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干转轴流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9-03  7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干转轴流泵。


    背景技术:

    2.轴流泵一般指靠旋转叶轮的叶片对液体产生的作用力使液体沿轴线方向输送的泵,有立式、卧式、斜式及贯流式数种,按应用场合可分为陆用泵和船用泵,如市场上的消防抢险排雨水泵为陆用泵,而船艇上用的喷水推进泵为船用泵,这两者泵的叶轮端是依靠水润滑轴承进行支撑定位,确保回转精度,而水润滑轴承是依靠输送介质进行冷却、润滑的。
    3.但是,当泵在水排清后,水泵出现断流,泵腔无水,如果此时泵仍在运转,水润滑轴承会出现干转,干转产生的热量会烧坏轴承,破坏轴承与轴套的配合,导致轴承支撑失效,无法保证回转精度,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叶轮摩擦泵壳。
    4.因此,急需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可以有效避免轴承出现干转的现象,且密封性能良好。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7.一种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包括泵体以及布置在泵体进水段的用于驱动液体介质沿进水段开设方向行进的泵轴组件,所述泵轴组件包括泵轴和布置在泵轴上的叶轮,所述泵轴尾端与新型防干转轴流泵的动力源间构成传动配合,所述叶轮的一侧于所述泵轴上设有包裹在泵轴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与泵轴相配合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安装在泵轴上的轴承,所述容纳腔上端还连通有向上伸出的注油管。
    8.进一步地,所述注油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组成,所述第一段的内径比所述第三段的内径大,所述第二段的内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少。
    9.进一步地,所述注油管和外壳之间一体成型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和泵轴之间还设有轴套。
    11.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与所述外壳之间还设置有环形槽体,所述环形槽体内安装有密封件。
    12.进一步地,所述泵轴包括用于安装叶轮的第四段以及用于安装轴承的第五段,所述第五段的内径比所述第四段的内径大。
    13.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段包括初级进水区和次级进水区,所述初级进水区和次级进水区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初级进水区的内径沿着水流方向逐渐减少,所述次级进水区的内径沿着水流方向逐渐增大。
    14.进一步地,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所述初级进水区和次级进水区之间。
    15.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为水润滑轴承。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其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轴承的附近形成一
    个用于充满机械油的容纳腔体,可以利用机械油对轴承进行冷却、润滑,有效防止水润滑轴承干转,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避免轴承的损坏,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防干转轴流泵工作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防干转轴流泵。
    19.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20.一种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包括泵体以及布置在泵体进水段1的用于驱动液体介质沿进水段1开设方向行进的泵轴组件,所述泵轴组件包括泵轴2和布置在泵轴2上的叶轮3,所述泵轴2尾端与新型防干转轴流泵的动力源间构成传动配合,所述叶轮3的一侧于所述泵轴2上设有包裹在泵轴2上的外壳4,所述外壳4内部与泵轴2相配合形成容纳腔6体,所述容纳腔6内设有安装在泵轴2上的轴承5,所述容纳腔6上端还连通有向上伸出的注油管7。
    21.其中,传统的结构都是通过液体介质来实现对轴承5的润滑,若出现断流或者泵腔无水时,轴承5就会干转从而对轴承5结构造成损坏,因此,通过注油管7向容纳腔6体内注入机械油,从而实现在水泵出现断流或者泵腔无水时,轴承5仍可以依靠机械油对轴承5进行冷却和润滑,从而可以使水润滑轴承5避免出现干转的现象,避免损坏,增加了轴承5的寿命。
    22.需要说明的是,外壳4仅是包裹了泵轴2上的一部分,当外壳4包裹在泵轴2上后,就在内部形成了所述容纳腔6体,然后通过注油管7向容纳腔6体内注入机械油,即可实现对轴承5的润滑。
    23.优选地,所述轴承5为水润滑轴承5,这种轴承5可以直接在水中使用,非常的方便,非常适合在防干转轴流泵中使用。
    24.所述注油管7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段8、第二段9以及第三段10组成,所述第一段8的内径比所述第三段10的内径大,所述第二段9的内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少。这样的设置形式,可以使机械油在注油管7内的流动循序渐进,整个下落过程更加的顺畅,降低出现堵油的几率。
    25.为了提高注油管7与外壳4之间的结构强度,所述注油管7和外壳4之间一体成型设置。
    26.为了使轴承5和泵轴2之间的传动更加顺畅,提高轴承5和泵轴2之间的同心度,所述轴承5和泵轴2之间还设有轴套12。
    27.优选地,轴承5的外部还设有轴承座11,轴承座11的设置是用于轴承5的安装。
    28.为了增加轴套12与所述外壳4内部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机械油渗出,所述轴套12与所述外壳4之间还设置有环形槽体,所述环形槽体内安装有密封件13。
    29.所述泵轴2包括用于安装叶轮3的第四段14以及用于安装轴承5的第五段15,所述第五段15的内径比所述第四段14的内径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限制叶轮3的活动范围,避免其来回滑动,提高叶轮3的工作稳定性。
    30.所述进水段1包括初级进水区16和次级进水区17,所述初级进水区16和次级进水区17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初级进水区16的内径沿着水流方向逐渐减少,所述次级进水区17的内径沿着水流方向逐渐增大。初级进水区16是靠近进水段1的入口设置的,而次级进水区17是靠近泵体的内部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水流能够平缓、顺畅的流入泵体内,提高整体的工作稳定性。
    31.优选地,所述叶轮3设置在所述所述初级进水区16和次级进水区17之间。
    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其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轴承5的附近形成一个用于充满机械油的容纳腔6体,可以利用机械油对轴承5进行冷却、润滑,有效防止水润滑轴承5干转,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避免轴承5的损坏,提高了轴承5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防干转轴流泵工作效率的提高。
    33.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包括泵体以及布置在泵体进水段的用于驱动液体介质沿进水段开设方向行进的泵轴组件,所述泵轴组件包括泵轴和布置在泵轴上的叶轮,所述泵轴尾端与新型防干转轴流泵的动力源间构成传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一侧于所述泵轴上设有包裹在泵轴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与泵轴相配合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安装在泵轴上的轴承,所述容纳腔上端还连通有向上伸出的注油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组成,所述第一段的内径比所述第三段的内径大,所述第二段的内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管和外壳之间一体成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和泵轴之间还设有轴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与所述外壳之间还设置有环形槽体,所述环形槽体内安装有密封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包括用于安装叶轮的第四段以及用于安装轴承的第五段,所述第五段的内径比所述第四段的内径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包括初级进水区和次级进水区,所述初级进水区和次级进水区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初级进水区的内径沿着水流方向逐渐减少,所述次级进水区的内径沿着水流方向逐渐增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初级进水区和次级进水区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水润滑轴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涉及泵技术领域的新型防干转轴流泵,包括泵体以及布置在泵体进水段的用于驱动液体介质沿进水段开设方向行进的泵轴组件,所述泵轴组件包括泵轴和布置在泵轴上的叶轮,所述泵轴尾端与新型防干转轴流泵的动力源间构成传动配合,所述叶轮的一侧于所述泵轴上设有包裹在泵轴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与泵轴相配合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安装在泵轴上的轴承,所述容纳腔上端还连通有向上伸出的注油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轴承出现干转的现象,且密封性能良好。好。好。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顺达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2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