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28  10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配电设施用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蓄电池直流电源在厂站主要作为紧急情况下的电力备份,以保证在交流失电后能够及时投入,使系统能够完成失电处理工作。其中厂站使用蓄电池的容量直接决定着直流电源的后备运行时间,为提高蓄电池的容量满足厂站所需,通常厂站使用的蓄电池采用多节蓄电池串联,该方式产生的蓄电容量能够有效处理临时失电状态下的处理工作。但是串联的蓄电池若出现开路故障,则整组蓄电池可能会脱离母线,当交流失电后可能引起系统发生大面积崩溃,造成较大的损失。
    3.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直流蓄电池平时运行时由充电机浮充充电,当交流电停电时,由蓄电池组给负载供电,其蓄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损害,需要定期的检测/更换蓄电池模块,以保证直流蓄电池容量能够满足可靠性要求。由于进行放电试验是检测蓄电池剩余容量比较可靠的方法,故定期检测时,一般使用充放电检测仪进行核容检测。
    4.充放电检测仪由于内部含有电子大量元件,在充放电检测仪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故通常充放电检测仪均独立设置在一个载体上,以保证散热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般是核容是针对整个蓄电池组,若蓄电池组明显电容量偏低,则需要对蓄电池组进行拆分检测,最后将容量不符合要求的蓄电池进行更换。其检测次数较多,故有时需要使用多个充放电检测仪,其两个以上的充放电检测仪为了保持散热,不便于集中方式,从而可能导致线路凌乱,即工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复检测的风险,因此如何优化充放电检测仪的放置,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直流蓄电池核容检测是值得研究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以期望改善多个充放电检测仪不易于进行集中放置,导致线路凌乱出现重复检测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该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包括搬运箱;搬运箱内部空间通过隔断块分隔成两个用于放置充放电检测仪的空腔,空腔中设有限位条,充放电检测仪上端设有卡扣,充放电检测仪通过卡扣和限位条悬挂在空腔中;搬运箱前端设有与充放电检测仪的接头相对应的插口,充放电检测仪通过在插口上接线能够与直流蓄电池连接;隔断块内部中空,且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连通两个空腔和外界大气,气流通道中设有散热风机,搬运箱侧壁上还设有入风口。
    8.进一步,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主管道和次管道;次管道设于主管道的两侧,用于主管道和两个空腔的连通;所述散热风机设于主管道中。
    9.进一步,所述主管道为若干个,且相邻的两个主管道之间的间隙大小相同;所述入
    风口设有多个孔道,孔道由搬运箱内侧向外侧倾斜设置;所述主管道和入风口处均安装有过滤网。
    10.进一步,所述充放电检测仪与空腔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空腔底部设有橡胶垫,橡胶垫上端设有接触板;接触板与充放电检测仪的底面抵接。
    11.进一步,所述充放电检测仪与空腔内壁之间间隙中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橡胶块,橡胶块能够与充放电检测仪前后端面抵接。
    12.进一步,所述搬运箱顶部设有开口,开口的尺寸与充放电检测仪上端的操作面板相匹配。
    13.进一步,所述开口一侧设有第一转轴,且通过第一转轴安装有透明挡板,透明挡板能够转动打开或盖合开口。
    14.进一步,所述搬运箱的后侧设有用于取放充放电检测仪的取放口,取放口的一侧设有第二转轴,且通过第二转轴安装有柜板;柜板上设有锁扣,取放口上设有与锁扣对应的锁槽。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该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通过搬运箱容纳设置空腔,通过空腔放置充放电检测仪,利用隔断块使空腔相对独立,通过气流通道中安装散热风机,从而通过搬运箱两侧入风口吸入冷气,通过散热风机产生动力,使空腔内部的热气由气流通道排出,从而避免空腔内部的热能堆积,易于充放电检测仪集中使用。
    17.该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通过主管道和次管道的设计,提升了空腔内部的换气效率,避免热能堆积,降低两个空腔的相互影响,其散热风机分布在每个主管道中,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的提高散热效率;通过入风口的孔道采用倾斜式,避免外部固体沿孔道进入,同时避免工作人员的手指意外从入风口接触充放电检测仪。通过滤网设计避免灰尘进入空腔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
