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降水井防水封堵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
背景技术:
2.目前降水井防水封堵中,最常用的施工步骤一般为,在浇筑底板混凝土和降水之前,采用预安装防水钢套筒的封堵方法。其原理是将钢套管外中部焊接一道止水环后将防水钢套筒坐落在降水井的顶部,然后施工垫层和防水层以及浇筑底板混凝土。降水井降水完成后,在降水井和防水钢套筒内均采用高于底板混凝土一个标号的细石混凝土,然后割掉钢套筒高于底板的部分后对钢套筒的顶部进行封堵。
3.这种施工步骤中,首先虽然降水井和防水钢套筒内均采用细石混凝土,但细石混凝土凝结总体凝结时间较长;其次,钢套管外中部仅焊接一道止水环,仅一道止水措施往往容易在地下水压增大时造成底板渗漏。还有,钢套筒的顶部封堵往往仅有一道盖板焊接,当水位上升,地下水压增大时,容易有因焊缝不达标,造成渗水的情况,不但拖延施工工期,还加大漏水处理难度,给后续工序中留下质量及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要解决现有降水井防水封堵中存在首先封堵料凝结施工时间较长、仅具有一道止水措施容易造成底板渗漏以及盖板焊缝不达标,造成渗水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包括降水井、钢套筒、套筒止水结构、底板垫层、底板止水结构,底板混凝土、分层封堵材料和顶部封堵结构,
7.所述降水井位于底板下方的土层中,所述套筒止水结构包括在钢套筒的外壁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平的三道止水钢环,分别为底环、中环和顶环,所述底环位于钢套筒的下部,其下侧表面与钢套筒的下侧表面平齐,所述中环位于钢套筒的中部,所述顶环位于钢套筒的上部,
8.所述钢套筒的高度等于底板混凝土的厚度,所述钢套筒的下侧表面竖向落置在降水井的上侧表面,两者的内径相适应并且正对,所述底环的下侧表面紧贴降水井顶部四周的土层,
9.所述底板垫层经过底环的上侧表面铺设至钢套筒的底部外壁,
10.所述底板止水结构包括防水层和阴角密封收口,所述防水层自底板垫层的上侧表面铺设至钢套筒的外壁并沿外壁向上反粘,所述阴角密封收口设置在防水层的反粘阴角位置处一周,
11.所述底板混凝土自防水层的上侧表面铺设至钢套筒的外壁,其中中环和顶环埋入底板混凝土内,
12.所述分层封堵材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为远端封堵材料、近端封堵材料和套筒内封堵材料,所述远端封堵材料的填充范围为自底板垫层固定高度以下的降水井内,所述近端封堵材料的填充范围为自底板垫层固定高度以上至底板垫层下侧位置的降水井内,所述套筒内封堵材料的填充范围为包括底板混凝土范围的套筒内,所述套筒内封堵材料的上侧与钢套筒的顶端预留顶部封堵操作空间,
13.所述顶部封堵结构位于顶部封堵操作空间内,包括两道间隔设置的封顶钢板和封顶填充料,所述封顶钢板的四周与钢套筒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封顶钢板包括封顶下钢板和封顶上钢板,所述封顶下钢板的下侧紧贴套筒内封堵材料封顶下钢板的下侧,所述封顶填充料封堵在封顶下钢板的上侧,所述封顶上钢板的下侧紧贴封顶填充料,所述顶部封堵结构的上侧通过抹平层与底板混凝土的上侧抹平。
14.所述远端封堵材料为砂石。
15.所述近端封堵材料为细石混凝土。
16.所述套筒内封堵材料为微膨胀速凝混凝土。
17.所述防水层为防水卷材,所述阴角密封收口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18.所述固定高度为2-2.5米。
19.所述封顶填充料为膨润土。
20.所述顶部封堵结构还包括位于封顶上钢板上方的封顶盖板,所述封顶盖板的四周也与钢套筒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封顶盖板与封顶上钢板之间预留有封顶空间,所述封顶盖板上设有导流管,所述封顶空间内填充有自导流管导入的封顶凝浆。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防和外防的结合,保证整个基础底板防水的完整性,有效地增强了整个底板的防水性能。
23.首先将封堵材料进行分层设计,自底板垫层以下2米以外的降水井部分采用砂石进行封堵填充,底板垫层以下2米范围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封堵填充,底板垫层及以上钢套筒内侧采用微膨胀速凝混凝土填充,加快封堵材料的凝结时间。其次,还在底板范围内的钢套筒外侧设计三道止水钢环,防止底部含水率较大的土层向上渗水。再次,在顶部设计了两道顶板封堵和膨润土结合进行填充,保证顶部在水压力作用下不再渗水。同时,还可以在顶部继续加盖钢套筒顶盖,并在顶盖上开洞安装导流管,在顶盖与上层顶板封堵之间注浆,进一步封堵。整体封堵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降水井、2-钢套筒、3-底板垫层、4-底板混凝土、5-土层、6-底环、7-中环、8-顶环、9-防水层、10-阴角密封收口、11-远端封堵材料、12-近端封堵材料、13-套筒内封堵材料、14-固定高度、15-封顶填充料、16-封顶下钢板、17-封顶上钢板、18-抹平层、19-封顶盖板、20-导流管、21-封顶凝浆。
