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同轴线束打端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
背景技术:
2.对导线的加工一般包括整线、切线、剥皮、搓扭线芯、打端子、沾锡等工序,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导线的加工,已经由不同的加工设备对不同的半成品完成上述工序的加工,向自动加工线的连续加工发展。
3.现有技术中,标准剥线打端机目前所能做到的线材总长在50mm以上,而针对总长50mm以下的短线、同轴线双头短线打端一般采用人工打端子、双头短线打端子因线太短手工抓取时不好操作导致打端子效率低并且常有放入不到位的情况,产品合格率低。
4.因此,提供一种新的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手工操作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包括机架1 和送料机3,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台板6,所述台板6上设置有同轴线剥线机7、第一打端组件、第二打端组件和成品取出机构21;所述送料机3 设置在机架1一侧,与所述同轴线剥线机7连接,所述第一打端组件和第二打端组件通过扭角度换向拉线机构14连接,所述同轴线剥线机7的一侧还设置有转线机构8,用于转运线材至指定位置。
7.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第一打端组件包括前端送料机构5、前端机械手9、前端ccd视觉检测机10、前端端子机11、第一电测机构12、前端横向搬运机13,所述前端机械手9用于将分别将线材抓取至所述前端ccd 视觉检测机10、前端端子机11、第一电测机构12;
8.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第二打端组件包括后端送料机22、后端机械手 15、后端ccd视觉检测机16、后端端子机17、第二电测机构18、后端横向搬运机19;所述前端机械手15用于将线材抓取至所述后端ccd视觉检测机16、前端端子机17、第二电测机构18;
9.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前端机械手9包括底座23、四轴机械手24、驱动电机27、取线机械手指25和取线气缸26,所述底座23和四轴机械手24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取线机械手指25和取线气缸26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27底部,所述前端机械手9和后端机械手17结构相同。
10.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转线机构8包括安装底板28、移动y方向气缸 32、移动x方向气缸31、旋转电机29、夹线气缸30、取线夹子33,所述移动y方向气缸32安装在安装底板28上,所述移动x方向气缸31安装在移动y方向气缸32上,所述旋转电机29安装在移动x方向气缸31上,所述夹线气缸30安装在旋转电机29上,所述取线夹子33安装在所述夹线气缸30一端。
11.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扭角度换向拉线机构14包括捋线手指气缸34、夹线手指气缸37、端子旋扭电机36、移动气缸35。
12.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防护罩2。
13.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防护罩2上设置有操作面板4,所述操作面板 4和所述第一打端组件、第二打端组件电性连接。
14.进一步的方案为,后端横向搬运机19和成品取出机构21之间还设置有成品取出衔接机构20,用于连接所述后端横向搬运机19和成品取出机构21。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采用同轴剥线机整合到自动机上剥线、机械手臂取线、ccd 相机拍照定位、铆接端子、性能测试、全自动化完成产品的制作与测试,节省了人工、提升了效率。
附图说明
17.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作示意性的说明和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18.图1: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21.图4:转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5:扭角度换向拉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机架、2防护罩、3送料机、4操作面板、5前端送料机构、6 台板、7同轴线剥线机、8转线机构、9前段机械手、10前端ccd视觉检测机、11前端端子机、12第一电测机构、13前端横向搬运机、14扭角度换向拉线机构、15后端机械手、16后端ccd视觉检测机、17后端端子机、 18第二电测机构、19后端横向搬运机构、20成品取出衔接机构、21端子送料结构、22后端送料机、23底座、24四轴机械手、25取线机械手指、 26取线气缸、27驱动电机、28安装底板、29旋转电机、30夹线气缸、31 移动x方向气缸、32移动y方向气缸、33取线夹子、34捋线手指气缸、 35移动气缸、36端子旋扭电机、37夹线手指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包括机架1和送料机3,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台板6,所述台板6上设置有同轴线剥线机7、第一打端组件、第二打端组件和成品取出机构21;所述送料机3设置在机架1一侧,与所述同轴线剥线机7连接,所述第一打端组件和第二打端组件通过扭角度换向拉线机构14连接,所述同轴线剥线机7的一侧还设置有转线机构8,用于转运线材至指定位置。所述第一打端组件包括前端送料机构5、前端机械手9、前端ccd视觉检测机10、前端端子机11、第一电测机构12、前端横向搬运机13,所述前端机械手 9用于将分别将线材抓取至所述前端ccd视觉检测机10、前端端子机11、第一电测机构12;所述第二打端组件包括后端送料机22、后端机械手15、后端ccd
