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及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9-01  79



    1.本发明涉及实木板材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及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2.板材(sheetmaterial)是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用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也多指锻造、轧制或铸造而成的金属板,划分为薄板、中板、厚板、特厚板、通常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而板材的最早是木工用的实木板,用做打制家具或其他生活设施,但在科技发展的现今板材的定义很广泛,在家具制造、建筑业、加工业等都有不同材质的板材。
    3.板材按材质分类可分为实木板、人造板两大类;按成型分类可分为实心板、夹板、纤维板、装饰面板、防火板、刨花板等等;而人造木板 (wood based panel),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为原料,经一定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料后,施加或不施加胶粘剂和其他添加剂胶合而成的板材或模压制品;而人造板的结构和物理化性能都不是很稳定,硬度差、韧性强度低等。细木工板质量优于其他人造板,但需热压附贴单板,材料损耗大,成本高。
    4.而目前的实木板材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5.1.传统复合实木集成材加工后存在板材径向方向易于起毛、不易打磨、贴皮、封边等缺陷;
    6.2.目前实木板材的结构还有待加强,并且不具有防水功能。
    7.针对上述问题,如何设计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及制作工艺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及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9.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10.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其包括:
    11.板芯主体,由若干板芯件沿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若干所述板芯件位于同一平面内;
    12.复合板层,与所述板芯主体的正反面粘接,并对称设置在所述板芯主体的两侧;
    13.所述复合板层包括相互连接的单板和科技木板,所述单板背离所述科技木板的端面与所述板芯主体粘接。
    1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科技木板的厚度为0.6mm
    ‑ꢀ
    1.5mm。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单板的厚度为150mm-250mm。
    1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板芯件的一端向外凸起形成连接凸部,且所述板芯件背离连接凸部的一端向内收缩形成连接凹部;任意一件所述板芯件的连接凸部均
    能够与另一件所述板芯件的连接凹部插接,且所述连接凸部的外壁与所述连接凹部的内壁紧贴。
    1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连接凸部远离所述板芯件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凸边;所述连接凹部的内壁形成与所述圆弧凸边对应的圆弧凹边。
    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连接凹部和连接凸部均沿所述板芯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1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板芯件的另外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接齿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齿和卡接部用于任意两件所述板芯件在宽度方向上的连接。
    2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当任意两件所述板芯件通过连接凹部与连接凸部连接或通过卡接齿与卡接部连接时,两件所述板芯件连接的端面均相互紧贴。
    2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组成所述板芯主体的若干板芯件至少为两种不同的长度,且所述板芯件端面卡接齿和卡接部的连接处错位设置。
    22.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3.制备板芯件,对原木进行甄选归类,而后经过干燥回润阶段,使原木含水率在8%以内;锯材原木,形成厚度一致,且至少两种长度规格的型材,沿型材的长度方向分别成模和开设连接凸部和连接凹部,并沿型材的宽度方向分别开设卡接齿和卡接部;
    24.制备板芯主体,沿板芯件的长度方向通过连接凸部和连接凹部依次拼接,沿板芯件的宽度方向通过卡接齿和卡接部依次拼接;
    25.端面打磨,对板芯主体的端面进行打磨抛光;
    26.冷压成型,复合板层分别粘贴于板芯主体的两侧端面。
    2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8.整体装置的结构组成构思新颖、设计科学合理;而采用的新型结构的实木集成材不仅具备传统集成材的物理特性,又克服了传统集成材具有的缺陷,科学合理、新颖独特。
