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6  76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


    背景技术:

    2.口腔科,医学学科分类之一,主要口腔科疾病包括: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颌下间隙感染、颌面部淋巴管瘤、齿状突发育畸形、上颌窦恶性肿瘤、颌骨造釉细胞瘤、慢性筛窦炎、下颌后缩、四环素牙、舌白斑等疾病,然而市面上出现的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仍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不能够满足生产的需求。
    3.现有的撑开器只能上下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撑开工作,不能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横向撑开工作,给医务人员的使用带来了不便,同时现有设备需要人工进行手动调节非常的不方便,消耗大量的时间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此撑开器可以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撑开工作,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横向撑开工作,同时现有设备自动调节非常的方便。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外表面的上端螺栓连接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的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主体外表面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三固定柱,所述主体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箱,所述第二齿轮箱外表面的上端啮合连接有第二微型马达,所述主体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箱,所述第一齿轮箱外表面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微型马达,所述支撑柱外表面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
    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8.使用者将主体放置在牙齿之间,使第二微型马达的输出端旋转通过第二齿轮箱带动第二丝杠旋转,第二丝杠旋转带动第三固定柱发生位移,使牙套将牙齿顶起,设置的橡胶垫可以有效增加患者的咬合舒适度,同时在反作用力下,牙套逐渐将口腔撑开,设置的第一固定柱在固定盖受到牙齿的下压力发生滑动,压迫弹簧发生形变,此设置可以增加缓冲的功能,使咬合更舒适,口腔撑开后,使用者再通过调节座将撑板与患者口腔边接触,使第一微型马达的输出端旋转通过第一齿轮箱带动第二丝杠旋转,第二丝杠旋转带动第二固定柱在支撑柱内位移,此设置可以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撑开工作,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横向撑开工作。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固定柱与第一固定柱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牙套,所述牙套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10.牙套将牙齿顶起,设置的橡胶垫可以有效增加患者的咬合舒适度,解决了现有技
    术中无法自动调整的技术问题。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盖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与第一固定柱固定连接。
    12.在反作用力下,牙套逐渐将口腔撑开,设置的第一固定柱在固定盖受到牙齿的下压力发生滑动,压迫弹簧发生形变,此设置可以增加缓冲的功能,使咬合更舒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调整的技术问题。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齿轮箱外表面的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与第三固定柱螺纹连接。
    14.第二微型马达的输出端旋转通过第二齿轮箱带动第二丝杠旋转,第二丝杠旋转带动第三固定柱发生位移,使牙套将牙齿顶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调整的技术问题。
    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齿轮箱外表面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与第二固定柱螺纹连接。
    16.第一微型马达的输出端旋转通过第一齿轮箱带动第二丝杠旋转,第二丝杠旋转带动第二固定柱在支撑柱内位移,实现自动操作,节约时间,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调整的技术问题。
    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固定柱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座。
    18.通过调节座将撑板与患者口腔边接触,可以根据患者嘴型进行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横向支撑的技术问题。
    1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座外表面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撑板。
    20.撑板的设置可以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撑开工作,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横向撑开工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横向支撑的技术问题。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通过在反作用力下,牙套逐渐将口腔撑开,设置的第一固定柱在固定盖受到牙齿的下压力发生滑动,压迫弹簧发生形变,此设置可以增加缓冲的功能,使咬合更舒适;
    23.2、通过第二微型马达的输出端旋转通过第二齿轮箱带动第二丝杠旋转,第二丝杠旋转带动第三固定柱发生位移,使牙套将牙齿顶起;
    24.3、通过牙套将牙齿顶起,设置的橡胶垫可以有效增加患者的咬合舒适度;
    25.4、通过第一微型马达的输出端旋转通过第一齿轮箱带动第二丝杠旋转,第二丝杠旋转带动第二固定柱在支撑柱内位移,实现自动操作,节约时间,操作方便;
    26.5、通过调节座将撑板与患者口腔边接触,可以根据患者嘴型进行调整;
    27.6、通过撑板的设置可以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撑开工作,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横向撑开工作;
    28.7、通过固定盖的设置可以进行拆卸对主体内部的设备进行拆卸维修。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撑开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柱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体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体爆炸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主体;2、固定盖;3、第一固定柱;4、橡胶垫;5、牙套;6、支撑柱;7、第二固定柱;8、第三固定柱;9、调节座;10、第一微型马达;11、第一齿轮箱;12、第一丝杠;13、弹簧;14、第二微型马达;15、第二丝杠;16、第二齿轮箱;17、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7.实施例1:
