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模块,尤其涉及一种紧急开关模块。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更多的机器装置来替代高昂的人力成本,从而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实现了部分自动化或者全部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在自动化仓储系统中,自动导航载具(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agv)的应用日渐显示其优越性,主要是其适应性好、可靠性高、柔性好、能实现生产和搬运功能的集成化与自动化,在国内很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自动导航载具一般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它是以电池为动力,通过无人驾驶来完成对货物的搬运,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灵活方便,近几年得到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自动导航载具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往往与员工的工作区混合在一起,且其工作环境有时候比较狭窄,这样就给自动导航载具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其安全保障功能就变得尤为重要,故紧急开关的设置就成为了自动导航载具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紧急开关不仅可以保证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还可以保证自动导航载具自身的设备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急开关模块,其容易操作且可防止紧急开关的盖体遗失。
5.本发明的一种紧急开关模块包括壳体、开关本体、盖体以及连接件。壳体包括外壳部以及内凹于外壳部的开关容置槽。开关本体嵌设于所述开关容置槽内,并经配置以移动于正常运作位置以及紧急停止位置之间。盖体经配置以覆盖或暴露所述开关本体并包括对应所述开关本体的按压部以及突出于所述按压部面向所述开关本体的内表面的驱动部,所述按压部适于受按压而带动驱动部按压并移动所述开关本体至所述紧急停止位置。连接件连接所述盖体并枢设于所述外壳部,以带动所述盖体相对所述壳体旋转以覆盖或暴露所述开关本体。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按压部包括弹性膜。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关本体经配置以旋转于所述正常运作位置以及所述紧急停止位置之间。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盖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而相对所述壳体旋转于覆盖所述开关本体的闭阖位置、暴露所述开关本体的开启位置以及将所述开关本体复位至所述正常运作位置的重启位置。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启位置位于所述闭阖位置与所述重启位置之间。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紧急开关模块还包括拉绳,其相对两端分别固定
于所述开关本体以及盖体上,以在所述盖体旋转至所述重启位置时拉动所述开关本体对应旋转至所述正常运作位置。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关本体还包括卡勾件,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卡勾件。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盖体、枢接端枢接于所述外壳部以及弧形导引部连接于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枢接端之间,所述弧形导引部穿过所述外壳部的开口以带动所述固定端弧形旋转出外壳部。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紧急开关模块还包括定位件,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枢接端,另一端承靠于所述弧形导引部并包括定位凸点,当所述连接件旋转至定点时,所述定位凸点与所述弧形导引部的定位孔卡合。
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盖体经配置以相对所述壳体旋转至重启位置以将所述开关本体复位至所述正常运作位置,当所述盖体旋转至所述重启位置时,所述定位凸点与所述弧形导引部的定位孔卡合。
15.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紧急开关模块可包括盖体,其通过连接件而枢接于壳体,以通过相对壳体旋转而覆盖或暴露开关本体。在这样的结构配置下,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操作人员可立即通过按压盖体来驱动开关本体移至紧急停止位置,以迅速地停止装置的运行。并且,当操作人员欲重启装置时,也可轻易将盖体翻开至开启位置时,以暴露开关本体并可将开关本体回复至正常运作位置,以使装置重新运作。如此配置,开关本体在一般状态下有盖体的覆盖,可避免灰尘跑入壳体内,更可使应用此紧急开关模块的装置有简洁的外观。并且,由于盖体通过连接件而枢接至壳体,操作人员欲重启装置时可轻易翻开盖体,更可避免因开盖而导致盖体的遗失。
