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柔印机排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
背景技术:
2.柔印机又称柔版印刷机,一般使用流动性较强的流体油墨,油墨由墨斗胶辊和网纹传墨辊传到印版的图文部分并使其着墨,然后由压滚筒施以印刷压力,将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最后经干燥面完成印刷过程,揉印机种类较多,例如层叠式柔版印刷机、有时也称为堆积型柔版印刷机,独立的印刷单元上下层叠,排列在印刷机主墙板的一端或两端,柔印机的废边料有两种:一种是碎纸屑,另一种是连接在一起的废边料,对于经模切或分切后仍能连续走纸的废边料,可采用复卷轴进行复卷回收。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柔印机构在进行排废过程中,一般使用滚轴对废料纸进行复卷回收,但在回收过程中,由于滚轴在卷动废纸料的过程中直接会持续变大,最终会因体积过大造成卡顿,需要使用人员持续性的观察卷纸情况,比较耗费人力,同时传统的排废装置在对滚轴进行更换时同样比较麻烦,需要人工将新的滚轴进行安放,较为耗费人力。
4.因此,发明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通过简单的机构设计,在本装置实现在辊轴对废纸料复卷体积达到最大程度后,对使用人员进行提示,以解决传统排废装置中,需要使用者持续观察辊轴卷纸情况,以及卷纸体积过大造成卡顿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排废机构,所述排废机构延伸出壳体外部;
7.所述排废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于壳体内部,所述第一电机与壳体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壳体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设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顶部设有框体,所述框体底部固定设有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底部均与第一横板顶部固定连接;
8.所述排废机构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四个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分别固定设于壳体底部四角。
9.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壳体顶部还固定设有电机框,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于电机框内部,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贯穿壳体顶部并与壳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壳体内部还固定设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转动杆底部设有第一往复丝杆,所述第一往复丝杆与第二转动杆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底部与第二横板顶部通过轴承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外部套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与第一往复
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横板的下方设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底部固定设有刀片,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均贯穿第二横板并与辅助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腔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防护框,所述第二转动杆贯穿防护框底部并与第一防护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外部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转动杆通过单向轴承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底部固定设有第二防护框,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第二防护框并与第二防护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框内部设有第二往复丝杆,所述第二往复丝杆贯穿第二防护框顶部并分别与第二防护框和第一横板底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往复丝杆底部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二往复丝杆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设于第二锥齿轮顶部,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往复丝杆外部套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与第二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均贯穿第一横板并与框体底部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排废机构还包括两个排废组件,所述排废组件包括竖板,所述竖板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壳体内腔顶部和第二横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板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三往复丝杆,所述第三往复丝杆贯穿第一防护框并与第一防护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往复丝杆一侧固定设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设于第一锥齿轮一侧,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往复丝杆外部套设有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座与第三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第二横板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第三轴承座底部固定设有衔接板,所述壳体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有伸缩转动杆,所述伸缩转动杆贯穿衔接板并与衔接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伸缩转动杆一侧固定设有圆杆,所述圆杆内部开设有矩形空腔,所述第一横板顶部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衔接板延伸入限位槽内部,所述第一转动杆外部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一转动杆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伸缩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设有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三个转辊,三个所述转辊两侧均固定设有方形杆,所述其中三个转辊均设于框体内部,所述框体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竖槽,所述方形杆均贯穿竖槽,所述其中一个转辊设于两个圆杆之间,所述其中两个方形杆分别延伸入两个矩形空腔内部,所述壳体内腔后侧开设有入料口,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两个传送杆,所述壳体一侧设有废料纸本体,所述废料纸本体贯穿入料口,所述废料纸本体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传送杆相接触,所述废料纸本体套设于其中一个转辊外部。
