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组管路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9-06  81



    1.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泵组管路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船舶领域,循环水系统的水泵、管路、水箱为设备冷却及人员生活供水。在将循环水系统应用到船舶上之前,需要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泵组管路试验,以检测循环水系统的性能。
    3.但是,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泵组管路试验,会受到车间周围动作的物体产生的振动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泵组管路试验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泵组管路试验,会受到车间周围动作的物体产生的振动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包括:隔振底座、泵体、均流器、第一水箱及第二水箱;所述泵体可拆卸式地设于所述隔振底座上;所述泵体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水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泵体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水箱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均流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均流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液口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隔振底座包括:过渡件、垫箱组件及多个隔振器;多个所述隔振器设于所述过渡件的底部;所述垫箱组件设于所述过渡件的顶部。
    7.进一步地,所述过渡件的侧部开设有多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可选择性地设有压件。
    8.进一步地,所述垫箱组件包括:多个箱体;多个所述箱体中每两个相邻的箱体可拆卸式地的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垫箱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腰型孔,所述泵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第二腰型孔垂直;
    10.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第二腰型孔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泵组管路试验装置还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泵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水箱的出液口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泵组管路试验装置还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泵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进液口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均流器包括:连接筒、两个第一板及两个第二板;所述连接筒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连接筒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液口连通;
    14.两个所述第一板和两个所述第二板均设于所述连接筒内,两个所述第二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之间;
    15.所述第一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向水流的方向逐渐增大。
    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的出液口通过第一安装法兰与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连接筒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安装法兰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液口连通。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均设有支撑架。
    18.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9.由于泵体可拆卸式地设于隔振底座上,泵体的进液口与第一水箱的出液口连通,泵体的出液口与第二水箱的进液口连通,均流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水箱的进液口连通,均流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水箱的出液口连通,所以,当要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泵组管路试验时,将泵体安装到隔振底座上,启动泵体,泵体抽取第一水箱的液体病输送至第二水箱内,第二水箱内的液体通过均流器进入第一水箱内,实现液体的循环,通过均流器稳定液体的流动,降低液体流动的噪声对泵组管路试验的影响,同时,当泵体附近有运动的物体,产生振动时,通过隔振底座可以隔离外界的振动干扰,避免泵体的振动,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精确。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泵组管路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的俯视图;
    22.图3为图1中泵组管路试验装置的均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参见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包括:隔振底座1、泵体2、均流器3、第一水箱4及第二水箱5。
    24.泵体2可拆卸式地设于隔振底座1上。
    25.泵体2的进液口与第一水箱4的出液口连通,泵体2的出液口与第二水箱5的进液口连通。
    26.均流器3的第一端与第一水箱4的进液口连通,均流器3的第二端与第二水箱5的出液口连通。
    27.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由于泵体2可拆卸式地设于隔振底座1上,泵体2的进液口与第一水箱4的出液口连通,泵体2的出液口与第二水箱5的进液口连通,均流器3的第一端与第一水箱4的进液口连通,均流器3的第二端与第二水箱5的出液口连通,所以,当要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泵组管路试验时,将泵体2安装到隔振底座1上,启动泵体2,泵体2抽取第一水箱4的液体病输送至第二水箱5内,第二水箱5内的液体通过均流器3进入第一水箱4内,实现液体的循环,通过均流器3稳定液体的流动,降低液体流动的噪声对泵组管路试验的影响,同时,当泵体2附近有运动的物体,产生振动时,通过隔振底座1可以隔离外界的振动,避免泵体2的振动,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精确。
    28.具体的,隔振底座1包括:过渡件1-1、垫箱组件1-2及多个隔振器1-3。
    29.多个隔振器1-3设于过渡件1-1的底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振器1-3的材质可以为橡胶。
    30.垫箱组件1-2设于过渡件1-1的顶部。
    31.其中,将泵体2安装到垫箱组件1-2的顶部,通过垫箱组件1-2、过渡件1-1和多个隔振器1-3支撑泵体2,垫箱组件1-2、过渡件1-1和多个隔振器1-3形成“弹簧-质量隔振系统”,过渡板1-1和垫箱组件1-2充当“弹簧-质量隔振系统”的质量,隔振器1-3充当“弹簧-质量隔振系统”的弹簧,隔离外界振动,避免泵体2的振动,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精确。
    32.具体地,过渡件1-1的侧部开设有多个容纳槽,容纳槽内可选择性地设有压件1-4。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渡件1-1可以为过渡块,压件1-4可以为压铁。
    33.其中,通过千分表分别测量多个隔振器1-3的变形量,当多个隔振器1-3的变形量不同时,则表明多个隔振器1-3的受力不均匀,需要压件1-4调配重心,在过渡件1-1的容纳槽内放置压件1-4,直至千分表测得的多个隔振器1-3的变形量相同,则表明多个隔振器1-3的变形均匀,重心调配成功。
    34.具体地,垫箱组件1-2包括:多个箱体1-21。
    35.多个箱体1-21中每两个相邻的箱体1-21可拆卸式地的连接,可以根据泵体2的尺寸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箱体1-21。