附图说明
16.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闭阖位置的示意图。
17.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开启位置的示意图。
18.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闭阖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19.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开启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20.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开启位置的示意图。
21.图6是图5的紧急开关模块的部分元件的爆炸示意图。
22.图7是图5的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闭阖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23.图8是图5的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重启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24.附图标记如下:
25.10:装置
26.100、100a:紧急开关模块
27.110:壳体
28.112:外壳部
29.114:开关容置槽
30.120:开关本体
31.122:卡勾件
32.130:盖体
33.132:按压部
34.134:驱动部
35.140:连接件
36.142:固定端
37.144:枢接端
38.146:弧形导引部
39.148、149:定位孔
40.150:枢转件
41.160:拉绳
42.170:转向导引结构
43.180:定位件
44.182:定位凸点
45.r1、r2: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46.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并且,在下列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
47.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闭阖位置的示意图。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开启位置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例中,紧急开关模块100可应用于任何自动运行的装置10上,其可在紧急情况下将装置10立即地停机(断电或停止运行等)。此紧急情况可以是对操作人员存在危险、机器过载、机器功能失控或故障等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紧急开关模块100可应用于自动导航载具(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agv)上,其适于沿着地板上的导线、标记块、磁条运动或者通过视觉导航或激光导航等方式执行自动导航,并可应用于工业生产或在车间、仓库运输货物等。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紧急开关模块100的应用范围。
48.在某些实施例中,紧急开关模块100可包括壳体110、开关本体120、盖体130以及连接件14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即可为紧急开关模块100所应用的装置10(例如agv)的壳体,其可包括外壳部112以及向内凹陷于外壳部112的开关容置槽114,开关本体120则可嵌设于开关容置槽114内,并移动于正常运作位置以及紧急停止位置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本体120可为按钮结构,操作人员可通过手指按压此按钮结构来移动此开关本体120于正常运作位置以及紧急停止位置之间。如此配置,装置10在正常运作状态下,盖体130覆盖开关容置槽114以及开关本体120,并与外壳部112大致上共平面,以维持装置10的简洁外观。
49.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闭阖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开启位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在某些实施例中,盖体130选择性覆盖开关本体120并包括按压部132以及驱动部134,其中,按压部132对应开关本体120,而驱动部134则突出于按压部132的内表面。举例而言,按压部132可包括弹性膜等弹性元件,其可受按压而变形。如此配置,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操作人员仅须直接按压盖体130的按压部132,按压部132即可受按压而往内位移,进而带动驱动部134往开关容置槽114内移动,以推动开关本体120至紧急停止位置,以紧急停止装置10的运行。
50.在某些实施例中,盖体130可通过连接件140而枢接于壳体110的枢转件150。具体而言,连接件140连接盖体130并枢设于壳体110的外壳部112,以带动盖体130沿旋转方向r1相对壳体110旋转,以覆盖(如图3所示的状态)或暴露(如图4所示的状态)开关本体120。在本实施中,盖体130通过连接件140而相对壳体110旋转于如图1及图3所示的闭阖位置与如图2及图4所示的开启位置之间,当盖体130于闭阖位置时,盖体130覆盖开关本体120,且操作人员可通过直接按压盖体130来启动紧急开关(即,将开关本体120向内按压至紧急停止位置),以紧急停止装置10的运行。
