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触控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电膜层结构、触控传感器及触控屏。
背景技术:
2.随着触控屏技术的迅速发展,触控屏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为了满足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各种使用需求,触控屏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多功能化、立体化和大屏幕化等趋势。
3.触控屏具有方便直观、图像清晰、坚固耐用和节省空间等优点,然而,触控屏在一些使用场景下会出现屏幕色差,例如,特殊灯光,或者ar玻璃,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触控屏表面色差会更加明显,由此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因生产工艺或者使用磨损等因素的原因,导致导电线路出现断点或者虚接的情况,从而影响触控屏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膜层结构、触控传感器及触控屏,提高了电极引线的电连接可靠性和生产良率,改善了触控屏的色差可视性问题。
5.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膜层结构,该导电膜层结构包括:导电电极,设置于导电膜层的感应区域,导电电极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条;补偿电极,包括一个或多个补偿块,设置于至少一个感应电极条的周围的补偿区域,补偿电极与导电电极之间绝缘;电极引线,位于导电膜层的引线区域,电极引线电连接导电电极;绝缘介质,位于导电膜层的引线区域,绝缘介质设置有槽体,电极引线设置于槽体的内部;以及载体,用于承载导电电极、补偿电极、电极引线和绝缘介质。
6.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电极的至少一端穿过感应区域的边缘延伸至引线区域以形成导电电极的延伸部,导电电极的延伸部与邻接的电极引线的一端重叠搭接。
7.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极引线包括至少两部分,电极引线的第一部分的一端电连接导电电极,电极引线的第二部分的一端电连接电极引线的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其中,电极引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电极引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
8.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极引线的结构为单根金属条,和/或,金属网格条,其中,金属网格条包括任意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9.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极引线的厚度小于绝缘介质层的厚度。
10.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电极包括:多个电极块;以及连接部,用于连接多个电极块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极块,连接部设置有镂空结构,其中,镂空结构为非对称形状。
11.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电极的边界包括由直线、折线和曲线中至少一种或多种组成的非规则边界。
12.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补偿块的形状包括规则型,和 /或,非规则型,并且,所述多个补偿块呈阵列排布或随机排布。
13.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传感器,该触控传感器包括以上所述的导电膜层结构。
14.第三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屏,该触控屏包括以上所述的触控传感器。
15.本发明提供的导电膜层结构、触控传感器及触控屏,在导电膜层上形成线间距精细的导电电极和补偿电极的图案,改善了显示区的视觉效果以及触控屏的色差可视性问题。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导电膜层结构、触控传感器及触控屏,电极引线设置于槽体内部,提高了电极引线的生产良率和电连接可靠性,延长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16.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层结构触控区域和引线区域的示意图。
17.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层结构的示意图。
18.图3a所示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区域的电极图案结构的示意图。
19.图3b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区域的电极图案结构的示意图。
20.图3c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区域的电极图案结构的示意图。
21.图4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层结构的示意图。
22.图4a所示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层结构局部a的示意图。
23.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线结构的示意图。
24.图6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线结构的示意图。
25.图7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触控屏的导电层主要是以ito(氧化铟锡)通过真空镀膜、图形化蚀刻的工艺形成于绝缘基材上,导电层上定义有触控感应区和邻接触控感应区的引线区,在引线区域,电极引线可以利用印刷制程,将银浆直接印刷在导电材料层上,经固化后形成电极引线。然而,利用印刷制程制备的线路的精细程度过于粗糙,电极引线的线宽难以做细,例如,线宽距精细程度在80微米~120微米,严重影响显示屏的窄边框设计,且生产良率随着电极引线的变细而降低。在触控感应区,ito层经过光刻后形成凹凸效果的具有一定图案的导电层,由于镂空区域和ito区域(非镂空区域)存在透光率、反射率等方面的光学差异,在一些情况下,导致电容式触摸屏表面存在色差,在不同波长或不同角度的特殊灯光或减反射玻璃下,电容式触摸屏表面的色差会更加明显,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28.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膜层结构、触控传感器及触控屏,