    18.该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通过橡胶垫、接触板和橡胶块,避免充放电检测仪在空腔中产生撞击,通过接触板保证充放电检测仪的重量能够均匀分配到搬运箱底部。
    19.该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通过开口和透明挡板的设计,可有效对充放电检测仪的操作面板进行防护,且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通过柜板和第二转轴相互配合便于充放电检测仪的取放。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断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的接头连接电路图;
    24.图1—4中,1—搬运箱、2—空腔、3—隔断块、4—充放电检测仪、5—限位条、6—卡扣、7—气流通道、8—入风口、9—过滤网、10—橡胶垫、11—接触板、12—橡胶块、13—开口、14—第一转轴、15—透明挡板、16—取放口、17—第二转轴、18—柜板、19—操作面板、20—插口、21—散热风机、22—主管道、23—次管道、24—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包括搬运箱1,其中搬运箱1为现有防爆机箱,其中搬运箱1底部可以选择性的增加万向轮等结构单元,以便于搬运箱1的移动和运输。
    28.上述搬运箱1中设有两个空腔2,且两个空腔2之间设有隔断块3;其中隔断块3为合金材质,通过隔断块3将搬运箱1进行隔断,从而形成两个空腔2,且每个空腔2相对独立;上述空腔2中设有充放电检测仪4,搬运箱1前端设有与充放电检测仪4的接头相对应的插口20,充放电检测仪4通过在插口20上接线能够与直流蓄电池连接;其中,充放电检测仪4为现有产品,充放电检测仪4需要符合gb/t19826—2005规定的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充放电检测仪4主要采用ptc陶瓷电阻作为放电负载,igbt控制技术实现了电流的自动调节与监测、完善的保护功能有效避免了红热现象。确保放电过程的安全性。降低充放电检测仪4在放电过程中不会影响到搬运箱1。
    29.其中,充放电检测仪4的电流检测电路以acs712线性电流传感器为核心,该芯片内置有精确的低偏置线性霍尔传感器电路,能输出与检测的直流信号呈线性的电压,并能够直接串联在10a电流的放电回路中实现电流实时监测。
    30.上述空腔2中设有限位条5,上述充放电检测仪4上端设有与限位条5对应的卡扣6,放电检测仪通过卡扣6和限位条5悬挂在空腔2中;其中,卡扣6设置在充放电检测仪4两侧,其中卡扣6挂扣在限位条5上,从而避免充放电检测仪4在空腔2中随意晃动。
    31.上述隔断块3中空,上述隔断块3中设有气流通道7,气流通道7连通两个空腔2和外界大气,气流通道7中设有散热风机21,上述搬运箱1侧壁设有入风口8。
    32.利用隔断块3使空腔2相对独立,通过散热风机21工作,从而气流通道7产生负压,由气流通道7吸入空腔2中的热气,并将热气排出到搬运箱1外,再通过入风口8补入外界气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散热风机21产生的气流动力,再结合气流通道7和入风口8之间具有距离,从而在厂站气体流通环境下,气流通道7输出的热气不会被入风口8吸入,通过气流通道7中的散热风机21工作,从而在空腔2内部形成气流循环,使空腔2内部的热气持续排出,外界冷气持续输入,使两个充放电检测仪4能够放置在一起进行工作,有效避免热量在空腔2中堆积。
    33.实施例2:
    34.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气流通道7包括主管道22和次管道23,主管道22两侧分别设有次管道23,次管道23用于主管道22和两个空腔2的连通,上述散热风机21设于主管道22中。
    35.其中,主管道22为单通管道,将次管道23接入主管道22形成气流通路,通过主管道22两侧分布多根次管道23;主管道22中的散热风机21工作能够使次管道23产生负压,从而相对均匀的将空腔2的中热气进行吸入到次管道23,并通过主管道22将次管道23中的热气
    释放到搬运箱1外部。
    36.进一步的,为了尽可能的提高气流交换效率,上述主管道22为若干个,且相邻的两个主管道22之间间隙相同,通过主管道22分布在隔断块3中,使空腔2中不同高度的气体均能够进入到主管道22中,并通过主管道22进行释放。通过控制主管道22中的散热风机21的工作速率,可以调节不同空腔2不同位置的气流速度,从而选择性的增大空腔2流动气流速度。
    37.上述入风口8设有多个孔道24,孔道24由搬运箱1内侧向外侧倾斜设置,通过入风口8的孔道24采用倾斜设计,有效避免外部固体沿孔道24落入内腔,同时避免工作人员的手指意外从入风口8接触充放电检测仪4。
    38.上述主管道22和入风口8处均安装过滤网9。其中滤网为现有空气滤芯,通过滤网9避免灰尘进入空腔2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
    39.实施例3:
    4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充放电检测仪4与空腔2内壁具有间隙,搬运箱1底部设有橡胶垫10,上述橡胶垫10上端设有接触板11,接触板11与充放电检测仪4的底面抵接。其中橡胶垫10为现有产品,其橡胶垫10具有减震作用,通过接触板11接触放电检测仪能够使放电检测仪的重力通过接触板11传递至橡胶垫10,避免搬运箱1移动过程中产生抖动,影响放电检测仪。