视觉检测机16、后端端子机17、第二电测机构18、后端横向搬运机19;所述前端机械手15用于将分别将线材抓取至所述后端ccd视觉检测机16、前端端子机17、第二电测机构18;所述前端机械手9包括底座23、四轴机械手24、驱动电机27、取线机械手指25和取线气缸26,所述底座23和四轴机械手24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取线机械手指25和取线气缸26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27底部,所述前端机械手9和后端机械手 17结构相同;所述转线机构8包括安装底板28、移动y方向气缸32、移动x方向气缸31、旋转电机29、夹线气缸30、取线夹子33,所述移动y 方向气缸32安装在安装底板28上,所述移动x方向气缸31安装在移动y 方向气缸32上,所述旋转电机29安装在移动x方向气缸31上,所述夹线气缸30安装在旋转电机29上,所述取线夹子33安装在所述夹线气缸 30一端,所述扭角度换向拉线机构14包括捋线手指气缸34、夹线手指气缸37、端子旋扭电机36、移动气缸35,
26.可选的,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防护罩2,所述防护罩2上设置有操作面板4,所述操作面板4和所述第一打端组件、第二打端组件电性连接。
27.可选的,后端横向搬运机19和成品取出机构21之间还设置有成品取出衔接机构20,用于连接所述后端横向搬运机19和成品取出机构21。
2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所述机构部件分别安装在机架1的台板6 上,工人将线盘安装到所述送料机3上后穿入所述同轴线剥线机7内,按要求尺寸加工完成后,所述转线机构8将同轴线剥线机7剥好的线材取出转运到相应位置完成后,所述前端机械手9取线搬运将转线机构8上的线材取出,搬运到所述前端ccd视觉检测机10相应位置拍照检测定位补偿完成后,所述前端机械手9取线搬运将检测好的良品线材放入所述前端端子机11铆接端子完成后,所述前端机械手9取线搬运将铆接好的线材搬运到所述第一电测机构12内测试电性能完成后,所述前端横向搬运机13 将电测后的线材,搬运到所述扭角度换向拉线机构14内,扭角度拉线移动定好长度完成后,所述后端机械手15取线搬运将扭好角度定好长度的线材,搬运到后端ccd视觉检测机16相应位置拍照检测定位补偿完成后,所述后端机械手15取线搬运将检测好的良品线材放入所述后端端子机17 铆接端子完成后,所述后端机械手15取线搬运将铆接好的线材搬运到所述第二电测机构18内测试电性能完成后,所述后端横向搬运机构19将电测后的线材,搬运到所述成品取出衔接机构20上,所述成品取出机构21 将成品取出衔接机构20上的成品线材取出。
29.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端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台板(6),所述台板(6)上依次设置有送料机(3)、同轴线剥线机(7)、第一打端组件、第二打端组件和成品取出机构(21);所述第一打端组件和第二打端组件之间设置有扭角度换向拉线机构(14);所述台板(6)上靠近所述同轴线剥线机(7)还设置有转线机构(8),用于将剥皮处理的线材转运至指定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端组件包括前端送料机构(5)、前端机械手(9)、前端ccd视觉检测机(10)、前端端子机(11)、第一电测机构(12)、前端横向搬运机(13),所述前端机械手(9)用于将线材抓取至所述前端ccd视觉检测机(10)、前端端子机(11)或第一电测机构(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打端组件包括后端送料机(22)、后端机械手(15)、后端ccd视觉检测机(16)、后端端子机(17)、第二电测机构(18)、后端横向搬运机(19);所述后端机械手(15)用于将线材抓取至所述后端ccd视觉检测机(16)、后端端子机(17)或第二电测机构(1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机械手(9)和后端机械手(15)均包括底座(23)、四轴机械手(24)、驱动电机(27)、取线机械手指(25)和取线气缸(26),所述底座(23)和四轴机械手(24)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取线机械手指(25)和取线气缸(26)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27)底部,所述驱动电机(27)的输出轴与所述取线气缸(2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取线气缸(26)的输出端与所述取线机械手指(25)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线机构(8)包括安装底板(28)、移动y方向气缸(32)、移动x方向气缸(31)、旋转电机(29)、夹线气缸(30)、取线夹子(33),所述移动y方向气缸(32)安装在安装底板(28)上,所述移动x方向气缸(31)安装在移动y方向气缸(32)上,所述旋转电机(29)安装在移动x方向气缸(31)上,所述夹线气缸(30)安装在旋转电机(29)上,所述取线夹子(33)安装在所述夹线气缸(30)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防护罩(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2)上设置有操作面板(4),所述操作面板(4)和所述第一打端组件、第二打端组件电性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其特征在于,后端横向搬运机(19)和成品取出机构(21)之间还设置有成品取出衔接机构(20),用于连接所述后端横向搬运机(19)和成品取出机构(2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同轴线束打端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同轴线双机械手双头短线打端机。包括机架和送料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台板,所述台板上设置有同轴线剥线机、第一打端组件、第二打端组件和成品取出机构;所述送料机设置在机架一侧,与所述同轴线剥线机连接,所述第一打端组件和第二打端组件通过扭角度换向拉线机构连接,所述同轴线剥线机的一侧还设置有转线机构,用于转运线材至指定位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同轴剥线机整合到自动机上剥线、机械手臂取线、CCD相机拍照定位、铆接端子、性能测试、全自动化完成产品的制作与测试,节省了人工、提升了效率。提升了效率。提升了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余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典桢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