    38.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包括主体1,主体1外表面的上端螺栓连接有固定盖2,固定盖2的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3,主体1外表面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三固定柱8,主体1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箱16,第二齿轮箱16外表面的上端啮合连接有第二微型马达14,主体1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支撑柱6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箱11,第一齿轮箱11外表面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微型马达10,支撑柱6外表面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7。
    39.在设计使用该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时,通过使用者将主体1放置在牙齿之间,使第二微型马达14的输出端旋转通过第二齿轮箱16带动第二丝杠15旋转,第二丝杠15旋转带动第三固定柱8发生位移,使牙套5将牙齿顶起,设置的橡胶垫4可以有效增加患者的咬合舒适度,同时在反作用力下,牙套5逐渐将口腔撑开,设置的第一固定柱3在固定盖2受到牙齿的下压力发生滑动,压迫弹簧13发生形变,此设置可以增加缓冲的功能,使咬合更舒适,口腔撑开后,使用者再通过调节座9将撑板17与患者口腔边接触,使第一微型马达10的输出端旋转通过第一齿轮箱11带动第二丝杠15旋转,第二丝杠15旋转带动第二固定柱7在支撑柱6内位移,此设置可以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撑开工作,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横向撑开工作。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柱8与第一固定柱3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牙套5,牙套5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
    41.通过牙套5将牙齿顶起,设置的橡胶垫4可以有效增加患者的咬合舒适度。
    4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盖2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3,弹簧13与第一固定柱3固定连接。
    43.通过在反作用力下,牙套5逐渐将口腔撑开,设置的第一固定柱3在固定盖2受到牙齿的下压力发生滑动,压迫弹簧13发生形变,此设置可以增加缓冲的功能,使咬合更舒适。
    4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箱16外表面的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二丝杠15,第二丝杠15与第三固定柱8螺纹连接。
    45.通过第二微型马达14的输出端旋转通过第二齿轮箱16带动第二丝杠15旋转,第二丝杠15旋转带动第三固定柱8发生位移,使牙套5将牙齿顶起。
    46.实施例2:
    47.如图1-5所示,第一齿轮箱11外表面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丝杠12,第一丝杠12与第二固定柱7螺纹连接。
    48.通过第一微型马达10的输出端旋转通过第一齿轮箱11带动第二丝杠15旋转,第二
    丝杠15旋转带动第二固定柱7在支撑柱6内位移,实现自动操作,节约时间,操作方便。
    4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柱7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座9。
    50.通过通过调节座9将撑板17与患者口腔边接触,可以根据患者嘴型进行调整。
    51.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座9外表面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撑板17。
    52.通过撑板17的设置可以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撑开工作,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横向撑开工作。
    5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表面的上端螺栓连接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的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主体外表面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三固定柱,所述主体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箱,所述第二齿轮箱外表面的上端啮合连接有第二微型马达,所述主体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箱,所述第一齿轮箱外表面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微型马达,所述支撑柱外表面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柱与第一固定柱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牙套,所述牙套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与第一固定柱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箱外表面的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与第三固定柱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箱外表面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与第二固定柱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柱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外表面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撑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科技术领域的一种口腔科用口腔撑开器,包括主体,主体外表面的上端螺栓连接有固定盖,固定盖的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主体外表面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三固定柱,主体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箱,第二齿轮箱外表面的上端啮合连接有第二微型马达,主体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设置的第一固定柱在固定盖受到牙齿的下压力发生滑动,压迫弹簧发生形变,此设置可以增加缓冲的功能,使咬合更舒适,使第一微型马达的输出端旋转通过第一齿轮箱带动第二丝杠旋转,第二丝杠旋转带动第二固定柱在支撑柱内位移,此设置可以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撑开工作,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横向撑开工作。作。作。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彬 吴春梅 李毅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4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