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9-07  99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代社会中,电子烟通过电池为雾化器供电,雾化器可加热油舱中的烟油,从而使得烟油变成烟气,用户可对该烟气进行吸食。但是现有电子烟的烟嘴设计不合理,用户吸食电子烟时,烟气容易大量泄漏于周边环境中,该烟气容易对周边的人群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存在用户吸食现有的电子烟时烟气容易泄漏的技术问题。
    3.故需要提供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有效解决了用户吸食现有的电子烟时烟气容易泄漏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嘴结构,其为三层玻璃管结构,其包括:
    6.第一玻璃管,呈圆柱状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玻璃管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用于将烟气导入第一玻璃管,所述第一玻璃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用于将烟气从所述第一玻璃管导出;
    7.第二玻璃管,呈圆锥状的中空结构,包裹于所述第一玻璃管的外侧,所述第二玻璃管与所述第一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二玻璃管的上端为密封结构,所述第二玻璃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用于将烟气从所述第二玻璃管导出;
    8.第三玻璃管,呈圆锥状的中空结构,包裹于所述第二玻璃管的外侧,所述第三玻璃管与所述第二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三玻璃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出气孔,所述第三出气孔用于将烟气从所述第三玻璃管导出,用于烟气较容易聚集,而且烟气先从第三玻璃管导向第二玻璃管,随后烟气再从第一玻璃管导出可减慢烟气的导出速度,从而烟气不容易泄漏。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玻璃管与所述第二玻璃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玻璃管与所述第一玻璃管一体成型,用于第一玻璃管与第二玻璃管连接稳固,第三玻璃管与第一玻璃管连接稳固。
    10.进一步的,所述一种烟嘴结构还包括第一过滤棉和第二过滤棉,所述第一过滤棉位于第一出气孔中,所述第一过滤棉与所述第一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棉位于所述第二出气孔中,所述第二过滤棉与所述第二玻璃管连接,用于对烟气进行过滤。
    1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包括:
    12.外壳,其侧壁上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中部设置有容置槽;
    13.加热杯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内部,另一端凸出于所述容置槽,用于加热烟膏从而形成烟气;
    14.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烟嘴结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另一端凸出于所述外壳,其与所述加热杯组件连通;
    15.玻璃盖组件,连接于所述加热杯组件的上端;
    16.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与所述加热杯组件电连接,用于对所述加热杯组件供电。
    17.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杯组件包括:
    18.雾化基座,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内部,所述雾化基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
    19.雾化器底座,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雾化器底座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槽;
    20.电极固定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端连接,所述电极固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
    21.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中,与所述电极固定件组件连接;
    22.陶瓷隔热座,设置于所述电极固定组件的上端,所述陶瓷隔热座与所述雾化器底座连接;
    23.发热片,连接于所述陶瓷隔热座的上端,所述发热片与电极组件电连接;
    24.杯体,连接于所述发热片的上端,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25.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杯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发热片,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雾化基座,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发热片的温度。