51.在某些实施例中,当开关本体120被按压至紧急停止位置时,开关本体120会被锁定在紧急停止位置(较内缩的位置),以维持此紧急停止状态。因此,操作人员再次按压盖体130可能无法碰触到位在紧急停止位置的开关本体120。此时,若操作人员欲重启装置10,也就是将开关本体120由紧急停止位置回复至正常运作位置(较外凸的位置)时,则须将盖体130沿旋转方向r1翻开,使盖体130位于开启位置时,以暴露开关本体120。此时,操作人员便可通过旋转开关本体120来将开关本体120回复至正常运作位置,以使装置10重新运作。
52.在这样的结构配置下,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操作人员更可立即通过按压盖体130来驱动开关本体120移至紧急停止位置,以迅速地停止装置10的运行。并且,当操作人员欲重启装置10时,也可轻易将盖体130翻开至开启位置时,以暴露开关本体120并可将开关本体120回复至正常运作位置,以使装置10重新运作。如此,开关本体120在一般状态下有盖体130的覆盖,可避免灰尘跑入壳体110内,更可使应用此紧急开关模块的装置10有简洁的外观。并且,由于盖体130通过连接件140而枢接至壳体110,操作人员欲重启装置10时可轻易翻开盖体130,更可避免因开盖而导致盖体130的遗失。
53.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开启位置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紧急开关模块的部分元件的爆炸示意图。图7是图5的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闭阖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5的紧急开关模块的盖体于重启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紧急开关模块100a与图1至图4的紧急开关模块100相似,因此,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以下将针对本实施例的紧急开关模块100a与图1至图4的紧急开关模块100的差异做说明。
54.请先参照图5以及图6,在某些实施例中,紧急开关模块100a可通过打开盖体130的动作即可达到重启装置的效果。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0可通过连接件140而相对壳体110旋转于闭阖位置(如图1及图3所示的闭阖位置)、开启位置(如图2及图4所示的开启
位置)以及如图5所示的重启位置之间。当盖体130旋转至重启位置时,可将开关本体120复位至正常运作位置,以重新启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开启位置位于闭阖位置与重启位置之间,也就是说,当盖体130旋转至开启位置时,操作人员可手动将开关本体120复位至正常运作位置,或者,操作人员可继续沿旋转方向r1将盖体130旋转至更远离闭阖位置的重启位置,以通过机构作动将开关本体120自动复位至正常运作位置。
55.具体而言,紧急开关模块100a更可包括拉绳160,其中,拉绳160的相对两端可分别固定于开关本体120以及盖体130上,以在盖体130旋转至如图5所示的重启位置时拉动开关本体120,以将开关本体120旋转至正常运作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本体120旋转于正常运作位置以及紧急停止位置之间。也就是说,开关本体120除了可通过按压而切换于正常运作位置以及所述紧急停止位置之间以外,也可通过旋转开关本体120来切换于正常运作位置以及紧急停止位置之间。
56.在某些实施例中,开关本体120更可包括卡勾件122,拉绳160的一端固定于卡勾件122。举例而言,卡勾件122可为如图6所示的拉耳结构,拉绳160可穿过(或缠绕、绑定等)此卡勾件122以固定于开关本体120上。通过卡勾件122而固定于开关本体120的一侧的拉绳可绕至开关本体120的另一侧并固定于盖体130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开关本体120在相对于卡勾件122的设置位置的另一侧可具有转向导引结构170,以协助确保拉绳160绕至开关本体120的另一侧并定位拉绳160的转向点。在本实施例中,转向导引结构170可为任意一种可供拉绳160通过的结构,且拉绳160可在此转向导引结构170中自由滑动。在这样的结构配置下,当操作人员欲重启装置时,操作人员仅须将位于开启位置的盖体130继续沿旋转方向r1往下压以将盖体130旋转至重启位置,便可通过拉绳160的拉力将开关本体120由紧急停止位置沿旋转方向r2旋转(拉动)至正常运作位置。
57.请参照图7及图8,进一步而言,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40可包括彼此连接的固定端142、枢接端144以及弧形导引部146。固定端142固定于盖体130,枢接端144则枢接于外壳部112,以使连接件140可相对壳体110枢转。弧形导引部146连接于固定端142与枢接端144之间,并穿过外壳部112的开口以带动固定端142弧形旋转出外壳部112。
58.在某些实施例中,紧急开关模块100a还包括定位件180,其中,定位件180的一端固定于枢转件150,定位件180的另一端则承靠于连接件140的弧形导引部146。如此,当连接件140沿旋转方向r1旋转时,定位件180不会随之旋转,而是承靠于弧形导引部146并随着弧形导引部146的旋转而与之相对滑动。并且,如图6所示,定位件180可括定位凸点182,弧形导引部146则可对应包括定位孔148、149,如此配置,当连接件140沿旋转方向r1旋转至定点(例如开启位置、重启位置及/或闭阖位置)时,定位件180的定位凸点182可与弧形导引部146的定位孔148、149卡合,因而可使连接件140暂时定位于此定点(例如开启位置、重启位置及/或闭阖位置)而停止继续旋转。举例而言,当操作人员将盖体130旋转至开启位置时,定位凸点182与弧形导引部146的定位孔149卡合,以使盖体130暂时固定于此开启位置。当操作人员将盖体130旋转至重启位置时,定位凸点182与弧形导引部146的定位孔148卡合,以使盖体130暂时固定于此重启位置。应理解的是,定位凸点182与定位孔148、149之间为可逆的卡合关系,也就是说,此卡合关系可例如通过操作人员额外施力即可解除,使连接件140可沿旋转方向r1旋转。