16.优选的,所述壳体前侧设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与壳体前侧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壳体内腔一侧壁固定设有开关,所述壳体前侧固定设有灯体,所述开关分别与第二电机和灯体电性连接。
17.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排废机构的设计,使本装置可以对废纸料进行复卷的同时,在
装置内部设置有开关,当复卷的废料纸过多时会对开关进行触碰,继而本装置将废料纸切开并且闪灯提示,使用者可直接将卷好的辊轴取出,随后本装置直接将新辊轴进行安放,安放好后使用者将废料纸重新与辊轴接好则可继续进行排废工作,避免了传统排废装置中,需要使用者持续观察辊轴卷纸情况,以及卷纸体积过大造成卡顿的问题发生;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机构设计,在本装置实现在辊轴对废纸料复卷体积达到最大程度后,对使用人员进行提示以外,还可以在使用者将辊轴取出后,直接将新辊轴进行安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并且在实现以上功能的同时并没有添加过多的零部件,使本装置有利于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框体的侧视剖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5.图中:1壳体、2第一电机、3第一转动杆、4第一横板、5框体、6伸缩杆、7支撑柱、8第二电机、9电机框、10第二转动杆、11第一往复丝杆、12第一轴承座、13刀片、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往复丝杆、16第三锥齿轮、17第二轴承座、18第三往复丝杆、19第三轴承座、20伸缩转动杆、21矩形空腔、22第一皮带轮、23转辊、24方形杆、25废料纸本体、26传送杆、27密封门、28开关、29灯体。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7.实施例1,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排废机构,所述排废机构延伸出壳体1外部。
28.所述排废机构包括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设于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电机2与壳体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所述第一转动杆3与壳体1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设有第一横板4,所述第一横板4顶部设有框体5,所述框体5底部固定设有两个伸缩杆6,两个所述伸缩杆6底部均与第一横板4顶部固定连接。
29.所述排废机构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四个支撑柱7,四个所述支撑柱7分别固定设于壳体1底部四角。
3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第二电机8,所述壳体1顶部还固定设有电机框9,所述第二电机8固定设于电机框9内部,所述第二电机8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0,所述第二转动杆10贯穿壳体1顶部并与壳体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还固定设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转动杆10底部设有第一往复丝杆11,所述第一往复丝杆11与第二转动杆10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11底部与第二横板顶部通过轴承连接,第二转动杆10带动第一往复丝杆11转动。
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往复丝杆11外部套设有第一轴承座12,所述第一轴承座12与第一往复丝杆11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12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板,所
述第二横板的下方设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底部固定设有刀片13,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均贯穿第二横板并与辅助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内腔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防护框,所述第二转动杆10贯穿防护框底部并与第一防护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10外部设有第一锥齿轮14,所述第一锥齿轮14与第二转动杆10通过单向轴承连接,第一往复丝杆11带动第一轴承座12上下移动。
3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内腔底部固定设有第二防护框,所述第一转动杆3贯穿第二防护框并与第二防护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框内部设有第二往复丝杆15,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5贯穿第二防护框顶部并分别与第二防护框和第一横板4底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3外部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5底部设有第三锥齿轮16,所述第三锥齿轮16与第二往复丝杆15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16设于第二锥齿轮顶部,所述第三锥齿轮16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三锥齿轮16带动第二往复丝杆15转动。
3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5外部套设有第二轴承座17,所述第二轴承座17与第二往复丝杆15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17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均贯穿第一横板4并与框体5底部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座17带动第二连接板移动。