    26.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电极固定组件包括电极固定座和电极绝缘座,所述电极固定座连接于所述雾化器底座的底端,所述电极绝缘座连接于所述雾化基座的底端,所述第一固定槽位于所述电极固定座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槽位于所述电极绝缘座的内部,所述上电极与所述第一固定槽连接,所述下电极与所述第二固定槽连接。
    27.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杯组件还包括杯体固定环,所述杯体固定环连接于所述杯体与所述雾化器底座之间,用于更好地固定杯体。
    28.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盖组件包括:
    29.陶瓷压环,连接于所述杯体的上端,所述陶瓷压环用于对杯体进行隔热;
    30.盖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陶瓷压环的上端,所述盖体的内部设置有气道;
    31.硅胶塞,连接于所述气道的上端,所述硅胶塞上设置有通孔。
    32.进一步的,加热杯组件还包括隔热硅胶套,所述隔热硅胶套套设于所述雾化器底座上端的外侧,所述隔热硅胶套与所述雾化器底座连接,用于对雾化器底座进行隔热。
    33.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嘴结构,该烟嘴结构为三层玻璃管结构,该烟嘴结构包括第一玻璃管、第二玻璃管和第三玻璃管。第一玻璃管呈圆柱状的中空结构,第一玻璃管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孔,第一玻璃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孔。第二玻璃管呈圆锥状的中空结构,第二玻璃管包裹于第一玻璃管的外侧,第二玻璃管的上端为密封结构,第二玻璃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气孔。第三玻璃管呈圆锥状的中空结构,第三玻璃管包裹于第二玻璃管的外侧,第三玻璃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出气孔。
    34.由于第二玻璃管与第三玻璃管均为圆锥状结构,所以烟气在第二玻璃管和第三玻璃管的内部较容易聚集。从而用户通过第三玻璃管吸食烟气时,烟气不容易大量泄漏到外部环境中。第三出气孔呈椭圆状,因此吸烟时,用户的口部对该烟嘴结构的包裹性更强,该
    烟嘴结构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而且烟气先从第一玻璃管下端的进气孔导入第一玻璃管,烟气从第一玻璃管上端的第一出气孔导入第二玻璃管。然后,烟气从第二玻璃管下端的第二出气孔导入第三玻璃管。随后,烟气从第三玻璃管上端的第三出气孔被导出。烟嘴可避免将烟气沿直线导出,因此,该烟嘴结构可减慢烟气的导出速度,用户通过第三玻璃管吸食烟气时,烟气不容易大量泄漏到外部环境中。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烟嘴结构的立体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烟嘴结构的主视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 a-a’截面图。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图。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俯视图。
    4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 b-b’截面图。
    42.图7为图6的c处的放大图。
    43.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爆炸图。
    44.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锌镀金上壳的结构图。
    45.图中,10、电子雾化装置;11、烟嘴结构;111、第一玻璃管;1111、进气孔;1112、第一出气孔;112、第二玻璃管;1121、第二出气孔;113、第三玻璃管;1131、第三出气孔;114、导气腔;1141、导气孔;12、外壳;121、塑胶外壳;122、锌镀金上壳;1221、凸块;1222、容置槽;1223、第三限位槽; 1224、玻璃固定座;123、外壳皮套;124、塑胶底座;125、防滑硅胶垫;126、塑料托板;13、加热杯组件;131、雾化基座;1311、第一限位槽;1312、雾化硅胶座;1313、隔热硅胶套;1314、雾化器支架;132、雾化器底座;1321、第二限位槽;133、电极固定组件;1331、电极固定座;13311、第一固定槽;1332、电极绝缘座;13321、第二固定槽;134、电极组件;1341、上电极;1342、下电极;135、陶瓷隔热座;136、发热片;137、杯体;138、杯体固定环;139、温度传感器;14、电源组件;141、电池;142、主板;143、电池保护板;144、充电连接头;145、电池固定座;146、无线充电组件;147、按键;148、按键硅胶;15、玻璃盖组件;151、硅胶塞;1511、通孔;152、盖体;1521、气道; 153、陶瓷压环;154、硅胶挂绳;155、硅胶固定环;16、导气管;17、温度指示灯;18、垫块;19、显示灯;191、显示灯灯板;192、灯珠硅胶套;193、显示