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包括降水井1、钢套筒2、套筒止水结构、底板垫层3、底板止水结构,底板混凝土4、分层封堵材料和顶部封堵结构。
29.所述降水井1位于底板下方的土层5中,所述套筒止水结构包括在钢套筒2的外壁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平的三道止水钢环,分别为底环6、中环7和顶环8,所述底环6位于钢套筒2的下部,其下侧表面与钢套筒2的下侧表面平齐,所述中环7位于钢套筒2的中部,所述顶环8位于钢套筒2的上部。三道止水钢环的开口朝向迎水面,止水钢环的端部向下弯折。
30.所述钢套筒2的高度安装时大于底板混凝土4的厚度,封堵后平切顶部使其高度与底板混凝土的厚度相同。所述钢套筒2的下侧表面竖向落置在降水井1的上侧表面,两者的内径相适应并且正对,所述底环6的下侧表面紧贴降水井1顶部四周的土层。
31.本实施例中,所述钢套筒的直径为400mm,套筒壁厚度为4mm,高出底板混凝土的上侧50mm。
32.所述底板垫层3经过底环6的上侧表面铺设至钢套筒2的底部外壁。本实施例总,所述底板垫层为厚度100mm的c15混凝土垫层。
33.所述底板止水结构包括防水层9和阴角密封收口10,所述防水层9自底板垫层3的上侧表面铺设至钢套筒2的外壁并沿外壁向上反粘,所述阴角密封收口10设置在防水层9的反粘阴角位置处一周。
34.本实施例中,三道止水钢环均由厚度为4mm的钢板制成,环体宽度为250mm,中环7与防水层9之间的设置距离不小于150mm,顶环8与钢套筒2的顶面的设置距离不小于150mm,中环7与顶环8之间设置距离为300mm。所述防水层9为防水卷材,所述阴角密封收口10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5.所述底板混凝土4自防水层9的上侧表面铺设至钢套筒2的外壁,其中中环7和顶环8埋入底板混凝土4内。
36.所述分层封堵材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为远端封堵材料11、近端封堵材料12和套筒内封堵材料13,所述远端封堵材料11的填充范围为自底板垫层3固定高度14以下的降水井1内,所述近端封堵材料12的填充范围为自底板垫层3固定高度14以上至底板垫层3下侧位置的降水井1内,所述套筒内封堵材料13的填充范围为包括底板混凝土4范围的套筒内,所述套筒内封堵材料13的上侧与钢套筒2的顶端预留顶部封堵操作空间。
37.本实施例中,所述远端封堵材料11采用1:1的砂石。所述近端封堵材料12为c25细石混凝土。所述套筒内封堵材料13为c35p10微膨胀速凝混凝土。固定高度14为2米。
38.所述顶部封堵结构位于顶部封堵操作空间内,包括两道间隔设置的封顶钢板和封顶填充料15,所述封顶钢板的四周与钢套筒2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封顶钢板包括封顶下钢板16和封顶上钢板17,所述封顶下钢板16的下侧紧贴套筒内封堵材料13封顶下钢板16的下侧,所述封顶填充料15封堵在封顶下钢板16的上侧,所述封顶上钢板17的下侧紧贴封顶填充料15,所述顶部封堵结构的上侧通过抹平层18与底板混凝土的上侧抹平。
39.本实施例中,所述封顶填充料15为膨润土。封顶钢板为厚度4mm的钢板,封顶钢板与钢套筒的内壁满焊。
40.实施例二参见图2所示,其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顶部封堵结构还包括位于封
顶上钢板17上方的封顶盖板19,所述封顶盖板19的四周也与钢套筒2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封顶盖板19与封顶上钢板17之间预留有封顶空间,所述封顶盖板19上设有导流管20,所述封顶空间内填充有自导流管20导入的封顶凝浆21。
41.本实施例中,封顶凝浆21可以有三种,分别为第一浆液,第二浆液和第三浆液,所述第一浆液为水泥和水混合浆,第二浆液为水玻璃、水泥和水混合浆,水玻璃和水泥1:1;第三浆液为磷酸和水玻璃和水混合浆。磷酸和水玻璃1:1。
42.这种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的施工步骤如下:
43.步骤一,土方开挖基槽前7天,开始降水井的降排水工作,保证水位始终低于基槽面0.8-1.0米,降水工作需要持续直到底板施工完成停止,将钢套筒在工程内预制加工完毕。
44.步骤二,土方开挖至基槽时,将钢套筒2落置在在降水井1的井壁上侧,然后使底环6与含水率较大的土层5无缝接触。
45.步骤三,将钢套筒2固定完成后,开始浇筑底板垫层3。
46.步骤四,底板垫层3施工完成后,在上侧预铺反粘的防水卷材,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在钢套筒周边进行密封收口。
47.步骤五,进行底板的钢筋绑扎和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工序,浇筑完成后开始降水井的封井工序。
48.步骤六,在降水井和钢套筒内按照设计进行分层封堵材料的填充,预留套筒内封堵材料13未施工。