5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紧急开关模块可包括盖体,其通过连接件而枢接于壳体,以通
过相对壳体旋转而覆盖或暴露开关本体。在这样的结构配置下,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操作人员可立即通过按压盖体来驱动开关本体移至紧急停止位置,以迅速地停止装置的运行。并且,当操作人员欲重启装置时,也可轻易将盖体翻开至开启位置时,以暴露开关本体并可将开关本体回复至正常运作位置,以使装置重新运作。
60.如此配置,开关本体在一般状态下有盖体的覆盖,可避免灰尘跑入壳体内,更可使应用此紧急开关模块的装置有简洁的外观。并且,由于盖体通过连接件而枢接至壳体,操作人员欲重启装置时可轻易翻开盖体,更可避免因开盖而导致盖体的遗失。
61.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紧急开关模块更可通过打开盖体的动作即达到重启装置的效果。也就是说,当盖体旋转至开启位置时,操作人员可手动将开关本体复位至正常运作位置,或者,操作人员可继续将盖体旋转至重启位置,以通过例如拉绳等机构的作动来将开关本体自动复位至正常运作位置。因此,本发明的紧急开关模块可有效简化紧急开关的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紧急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外壳部以及向内凹陷于所述外壳部的开关容置槽;开关本体,嵌设于所述开关容置槽内,并移动于正常运作位置以及紧急停止位置之间;盖体,选择性地覆盖所述开关本体,并包括对应所述开关本体的按压部以及突出于所述按压部的内表面的驱动部,当所述按压部受按压时,带动所述驱动部移动所述开关本体从所述正常运作位置至所述紧急停止位置;以及连接件,连接所述盖体并枢设于所述外壳部,以带动所述盖体相对所述壳体旋转以选择性地覆盖所述开关本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包括弹性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而相对所述壳体旋转于覆盖所述开关本体的闭阖位置、暴露所述开关本体的开启位置以及将所述开关本体复位至所述正常运作位置的重启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急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位置位于所述闭阖位置与所述重启位置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急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绳,其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开关本体以及盖体上,当所述盖体从所述开启位置旋转至所述重启位置时拉动所述开关本体对应旋转至所述正常运作位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急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本体还包括卡勾件,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卡勾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盖体、枢接端枢接于所述外壳部以及弧形导引部连接于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枢接端之间,所述弧形导引部穿过所述外壳部的开口以带动所述固定端弧形旋转出外壳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急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件,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枢接端,另一端承靠于所述弧形导引部并包括定位凸点,当所述连接件旋转至定点时,所述定位凸点与所述弧形导引部的定位孔卡合。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紧急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经配置以相对所述壳体旋转至重启位置以将所述开关本体复位至所述正常运作位置,当所述盖体相对所述壳体旋转至所述重启位置时,所述定位凸点与所述弧形导引部的定位孔卡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紧急开关模块。模块紧急开关模块包括壳体、开关本体、盖体以及连接件。壳体包括外壳部以及内陷于外壳部的开关容置槽。开关本体嵌设于所述开关容置槽内,并经配置以移动于正常运作位置以及紧急停止位置之间。盖体经配置以覆盖或暴露所述开关本体并包括对应所述开关本体的按压部以及突出于所述按压部面向所述开关本体的内表面的驱动部,所述按压部适于受按压而带动驱动部按压并移动所述开关本体至所述紧急停止位置。连接件连接所述盖体并枢设于所述外壳部,以带动所述盖体相对所述壳体旋转以覆盖或暴露所述开关本体。所述壳体旋转以覆盖或暴露所述开关本体。所述壳体旋转以覆盖或暴露所述开关本体。
技术研发人员:庄文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