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9-12  109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


    背景技术:

    2.电梯是商场、写字楼等公共区域上下楼常用的工具,当乘客在乘坐电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乘客晕倒的突发情况,当乘客晕倒在电梯内没有任何措施救援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防止乘客乘坐电梯本体时发生意外情况时无法救援,通过将信息传递到值班室人员的号码上,通过值班室人员到电梯本体处查看情况,并实施急救,保护乘客生命安全。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包括:电梯本体,电梯本体内壁设置有用于感应电梯本体内是否有人的人体检测传感器,电梯本体内壁侧面有用于打开电梯本体的按钮装置,电梯本体内壁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语音提示装置,电梯本体内壁侧面上方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电梯本体顶部开设有两个通风口,所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按钮装置、语音提示装置和报警装置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报警装置与五方通话系统电性连接;
    8.其中,当所述主控制器持续的接收到人体检测传感器传输信号,且未接收到按钮装置输出的信号时,所述主控制器驱动所述报警装置发出警报,且所述报警装置与五方通话系统通话。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通风壳,所述通风壳设置在电梯本体的顶部,且底部与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通风壳顶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部设置有防尘网,并与所述通风口上下对称,所述通风壳内部两边均安装有支撑杆,所述通风壳内壁上方设置有两个限位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送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安装在通风壳内壁底部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上下两端通过皮带与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杆顶部旋转的从动轮连接,两个所述从动轮底端均连接有延伸在所述通风口处的风扇。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
    括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从动轮上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带动块,两个所述带动块的顶部均连接有毛刷,两个所述毛刷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限位套内,且两个毛刷与所述防尘网上下贴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杆安装在两个从动轮的边缘上,并于两个从动轮连接处设置有转轴,两个所述从动轮与两个支撑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电梯本体内壁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人体检测传感器感测电梯本体内有没有人,当电梯本体内有人时,通过人体检测传感器将信息传输给语音提示装置,通过语音提示装置提醒乘客到达的楼层,当电梯本体内部有人时,到达一定楼层后过了60s后,按钮装置还为有人按动时,乘客可能发生晕倒现象,通过住控制器为接收到按钮装置信息传输时,通过主控制器将信息传输到报警装置,在通过报警装置在将信息传输到五方通话系统与值班室人员号码取得联系,防止乘客乘坐电梯本体时发生意外情况时无法救援,通过将信息传递到值班室人员的号码上,通过值班室人员到电梯本体处查看情况,并实施急救,保护乘客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图1中的通风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图1中的清理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19.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防止乘客乘坐电梯本体时发生意外情况时无法救援,通过将信息传递到值班室人员的号码上,通过值班室人员到电梯本体处查看情况,并实施急救,保护乘客生命安全。
    22.图1-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其主体部分包括电梯本体
    100、通风壳200、送风机构300和清理机构400。
    23.电梯本体100用于承载乘客,内壁设置有用于感应电梯本体100内是否有人的人体检测传感器110,电梯本体100内壁侧面有用于打开电梯本体100的按钮装置120,电梯本体100内壁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语音提示装置130,电梯本体100内壁侧面上方设置有报警装置150,电梯本体100顶部开设有两个通风口101,人体检测传感器110、按钮装置120、语音提示装置130和报警装置150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报警装置150与五方通话系统电性连接,其中,当主控制器持续的接收到人体检测传感器110传输信号,且未接收到按钮装置120输出的信号时,主控制器驱动报警装置150发出警报,且报警装置150与五方通话系统通话。
    24.通风壳200用于外壁通风到电梯本体100内,设置在电梯本体100的顶部,且底部与通风口101连通,通风壳200顶部开设有进风口210,进风口210内部设置有防尘网,并与通风口101上下对称,通风壳200内部两边均安装有支撑杆220,通风壳200内壁上方设置有两个限位套230。
    25.送风机构300用于加大对电梯本体100内部的送风效果,包括安装在通风壳200内壁底部上的驱动电机310,驱动电机310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轮320,主动轮320上下两端通过皮带与安装在两个支撑杆220顶部旋转的从动轮330连接,两个从动轮330底端均连接有延伸在通风口101处的风扇340。