以提高电极引线的电连接可靠性和生产良率,改善触控屏的色差可视性问题。
29.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技术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30.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层结构触控区域和引线区域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层结构的示意图。图3a 所示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区域的电极图案的结构示意图。
3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膜层结构,如图1、图2、图3a所示,该导电膜层定义有感应区域ⅰ和引线区域ⅱ,导电电极,设置于导电膜层的感应区域ⅰ,导电电极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条301;补偿电极,包括一个或多个补偿块302,设置于至少一个感应电极条301的周围的补偿区域,补偿电极与导电电极之间绝缘;电极引线303,位于导电膜层的引线区域ⅱ,电极引线303电连接导电电极;绝缘介质2030,位于导电膜层的引线区域ⅱ,绝缘介质设置有槽体2040,电极引线303 设置于槽体2040的内部;以及载体2010,用于承载导电电极、补偿电极、电极引线和绝缘介质。
32.通过将电极引线设置在绝缘介质的槽体内部,一方面,绝缘介质在使用过程中对电极引线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了电极引线出现磨损或者断点的概率,提高了电连接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周期;另一方面,通过形成超精细宽度的槽体,可以实现电极引线的线间距精细化制作以及触控屏更窄边框的设计。同时,通过在补偿区域设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补偿块,减少了导电电极所在区域和其它非导电电极区域(补偿区域)之间的透光率、反射率和折射率等光学性能的差异,从而减少了导电膜层结构的色差,改善了在一些场景下触控屏的色差可视性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层结构可以通过以下工艺实现:提供待蚀刻导电材料膜,对导电材料层进行蚀刻,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其中,图案化的导电层包括导电电极和补偿电极,导电电极和补偿电极之间绝缘。在载体层的第二区域的表面形成具有槽体的介质层,将金属浆料填充入槽体内部,待金属浆料固化后,即形成电极引线。
34.具体的,对导电材料层进行蚀刻,可以采用凹版印刷的方式,利用凹版滚轴模具在导电材料层上印刷蚀刻剂,以在导电材料层上蚀刻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或者,利用黄光工艺结合网板治具的精确定位,对导电材料层进行蚀刻,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
35.进一步的,导电层形成了导电电极和补偿电极之后,再进行电极引线的制作。在载体层的第二区域的表面形成具有槽体的介质层,例如,在载体层的第二区域的表面涂覆光敏性树脂层;对光敏性树脂层进行曝光和显影的工艺流程处理,以形成具有槽体的光敏性树脂层;或者,利用印刷工艺在载体层的第二区域的表面印刷形成具有槽体的胶体层。然后,将金属浆料填充入槽体内部以形成电极引线。
36.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的实施例,导电材料层2020通过真空镀膜或者溅镀的方式形成在载体层2010,导电材料层2020的至少一端穿过感应区域ⅰ的边缘延伸至引线区域ⅱ以形成导电电极的延伸部,导电电极的延伸部与邻接的电极引线的一端重叠搭接。如图4、图4a所示,感应电极条301的一端穿过感应区域ⅰ的边缘延伸到引线区域ⅱ,其中,感应电极条301的形式可以是长方体的,也可以是多个菱形串起来的,也可以是任意多边形的,此处不做限定。感应电极条301的一端与电极引线303的一端在重叠区域ⅲ形成了重叠搭接,从而避免因电极引线的端部金属浆料填充不足等因素出现断路或者虚接的情
况,提高了电连接的可靠性。
37.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线结构的示意图。
38.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极引线包括至少两部分,电极引线的第一部分的一端电连接导电电极,电极引线的第二部分的一端电连接电极引线的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其中,电极引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电极引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
39.如图5所示,电极引线303包括第一部分3031和第二部分3032,第一部分3031 的一端与感应电极条301电连接,第一部分3031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电连接,其中,电极引线的第一部分3031的宽度大于第二部分3032,这有效提高了导电电极与电极引线的电连接可靠性。电极引线的第二部分3032的宽度小于第一部分3032,更有利于触控屏窄边框的设计。
40.图6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线结构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线结构的示意图。
41.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极引线303的结构为单根金属条形式。
42.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极引线303的结构为金属网格条,其中,金属网格条包括矩形、菱形、正多边形或任意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金属网格条的电极引线可以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即使因生产因素,例如金属浆料填充不足,或者使用磨损等因素造成电极引线其中的任一部分位置出现断点,也不会影响整个电极引线的电连接,从而提高了电连接可靠性。
43.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极引线303的厚度小于绝缘介质层2030的厚度,这可以防止电极引线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提高电极引线的使用周期,并且提高电极引线的生产良率。优选的,电极引线的厚度为2微米~12微米,所述绝缘介质层的厚度为3微米~15微米。
44.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感应电极条301包括多个电极块304,以及连接部305,用于连接多个电极块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极块304,连接部305 设置有镂空结构,优选的,镂空结构可以为非对称形状,或者,镂空结构的边界可以是有直线、折线和曲线中至少一种或多种组成的。
