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7  13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以将桥吊钢丝绳卷筒支撑起来以利于钢丝绳更换的一种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2.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现有方式为从地面向桥吊吊运整盘托架钢丝绳时,桥吊托架钢丝绳为缠绕在钢丝绳卷筒上,在吊装时仅仅随便用吊带一头系上一个大卡环或者一个托辊,穿进钢丝绳卷筒中心圆洞靠着卡环或者托辊卡在钢丝绳卷筒洞口用天车吊着吊带直接进行吊运。但是如果钢丝绳卷盘材质为木质的,其会因受潮或者叉车搬运时有破损情况,很可能会导致卡环或者托辊整个穿过钢丝绳卷筒中心,从而使整盘钢丝绳直接坠落至地面。
    3.用维修行车把新钢丝吊至桥吊大机房,小车开至机房下合适位置,通过俯仰卷筒处的维修开口把钢丝绳放下到小车架后部司机室顶上平台处。其中通过俯仰卷筒处的维修开口往下放钢丝绳时是通过机房两名维修人员用手使天车吊着的托架钢丝绳卷盘不停的旋转,靠着钢丝绳卷盘的离心力把钢丝绳放到小车架司机室顶部,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卷筒是利用吊带悬挂在天车钩头上,用手推动钢丝绳卷盘时会严重的前后左右摇晃,很容易造成维修人员一手推空造成人员坠落或者被摇晃起来的钢丝绳卷筒砸伤。
    4.钢丝绳从机房下放到司机室顶部时,因钢丝绳是通过卷盘离心力下放速度很快且不可控制下落方向,人员控制不好或速度过快可能导致钢丝绳从司机室顶部滑落至司机室通道或者直接掉落至地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5.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桥吊托架钢丝绳在更换时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在维修基地先将需要更换的托架钢丝绳从木制卷盘提前放入吊装装置内,然后用叉车将吊装装置运送到桥吊下方用天车直接吊装通过维修开口进入到小车架的平台上即可,避免了钢丝绳卷筒在更换操作时或者脱落掉落地面对工作人员造成损伤的问题产生,提高了安全等级。
    7.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包括有:
    9.架体,架体高度小于桥吊机房维修开口高度,架体宽度小于桥吊机房维修开口宽度,所述架体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在所述架体顶部形成有开口,在所述架体顶部上设置有吊装部;
    10.在所述容纳空间两侧的架体上设置有承载部;
    11.承载部件,用于插装钢丝绳卷筒,其两端搭设在所述架体的承载部上。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件为承载杆,其直径与待更换的钢丝绳卷
    筒内径相同。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为从架体上向容纳空间侧延伸的承载槽。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槽与所述承载部件的外部轮廓适配。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为从架体上向容纳空间侧延伸的承载台,在所述承载台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承载部件承载在所述承载台上。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部为设置在所述架体顶部四角位置处的挂设吊耳,在所述挂设吊耳上开设有挂设孔。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设置有两组,沿架体高度方向布置,承载部件对应设置有2个,其两端分别搭设在两组承载部上。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架体包括有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在所述架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设置有装配开口。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架体包括有底框、顶框以及连接在底框和顶框之间的连接柱,在位于左侧面的相邻的连接柱之间连接有垂直加强柱设置的第一加强杆,在位于右侧面的相邻的连接柱之间连接有垂直连接柱设置的第二加强杆。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1.在需要对桥吊托架钢丝绳进行更换时,则可通过天车直接吊装位于架体上的吊装部,将整个更换装置吊起来运输,然后通过天车将更换装置直接通过桥吊机房上的维修开口下放到小车架的平台上即可,整个吊装过程操作简单方便,且有效的避免了在吊装操作时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在吊装时,钢丝绳卷筒掉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安全等级。
    22.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的俯视图。
    26.其中,架体100;容纳空间110;开口120;吊装部130;承载部140;
    27.装配开口150;承载部件200;底框170;顶框160;连接柱180;第一加强杆310;第二加强杆320。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有:
    31.架体100,架体100高度小于桥吊机房维修开口高度,架体100宽度小于桥吊机房维修开口宽度,其所述架体100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110,在所述架体100顶部形成有开口120,在所述架体100顶部上设置有吊装部130,在所述容纳空间110两侧的架体100上设置有承载部140;
    32.承载部件200,用于插装钢丝绳卷筒,其两端搭设在所述架体100的承载部140上。
    33.为确保承载部件200能够从顶部开口120处放入架体100两侧的承载部140上,在设置时,应使得承载部件200的长度小于2个承载部140之间的间距。
    34.本实施例中的更换装置在使用时,将钢丝绳卷筒先套设在承载部件200上,然后将承载部件200沿顶部开口120的位置从上到下放置到容纳空间110内,并使其两端搭载在架体100两侧的承载部140上,以实现对钢丝绳卷筒的装配。
    35.在需要对桥吊托架钢丝绳进行更换时,则可通过天车直接吊装位于架体100上的吊装部130,将整个更换装置吊起来运输,然后通过天车将更换装置直接通过桥吊机房上的维修开口120下放到小车架的平台上即可,整个吊装过程操作简单方便,且有效的避免了在吊装操作时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在吊装时,钢丝绳卷筒掉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安全等级。
    36.在使用时,更换装置和钢丝绳卷筒一起放置在小车架上进行使用,在钢丝绳被抽拉展开时,钢丝绳卷筒可相对承载部件200转动,以实现展开。
