互相配合的触控膜、触控驱动器;所述触控膜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模拟通道及数字通道;所述触控驱动器包括设于所述触控膜上的模数转换器,所述模数转换器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模拟通道相连,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数字通道相连。本实用新型不但有利于提高电容触控装置的触控性能,还有利于简化触控驱动器的安装。简化触控驱动器的安装。简化触控驱动器的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周雪松 汪海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