34.进一步地,所述排废机构还包括两个排废组件,所述排废组件包括竖板,所述竖板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壳体1内腔顶部和第二横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板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三往复丝杆18,所述第三往复丝杆18贯穿第一防护框并与第一防护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往复丝杆18一侧固定设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设于第一锥齿轮14一侧,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14相啮合,所述第三往复丝杆18外部套设有第三轴承座19,所述第三轴承座19与第三往复丝杆18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第四锥齿轮带动第三往复丝杆18转动。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板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第三轴承座19底部固定设有衔接板,所述壳体1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有伸缩转动杆20,所述伸缩转动杆20贯穿衔接板并与衔接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伸缩转动杆20一侧固定设有圆杆,所述圆杆内部开设有矩形空腔21,所述第一横板4顶部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衔接板延伸入限位槽内部,所述第一转动杆3外部设有第一皮带轮22,所述第一皮带轮22与第一转动杆3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伸缩转动杆20外部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22与第二皮带轮之间设有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22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三轴承座19带动衔接板移动。
3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三个转辊23,三个所述转辊23两侧均固定设有方形杆24,所述其中三个转辊23均设于框体5内部,所述框体5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竖槽,所述方形杆24均贯穿竖槽,所述其中一个转辊23设于两个圆杆之间,所述其中两个方形杆24分别延伸入两个矩形空腔21内部,所述壳体1内腔后侧开设有入料口,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两个传送杆26,所述壳体1一侧设有废料纸本体25,所述废料纸本体25贯穿入料口,所述废料纸本体25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传送杆26相接触,所述废料纸本体25套设于其中一个转辊23外部,圆杆通过矩形空腔21可以带动方形杆24转动。
3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前侧设有密封门27,所述密封门27与壳体1前侧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壳体1内腔一侧壁固定设有开关28,所述壳体1前侧固定设有灯体29,所述开关28分
别与第二电机8和灯体29电性连接,灯体29在转辊23卷起废料纸本体25够大的时候闪烁提示。
3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本装置接通外部电源,由于第一往复丝杆11与第二转动杆10通过单向轴承连接,第二转动杆10与第一锥齿轮14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以当第二电机8正转时,第一锥齿轮14转动,此时第一往复丝杆11不转动,当第二电机8反转时,第一往复丝杆11转动,此时第一锥齿轮14不转动,同时由于第二往复丝杆15与第三锥齿轮16通过单向轴承连接,第一皮带轮22与第一转动杆3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以当第一电机2正转时,第二往复丝杆15转动,此时第一皮带轮22不转动,当第一电机2反转时,第一皮带轮22转动,此时第二往复丝杆15不转动,在本装置工作时,使用者将转辊23摆放在框体5内部,随后第一电机2开始正转,第一电机2工作带动第一转动杆3转动,第一转动杆3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三锥齿轮16转动,第三锥齿轮16带动第二往复丝杆15转动,第二往复丝杆15带动第二轴承座17向上移动,第二轴承座17带动第二连接板移动,第二连接板将框体5向上推动,框体5移动至最上方的转辊23两侧的方形杆24与矩形空腔21水平时,第二电机8开始正转,第二电机8工作带动第二转动杆10转动,第二转动杆10带动第一锥齿轮14转动,第一锥齿轮14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第四锥齿轮带动第三往复丝杆18转动,两个第三往复丝杆18分别带动两个第三轴承座19向相向移动,第三轴承座19带动衔接板移动,衔接板带动圆杆移动,随后圆杆移动至方形杆24延伸入矩形空腔21内部,重复以上第一电机2正转步骤,则框体5向下移动,此时使用者将转辊23与废料纸本体25接好后,第一电机2开始反转,此时第一转动杆3带动第一皮带轮22转动,第一皮带轮22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伸缩转动杆20转动,伸缩转动杆20带动圆杆转动,圆杆带动方形杆24转动,方形杆24带动转辊23转动,对废纸料本体进行收卷,当收卷体积过大时,转辊23外部的废料纸本体25会触碰到开关28,此时开关28控制第二电机8反转,则第二转动杆10带动第一往复丝杆11转动,第一往复丝杆11带动第一轴承座12向下移动,第一轴承座12带动两个第一连接板向下移动,第一连接板带动辅助板移动,辅助板带动刀片13将废料纸本体25切断,同时开关28还控制灯体29进行闪烁,提示使用者取走辊轴,当使用者取走辊轴后,重复以上步骤,则框体5将新的辊轴送至两个圆杆与新的辊轴两侧的方形杆24连接,使用者将切开的废料纸本体25与新的辊轴进行连接好后则可继续进行收卷废料纸本体25摆放在框体。
3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排废机构,所述排废机构延伸出壳体(1)外部;所述排废机构包括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设于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电机(2)与壳体(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所述第一转动杆(3)与壳体(1)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设有第一横板(4),所述第一横板(4)顶部设有框体(5),所述框体(5)底部固定设有两个伸缩杆(6),两个所述伸缩杆(6)底部均与第一横板(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排废机构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四个支撑柱(7),四个所述支撑柱(7)分别固定设于壳体(1)底部四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第二电机(8),所述壳体(1)顶部还固定设有电机框(9),所述第二电机(8)固定设于电机框(9)内部,所述第二电机(8)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0),所述第二转动杆(10)贯穿壳体(1)顶部并与壳体(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还固定设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