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线圈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散乱脱盘的电机线圈用收线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2.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铜线绕组。线圈可以分为成型与散绕式两种,成型线圈指的是通过模压设备压制的固定形状的线圈(一般使用较硬的绝缘铜条),此种线圈压制完成后不可改变其形状、尺寸、节距等固有特性。散绕线圈则是指通过绕线模绕制的线圈(一般用漆包线绕制),其铜线形状、尺寸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较大的调整。
3.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线圈用收线缠绕装置,往往无法对铜线进行限位,导致铜线在收线缠绕时位置出现偏移,易造成脱盘和绕制散乱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防止散乱脱盘的电机线圈用收线缠绕装置,能够在收线缠绕过程中对铜线进行限位,保证铜线绕制整齐,避免脱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底座、电控箱和箱门;底座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控箱,底座的前侧开口中通过合页活动设置有箱门;底座的顶壁左侧开设有移动通孔;它还包含:
6.拉紧机构,所述拉紧机构设置于底座的顶壁右侧;
7.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底座中;
8.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于移动机构上;
9.二号限位板,所述二号限位板为两个,且其前后对称设置于工作台的顶壁上;
10.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设置于前侧的二号限位板的前侧壁上,且其输出端穿过前侧的二号限位板后,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后端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后侧的二号限位板中,旋转电机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相连接;
11.绕线转盘,所述绕线转盘套设固定于旋转轴上;
12.三号限位板,所述三号限位板为两个,且其均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壁上位于拉紧机构左侧的部分;
13.二号连接轴,所述二号连接轴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前后侧的三号限位板之间;
14.限位滑轮,所述限位滑轮套设固定于二号连接轴上;
15.铜线,所述铜线的上端从右往左依次穿过拉紧机构和限位滑轮后,固定连接于绕线转盘上。
16.优选地,所述拉紧机构包含:
17.一号限位板,所述一号限位板为四个,且其两两前后对称固定设置于底座的顶壁上;
18.一号连接轴,所述一号连接轴为两个,且其均通过轴承旋转设置于前后侧的一号限位板之间;
19.挤压辊,所述挤压辊为两个,且其均套设固定于一号连接轴上,海绵垫设置于挤压辊之间。
20.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含:
21.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固定设置于底座的左侧壁上,且其输出端穿过底座的左侧壁后,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右端通过轴承旋转连接底座的右内侧壁上,传动电机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相连接;
22.齿轮,所述齿轮套设固定于传动轴上;
23.导柱,所述导柱固定设置于底座的前后内侧壁之间,且其设置于齿轮的上方;
24.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活动套设于导柱上,且其顶壁与工作台的底壁相固定连接,支撑板活动设置于移动通孔中;
25.齿条,所述齿条固定设置于支撑板的底壁上,且其与齿轮相啮合设置。
26.优选地,挤压辊上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铜线与海绵垫相接触设置。
27.优选地,绕线转盘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挡板,圆形挡板均套设固定于旋转轴上。
28.优选地,底座的顶壁上位于支撑板和一号限位板之间的部分固定设置有数个离子风扇,离子风扇设置于铜线的下方,离子风扇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相连接。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止散乱脱盘的电机线圈用收线缠绕装置,能够在收线缠绕过程中对铜线进行限位,保证铜线绕制整齐,避免脱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合理,实用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图1的俯视图。