    灯塑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部」以及「底部」等词,仅是参考附图的方位,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48.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49.请参照图1至图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烟嘴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烟嘴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a-a’截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 b-b’截面图;图7为图6的c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爆壳体结构的纽扣电池的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爆炸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爆壳体结构的纽扣电池的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锌镀金上壳的结构图。
    50.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51.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嘴结构10,该烟嘴结构 10为三层玻璃管结构,该烟嘴结构10包括第一玻璃管111、第二玻璃管112、第三玻璃管113。第一玻璃管111呈圆柱状的中空结构,第一玻璃管111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1111将烟气导入第一玻璃管111。第一玻璃管1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孔1112,第一出气孔1112可用于将烟气从第一玻璃管111 导出。第二玻璃管112呈圆锥状的中空结构,第二玻璃管112包裹于第一玻璃管的外侧。第二玻璃管112与第一玻璃管111连接,第二玻璃管112的上端为密封结构。第二玻璃管11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气孔1121,第二出气孔1121 可将烟气从第二玻璃管112导出。第三玻璃管113呈圆锥状的中空结构,第三玻璃管113包裹于第二玻璃管112的外侧。第三玻璃管113与第二玻璃管112 连接,第三玻璃管113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出气孔1131,第三出气孔1131可将烟气从第三玻璃管113被导出。因为第二玻璃管112与第三玻璃管113均为圆锥状结构,所以烟气在第二玻璃管112和第三玻璃管113的内部较容易聚集。从而用户通过第三玻璃管113吸食烟气时,烟气不容易大量泄漏到外部环境中。第三出气孔1131呈椭圆状,因此吸烟时,用户的口部对该烟嘴结构11的包裹性更强,该烟嘴结构11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52.请参照图1至图3,烟气先从第一玻璃管111下端的进气孔1111导入第一玻璃管111,烟气从第一玻璃管111上端的第一出气孔1112导入第二玻璃管 112。然后,烟气从第二玻璃管112下端的第二出气孔1121导入第三玻璃管113。随后,烟气从第三玻璃管113上端的
    第三出气孔1131导出。烟嘴可避免将烟气沿直线导出,因此,该烟嘴结构11可减慢烟气的导出速度,用户通过第三玻璃管113吸食烟气时,烟气不容易大量泄漏到外部环境中。烟嘴结构11还包括导气腔114,该导气腔114连接于第三玻璃管113的下端。该导气腔114与进气孔1131连通,该导气腔114上设置有导气孔1141,导气孔1141用于将烟气导入导气腔114。
    53.请参照图1至图3,第一玻璃管111与第二玻璃管112一体成型。因此,第一玻璃管111与第二玻璃管112之间难以存在缝隙,从而第一玻璃管111与第二玻璃管112连接稳固。第三玻璃管113与第二玻璃管112一体成型,因此第三玻璃管113与第二玻璃管112之间难以存在缝隙,从而第三玻璃管113与第二玻璃管112连接稳固。
    54.请参照图1至图3,烟嘴结构11还包括第一过滤棉和第二过滤棉。第一过滤棉位于第一出气孔1112中,第一过滤棉与第一玻璃管111连接。第二过滤棉位于第二出气孔1121中,第二过滤棉与第二玻璃管112连接。该第一过滤棉和第二过滤棉可对烟气进行过滤,用户在吸食烟气时,用户可避免吸入较多的杂质。
    55.请参照图4和图8,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外壳12、加热杯组件13、玻璃盖组件15、电源组件14。加热杯组件13的一端连接于容置槽1222的内部,加热杯组件13的另一端凸出于容置槽1222。加热杯组件13可加热烟膏,从而使得烟膏形成烟气。加热杯组件13包括雾化基座131、雾化器底座132、电极固定组件133、电极组件134、陶瓷隔热座135、发热片136、杯体137、杯体固定环138、雾化器支架1314、雾化硅胶座1312。雾化基座131、雾化硅胶座1312、雾化器支架1314均位于容置槽1222的内部,雾化硅胶座1312连接于雾化器支架1314的上端。雾化基座131连接于雾化硅胶座1312的上端,雾化基座131 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311。雾化器底座132连接于第一限位槽1311中,雾化器底座13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321。