49.步骤七,高出底板混凝土的钢套管部分,在施工顶部封堵结构之前将其与底板混凝土顶截平,然后施工套筒内封堵材料13以及施工顶部封堵结构。
50.步骤八,拆除导流管并封堵管口,然后将顶部封堵结构的上侧与底板混凝土的上侧抹平。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水井(1)、钢套筒(2)、套筒止水结构、底板垫层(3)、底板止水结构,底板混凝土(4)、分层封堵材料和顶部封堵结构,所述降水井(1)位于底板下方的土层(5)中,所述套筒止水结构包括在钢套筒(2)的外壁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平的三道止水钢环,分别为底环(6)、中环(7)和顶环(8),所述底环(6)位于钢套筒(2)的下部,其下侧表面与钢套筒(2)的下侧表面平齐,所述中环(7)位于钢套筒(2)的中部,所述顶环(8)位于钢套筒(2)的上部,所述钢套筒(2)的高度等于底板混凝土(4)的厚度,所述钢套筒(2)的下侧表面竖向落置在降水井(1)的上侧表面,两者的内径相适应并且正对,所述底环(6)的下侧表面紧贴降水井(1)顶部四周的土层,所述底板垫层(3)经过底环(6)的上侧表面铺设至钢套筒(2)的底部外壁,所述底板止水结构包括防水层(9)和阴角密封收口(10),所述防水层(9)自底板垫层(3)的上侧表面铺设至钢套筒(2)的外壁并沿外壁向上反粘,所述阴角密封收口(10)设置在防水层(9)的反粘阴角位置处一周,所述底板混凝土(4)自防水层(9)的上侧表面铺设至钢套筒(2)的外壁,其中中环(7)和顶环(8)埋入底板混凝土(4)内,所述分层封堵材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为远端封堵材料(11)、近端封堵材料(12)和套筒内封堵材料(13),所述远端封堵材料(11)的填充范围为自底板垫层(3)固定高度(14)以下的降水井(1)内,所述近端封堵材料(12)的填充范围为自底板垫层(3)固定高度(14)以上至底板垫层(3)下侧位置的降水井(1)内,所述套筒内封堵材料(13)的填充范围为包括底板混凝土(4)范围的套筒内,所述套筒内封堵材料(13)的上侧与钢套筒(2)的顶端预留顶部封堵操作空间,所述顶部封堵结构位于顶部封堵操作空间内,包括两道间隔设置的封顶钢板和封顶填充料(15),所述封顶钢板的四周与钢套筒(2)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封顶钢板包括封顶下钢板(16)和封顶上钢板(17),所述封顶下钢板(16)的下侧紧贴套筒内封堵材料(13)封顶下钢板(16)的下侧,所述封顶填充料(15)封堵在封顶下钢板(16)的上侧,所述封顶上钢板(17)的下侧紧贴封顶填充料(15),所述顶部封堵结构的上侧通过抹平层(18)与底板混凝土的上侧抹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封堵材料(11)为砂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封堵材料(12)为细石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封堵材料(13)为微膨胀速凝混凝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9)为防水卷材,所述阴角密封收口(10)为聚合物水泥砂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高度(14)为2-2.5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其特征在
于:所述封顶填充料(15)为膨润土。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封堵结构还包括位于封顶上钢板(17)上方的封顶盖板(19),所述封顶盖板(19)的四周也与钢套筒(2)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封顶盖板(19)与封顶上钢板(17)之间预留有封顶空间,所述封顶盖板(19)上设有导流管(20),所述封顶空间内填充有自导流管(20)导入的封顶凝浆(21)。
技术总结
一种基于高水位基础底板降水井的多重防水封堵构造,包括降水井、钢套筒、套筒止水结构、底板垫层、底板止水结构,底板混凝土、分层封堵材料和顶部封堵结构,套筒止水结构包括三道止水钢环,分层封堵材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为远端封堵材料、近端封堵材料和套筒内封堵材料,顶部封堵结构包括两道间隔设置的封顶钢板和封顶填充料,顶部封堵结构的上侧通过抹平层与底板混凝土的上侧抹平。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防和外防的结合,保证整个基础底板防水的完整性,有效地增强了整个底板的防水性能。有效地增强了整个底板的防水性能。有效地增强了整个底板的防水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魏利新 耿鹏超 柴达 张俊国 安会丽 王喜财 任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