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管辅助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弯头。
背景技术:
2.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通常,流体经鼓风机、压缩机、泵和锅炉等增压后,从管道的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也可利用流体自身的压力或重力输送。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在液体管道使用时需要用到许多辅助配件,其中弯头是液体管道使用较多的配件之一。
3.但是,传统的液体管道弯头排出液体时容易出现液体溅射的情况,有些工业化学液体的溅射会给人员造成安全隐患,而且传统的弯头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控制液体的进出和流速,已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弯头,通过自身u型结构防止液体物料溅射给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多头式阀门控制供料,再通过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控制排料,具有防溅射和控制进料排料的效果。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弯头,包括主管,所述主管的一侧安装有若干个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内部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内设有密封阀门,所述主管一侧上方安装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一侧套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内部设有排液通道,所述排液通道的底部设有第一限流板,所述第一限流板的上方一侧贯穿有第一限流孔,所述排液管的底端设有排液套,所述排液套的内部设有第二限流板,所述第二限流板的上方中间贯穿有第二限流孔,所述排液套与排液管螺纹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主管的内部设有蓄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与蓄液通道连通,所述密封阀门与进液管转轴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安装有管道紧固件。
10.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管的一侧设有第一密封法兰,所述第一密封法兰与主管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管的一端安装有防水垫。
11.进一步的,所述排液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密封法兰,所述伸缩管与排液通道密封套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流板与排液管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流板与排液套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流板的顶部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中间贯穿有垫孔,所述垫孔与第二限流孔在同一垂直线上,所述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通过密封垫密封贴合连接。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弯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防溅射机构弯头,设置了主管、伸缩管和排液管,形成了u型结构,可架设在物料桶体边缘,防止液体物料排料时出现溅射的情况,还可通过伸缩管调节排液管与主管之间的距离,使该弯头能够扣在不同厚度的桶体边缘,起到便于防溅射排料的效果。
16.2、该防溅射机构弯头,设置了若干个进液管和排料套,进液管内安装了密封阀门,能够控制进料,排料套内的第二限流板能够与排料管内的第一限流板贴合和分离,从而控制排料的效果,起到便于控制进料排料速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主管;101、蓄液通道;102、第一密封法兰;103、伸缩管;104、防水垫;2、进液管;201、进液通道;202、管道紧固件;203、密封阀门;3、排液管;301、排液通道;302、第二密封法兰;303、第一限流板;304、限流孔;4、排液套;401、第二限流板;402、第二限流孔;403、密封垫;404、垫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弯头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管1,主管1的一侧安装有若干个进液管2,进液管2的内部设有进液通道201,进液通道201内设有密封阀门203,主管1一侧上方安装有伸缩管103,伸缩管103的一侧套接有排液管3,排液管3的内部设有排液通道301,排液通道301的底部设有第一限流板303,第一限流板303的上方一侧贯穿有第一限流孔304,排液管3的底端设有排液套4,排液套4的内部设有第二限流板401,第二限流板401的上方中间贯穿有第二限流孔402,排液套4与排液管3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自身u型结构防止液体物料溅射给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多头式阀门控制供料,再通过第一限流板303和第二限流板401控制排料,具有防溅射危害和控制进料排料的效果。
23.如图1-3所示:
24.主管1的内部设有蓄液通道101,进液通道201与蓄液通道101连通,密封阀门203与进液管2转轴连接,通过密封阀门203的设置,能够对进入的液体物料流速进行控制,进液管2的一端安装有管道紧固件202,通过管道紧固件202的设置,能够对接入的管道进行固定;
25.伸缩管103的一侧设有第一密封法兰102,第一密封法兰102与主管1螺栓固定连接,伸缩管103的一端安装有防水垫104,排液管3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密封法兰302,伸缩管103与排液通道301密封套接,通过伸缩管103的设置,能够调节主管1与排液管3之间的距离,使弯头能够架设在不同厚度的外壁上排料,通过第一密封法兰102、第二密封法兰302和防水垫104的设置,能够在伸缩管103伸缩调节时起到防渗液的效果。
26.第一限流板303与排液管3螺栓固定连接,第二限流板401与排液套4螺栓固定连接,第二限流板401的顶部设有密封垫403,密封垫403的中间贯穿有垫孔404,垫孔404与第
二限流孔402在同一垂直线上,第一限流板303和第二限流板401通过密封垫403密封贴合连接,通过第一限流板303和第二限流板401的设置,能够通过旋转排液套4调节第一限流板303与第二限流板401之间的距离,距离较大时排液量加大,距离较小时配液量减小,与密封垫403贴合时,便不会排液,起到便于控制排料的效果。
2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伸缩管103调节主管1与排液管3之间的距离,然后将弯头架设在桶壁上,排料时,液体物料由桶壁流入桶内,实现防溅射排料的效果;液体物料由进液通道201进入蓄液通道101内,然后经过伸缩管103进入排液通道301内,再经过第一限流孔304、垫孔404和第二限流孔402排出,可通过不同进液管2上的密封阀门203调节进料速度,通过旋转排液套4调节第一限流板303与第二限流板401之间的距离,从而对排料速度进行控制,起到便于控制进料和排料的效果。
28.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弯头,包括主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的一侧安装有若干个进液管(2),所述进液管(2)的内部设有进液通道(201),所述进液通道(201)内设有密封阀门(203),所述主管(1)一侧上方安装有伸缩管(103),所述伸缩管(103)的一侧套接有排液管(3),所述排液管(3)的内部设有排液通道(301),所述排液通道(301)的底部设有第一限流板(303),所述第一限流板(303)的上方一侧贯穿有第一限流孔(304),所述排液管(3)的底端设有排液套(4),所述排液套(4)的内部设有第二限流板(401),所述第二限流板(401)的上方中间贯穿有第二限流孔(402),所述排液套(4)与排液管(3)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的内部设有蓄液通道(101),所述进液通道(201)与蓄液通道(101)连通,所述密封阀门(203)与进液管(2)转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的一端安装有管道紧固件(2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103)的一侧设有第一密封法兰(102),所述第一密封法兰(102)与主管(1)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管(103)的一端安装有防水垫(10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3)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密封法兰(302),所述伸缩管(103)与排液通道(301)密封套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板(303)与排液管(3)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流板(401)与排液套(4)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流板(401)的顶部设有密封垫(403),所述密封垫(403)的中间贯穿有垫孔(404),所述垫孔(404)与第二限流孔(402)在同一垂直线上,所述第一限流板(303)和第二限流板(401)通过密封垫(403)密封贴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弯头,包括主管,主管的一侧安装有若干个进液管,进液管的内部设有进液通道,进液通道内设有密封阀门,主管一侧上方安装有伸缩管,伸缩管的一侧套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内部设有排液通道,排液通道的底部设有第一限流板,第一限流板的上方一侧贯穿有第一限流孔,排液管的底端设有排液套,排液套的内部设有第二限流板,第二限流板的上方中间贯穿有第二限流孔,排液套与排液管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弯头,通过自身U型结构防止液体物料溅射给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多头式阀门控制供料,再通过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控制排料,具有防溅射和控制进料排料的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梁振宏 朱庆辉 欧方挺 卢宇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佳佳利化妆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