45.由于触控导电膜层结构在实现触控功能时,两个导电层间隔设置,由此在连接部处会出现双层结构,由于双层结构和单层结构在透光率、反射率和折射率等光学性能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容易产生色差。通过设置连接部包括镂空结构,可以使交叉重叠部分的双层结构的面积变小,减少导电膜层结构在透光率、反射率和折射率等光学性能方面的差异,从而减少色差。
46.图3b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区域的电极图案结构的示意图。
47.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导电电极的边界包括由直线、折线和曲线中至少一种或多种组成的非规则边界。感应电极条301和连接部305的边界形状可以是锯齿形或波浪形。锯齿形或波浪形的边界,可以使导电电极和补偿块302 之间形成宽度不同的间隙,由于衍射光一般呈周期性变化,所以宽度不同的间隙更有利于衍射光的叠加相消,从而进一步减少衍射光导致的色差。
48.图3c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区域的电极图案结构的示意图。
49.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c所示,补偿块302包括规则型补偿块,和/ 或非规则型补偿块。规则型补偿块可以是边界为等腰三角形、正多边形或圆形的补偿块。非规则
型补偿块可以是边界包括由多条的直线和多条曲线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的补偿块。通过使补偿块302包括规则型补偿块,和/或非规则型补偿块,从而可以使相邻的补偿块302之间和/或导电电极和补偿块302之间形成宽度不同的间隙,减少衍射光导致的色差及衍射条纹。
50.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传感器,该触控传感器包括导电膜层结构,该导电膜层结构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及的导电膜层结构,该触控传感器具有改善触控屏表面色差可视性问题,提高电连接可靠性以及有利于触控屏窄边框设计的优点。
5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屏,该触控屏包括以上所述的触控传感器,该触控屏具有改善触控屏表面色差可视性,提高电连接可靠性以及有利于触控屏窄边框设计的优点。
52.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某些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5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导电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层结构包括:导电电极,设置于导电膜层的感应区域,所述导电电极包括至少一条感应电极条;补偿电极,包括一个或多个补偿块,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条感应电极条的周围的补偿区域,所述一个或多个补偿块与所述导电电极之间绝缘设置;电极引线,设置于所述导电膜层的引线区域,所述电极引线电连接所述导电电极;绝缘介质层,设置于所述导电膜层的引线区域,所述绝缘介质层设置有槽体,所述电极引线设置于所述槽体的内部;以及载体,用于承载所述导电电极、所述补偿电极、所述电极引线和所述绝缘介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的至少一端穿过所述感应区域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引线区域以形成导电电极的延伸部,所述导电电极的延伸部与邻接的所述电极引线的一端重叠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包括至少两部分,所述电极引线的第一部分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电电极,所述电极引线的第二部分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极引线的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电极引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电极引线的第二部分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的结构为单根金属条,和/或,金属网格条,其中,所述金属网格条包括任意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的厚度小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块;以及至少一个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块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极块,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设置有镂空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的边界包括由直线、折线和曲线中至少一种或多种组成的非规则边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补偿块的形状包括规则型,和/或,非规则型,并且,所述多个补偿块呈阵列排布或随机排布。9.一种触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膜层结构,所述导电膜层结构采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层结构。10.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传感器,所述触控传感器采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膜层结构、触控传感器及触控屏,该导电膜层结构包括:导电电极,设置于导电膜层的感应区域,导电电极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条;补偿电极,包括一个或多个补偿块,设置于至少一个感应电极条的周围的补偿区域,补偿电极与导电电极之间绝缘;电极引线,位于导电膜层的引线区域,电极引线电连接导电电极;绝缘介质,位于导电膜层的引线区域,绝缘介质设置有槽体,电极引线设置于槽体的内部;以及载体,用于承载导电电极、补偿电极、电极引线和绝缘介质。本发明提供的导电膜层结构,设置有导电电极和补偿电极,以及设置于槽体内部的电极引线,提高了电极引线的电连接可靠性和生产良率,改善了触控屏的色差可视性问题。改善了触控屏的色差可视性问题。改善了触控屏的色差可视性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威龙 陈志荣 庄胜智 王心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变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