    29.而采用的新型结构的实木集成材不仅具备传统集成材的物理特性,又克服了传统集成材具有的缺陷。将复合板层对称贴在板芯主体的正反面,增强了实木集成板材的整体结合力,也即是增强了板芯主体的整体结合力,又保持了实木集成板材的优良性能,即使是在干湿及温差较大的环境下,贴有复合板层的实木板芯主体也不易于出现收缩及开裂现象。
    30.相比传统复合实木集成材为纵横复合结构,虽然产品相对稳定,但其加工后存在板材径向方向易于起毛、不易打磨、贴皮、封边等缺陷。本技术中,由于采用的复合板层气干密度低、材质柔软,而且复合板层厚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复合板层的实木板芯主体集成板材贴合为一体后,复合板层径向强度基本缺失,克服了上述加工缺陷。
    31.本技术显著改善传统集成板材的物理性能,克服了传统集成板材在实际应用中因物理环境因素变化导致板材干缩湿涨、冷缩热涨、易于开裂和曲翘变形几大问题;并且本技术中并没有多层用胶,大幅度减少胶水的用量,不但降低了胶水的应用成本,而且还减少了用工量,由胶水产生的污染也大幅度减少。同时本技术的实木装饰板材结构稳定,有效改善板材的物理性能,扩大使用范围,并且增加产品的价值。
    32.并通过设置最外层的科技木板,使得整体实木装饰板材的结构具有良好的防火性
    能,进一步提高整体板材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木装饰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3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板芯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块板芯件的连接示意图;
    38.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39.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流程框图。
    40.图标:1、板芯主体;2、复合板层;3、板芯件;4、单板;5、科技木板;6、连接凸部;7、连接凹部;8、圆弧凸边;9、圆弧凹边;10、卡接齿;11、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4.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5.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6.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47.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
    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8.实施例
    49.请参照图1-图5,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木装饰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5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板芯件3的结构示意图;
    5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块板芯件3的连接示意图;
    53.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54.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流程框图。
    55.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其包括:
    56.板芯主体1,由若干板芯件3沿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若干板芯件3位于同一平面内;
    57.复合板层2,与板芯主体1的正反面粘接,并对称设置在板芯主体1 的两侧;
    58.复合板层2包括相互连接的单板4和科技木板5,单板4背离科技木板5的端面与板芯主体1粘接。而复合板层2的设置,进一步使板芯主体 1在结构上,更加的稳定。
    59.科技木是以普通木材(速生材)为原料,利用仿生学原理,通过对普通木材、速生材进行各种改性物化处理生产的一种性能更加优越的全木质的新型装饰材料。而科技木包括以下种类:化学木材,可通过注塑成型;使用环氧树脂聚氨脂和添加剂配合而成,在液态可注塑成型,因而容易形成制品形状。该木材物理化学特性和技术指标与天然木材一样,可对其进行锯、刨、钉等加工,成本只有天然木材的25%左右。
    60.本实施例中,科技木板采用的是1毫米密度板,也即是其厚度为1毫米,其密度可以达到1000,具有超薄、超柔、超硬、超平、超稳、超一等优点,还有高强度、防水等特点,其广泛用于生态饰面板,地板没板弯板、包装板等场景。
    61.原子木材,将木料塑胶混合,再经钴60加工处理制成。由于经塑胶强化的木材,比天然木材的花纹和色泽更美观,并容易锯、钉和打磨,用普通木工工具就可以对其进行加工。
    62.阻燃木材,是在抗火材料中添加了无机盐,并把木材选后浸入含有钡离子和磷酸离子的溶液中,达到使木材防腐、防白蚁的目的。用其制成的床、家具、天花板等,即使房间地毯着火,也不会被火烧着,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63.复合木材,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并加入适量的耐燃剂,使木材具有防火功能。该木材结构为单位独立发泡体,具有不连续、不传导、不传透等特性,可发挥隔热、隔间、防火、耐用等特点,其可取代天然木材,用作房屋壁板、隔间板、天花板等其他装饰材料。
    64.彩色木材,用特殊处理法将色渗透到木材内部的一种新式材料,锯开就可呈现彩虹般的色彩,因而不需要再上色。这种木材很适用于制造日用品及家具等。
    65.合成木材,其既有天然木材的质感,又有树脂的可塑性,其特点是防水性强、便于加工、不易变形、防蛀性能好,是建筑装饰装修和制作家具的优质材料。科技木皮的花纹虽是电脑仿真,却有着木材独有的质感、纹理和色泽,且品类繁多,无论是红榉、沙比利还是黑檀、花梨木,都仿制得栩栩如生,可以批量生产。科技木皮作为新一代饰面材料,除用于人造板、家具饰面外,还可用于曲面、异形面和室内墙壁的装饰。而本实施例中,则是采用上述的
