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
背景技术:
2.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接触氧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进行,结构包括池体,填料,布水装置,曝气装置。工作原理为:在池中设置填料,将其作为生物膜的载体。待处理的废水经充氧后以一定流速流经填料,与生物膜接触,生物膜与悬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达到净化废水的作用。为了使得池体内获得足够的溶解氧,需要采取曝气装置进行曝气,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其目的是获得足够的溶解氧。
3.现有的污水处理调节池存在曝气不均匀、曝气效果差的弊端,曝气管是固定的,只能在曝气管曝气的位置扰动污水,而其他位置的污水悬浮物则无法保持悬浮状态,易沉淀在池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包括:
6.池体,所述池体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盖,所述池体左侧的上方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池体的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连通有排水管和排污管;
7.用于为池体供氧的供气钢管,所述供气钢管的一端贯穿池体并延伸至池体的内部,所述供气钢管的前端面连通有两个横管,两个所述横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纵管,两个所述纵管的上端均套接有曝气腔,所述供气钢管的上端连通有两个连接曝气管,两个所述连接曝气管相背一侧的上方均连通有两个上曝气管,所述上曝气管的外侧壁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上曝气头;
8.用于驱动曝气腔进行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与池体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9.为了提高曝气的质量与效率,作为本使用新型的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优选的,两个所述驱动曝气腔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啮合齿套,两个所述啮合齿套相背一侧的下方均啮合连接有主动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贯穿池体并与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搅拌杆。
10.为了使曝气的质量提高,作为本使用新型的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优选的,两个所述驱动曝气腔的上端均连通有细曝气管和位于细曝气管两侧的粗曝气管,两个所述粗曝气管相背的一侧均连通有多个下曝气管,多个所述下曝气管的外侧壁均连通多个下曝气头。
11.为了减小细曝气管转动扭矩,作为本使用新型的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优选的,所述池体内侧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管套,所述细曝气管的另一端贯穿管套并延伸至管套的上方。
12.为了使纵管的稳定性能提高,作为本使用新型的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优选的,两个所述纵管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套,所述第一定位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l架,两个所述l架的下端与池体的底端固定连接。
13.为了使曝气腔的稳定性能提高,保证啮合齿套和主动轮稳定啮合,作为本使用新型的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优选的,所述曝气腔内侧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第二定位套,且第二定位套与纵管的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该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供气钢管的上端连通连接曝气管,便于向池体的上方输送空气,在纵管的上端连通曝气腔,启动驱动电机,啮合齿套与主动轮啮合,使驱动曝气腔实现转动效果,细曝气管、粗曝气管和下曝气管同步进行旋转,不仅便于进行曝气,同时,利于搅拌池体内的水,使曝气的质量提高,增加污水流动性,使池内污水与空气接触充氧,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液体中的转移,防止池内悬浮物体下沉沉积,同时,搅拌杆便于搅拌池体内的污水,使曝气均匀,提高曝气的质量与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的整体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曝气腔的结构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曝气腔的剖面结构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供气钢管的俯视结构图。
20.图中,1、池体;101、连接盖;102、进水管;103、排污管;104、排水管;2、供气钢管;201、横管;202、纵管;2021、第一定位套;2022、l架;2023、第二定位套;203、连接曝气管;204、上曝气管;205、上曝气头;3、固定架;301、管套;4、曝气腔;401、啮合齿套;402、粗曝气管;403、细曝气管;404、下曝气管;405、下曝气头;406、连接套;5、驱动电机;501、驱动轴;502、主动轮;503、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请参阅图1-4,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包括:
24.池体1,池体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盖101,池体1左侧的上方连通有进水管102,池体1的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连通有排水管104和排污管103;
25.用于为池体1供氧的供气钢管2,供气钢管2的一端贯穿池体1并延伸至池体1的内
部,供气钢管2的前端面连通有两个横管201,两个横管201的另一端连通有纵管202,两个纵管202的上端均套接有曝气腔4,供气钢管2的上端连通有两个连接曝气管203,两个连接曝气管203相背一侧的上方均连通有两个上曝气管204,上曝气管204的外侧壁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上曝气头205;
26.用于驱动曝气腔4进行旋转的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与池体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27.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02方便向池体1输送污水,打开排水管104便于排放上方的轻污水,排污管103便于排放下方污水,供气钢管2的一端贯穿到池体1的内部,供气钢管2的上端连通连接曝气管203,便于向池体1的上方输送空气,上曝气管204和上曝气头205使空气均匀的输送到池体1上方,提高均匀曝气的质量,纵管202通过横管201与供气钢管2连通,在纵管202的上端连通曝气腔4,便于将空气输送到曝气腔4,启动驱动电机5,驱动曝气腔4进行旋转,增加曝气范围,旋转时会扰动水流,增加污水流动性,使池内污水与空气接触充氧,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液体中的转移,防止池内悬浮物体下沉沉积。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驱动曝气腔4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啮合齿套401,两个啮合齿套401相背一侧的下方均啮合连接有主动轮502,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驱动轴501,驱动轴501的另一端贯穿池体1并与主动轮502固定连接,驱动轴5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搅拌杆503。