32.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33.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拉紧机构1、一号限位板1-1、挤压辊1-2、一号连接轴1-3、移动机构2、支撑板2-1、导柱2-2、齿条2-3、齿轮2-4、传动轴2-5、传动电机2-6、底座3、电控箱4、离子风扇5、海绵垫6、移动通孔7、箱门8、工作台9、二号限位板10、圆形挡板11、绕线转盘12、旋转轴13、铜线14、限位滑轮15、二号连接轴16、三号限位板17、旋转电机18。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底座3、电控箱4和箱
门8;底座3的右侧壁上通过螺栓铆接有电控箱4,底座3的前侧开口中通过合页活动铰接有箱门8;底座3的顶壁左侧开设有移动通孔7;它还包含:
38.拉紧机构1,所述拉紧机构1设置于底座3的顶壁右侧;
39.移动机构2,所述移动机构2设置于底座3中;
40.工作台9,所述工作台9通过螺栓铆接于移动机构2上;
41.二号限位板10,所述二号限位板10为两个,且其前后对称焊接于工作台9的顶壁上;
42.旋转电机18,所述旋转电机18通过螺栓和支架固定于前侧的二号限位板10的前侧壁上,且其输出端穿过前侧的二号限位板10后,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13,旋转轴13的后端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后侧的二号限位板10中,旋转电机18通过导线与电控箱4相连接;
43.绕线转盘12,所述绕线转盘12套设固定于旋转轴13上;
44.三号限位板17,所述三号限位板17为两个,且其均焊接于底座3的顶壁上位于拉紧机构1左侧的部分;
45.二号连接轴16,所述二号连接轴16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前后侧的三号限位板17之间;
46.限位滑轮15,所述限位滑轮15套设固定于二号连接轴16上;
47.铜线14,所述铜线14的上端从右往左依次穿过拉紧机构1和限位滑轮15后,穿过并绕设于绕线转盘12上的固定环上。
48.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拉紧机构1包含:
49.一号限位板1-1,所述一号限位板1-1为四个,且其两两前后对称焊接于底座3的顶壁上;
50.一号连接轴1-3,所述一号连接轴1-3为两个,且其均通过轴承旋转设置于前后侧的一号限位板1-1之间;
51.挤压辊1-2,所述挤压辊1-2为两个,且其均套设固定于一号连接轴1-3上,海绵垫6设置于挤压辊1-2之间。
52.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2包含:
53.传动电机2-6,所述传动电机2-6通过螺栓和支架固定于底座3的左侧壁上,且其输出端穿过底座3的左侧壁后,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传动轴2-5,传动轴2-5的右端通过轴承旋转连接底座3的右内侧壁上,传动电机2-6通过导线与电控箱4相连接;
54.齿轮2-4,所述齿轮2-4套设并通过定位销固定于传动轴2-5上;
55.导柱2-2,所述导柱2-2焊接于底座3的前后内侧壁之间,且其设置于齿轮2-4的上方;
56.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活动套设于导柱2-2上,且其顶壁与工作台9的底壁通过螺栓相铆接,支撑板2-1活动设置于移动通孔7中;
57.齿条2-3,所述齿条2-3焊接于支撑板2-1的底壁上,且其与齿轮2-4相啮合设置。
58.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挤压辊1-2上均胶粘固定有海绵垫6,铜线14与海绵垫6相接触设置。
59.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绕线转盘12的前后侧壁上均焊接有圆形挡板11,圆形挡板11均套设固定于旋转轴13上。
60.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底座3的顶壁上位于支撑板2-1和一号限位板1-1之间的部分通过螺栓铆接有数个离子风扇5,离子风扇5设置于铜线14的下方,离子风扇5通过导线与电控箱4相连接。
6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使用防止散乱脱盘的电机线圈用收线缠绕装置时,将铜线14的一端从挤压辊1-2之间穿过去,再绕过限位滑轮15对铜线14进行限位,固定于绕线转盘12上的固定环上,通过电控箱4将旋转电机18打开,旋转电机18带动旋转轴13逆时针旋转,旋转轴13带动绕线转盘12逆时针旋转,绕线转盘12将铜线14缠绕到绕线转盘12上,同时打开传动电机2-6,传动电机2-6带动传动轴2-5旋转,传动轴2-5带动齿轮2-4旋转,齿轮2-4带动齿条2-3向前侧移动,齿条2-3带动支撑板2-1沿着导柱2-2向前侧移动,支撑板2-1带动工作台9和绕线转盘12向前匀速移动,绕线转盘12前移的同时铜线14均匀地缠绕到绕线转盘12上;左右侧的挤压辊1-2对铜线14进行挤压,保证铜线14在移动的过程中一直处于绷紧状态,从而可以将铜线14紧绷地缠绕到绕线转盘12上,保证铜线14的整齐性;缠绕的过程中,打开离子风扇5,离子风扇5对铜线14进行除静电,增加缠绕时的安全性。
6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63.1、通过设置圆形挡板11,防止收线缠绕时出现脱盘;通过设置海绵垫6,防止对铜线14造成挤压损伤;
64.2、通过设置拉紧机构1,可以将铜线14拉紧,防止出现散乱;通过设置限位滑轮15、二号连接轴16和三号限位板17,可以对铜线14进行限位,防止出现位置偏移;
65.3、通过设置移动机构2、工作台9、二号限位板10、圆形挡板11、绕线转盘12和旋转轴13,可以进行匀速的前后移动,保证将铜线14均匀整齐地缠绕至绕线转盘12上。