    41.实施例4:
    42.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空腔2上端设置开口13,开口13的尺寸与充放电检测仪4上端的操作面板19相匹配,从而通过开口13可以观看以及对操作面板19进行操作。
    43.由于上述充放电检测仪4与空腔2内壁具有间隙,因此,可在间隙中设置若干间隔设置的橡胶块12,橡胶块12能够与充放电检测仪4前后端面抵接,从而降低抖动风险。
    44.需要注意的是,参考图4,一般检测的直流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组,多采用多节12v的模组串联组成。由于蓄电池接口模块为每一节蓄电池提供了安装接口和电压检测模块,故充放电检测仪4采用可控继电器对电池组进行连接,充放电检测仪4的接头主要实时获取蓄电池单节及组端电压值,并根据当前电压值自动控制蓄电池组的接入退出,保证系统安全。其中12v的蓄电池组通常终止电压一般为10.8v,而主控制器adc电压输入需小于3v,为保证电压值测量精度及抗外部干扰,通常将蓄电池端电压等比缩小,再利用ad623制作的电压检测电路,实现对电阻两端的浮地电压信号进行采样。
    45.进一步的,上述开口13一侧设有第一转轴14,且通过第一转轴14安装有透明挡板15,透明挡板15能够转动打开或盖合开口13;上述搬运箱1的后侧设有用于取放充放电检测仪4的取放口16,取放口16的一侧设有第二转轴17,且通过第二转轴17安装有柜板18;柜板18上设有锁扣,取放口16上设有与锁扣对应的锁槽。
    46.通过透明挡板15在必要时盖合开口13,通过柜板18打开或关闭取放口16,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取出或放入充放电检测仪4;其中,第一转轴14和第二转轴17均为阻尼转轴,从而实现透明挡板15和柜板18的转动打开或闭合。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包括搬运箱;搬运箱内部空间通过隔断块分隔成两个用于放置充放电检测仪的空腔,空腔中设有限位条,充放电检测仪上端设有卡扣,充放电检测仪通过卡扣和限位条悬挂在空腔中;搬运箱前端设有与充放电检测仪的接头相对应的插口,充放电检测仪通过在插口上接线能够与直流蓄电池连接;隔断块内部中空,且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连通两个空腔和外界大气,气流通道中设有散热风机,搬运箱侧壁上还设有入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主管道和次管道;次管道设于主管道的两侧,用于主管道和两个空腔的连通;所述散热风机设于主管道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为若干个,且相邻的两个主管道之间的间隙大小相同;所述入风口设有多个孔道,孔道由搬运箱内侧向外侧倾斜设置;所述主管道和入风口处均安装有过滤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检测仪与空腔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空腔底部设有橡胶垫,橡胶垫上端设有接触板;接触板与充放电检测仪的底面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检测仪与空腔内壁之间间隙中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橡胶块,橡胶块能够与充放电检测仪前后端面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箱顶部设有开口,开口的尺寸与充放电检测仪上端的操作面板相匹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一侧设有第一转轴,且通过第一转轴安装有透明挡板,透明挡板能够转动打开或盖合开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箱的后侧设有用于取放充放电检测仪的取放口,取放口的一侧设有第二转轴,且通过第二转轴安装有柜板;柜板上设有锁扣,取放口上设有与锁扣对应的锁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直流蓄电池核容的测试装置,包括搬运箱;搬运箱内部空间通过隔断块分隔成两个用于放置充放电检测仪的空腔,空腔中设有限位条,充放电检测仪上端设有卡扣,充放电检测仪通过卡扣和限位条悬挂在空腔中;搬运箱前端设有与充放电检测仪的接头相对应的插口,充放电检测仪通过在插口上接线能够与直流蓄电池连接;隔断块内部中空,且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连通两个空腔和外界大气,气流通道中设有散热风机,搬运箱侧壁上还设有入风口。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多个充放电检测仪不易于进行集中放置,导致线路凌乱出现重复检测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桥伟 杨远航 石恒初 游昊 孔德志 朱青成 赵明 李本瑜 陈璟 解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7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