    37.当钢丝绳需要更换时,可通过天车再将其从小车架上吊走,然后更换位于承载部件200上的钢丝绳卷筒即可。
    3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件200为承载杆,其直径与待更换的钢丝绳卷筒内径相同,以实现与钢丝绳卷筒的匹配。
    3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140为从架体100上向容纳空间110侧延伸的承载槽。
    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槽与所述承载部件200的外部轮廓适配。
    41.承载部件200可以为方向承载杆或多边形的承载杆均可,承载槽与其形状适配,不仅可保证承载部件200能够完全匹配的承载在承载槽内,而且还可以保证位于承载槽内的承载部件200不会移动翻转,保证了钢丝绳卷筒在承载部件200上的稳定性。
    42.优选的,承载部件200为圆形承载杆,承载槽为半弧形承载槽。
    4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140为从架体100上向容纳空间110侧延伸的承载台,在所述承载台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承载部件200承载在所述承载台上。
    44.承载部件200可直接搭设在承载台上,以实现对钢丝绳卷筒的承载,同时通过承载台两侧的限位凸起对承载部件200进行限位。
    4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部130为设置在所述架体100顶部四角位置处的挂设吊耳,在所述挂设吊耳上开设有挂设孔。
    46.天车在进行吊装时,可通过挂钩勾挂在挂设孔内,以实现对整个更换装置的吊装。
    47.通过在架体100的四角处设置挂设孔,可使得天车在吊装时能够均匀的施加吊装力给更换装置,保证在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4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140设置有两组,沿架体100高度方向布置,承载部件200对应设置有2个,其两端分别搭设在两组承载部140上。
    49.设置2组承载部140可使得更换装置可一次性在2个承载部件200上布置2组钢丝绳,可实现2个方向钢丝绳的同时布线。
    5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架体100包括有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在所述架体100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设置有装配开口150。
    51.在向架体100内放置钢丝绳卷筒和承载部件200时,也可以通过侧面位置处的装配开口150放入。
    5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架体100包括有底框170、顶框160以及连接在底框170和顶框160之间的连接柱180,在位于左侧面的相邻的连接柱180之间连接有垂直加强柱设置的第一加强杆310,在位于右侧面的相邻的连接柱180之间连接有垂直连接柱180设置的第二加强杆320。
    53.顶框160包括有4个第一顶边筋板依次连接形成,底框170由多个第二顶边筋板连接形成,连接柱180设置有4根,其两端分别和2个相邻的第一顶边筋板的连接位置连接。
    54.底框170、顶框160和连接柱180材质优选为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不易变形。
    55.为增加架体100和小车架之间的摩擦力,在架体100底部还设置有橡胶垫。
    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架体,架体高度小于桥吊机房维修开口高度,架体宽度小于桥吊机房维修开口宽度,所述架体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在所述架体顶部形成有开口,在所述架体顶部上设置有吊装部;在所述容纳空间两侧的架体上设置有承载部;承载部件,用于插装钢丝绳卷筒,其两端搭设在所述架体的承载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件为承载杆,其直径与待更换的钢丝绳卷筒内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为从架体上向容纳空间侧延伸的承载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槽与所述承载部件的外部轮廓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为从架体上向容纳空间侧延伸的承载台,在所述承载台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承载部件承载在所述承载台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部为设置在所述架体顶部四角位置处的挂设吊耳,在所述挂设吊耳上开设有挂设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设置有两组,沿架体高度方向布置,承载部件对应设置有2个,其两端分别搭设在两组承载部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有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在所述架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设置有装配开口。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有底框、顶框以及连接在底框和顶框之间的连接柱,在位于左侧面的相邻的连接柱之间连接有垂直加强柱设置的第一加强杆,在位于右侧面的相邻的连接柱之间连接有垂直连接柱设置的第二加强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包括有:架体,所述架体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在所述架体顶部形成有开口,在所述架体顶部上设置有吊装部;在所述容纳空间两侧的架体上设置有承载部;承载部件,用于插装钢丝绳卷筒,其两端搭设在所述架体的承载部上。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桥吊托架钢丝绳更换装置,在维修基地先将需要更换的托架钢丝绳从木制卷盘提前放入吊装装置内,然后用叉车将吊装装置运送到桥吊下方用天车直接吊装通过维修开口进入到小车架的平台上即可,避免了钢丝绳卷筒在更换操作时或者脱落掉落地面对工作人员造成损伤的问题产生,提高了安全等级。提高了安全等级。提高了安全等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阳 许博 况灵峰 高学柳 王朝阳 赵学博 柳伟 李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4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