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7  66



    1.本实用新型属于静电消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电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2.静电消除器也可以叫除静电设备,其原理如下:它由高压电源产生器和放电极组成,通过尖端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然后用风把大量正负离子吹到物体表面以中和静电,或者直接把静电消除器靠近物体的表面而中和静电。
    3.如公开号cn211846140u公开了一种云烟专线卷烟物料输送带静电消除装置,所述的云烟专线卷烟物料输送带静电消除装置包括第一静电消除箱、第二静电消除箱、风机,第一静电消除箱和第二静电消除箱均安装在机架上,输送带依次穿过第一静电消除箱和第二静电消除箱的内部,第一静电消除箱和第二静电消除箱内均设置有离子风棒,第一静电消除箱和第二静电消除箱内顶部分别设置有风罩,第一静电消除箱的风罩通过第一连接管与风机进风口连接,第二静电消除箱内的风罩通过第二连接管与风机出风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离子风棒产生正负离子中和烟丝上的静电,且可进行两次静电消除,因而便可对烟丝进行全面静电消除,保证对位于深层的烟丝也能够达到很好的静电消除效果。
    4.又如公开号cn204291547u公开了一种多维移动式离子风机,包括离子风机、离子风机放置壳、支架、连接环和挂耳;所述离子风机放置壳为圆柱套状结构,所述离子风机放置壳上均匀设有若干离子风机放置槽;所述离子风机放置壳外表面设有一个挂耳;所述支架包括两根支撑杆和一根连杆;所述连杆中部设有一个挂耳;若干所述离子风机分别固定在若干离子风机放置槽内,所述离子风机放置壳上的挂耳和连杆上的挂耳通过连接环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圆柱套状结构的离子风机放置壳增大了送风面积,支架的结构设计,实现离子风机在多个维度方向上的位置调节,适合不同型号的产品;整体结构简单,方便调整,降低因静电击伤电子元件造成的废品率,保证生产质量。
    5.现有的静电消除装置,当需要对长条状产品去除静电时,往往需要对长条状产品进行翻转,才能对长条状产品上下两面均完成去静电操作,这种去静电方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消除装置。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静电消除装置,包括机架及依次安装于机架上的输送带一、输送辊、输送带二;
    9.还包括设于机架上方的离子风机一以及设于机架内的离子风机二;离子风机一和离子风机二均通过风管连接有一对风罩;
    10.与离子风机一连接的一对风罩分别位于输送带一和输送带二上方;
    11.与离子风机二连接的一对风罩分别位于输送带一与输送辊间缝隙的下方以及输送带二与输送辊间缝隙的下方;
    12.输送辊下端连接有静电导出装置,静电导出装置通过接地线与接地柱连接。
    13.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撑梁做竖直方向上下直线运动;离子风机一以及与离子风机一连接的一对风罩安装于支撑梁上。
    14.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滑台。
    15.所述离子风机一和离子风机二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6.所述支撑梁上安装有静电检测装置,静电检测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7.所述静电检测装置为静电传感器。
    18.所述静电导出装置为静电刷。
    19.所述风罩呈漏斗状。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送带上方设置离子风机一,可以去除产品上侧的静电;
    22.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送带一与输送辊间缝隙下方以及输送带二与输送辊间缝隙下方设置离子风机二,可以同时去除产品下侧的静电;
    23.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离子风机一安装在支撑梁上,并使支撑梁可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对不同高度的产品去除静电。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风罩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二安装示意图。
    27.图中标记为:机架101、输送带一102、支架103、静电检测装置104、支撑梁105、驱动装置106、输送带二107、输送辊108、接地线109、接地柱110、静电导出装置111、风罩201、风管202、离子风机一203、离子风机二204。
    具体实施方式
    28.如图所示,一种静电消除装置,包括机架101,机架101下方安装万向锁止轮,从而可以移动机架101,将机架101与生产线的设备组合进行生产。在机架101上依次安装有输送带一102、输送辊108、输送带二107。产品被输送到输送带一102上之后,产品被继续输送到输送辊108,经过输送辊108过渡后,产品被输送到输送带二107上,再继续输送到下一设备。
    29.在机架101上安装有支架103,支架103上安装有驱动装置106,可通过驱动装置106驱动支撑梁105做竖直方向上下直线运动。具体地,驱动装置106可以选用直线滑台,支撑梁105与直线滑台的滑块固定连接。
    30.在机架101上方设有离子风机一203,在机架101内设有离子风机二204,离子风机一203和离子风机二204均通过风管202连接有一对风罩201。为了提高去除静电的效果,令风罩201呈漏斗状。
    31.具体地,离子风机一203以及与离子风机一203连接的一对风罩201安装于支撑梁105上。与离子风机一203连接的一对风罩201分别位于输送带一102和输送带二107上方,从而令产品在依次经过输送带一102和输送带二107时,可以去除产品上侧的静电。
    32.与离子风机二204连接的一对风罩201分别位于输送带一102与输送辊108间缝隙
    的下方以及输送带二107与输送辊108间缝隙的下方,从而令产品经过送带一102与输送辊108间缝隙的下方以及输送带二107与输送辊108间缝隙的下方时,可以去除产品下侧的静电。
    33.由于输送辊108与产品摩擦会产生静电,为了去除输送辊108上的静电,在输送辊108下端连接有静电导出装置111,静电导出装置111通过接地线109与接地柱110连接。静电导出装置111将输送辊108上的静电导入到接地线109中,再通过接地柱110导出。具体地,静电导出装置111为静电刷。
    34.离子风机一203和离子风机二204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支撑梁105上安装有静电检测装置104,静电检测装置104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静电检测装置104可检测产品上是否有静电。具体地,静电检测装置104为静电传感器。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1)及依次安装于机架(101)上的输送带一(102)、输送辊(108)、输送带二(107);还包括设于机架(101)上方的离子风机一(203)以及设于机架(101)内的离子风机二(204);离子风机一(203)和离子风机二(204)均通过风管(202)连接有一对风罩(201);与离子风机一(203)连接的一对风罩(201)分别位于输送带一(102)和输送带二(107)上方;与离子风机二(204)连接的一对风罩(201)分别位于输送带一(102)与输送辊(108)间缝隙的下方以及输送带二(107)与输送辊(108)间缝隙的下方;输送辊(108)下端连接有静电导出装置(111),静电导出装置(111)通过接地线(109)与接地柱(1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1)上安装有支架(103),支架(103)上安装有驱动装置(106),驱动装置(106)用于驱动支撑梁(105)做竖直方向上下直线运动;离子风机一(203)以及与离子风机一(203)连接的一对风罩(201)安装于支撑梁(10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06)为直线滑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风机一(203)和离子风机二(204)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05)上安装有静电检测装置(104),静电检测装置(104)与控制器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检测装置(104)为静电传感器。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导出装置(111)为静电刷。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201)呈漏斗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电消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电消除装置,包括机架及依次安装于机架上的输送带一、输送辊、输送带二;还包括设于机架上方的离子风机一以及设于机架内的离子风机二;离子风机一和离子风机二均通过风管连接有一对风罩;与离子风机一连接的一对风罩分别位于输送带一和输送带二上方;与离子风机二连接的一对风罩分别位于输送带一与输送辊间缝隙的下方以及输送带二与输送辊间缝隙的下方;输送辊下端连接有静电导出装置,静电导出装置通过接地线与接地柱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去除产品上侧及下侧的静电,而无需翻转产品。品。品。


    技术研发人员:周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盟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5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