    56.请参照图5、图6和图7,电极固定组件133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槽1311 的底端连接,电极固定组件133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槽1321的底端连接。电极固定组件13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槽13311和第二固定槽13321,电极组件 134设置于第一固定槽13311和第二固定槽13321中,电极组件134与电极固定组件133连接。电极组件134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电极1341和下电极1342,电极固定组件133包括电极固定座1331和电极绝缘座1332。电极固定座1331 连接于雾化器底座132的底端,电极绝缘座1332连接于雾化基座131的底端。第一固定槽位于电极固定座的内部,第二固定槽13321位于电极绝缘座1332 的内部。上电极1341与第一固定槽13311连接,下电极1342与第二固定槽13321 连接。
    57.请参照图7和图8,陶瓷隔热座135设置于电极固定组件133的上端,陶瓷隔热座135与雾化器底座132连接。发热片136连接于陶瓷隔热座135的上端,发热片136与电极组件134电连接,发热片136可用于加热杯体137。杯体137连接于发热片136的上端,杯体137位于第二限位槽1321中。杯体固定环138连接于杯体137与雾化器底座132之间,杯体固定环138可用于固定杯体137,从而防止杯体137容易在第二限位槽1321的内部发生晃动。
    58.请参照图7和图8,加热杯组件13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39,温度传感器139 的一端连接发热片136,温度传感器139的另一端连接雾化基座131,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控制发热片136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39与电源组件14的主板142 电连接,温度传感器139可把杯体137的温度信息传输于主板142,从而主板 142控制发热片136的温度。该温度传感器139可通过主板142控制发热片136 的温度,而且该温度传感器139的控温偏差较小。加热杯组件13还
    包括隔热硅胶套1313,隔热硅胶套1313套设于雾化器底座132上端的外侧。隔热硅胶套 1313与雾化器底座132连接,隔热硅胶套1313可对雾化器底座132进行隔热。
    59.请参照图8和图9,外壳12的侧壁上连接有凸块1221,该凸块1221的中部设置有容置槽1222。外壳12包括塑胶外壳121和锌镀金上壳122,塑胶外壳 121的外侧还套设有外壳皮套123,外壳皮套123可用于塑胶外壳121的防滑。锌镀金上壳122套设于塑胶外壳121的上端,凸块1221连接于锌镀金上壳122 的侧壁上。锌镀金上壳122的中部设置有第三限位槽1223,该第三限位槽1223 中连接有玻璃固定座1224。外壳12还包括塑胶底座124和防滑硅胶垫125,塑胶底座124连接于塑胶外壳121的下端,塑胶底座124可用于密封塑胶外壳121。防滑硅胶垫125连接于塑胶底座124的下端,防滑硅胶垫125可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防滑。烟嘴结构11的一端连接于外壳121的内部,烟嘴结构11的另一端凸出于外壳12,该烟嘴结构11与加热杯组件13连通。
    60.请参照图5、图6和图7,玻璃盖组件15连接于加热杯组件13的上端,玻璃盖组件15可用于密封加热杯组件13。玻璃盖组件15包括陶瓷压环153、盖体152、硅胶塞151。陶瓷压环153连接于杯体137的上端,陶瓷压环153 可对杯体137进行隔热,陶瓷压环153的外侧套设有硅胶固定环155。盖体152 可拆卸连接于陶瓷压环153的上端,盖体152的内部设置有气道1521。硅胶塞 151连接于气道1521的上端,硅胶塞151上设置有通孔1511,该通孔1511可向加热杯组件13的内部导入空气。玻璃盖组件15还包括硅胶挂绳154,硅胶挂绳154的一端连接盖体152,硅胶挂绳154的另一端连接加热杯组件13。
    61.请参照图6和图8,电源组件14设置于外壳121的内部,电源组件14与加热杯组件13电连接,电源组件14可对加热杯组件13供电。电源组件14包括电池141、主板142、电池保护板143、充电连接头144、电池固定座145、无线充电组件146。无线充电组件146连接于塑胶外壳121内部的下端,主板 142连接于无线充电组件146的上端。无线充电组件146与电池保护板143电连接,无线充电组件146可对电池141进行无线充电。主板142与电池保护板 143电连接,电池固定座145连接于主板142的上端,电池固定座145还与塑胶外壳121连接。电池141连接于电池固定座145的上端,电池141与电池保护板143电连接。充电连接头144连接在塑胶外壳121侧壁的内侧,充电连接头与主板电连接。电源组件14还包括按键147,按键147连接在塑胶外壳121 的侧壁内侧,按键147还凸出于该塑料外壳121。按键147与主板142电连接,按键147可用于控制电子雾化装置10的开启与关闭,按键147的一端连接有按键硅胶148。
    62.请参照图8,该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导气管16。该导气管16的一端通过玻璃固定座1224与烟嘴结构11连接,该导气管16的另一端与加热杯组件连接,从而烟嘴结构11与加热杯组件13连通。该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温度指示灯17和垫块18。温度指示灯17连接于塑胶外壳121的内部,温度指示灯17 位于电池141的上端。温度指示灯17与主板142电连接,温度指示灯17可用于指示电子雾化装置10是否工作于正常温度。温度指示灯17处于常亮状态时,电子雾化装置10工作于正常温度。温度指示灯17处于闪烁状态时,电子雾化装置10不是工作于正常温度。烟嘴结构11为透明结构,温度指示灯17发出的光可通过玻璃固定座1224和塑胶外壳121上端的塑料托板126透射于烟嘴结构,烟嘴结构11可显示温度指示灯17发出的光,从而用户可更方便地了解到电子雾化装置10是否工作于正常温度。
    63.请参照图8,塑胶外壳121的上端连接有塑料托板126,塑料托板126位于玻璃固定