转动杆(10)底部设有第一往复丝杆(11),所述第一往复丝杆(11)与第二转动杆(10)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11)底部与第二横板顶部通过轴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往复丝杆(11)外部套设有第一轴承座(12),所述第一轴承座(12)与第一往复丝杆(11)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12)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横板的下方设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底部固定设有刀片(13),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均贯穿第二横板并与辅助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内腔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防护框,所述第二转动杆(10)贯穿防护框底部并与第一防护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10)外部设有第一锥齿轮(14),所述第一锥齿轮(14)与第二转动杆(10)通过单向轴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底部固定设有第二防护框,所述第一转动杆(3)贯穿第二防护框并与第二防护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框内部设有第二往复丝杆(15),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5)贯穿第二防护框顶部并分别与第二防护框和第一横板(4)底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3)外部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5)底部设有第三锥齿轮(16),所述第三锥齿轮(16)与第二往复丝杆(15)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16)设于第二锥齿轮顶部,所述第三锥齿轮(16)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5)外部套设有第二轴承座(17),所述第二轴承座(17)与第二往复丝杆(15)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17)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均贯穿第一横板(4)并与框体(5)底部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废机构还包括两个排废组件,所述排废组件包括竖板,所述竖板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壳体(1)内腔顶部和第二横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板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三往复丝杆(18),所述第三往复丝杆(18)贯穿第一防护框并与第一防护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往复丝杆(18)一侧固定设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设于第一锥齿轮(14)一侧,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14)相啮合,所述第三往复丝杆(18)外部套设有第三轴承座(19),所述第三轴承座(19)与
第三往复丝杆(18)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板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第三轴承座(19)底部固定设有衔接板,所述壳体(1)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有伸缩转动杆(20),所述伸缩转动杆(20)贯穿衔接板并与衔接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伸缩转动杆(20)一侧固定设有圆杆,所述圆杆内部开设有矩形空腔(21),所述第一横板(4)顶部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衔接板延伸入限位槽内部,所述第一转动杆(3)外部设有第一皮带轮(22),所述第一皮带轮(22)与第一转动杆(3)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伸缩转动杆(20)外部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22)与第二皮带轮之间设有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22)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三个转辊(23),三个所述转辊(23)两侧均固定设有方形杆(24),所述三个转辊(23)均设于框体(5)内部,所述框体(5)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竖槽,所述方形杆(24)均贯穿竖槽,所述其中一个转辊(23)设于两个圆杆之间,所述两个方形杆(24)分别延伸入两个矩形空腔(21)内部,所述壳体(1)内腔后侧开设有入料口,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两个传送杆(26),所述壳体(1)一侧设有废料纸本体(25),所述废料纸本体(25)贯穿入料口,所述废料纸本体(25)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传送杆(26)相接触,所述废料纸本体(25)套设于其中一个转辊(23)外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前侧设有密封门(27),所述密封门(27)与壳体(1)前侧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壳体(1)内腔一侧壁固定设有开关(28),所述壳体(1)前侧固定设有灯体(29),所述开关(28)分别与第二电机(8)和灯体(29)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印机排废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排废机构,所述排废机构延伸出壳体外部,所述排废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于壳体内部,所述第一电机与壳体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壳体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简单的机构设计,在本装置实现在辊轴对废纸料复卷体积达到最大程度后,对使用人员进行提示以外,还可以在使用者将辊轴取出后,直接将新辊轴进行安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并且在实现以上功能的同时并没有添加过多的零部件,使本装置有利于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生产制造。
技术研发人员:邓超然 李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天之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