    复合木材或阻燃木材,从而使整体的材质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以及防水防潮的功能。
    66.如图1所示,整体的板材结构也即是由位于中心的板芯主体1以及粘接在板芯主体1两端面的两层复合板层2构成的,而板芯件3则是由原木经过锯材而制成的,并且,板芯件3开设或设置的连接结构,即是通过摸具冲压或锻造而成的,由此,若干的板芯件3通过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的连接,从而构成板芯件3。
    67.需要说明的是,板芯件3在形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工艺上的处理,使其湿度以及端面的光滑度等适宜,从而以便于后续的流程以及成型后的使用。
    68.整体装置的结构组成构思新颖、设计科学合理;而采用的新型结构的实木集成材不仅具备传统集成材的物理特性,又克服了传统集成材具有的缺陷,科学合理、新颖独特。具体为:(1)保留了传统集成材的物理特性,未破坏木材气管纤维结构及木材的天然木素,具备原木材质调节室内湿度、吸收紫外线等到一系列木材物理特性;(2)传统集成材由于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制约,产品内部单体实木板方材径尺(宽幅)较大,当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时易出现涨缩变形、干裂、扭曲等缺点,尤其是个体径尺较大的单体木材表现更为突出。而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方条(板芯件 3)个体微小,方条本身应力、涨缩系数、弹性模量相应较弱,再加上在方条弦面之间采用榫卯镶嵌新工艺,方条与方条整体相互套牢,形成的集成材相应的稳定、牢固,克服了传统集成材的缺点;(3)可以有效利用直径在2~3mm之间的小径尺木材三剩物作为生产原料,取材更为广泛,材料成本更低;(4)产品拼接成型工段在常温环境下即可完成,毋需采用热拼工艺,可杜绝使用脲醛胶,制造成型的成品集成材不但无特殊气味,而且具有隔音保温、耐腐、抗蓝变、抗虫、环保养生等优良性能,产品生产过程节能环保、产品品质优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5)在拼接过程中可根据需要的集成材长度来调整两种木条进行布局交叉,按此方法将两种木条拼接成为集成材,也可以拼接做成任意长度及宽度的集成材,由于两条木条弦面之间整体相互套牢,形成的集成材相应稳定牢固;(6)实木集成材其结构中的弧形榫和弧形卯结构简单,制备容易,木条与木条拼接时也很方便,所以板材制备过程中工作效率十分高。
    69.而采用的新型结构的实木集成材不仅具备传统集成材的物理特性,又克服了传统集成材具有的缺陷。将复合板层2对称贴在板芯主体1的正反面,增强了实木集成板材的整体结合力,也即是增强了板芯主体1的整体结合力,又保持了实木集成板材的优良性能,即使是在干湿及温差较大的环境下,贴有复合板层2的实木板芯主体1也不易于出现收缩及开裂现象。
    70.相比传统复合实木集成材为纵横复合结构,虽然产品相对稳定,但其加工后存在板材径向方向易于起毛、不易打磨、贴皮、封边等缺陷。本技术中,由于采用的复合板层2气干密度低、材质柔软,而且复合板层2厚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复合板层2的实木板芯主体1集成板材贴合为一体后,复合板层2径向强度基本缺失,克服了上述加工缺陷。
    71.本技术显著改善传统集成板材的物理性能,克服了传统集成板材在实际应用中因物理环境因素变化导致板材干缩湿涨、冷缩热涨、易于开裂和曲翘变形几大问题;并且本技术中并没有多层用胶,大幅度减少胶水的用量,不但降低了胶水的应用成本,而且还减少了用工量,由胶水产生的污染也大幅度减少。同时本技术的实木装饰板材结构稳定,有效改善板材的物理性能,扩大使用范围,并且增加产品的价值。
    72.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是板芯件3在拼接后相邻的板芯件3之间的缝隙更小,贴合的
    更紧密,由此,板芯件3的结构为方形结构,而连接凸部6 和连接凹槽则是另外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
    7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科技木板5的厚度为0.6mm-1.5mm。
    74.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单板4的厚度为150mm-250mm。
    75.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板芯件3的一端向外凸起形成连接凸部6,且板芯件3背离连接凸部6的一端向内收缩形成连接凹部7;任意一件板芯件 3的连接凸部6均能够与另一件板芯件3的连接凹部7插接,且连接凸部 6的外壁与连接凹部7的内壁紧贴。
    76.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凹部7和连接凸部6的设置,即实现两个板芯件3在长度方向上的连接,而多个板芯件3的依次拼接,从而便能够形成宽度为单个板芯件3的长度的板芯主体1,
    77.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凸部6远离板芯件3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凸边 8;连接凹部7的内壁形成与圆弧凸边8对应的圆弧凹边9。
    78.而通过圆弧凸边8与圆弧凹边9的连接,以使连接凹部7和连接凸部 6在进行插接时,避免连接凹部7和连接凸部6发生损坏的情况,从而保证板芯主体1整体板材的完整性。
    79.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凹部7和连接凸部6均沿板芯件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即如图3和图4所示。