    座1224和塑胶外壳121之间。塑料托板126可用于透射温度指示灯 17发出的光,塑料托板126还可以保护温度指示灯17。垫块18连接于温度指示灯17和电池141之间,垫块18的材质为eva材质。eva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垫块18的设置可避免电池141与温度指示灯17容易发生松动。该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显示灯19,显示灯19与雾化器支架1314连接。显示灯19 与主板142电连接,显示灯19的亮灭可显示电子雾化装置10的开启与关闭。显示灯19发亮表明电子雾化装置开启,显示灯熄灭表明电子雾化装置关闭,显示灯19包括显示灯灯板191、灯珠硅胶套192、显示灯塑料板193。
    6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用户使用该电子雾化装置10时,用户先打开玻璃盖组件15的盖体152。用户把烟膏放入到加热杯组件13的杯体137中,杯体137与雾化器底座132之间连接有杯体固定环138。然后,用户合上盖体152,此时盖体与陶瓷压环连接。用户通过按键147开启该电子雾化装置10,此时,电源组件14可通过上电极1341和下电极1342对发热片136供电,电源组件 14可通过导线对温度传感器139供电。电源组件14可通过导线对显示灯19供电,从而显示灯19处于常亮的状态。上电极1341位于电极固定座1331的第一固定槽13311内,下电极1342位于电极绝缘座1332的第二固定槽13321内。
    65.随后,发热片136对杯体137进行加热,同时空气可从硅胶塞121的通孔1211和盖体152的气道1521进入加热杯组件13中,从而加热杯组件13可将烟膏雾化成烟气。电极固定组件133上端的陶瓷隔热座135可对杯体137进行隔热,避免盖体152的温度过高。之后,用户吸走烟嘴结构11中的空气,烟气通过导气管16从加热杯组件13进入烟嘴结构11中。烟气先从导气孔1141进入导气腔114,由于导气腔114与第一玻璃管111连通,烟气再从第一玻璃管 111下端的进气孔1111进入第一玻璃管111。烟气从第一玻璃管111上端的第一出气孔1112进入第二玻璃管112,然后,烟气从第二玻璃管112下端的第二出气孔1121进入第三玻璃管113。随后,烟气从第三玻璃管113上端的第三出气孔1131被导出,用户可吸食该烟气,用户完成对该电子雾化装置10的使用。
    6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嘴结构11,该烟嘴结构11为三层玻璃管结构,该烟嘴结构11包括第一玻璃管111、第二玻璃管112和第三玻璃管113。第一玻璃管111呈圆柱状的中空结构,第一玻璃管111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孔1111,第一玻璃管1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孔1112。第二玻璃管112呈圆锥状的中空结构,第二玻璃管112包裹于第一玻璃管111的外侧,第二玻璃管112的上端为密封结构,第二玻璃管11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气孔1121。第三玻璃管113 呈圆锥状的中空结构,第三玻璃管113包裹于第二玻璃管112的外侧,第三玻璃管113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出气孔1131。
    67.由于第二玻璃管112与第三玻璃管113均为圆锥状结构,所以烟气在第二玻璃管112和第三玻璃管113的内部较容易聚集。从而用户通过第三玻璃管113 吸食烟气时,烟气不容易大量泄漏到外部环境中。第三出气孔1131呈椭圆状,因此吸烟时,用户的口部对该烟嘴结构11的包裹性更强,该烟嘴结构11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而且烟气先从第一玻璃管111下端的进气孔1111导入第一玻璃管111,烟气从第一玻璃管111上端的第一出气孔1112导入第二玻璃管 112。然后,烟气从第二玻璃管112下端的第二出气孔1121导入第三玻璃管113。随后,烟气从第三玻璃管113上端的第三出气孔1131被导出。烟嘴可避免将烟气沿直线导出,因此,该烟嘴结构11可减慢烟气的导出速度,用户通过第三玻璃管113吸食烟气时,烟气不容易大量泄漏到外部环境中。
    68.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烟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为三层玻璃管结构,其包括:第一玻璃管,呈圆柱状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玻璃管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用于将烟气导入第一玻璃管,所述第一玻璃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用于将烟气从所述第一玻璃管导出;第二玻璃管,呈圆锥状的中空结构,包裹于所述第一玻璃管的外侧,所述第二玻璃管与所述第一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二玻璃管的上端为密封结构,所述第二玻璃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用于将烟气从所述第二玻璃管导出;第三玻璃管,呈圆锥状的中空结构,包裹于所述第二玻璃管的外侧,所述第三玻璃管与所述第二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三玻璃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出气孔,所述第三出气孔用于将烟气从所述第三玻璃管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管与所述第二玻璃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玻璃管与所述第一玻璃管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烟嘴结构还包括第一过滤棉和第二过滤棉,所述第一过滤棉位于第一出气孔中,所述第一过滤棉与所述第一玻璃管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棉位于所述第二出气孔中,所述第二过滤棉与所述第二玻璃管连接。