    36.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21的侧部开设有多个第二腰型孔,锁紧件9穿过两个相邻的箱体1-21的第二腰型孔以连接每两个相邻的箱体1-21。
    37.具体地,锁紧件9包括:螺栓9-1、螺母9-2、垫块9-3及垫片9-4。
    38.螺栓9-1穿过两个相邻的箱体1-21的第二腰型孔与螺母9-2连接。
    39.垫片9-4设于螺母9-2与两个相邻的箱体1-21中一个箱体之间,垫块9-3设于螺栓9-1的螺帽与两个相邻的箱体1-21中另一个箱之间,以保证螺栓9-1可以将两个相邻的箱体1-21锁紧,保证两个相邻的箱体1-21连接牢靠。
    40.具体地,垫箱组件1-2还包括:多个连接件。
    41.箱体1-2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腰型孔1-211,泵体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腰型孔2-1,第一腰型孔1-211与第二腰型孔2-1垂直,以便于对泵体2的安装位置进行微调,保证泵体2在箱体1-21上的位置满足要求。
    42.连接件穿设于第一腰型孔1-211与第二腰型孔2-1连接,以将箱体1-21和泵体2连接为一体,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拆装。
    43.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可以为螺栓。
    44.具体地,泵组管路试验装置还包括:进液管6。
    45.进液管6的第一端与泵体2的进液口连通,进液管6的第二端与第一水箱4的出液口连通,用于将第一水箱4内的液体输送至泵体2。
    46.具体地,泵组管路试验装置还包括:出液管7。
    47.出液管7的第一端与泵体2的出液口连通,出液管7的第二端与第二水箱5的进液口连通,用于将泵体2内的液体输送至第二水箱5。
    48.参见图3,具体地,均流器3包括:连接筒3-1、两个第一板3-2及两个第二板3-3。
    49.连接筒3-1的出液口与第一水箱4的进液口连通,连接筒3-1的进液口与第二水箱5的出液口连通。
    50.两个第一板3-2和两个第二板3-3均设于连接筒3-1内,两个第二板3-3设于两个第一板3-2之间。
    51.第一板3-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3-2的形状与连接筒
    3-1的内腔的形状相匹配,第一板3-2的尺寸与连接筒3-1的内腔的尺寸相匹配,避免第一板3-2与连接筒3-1之间有间隙,以保证水流只能通过第一通孔通过。第二板3-3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向水流的方向逐渐增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3-3的形状与连接筒3-1的内腔的形状相匹配,第二板3-3的尺寸与连接筒3-1的内腔的尺寸相匹配,避免第二板3-3与连接筒3-1之间有间隙,以保证水流只能通过第二通孔通过。
    52.其中,当第二水箱5内的液体进入第一水箱4内时,液体通过第一通孔,通过第一通孔对液体进行均流,而第二通孔的直径向水流的方向逐渐增大,形成文丘里效应,以稳定液体的流动,降低液体流动的噪声对泵组管路试验的影响。
    5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3-2的厚度为1-2mm,以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第二板3-3的厚度为10-20mm,以保证第二通孔的成形。其中,第一板3-2和第二板3-3的材质均可采用sus304不锈钢。
    54.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板3-2分别设于连接筒3-1的出液口和连接筒3-1的进液口处,以保证对水流的均流效果,稳定液体的流动。
    55.具体地,连接筒3-1的出液口通过第一安装法兰3-4与第一水箱4的进液口连通,连接筒3-1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安装法兰3-5与第二水箱5的出液口连通,保证第二水箱5内的液体可以进入第一水箱4内。
    56.具体地,第一水箱4和第二水箱5的底部均设有支撑架8,保证第一水箱4和第二水箱5的稳定性,避免第一水箱4和第二水箱5晃动,进一步地保证液体的平稳流动。
    57.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振底座、泵体、均流器、第一水箱及第二水箱;所述泵体可拆卸式地设于所述隔振底座上;所述泵体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水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泵体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水箱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均流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均流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液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底座包括:过渡件、垫箱组件及多个隔振器;多个所述隔振器设于所述过渡件的底部;所述垫箱组件设于所述过渡件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的侧部开设有多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可选择性地设有压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箱组件包括:多个箱体;多个所述箱体中每两个相邻的箱体可拆卸式地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箱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腰型孔,所述泵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第二腰型孔垂直;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第二腰型孔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管路试验装置还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泵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水箱的出液口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管路试验装置还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泵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进液口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器包括:连接筒、两个第一板及两个第二板;所述连接筒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连接筒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液口连通;两个所述第一板和两个所述第二板均设于所述连接筒内,两个所述第二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之间;所述第一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向水流的方向逐渐增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的出液口通过第一安装法兰与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连接筒的
    进液口通过第二安装法兰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液口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均设有支撑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属于船舶技术领域。所述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包括:隔振底座、泵体、均流器、第一水箱及第二水箱;所述泵体可拆卸式地设于所述隔振底座上;所述泵体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水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泵体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水箱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均流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均流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液口连通。本发明泵组管路试验装置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精确。结果的精确。结果的精确。


    技术研发人员:漆琼芳 李耀飞 蒋士亮 田梦楠 徐英哲 李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3.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6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