    8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板芯件3的另外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接齿10和卡接部11;卡接齿10和卡接部11用于任意两件板芯件3在宽度方向上的连接。
    81.而卡接齿10和卡接部11的存在,即实现任意两个板芯件3在宽度方向上的连接,进一步的增强整体板材在结构上的稳定行,使其更加的牢固、耐用。
    8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当任意两件板芯件3通过连接凹部7与连接凸部 6连接或通过卡接齿10与卡接部11连接时,两件板芯件3连接的端面均相互紧贴。
    8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组成板芯主体1的若干板芯件3至少为两种不同的长度,且板芯件3端面卡接齿10和卡接部11的连接处错位设置。
    84.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5.制备板芯件3,对原木进行甄选归类,而后经过干燥回润阶段,使原木含水率在8%以内;锯材原木,形成厚度一致,且至少两种长度规格的型材,沿型材的长度方向分别成模和开设连接凸部6和连接凹部7,并沿型材的宽度方向分别开设卡接齿10和卡接部11;而在板芯件3制备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除湿的操作,把制备成型的板芯件3放入抽湿房内处理,抽出木材吸收胶水后的多余水分。
    86.制备板芯主体1,沿板芯件3的长度方向通过连接凸部6和连接凹部 7依次拼接,沿板芯件3的宽度方向通过卡接齿10和卡接部11依次拼接;也即是将抽湿后的板芯件3拼接成板芯主体1。
    87.端面打磨,对板芯主体1的端面进行打磨抛光。
    88.冷压成型,复合板层2分别粘贴于板芯主体1的两侧端面。即是使用新型大压力冷压机先将科技木材和单板4进行叠加,随后再将板芯主体1 与两层复合板层2其三层叠加施压,从而形成最终的实木装饰板材;其施压时长4.5小时,冷压时调节气压在2mpa~3.5mpa,使板芯主体1和两层复合板层2零缝隙完全紧密贴合。
    8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板芯主体,由若干板芯件沿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若干所述板芯件位于同一平面内;复合板层,与所述板芯主体的正反面粘接,并对称设置在所述板芯主体的两侧;所述复合板层包括相互连接的单板和科技木板,所述单板背离所述科技木板的端面与所述板芯主体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科技木板的厚度为0.6mm-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板的厚度为150mm-2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芯件的一端向外凸起形成连接凸部,且所述板芯件背离连接凸部的一端向内收缩形成连接凹部;任意一件所述板芯件的连接凸部均能够与另一件所述板芯件的连接凹部插接,且所述连接凸部的外壁与所述连接凹部的内壁紧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部远离所述板芯件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凸边;所述连接凹部的内壁形成与所述圆弧凸边对应的圆弧凹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部和连接凸部均沿所述板芯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芯件的另外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接齿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齿和卡接部用于任意两件所述板芯件在宽度方向上的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当任意两件所述板芯件通过连接凹部与连接凸部连接或通过卡接齿与卡接部连接时,两件所述板芯件连接的端面均相互紧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板芯主体的若干板芯件至少为两种不同的长度,且所述板芯件端面卡接齿和卡接部的连接处错位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板芯件,对原木进行甄选归类,而后经过干燥回润阶段,使原木含水率在8%以内;锯材原木,形成厚度一致,且至少两种长度规格的型材,沿型材的长度方向分别成模和开设连接凸部和连接凹部,并沿型材的宽度方向分别开设卡接齿和卡接部;制备板芯主体,沿板芯件的长度方向通过连接凸部和连接凹部依次拼接,沿板芯件的宽度方向通过卡接齿和卡接部依次拼接;端面打磨,对板芯主体的端面进行打磨抛光;冷压成型,复合板层分别粘贴于板芯主体的两侧端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实木装饰板材及制作工艺,涉及实木板材结构技术领域。板芯主体,由若干板芯件沿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若干板芯件位于同一平面内;复合板层,与板芯主体的正反面粘接,并对称设置在板芯主体的两侧;复合板层包括相互连接的单板和科技木板,单板背离科技木板的端面与板芯主体粘接;实木装饰板材的结构组成构思新颖、设计科学合理;不仅具备传统集成材的物理特性,又克服了传统集成材具有的缺陷;即使是在干湿及温差较大的环境下,贴有复合板层的实木板芯主体也不易于出现收缩及开裂现象并通过设置最外层的科技木板,使整体实木装饰板材的结构具有防水防潮以及防火性能,进一步提高整体板材的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普吉绿建数码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1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