4.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其侧壁上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中部设置有容置槽;加热杯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内部,另一端凸出于所述容置槽,用于加热烟膏从而形成烟气;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烟嘴结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另一端凸出于所述外壳,其与所述加热杯组件连通;玻璃盖组件,连接于所述加热杯组件的上端;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与所述加热杯组件电连接,用于对所述加热杯组件供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杯组件包括:雾化基座,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内部,所述雾化基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雾化器底座,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雾化器底座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槽;电极固定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端连接,所述电极固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中,与所述电极固定组件连接;陶瓷隔热座,设置于所述电极固定组件的上端,所述陶瓷隔热座与所述雾化器底座连接;发热片,连接于所述陶瓷隔热座的上端,所述发热片与电极组件电连接;杯体,连接于所述发热片的上端,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杯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发热片,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雾化基座,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发热片的温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电极固定组件包括电极固定座和电极绝缘座,所述电极固定座连接于
    所述雾化器底座的底端,所述电极绝缘座连接于所述雾化基座的底端,所述第一固定槽位于所述电极固定座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槽位于所述电极绝缘座的内部,所述上电极与所述第一固定槽连接,所述下电极与所述第二固定槽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杯组件还包括杯体固定环,所述杯体固定环连接于所述杯体与所述雾化器底座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盖组件包括:陶瓷压环,连接于所述杯体的上端,所述陶瓷压环用于对杯体进行隔热;盖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陶瓷压环的上端,所述盖体的内部设置有气道;硅胶塞,连接于所述气道的上端,所述硅胶塞上设置有通孔。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杯组件还包括隔热硅胶套,所述隔热硅胶套套设于所述雾化器底座上端的外侧,所述隔热硅胶套与所述雾化器底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嘴结构及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其包括第一玻璃管、第二玻璃管、第三玻璃管。第一玻璃管呈圆柱状的中空结构,第一玻璃管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将烟气导入第一玻璃管。第一玻璃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孔,第一出气孔将烟气从第一玻璃管导出。第二玻璃管呈圆锥状的中空结构,第二玻璃管包裹于第一玻璃管的外侧。第二玻璃管与第一玻璃管连接,第二玻璃管的上端为密封结构。第二玻璃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气孔,第二出气孔将烟气从第二玻璃管导出。第三玻璃管呈圆锥状的中空结构,第三玻璃管包裹于第二玻璃管的外侧,第三玻璃管与第二玻璃管连接,第三玻璃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出气孔,第三出气孔将烟气从第三玻璃管导出。璃管导出。璃管导出。


    技术研发人员:宋茂清 高海龙 邹德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美众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7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