    26.清理机构400用于清理通风口101处安装的防尘网(附图未标记)上的灰尘,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从动轮330上的连接杆410,两个连接杆410的另一端安装有带动块420,两个带动块420的顶部均连接有毛刷430,两个毛刷430的另一端插接在限位套230内,且两个毛刷430与防尘网(附图未标记)上下贴合。
    27.依据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在具体使用时,通过人体检测传感器110感测电梯本体100内有没有人,当电梯本体100内有人时,通过人体检测传感器110将信息传输给语音提示装置130,通过语音提示装置130提醒乘客到达的楼层,当电梯本体100内部有人时,到达一定楼层后过了60s后,按钮装置120还为有人按动时,乘客可能发生晕倒现象,通过住控制器为接收到按钮装置120信息传输时,通过主控制器将信息传输到报警装置150,在通过报警装置150在将信息传输到五方通话系统与值班室人员号码取得联系,防止乘客乘坐电梯本体100时发生意外情况时无法救援,通过将信息传递到值班室人员的号码上,报警装置150在将信息传输到五方通话系统与值班室人员号码取得联系,在进入电梯本体100时如果出现头晕闷热的情况下,通过打开开关140,使得安装在电梯本体100顶部通风壳200内的驱动电机310旋转,同时带动上方连接的主动轮320旋转,主动轮320通过皮带带动连接的两个从动轮330旋转,通过通风壳200内部安装的两个支撑杆220与两个从动轮330转动连接,对两个从动轮330支撑作用,通过两个从动轮330底部安装的风扇340与电梯本体100的通风口101相对称,使得风扇340向电梯本体100内部输送风的作用,提高电梯本体100内的通风效果,当两个从动轮330旋转时,使得顶部转动连接的连接杆410的一端跟随从动轮330旋转,且两个连接杆410的另一端通过带动块420与两个对应在防尘网(附图未标记)下方的毛刷430连接,两个毛刷430通过一端插接在限位套230内滑动,当两个从动轮330旋转时,两个连接杆410的另一端使得与毛刷430连接,使得连接杆410带动毛刷430在限位套230内来回滑动,并对顶部的防尘网(附图未标记)清理灰尘。
    28.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本体(100),电梯本体(100)内壁设置有用于感应电梯本体(100)内是否有人的人体检测传感器(110),电梯本体(100)内壁侧面有用于打开电梯本体(100)的按钮装置(120),电梯本体(100)内壁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语音提示装置(130),电梯本体(100)内壁侧面上方设置有报警装置(150),所述电梯本体(100)顶部开设有两个通风口(101),所述人体检测传感器(110)、按钮装置(120)、语音提示装置(130)和报警装置(150)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报警装置(150)与五方通话系统电性连接;其中,当所述主控制器持续的接收到人体检测传感器(110)传输信号,且未接收到按钮装置(120)输出的信号时,所述主控制器驱动所述报警装置(150)发出警报,且所述报警装置(150)与五方通话系统通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壳(200),所述通风壳(200)设置在电梯本体(100)的顶部,且底部与所述通风口(101)连通,所述通风壳(200)顶部开设有进风口(210),所述进风口(210)内部设置有防尘网,并与所述通风口(101)上下对称,所述通风壳(200)内部两边均安装有支撑杆(220),所述通风壳(200)内壁上方设置有两个限位套(2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机构(300),所述送风机构(300)包括安装在通风壳(200)内壁底部上的驱动电机(310),所述驱动电机(310)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轮(320),所述主动轮(320)上下两端通过皮带与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杆(220)顶部旋转的从动轮(330)连接,两个所述从动轮(330)底端均连接有延伸在所述通风口(101)处的风扇(34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理机构(400),所述清理机构(400)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从动轮(330)上的连接杆(410),两个所述连接杆(410)的另一端安装有带动块(420),两个所述带动块(420)的顶部均连接有毛刷(430),两个所述毛刷(430)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限位套(230)内,且两个毛刷(430)与所述防尘网上下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杆(410)安装在两个从动轮(330)的边缘上,并于两个从动轮(330)连接处设置有转轴,两个所述从动轮(330)与两个支撑杆(220)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电梯本体(100)内壁设置有开关(140),所述开关(140)与所述驱动电机(310)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乘客晕倒的智慧电梯,包括:电梯本体,电梯本体内壁设置有用于感应电梯本体内是否有人的人体检测传感器,电梯本体内壁侧面有用于打开电梯本体的按钮装置,电梯本体内壁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语音提示装置,电梯本体内壁侧面上方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电梯本体顶部开设有两个通风口,所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按钮装置、语音提示装置和报警装置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报警装置与五方通话系统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防止乘客乘坐电梯本体时发生意外情况时无法救援,通过将信息传递到值班室人员的号码上,通过值班室人员到电梯本体处查看情况,并实施急救,保护乘客生命安全。安全。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高冬青 胡仕亮 牛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亚洲富士电梯(临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946.html

    最新回复(0)