66.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部分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散乱脱盘的电机线圈用收线缠绕装置,它包含底座(3)、电控箱(4)和箱门(8);底座(3)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控箱(4),底座(3)的前侧开口中通过合页活动设置有箱门(8);底座(3)的顶壁左侧开设有移动通孔(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拉紧机构(1),所述拉紧机构(1)设置于底座(3)的顶壁右侧;移动机构(2),所述移动机构(2)设置于底座(3)中;工作台(9),所述工作台(9)固定连接于移动机构(2)上;二号限位板(10),所述二号限位板(10)为两个,且其前后对称设置于工作台(9)的顶壁上;旋转电机(18),所述旋转电机(18)固定设置于前侧的二号限位板(10)的前侧壁上,且其输出端穿过前侧的二号限位板(10)后,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3),旋转轴(13)的后端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后侧的二号限位板(10)中,旋转电机(18)通过导线与电控箱(4)相连接;绕线转盘(12),所述绕线转盘(12)套设固定于旋转轴(13)上;三号限位板(17),所述三号限位板(17)为两个,且其均固定连接于底座(3)的顶壁上位于拉紧机构(1)左侧的部分;二号连接轴(16),所述二号连接轴(16)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前后侧的三号限位板(17)之间;限位滑轮(15),所述限位滑轮(15)套设固定于二号连接轴(16)上;铜线(14),所述铜线(14)的上端从右往左依次穿过拉紧机构(1)和限位滑轮(15)后,固定连接于绕线转盘(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散乱脱盘的电机线圈用收线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机构(1)包含:一号限位板(1-1),所述一号限位板(1-1)为四个,且其两两前后对称固定设置于底座(3)的顶壁上;一号连接轴(1-3),所述一号连接轴(1-3)为两个,且其均通过轴承旋转设置于前后侧的一号限位板(1-1)之间;挤压辊(1-2),所述挤压辊(1-2)为两个,且其均套设固定于一号连接轴(1-3)上,海绵垫(6)设置于挤压辊(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散乱脱盘的电机线圈用收线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包含:传动电机(2-6),所述传动电机(2-6)固定设置于底座(3)的左侧壁上,且其输出端穿过底座(3)的左侧壁后,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5),传动轴(2-5)的右端通过轴承旋转连接底座(3)的右内侧壁上,传动电机(2-6)通过导线与电控箱(4)相连接;齿轮(2-4),所述齿轮(2-4)套设固定于传动轴(2-5)上;导柱(2-2),所述导柱(2-2)固定设置于底座(3)的前后内侧壁之间,且其设置于齿轮(2-4)的上方;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活动套设于导柱(2-2)上,且其顶壁与工作台(9)的底壁相固定连接,支撑板(2-1)活动设置于移动通孔(7)中;齿条(2-3),所述齿条(2-3)固定设置于支撑板(2-1)的底壁上,且其与齿轮(2-4)相啮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散乱脱盘的电机线圈用收线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挤压辊(1-2)上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6),铜线(14)与海绵垫(6)相接触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散乱脱盘的电机线圈用收线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绕线转盘(12)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挡板(11),圆形挡板(11)均套设固定于旋转轴(13)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散乱脱盘的电机线圈用收线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3)的顶壁上位于支撑板(2-1)和一号限位板(1-1)之间的部分固定设置有数个离子风扇(5),离子风扇(5)设置于铜线(14)的下方,离子风扇(5)通过导线与电控箱(4)相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防止散乱脱盘的电机线圈用收线缠绕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线圈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工作台固定连接于移动机构上;二号限位板为两个,且其前后对称设置于工作台的顶壁上;旋转电机固定设置于前侧的二号限位板的前侧壁上,且其输出端穿过前侧的二号限位板后,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后端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后侧的二号限位板中;绕线转盘套设固定于旋转轴上;能够在收线缠绕过程中对铜线进行限位,保证铜线绕制整齐,避免脱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勇 顾婷婷 易成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格耀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