29.本实施例中:启动驱动电机5,驱动轴501带动主动轮502和搅拌杆503同步进行转动,且啮合齿套401与主动轮502啮合,使驱动曝气腔4实现转动效果,且搅拌杆503便于搅拌池体1内的污水,使曝气均匀,提高曝气的质量与效率。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驱动曝气腔4的上端均连通有细曝气管403和位于细曝气管403两侧的粗曝气管402,两个粗曝气管402相背的一侧均连通有多个下曝气管404,多个下曝气管404的外侧壁均连通多个下曝气头405。
31.本实施例中:驱动曝气腔4进行旋转,使得细曝气管403、粗曝气管402和下曝气管404同步进行旋转,不仅便于进行曝气,同时,利于搅拌池体1内的水,使曝气的质量提高,增加污水流动性,使池内污水与空气接触充氧,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液体中的转移,防止池内悬浮物体下沉沉积。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池体1内侧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固定架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管套301,细曝气管403的另一端贯穿管套301并延伸至管套301的上方。
33.本实施例中:固定架3内部的管套301不仅对细曝气管403起到定位效果,且减小细曝气管403转动扭矩,同时,便于辅助定位曝气腔4。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纵管202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套2021,第一定位套202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l架2022,两个l架2022的下端与池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
35.本实施例中:两个l架2022通过第一定位套2021与纵管202固定连接,使纵管202的稳定性能提高,不会受摩擦产生摆动现象,保证纵管202与供气钢管2的连接处不易出现破裂现象。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曝气腔4内侧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
406,连接套406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第二定位套2023,且第二定位套2023与纵管202的固定连接。
37.本实施例中:连接套406对第二定位套2023起到限位作用,使曝气腔4的稳定性能提高,保证啮合齿套401和主动轮502稳定啮合。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进水管102向池体1输送污水,供气钢管2的上端连通连接曝气管203,便于向池体1的上方输送空气,在纵管202的上端连通曝气腔4,启动驱动电机5,啮合齿套401与主动轮502啮合,使驱动曝气腔4实现转动效果,细曝气管403、粗曝气管402和下曝气管404同步进行旋转,不仅便于进行曝气,同时,利于搅拌池体1内的水,使曝气的质量提高,增加污水流动性,使池内污水与空气接触充氧,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液体中的转移,防止池内悬浮物体下沉沉积,同时,搅拌杆503便于搅拌池体1内的污水,使曝气均匀,提高曝气的质量与效率。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盖(101),所述池体(1)左侧的上方连通有进水管(102),所述池体(1)的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连通有排水管(104)和排污管(103);用于为池体(1)供氧的供气钢管(2),所述供气钢管(2)的一端贯穿池体(1)并延伸至池体(1)的内部,所述供气钢管(2)的前端面连通有两个横管(201),两个所述横管(201)的另一端连通有纵管(202),两个所述纵管(202)的上端均套接有曝气腔(4),所述供气钢管(2)的上端连通有两个连接曝气管(203),两个所述连接曝气管(203)相背一侧的上方均连通有两个上曝气管(204),所述上曝气管(204)的外侧壁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上曝气头(205);用于驱动曝气腔(4)进行旋转的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与池体(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曝气腔(4)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啮合齿套(401),两个所述啮合齿套(401)相背一侧的下方均啮合连接有主动轮(502),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驱动轴(501),所述驱动轴(501)的另一端贯穿池体(1)并与主动轮(50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5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搅拌杆(5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曝气腔(4)的上端均连通有细曝气管(403)和位于细曝气管(403)两侧的粗曝气管(402),两个所述粗曝气管(402)相背的一侧均连通有多个下曝气管(404),多个所述下曝气管(404)的外侧壁均连通多个下曝气头(40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侧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管套(301),所述细曝气管(403)的另一端贯穿管套(301)并延伸至管套(301)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纵管(202)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套(2021),所述第一定位套(202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l架(2022),两个所述l架(2022)的下端与池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腔(4)内侧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406),所述连接套(406)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第二定位套(2023),且第二定位套(2023)与纵管(202)的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曝气均匀的臭氧接触池,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用于为池体供氧的供气钢管,所述供气钢管的一端贯穿池体并延伸至池体的内部,所述供气钢管的前端面连通有两个横管,两个所述横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纵管,两个所述纵管的上端均套接有曝气腔,动驱动电机,啮合齿套与主动轮啮合,使驱动曝气腔实现转动效果,细曝气管、粗曝气管和下曝气管同步进行旋转,不仅便于进行曝气,同时,利于搅拌池体内的水,使曝气的质量提高,增加污水流动性,使池内污水与空气接触充氧,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液体中的转移,防止池内悬浮物体下沉沉积,同时,搅拌杆便于搅拌池体内的污水,使曝气均匀,提高曝气的质量与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清 熊锐 马建业 王星星 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水投红寺堡水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